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技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短视频时代已经到来。哔哩哔哩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代表之一,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红色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现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利用哔哩哔哩平台开展红色阅读推广的可行性,详细阐述红色阅读推广模式和构想,通过网络直播荐书、设立网络红色阅读推广人、创作网络连载红色漫画、在线演绎网络红色情景剧、开展红色“云文化”活动、红色“云旅行”荐书等方式,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信息的传播方式日趋可视化,从文字、图像到音频、视频,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67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7.7%。其中,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4%。这一庞大的用户基础为高校图书馆在哔哩哔哩推广红色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新媒体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从早期的微电影到现在的短视频,不断更新服务方式,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并持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红色书籍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历程,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大学生阅读红色书籍,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传播主流先进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如何通过短视频平台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红色基因,使红色阅读在线上、线下形成燎原之势,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红色阅读的可行性分析
哔哩哔哩概述
哔哩哔哩(bilibili,以下简称“B站”)是短视频平台的典型代表之一。B站于2009年6月26日正式上线,是中国年轻一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截至2024年3月31日,B站流量持续健康增长,用户保持高度活跃,日均活跃用户达1.02亿。B站的“弹幕”功能能够增强与用户的实时互动,在B站直播学习已经成为“Z世代”最受欢迎的直播类型之一,B站已经成为“Z世代”新式社交型学习平台,其学习资源包罗万象,涵盖番剧、漫画、纪录片、数码、科技、影视等十几个学习分区,“一站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符合用户社交型、碎片化的学习习惯。
红色阅读的现状分析
1.红色书籍的定义
红色书籍涵盖了所有涉及红色题材的书籍。近年来,各出版社、媒体、高校等纷纷推出相关书单,使得红色书籍的范围得到了不断扩展。高校图书馆积极推广红色阅读,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提升文化自信,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2.存在的问题
在相关的红色阅读调查中,几乎所有人都认同阅读红色书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阅读的红色书籍中,近50%的学生仅阅读过1本红色文学作品,甚者还有学生表示从未涉猎红色书籍。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足。此外,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传播方式稍显滞后,推广形式单一,且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使得红色书籍的传播范围受到限制。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B站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宣传载体,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手法,赋予红色书籍新的文化内涵,使红色阅读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这既是对新时代主旋律的积极回应,又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高校图书馆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红色阅读的模式及构想
相关传播现象显示,从中央媒体到政务机关,从共青团中央到各级图书馆官方账号,都纷纷进驻B站,分享主流价值文化,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高校图书馆采用何种传播方式讲述红色文化,以使其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B站作为年轻人喜爱的平台,覆盖了大量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B站开展线上直播、阅读推广等活动,将红色阅读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娱乐需求,从而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网络直播荐书,在线弘扬红色文化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文化职能,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推荐红色阅读的书单及资源,开展红色阅读的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现状以及相关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
高校图书馆直播推荐红色书籍,能够调动大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其从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转变。主播的身份可以包括教师、知名作家、社团学生等,以增强直播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大学生可以通过发“弹幕”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积极收集大学生的建议,以此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在红色阅读的直播活动中,高校图书馆可以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或红色作家,结合自己的授课感悟和亲身的写作经历,为大学生推荐红色书籍,畅谈对书本的理解和创作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直播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在视听、互动中走近红色阅读,还能使其真切感悟红色精神,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联合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务馆员协会等,选拔有主持经验的同学在B站直播,从大学生视角出发,展现其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在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中解答大学生对于红色书籍的常见疑问。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还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设立网络红色阅读推广人,发挥意见领袖引导作用
高校图书馆可以将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迁移到短视频平台;可以在B站设立网络红色阅读推广人,定期录制相关视频并上传到B站,以固定的传播规律,吸引一批追随红色文化的用户,传播红色文化的正能量。网络红色阅读推广人可以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等。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起着引导作用,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发挥着启迪智慧、指导阅读的作用。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生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这些人可以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让他们推荐红色书籍会更有说服力,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言行产生重要影响。
在高校,红色阅读大多存在年代久远、晦涩难懂的问题。因此,大学生进行红色阅读时,大部分停留在浅层次上,无法进行深层次阅读。为了使教师更好地扮演网络红色阅读推广人的角色,发挥好意见领袖的作用,并解决大学生的阅读难点,高校图书馆可以邀请校内外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对馆藏的红色阅读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指导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还可以在B站专门开设“红色经典导读”专栏,构筑一个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网络空间。结合相关课程内容,每期推荐一本馆藏的红色书籍,以书籍为牵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信仰,主动借阅纸质书籍和下载电子图书,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创作网络连载主旋律漫画,灵活推广红色阅读
漫画是年轻一代的兴趣点,B站已经成为年轻一代大学生漫画社交的聚集地。当漫画与红色读物相融合,红色文化便有了更为亲切、流行的表达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联系漫画社的学生,根据“红色书籍”的内容,从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历程等多方面入手,借用图片、影视作品等镜头,将红色文化与漫画文化相融合,创作主旋律的漫画作品,在B站进行连载,灵活推广红色阅读。
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在线下开展红色文化漫画展,借助新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空间立体化展现红色文化内涵,尤其是红色漫画的创作手稿,使读者不仅了解红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看到了红色漫画创作的精巧构思。
网络红色情景剧在线演绎,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网络红色情景剧重温红色文化的历程,经典的红色情节、红色歌曲都能够带给大学生独特的文艺享受,丰富其思想文化生活。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团委、学工处、宣传部等多部门协同配合,选拔学校话剧社有表演才艺的学生,进行生动演绎,由校宣传部拍摄、剪辑视频,上传到B站,并在微信公众平台、抖音、视频号等多个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大学生作为红色情景剧的演员,亲身演绎红色情景剧,具有亲近感和时代感,能够引发学生群体的观看兴趣,拉近年轻一代大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引起文化共鸣。
南阳理工学院将红色文化活动与实践教学、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策划并组织了多项活动,如“我的红色VLOG”微视频大赛、摄影展以及“红色经典”诵读演绎等。学校选取了《海棠依旧》《永远的格桑梅朵》《借钱送父》《智取威虎山》《跋山涉水,远洋寻路》等剧目的经典片段,通过这些生动演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红色人物形象被生动地呈现出来,不仅展现了红色文化故事的魅力,也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学生,以“播撒信仰的种子”为使命,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从剧本改编、演员选拔、舞美设计等多个环节入手,自创《金色的鱼钩》党史教育情景剧,并最终呈现了理想的舞台效果。该学院的大学生贴近师生,走近群众,积极开展“上门”宣讲活动,结合自制的小人书,让受众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引导其产生对党史的深入思考,多管齐下,取得了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开展红色“云文化”活动,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红色文化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启迪作用。尽管红色文化故事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形式创新并利于传播,实则不易。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当地的文化机构,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用当地的红色故事育人,将红色精神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红色读书沙龙、红色题材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邀请当地的文化名人讲述红色故事,使大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或在学校举办“红色文化故事会”,鼓励大学生自发讲述红色故事,并分享其对新时代红色精神的理解。
仅依靠线下的“红色读书会”弘扬红色精神远远不够,运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可以极大地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覆盖更广泛的受众,从而提升传播效果。“红色读书会”可以利用高校的宣传网络以及联络当地的新闻媒体,共同构建一个广泛的红色文化宣传网络。高校图书馆既可以借助B站的高人气和热度,同步开展红色“云文化”活动;也可以在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渠道进行多方宣传,开设固定的红色文化宣传栏目,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红色音视频展播活动。红色宣传网络的搭建有助于吸引固定的受众,形成稳定的传播态势。
文旅融合,打卡红色景点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红色文旅能够激发红色文化的活力,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红色文旅的热度不断上升,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选择。红色文旅产业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真实性高。红色文旅融合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史实,使观众沉浸式体验历史情境,多维度感受红色历史。例如,在“红色印记”上海城市红色寻访活动中,从2024年5月13日至7月31日,市民及游客都可以领取红色文化旅游的寻访手册,“打卡”上海市区的革命旧址、伟人故居等多个红色寻访主题,探访红色场馆,参加红色研学活动,并完成“红途”线上“打卡”。又如,上海黄浦区的“复兴·颂”红色革命剧本,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的形式,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及各种智能设施,使观众在虚实结合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并有机会扮演剧中角色。二是吸引力强。红色文旅让观众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红色教育,从而激发探索兴趣,提高积极性。三是效果好。观众在现场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心理变化能够更好地转化为行动自觉。
在高校,大学生关注红色阅读,走进红色景点,阅读红色书籍,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红色研学团”“红色剧本杀”等各种沉浸式体验活动,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诸多亮点。高校图书馆联合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红色主题的阅读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旅游景点,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红色文化历史,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陶冶情操。高校图书馆可以将这些活动的过程拍摄、剪辑并上传到B站。在短视频中,一个个镜头生动展现了红色景点的文化底蕴。大学生对于红色书籍的崭新理解将引发更多年轻一代的弹幕交流、互动,点燃更多人心中对于红色文化的向往,使云端的爱国主义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从而释放红色文化的教育潜力。
面向未来,高校图书馆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尝试用多种新的传播方式和技术传播红色文化精神,以提升传播效率并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数智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的浪潮中,高校图书馆只有积极尝试,勇于进取,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并更新传播红色文化的思维和方式,才能打造出辨识度高的红色文化精品,才能永远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并传承好红色文化的基因。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新科技手段推广红色阅读时,应当符合年轻一代获取信息及学习方式的特点。然而,我们也应该关注网络上各种文化思潮,警惕泛娱乐化倾向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理性、认真、审慎制作视频内容,以确保红色文化的精髓能够获得广泛传播。这样不仅能够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红色传统,保持奋进的精神状态,还能确保红色文化永不褪色,从而取得更为广泛、深入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