把公共图书资源建成“文化粮仓”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342)

现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现状。通过对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图书馆数量不足,很多乡镇没有公共图书馆;二是图书种类有限,乡村地区缺乏多样化的图书资源;三是图书馆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和有效的管理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规模;二是扩大图书采购渠道,提供更多元化的图书资源;三是加强图书馆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希望能够为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地区面临许多发展机遇与挑战,而公共图书资源建设作为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受到各行业的高度关注。本文旨在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乡村地区图书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公共图书资源建设,即通过建立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全面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尤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信阳市为例,截至2022年度,信阳市已有公共图书馆12个,建成总分馆137个,其中,固始县有分馆33个,平桥区有分馆23个,光山县和罗山县各有分馆19个,新县有分馆17个,淮滨县有分馆15个。通过加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然而,现阶段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还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解决,希望本文能够对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意义

促进乡村文化发展

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促进乡村文化发展。随着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民的文化需求愈发旺盛,但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原因限制,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资源建设能为农民提供各种阅读材料和知识渠道,满足其对文化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丰富其精神生活。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通过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不仅能增强农民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激发其创新精神,促进乡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共图书资源建设可为农民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阅读学习,提高其文化素养,拓宽其视野,提升其综合素质。此外,城乡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市相对于乡村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科技手段,而乡村地区由于条件限制,信息获取相对有限。而公共图书资源建设通过建立图书馆、阅览室等形式,能够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缩小城乡信息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20年12月,河南省文化基础设施配备工作基本结束,已建成1986个图书馆分馆,部分地区分馆建设达到所有乡镇(街道)的全覆盖,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乡村振兴,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意义不可忽视,其对于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乡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交通不便,传统文化娱乐活动有限,通过建设图书馆和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期刊、报纸等阅读材料,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广泛的知识渠道,进一步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他们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同时,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而公共图书资源建设为农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可借阅相关的教辅书籍、参考资料等,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服务,获取各种教育资讯,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读书,农民群众能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更多元的思想,增强自身文化修养,培养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创业就业提供更多可能性。此外,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有助于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当前,乡村地区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大对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投入,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加强乡村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首先,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但由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而建设公共图书资源可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让他们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其次,加强乡村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乡村振兴要求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倡创作优质的文化产品。公共图书资源建设能为乡村文化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乡村艺术家和文化从业者提供学习的平台。通过建设公共图书资源,乡村地区能培养各种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实现繁荣发展。以信阳市为例,信阳市各县区公共图书馆立足本土文化,深挖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支持各县区围绕乡村的红色文化、茶文化、根亲文化等本土乡村题材进行文艺作品创作。同时,结合本地民歌、戏曲创作,致力于打造更多具有乡土气息和农民生产生活特点的文艺精品,以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信阳市图书馆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商品。这些商品不仅能够展示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还有助于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现状

图书馆数量不足,很多乡镇没有公共图书馆

乡村振兴旨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然而,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面临着各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图书馆数量不足,很多乡镇没有公共图书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乡村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相对缺失,许多乡村地区只有一个小型图书馆,甚至没有图书馆。因此,很难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图书资源无法充分利用,严重限制农民的知识获取。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的不足,部分偏远乡镇地区没有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条件,使得农民无法享受到便利的读书条件,丧失了学习提升的机会。并且,缺乏公共图书馆导致乡村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社会教育活动匮乏,阻碍了乡村全面振兴。

图书种类有限,乡村地区缺乏多样化的图书资源

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在很多乡村地区,图书馆和阅览室数量都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农民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即使有图书馆和阅览室,乡村地区的图书种类也较为有限。由于乡村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小,出版社和书店往往不愿意将大量图书运送到乡村地区销售,导致乡村地区的图书种类相对较少,无法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购买图书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但是在乡村地区,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购买能力较弱,造成乡村地区的图书资源建设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多图书馆和阅览室无法购买大量的图书,导致图书资源有限(如下表所示)。此外,在乡村地区,受文化传统和教育程度的影响,很多农民对图书阅读的兴趣相对较低,导致图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被忽视。

获得图书资料的主要途径表

途径 县城读者占比(%) 农村读者占比(%)

自己购买 58 21

图书馆借阅 31 23

利用图书馆新媒体阅读 8 7

几乎不阅读 3 49

图书馆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首先,乡村地区图书馆管理不规范。由于乡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图书馆往往成为农民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部分乡村地区的图书馆管理缺乏规范,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以信阳市图书馆为例,部分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质量较差,内容陈旧,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部分图书馆在借阅流程、开放时间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这些问题导致农民难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限制其对知识的获取。其次,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缺乏专业人员。由于乡村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薪资待遇较低,导致乡村地区图书馆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图书采编、读者咨询、推广活动等工作。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图书馆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严重影响其服务质量,降低读者满意度。最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日常运营中,管理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乡村地区,部分图书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信阳市为例,部分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导致部分书籍重复采购,缺乏其他类型的书籍;个别图书馆在借阅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如借还流程烦琐、借书期限不明确等。这些问题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低下,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优化措施

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规模

为了优化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要加大投资力度,增加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数量,扩大公共图书馆规模。目前,乡村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采购图书、更新设备等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该情况,当地政府部门要增加对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图书资源建设,通过引入社会投资,吸引更多资金流入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推动其发展(如下图所示)。同时,为了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要在乡村地区增设大量公共图书馆,并提升其规模和服务水平,可通过投资新建、改扩建已有公共图书馆,或者和学校、社区等机构合作,在现有场所设立分馆,从而覆盖乡村全部地区。在馆藏建设方面,要加强对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注重多样性和实用性,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另外,要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在线资源,使农民能随时获取所需信息。在服务水平提升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

图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农村利用情况(作者自制)

扩大图书采购渠道,提供更多元化的图书资源

首先,扩大图书采购渠道。目前,在乡村地区,由于书店和图书馆相对较少,农民获取图书的渠道相对有限,工作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图书采购渠道。一方面,鼓励农民自愿捐赠图书,增加图书资源数量;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图书馆的经费投入,用于购买各种图书,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图书资源建设,为农村图书馆提供图书采购资金。其次,提供更多元化的图书资源。如今,乡村地区的图书资源相对单一,大多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图书,但农民的需求不仅限于这方面。因此,要通过引进更加多样化的图书资源满足农民的需求,增强对农村图书馆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充足的图书资源采购经费,引进关于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图书,鼓励出版社将优质图书推向农村市场,从而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

加强图书馆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图书馆管理者应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图书采购,确保馆藏资源的多样性。还要加强与学校、社区的合作,共享资源,提供更多服务,如开展读书推广活动、举办讲座等,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同时,图书馆管理者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图书馆管理软件,及时更新图书信息,提供准确的借阅和咨询服务。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主动与读者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令其满意的解答和建议。另外,图书馆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为乡村地区的公共图书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的现状研究表明,虽然乡村地区公共图书资源建设取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由于乡村地区人口分散、经济实力较弱等问题,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有限,很多乡村地区甚至没有公共图书馆,导致农民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第二,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往往以传统文化类图书为主,缺乏现代科技、文学作品等多样化的内容。此外,由于经费和购书渠道的限制,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第三,乡村地区公共图书馆普遍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由于乡村地区交通不便、网络覆盖不完善等原因,农民难以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优质服务。

(作者单位:江西省图书馆)

标签:  乡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