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应运而生并且火速走红。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凭借内容生成简单便捷、传播速度即时迅速、传播渠道立体多样、社交分享属性强烈的传播优势,备受国内新闻媒体平台的青睐。短视频新闻符合当前碎片化的阅读场景和受众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深刻改变了受众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并为当下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现从国内短视频新闻的定义、传播特征出发,探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优势,并为其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
短视频新闻通常是指长度以秒计算,总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利用移动终端平台进行新闻报道,并在社交平台上实时分享的一种新型视频新闻产品。短视频新闻在形态上往往融合文字、音乐、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呈现形式更直观清晰,传播内容更短小精悍,传播渠道更立体多样。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读图时代,更是看视频时代,短视频新闻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和叙事方式,颠覆了传统电视新闻观看模式,从而带给用户沉浸式视听享受。
2016年被称为国内短视频元年,短视频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从2016年短视频元年至今,短视频的发展可谓高歌猛进。首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进化与普及,为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设备基础;其次,政府部门多次颁布网络流量资费等惠民措施,减少了受众网络流量消耗的资金成本,刺激受众信息消费井喷式爆发,为短视频新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最后,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以其即时迅速、直观立体的传播特征取代了需要深度阅读的文字和转瞬即逝的音频,并且基于手机移动终端,打破了时空局限,符合当下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
当下,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短视频新闻这一新兴产品将为媒体的转型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当前,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平台都在积极探索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路径,如新华社的“新华15秒”、《新京报》的“我们视频”、资讯类App“梨视频”、浙江日报的“辣焦视频”,不难发现,利用短视频进行新闻生产活动越来越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青睐。
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征
伊莱休·卡茨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书中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他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身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从而使这些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受众对媒介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即受众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感官调动、个性化的传播体验,而短视频新闻融合了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更为直观清晰地再现了新闻事件场景。同时,即时分享、在线评论的社交属性更好地契合了受众全方位、多样化、高层次的媒介需求,并且体现了更为人性化、互动化、便捷化的传播方式。
制作门槛低,操作简单便捷
短视频新闻的制作门槛低,操作简单便捷。传统新闻需要通过专业的摄像设备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拍摄,再经过后期的视频剪辑方能制作完成。而短视频新闻则无需专业的摄像设备,依托一台智能终端就能实现新闻视频的制作与剪辑,并且可以根据新闻事件的需要,自由添加字幕、音乐及视频特效等传播元素。同时,短视频新闻时长短,内容短小精悍,往往不需要占据受众大量时间,更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极大地降低了新闻生产制作门槛,使短视频新闻的即时传播成为可能。
传播速度即时迅速
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传播”是其最为显著的传播特征,受众的有效注意力时间大幅缩短,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如何最大程度地争取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成为新闻媒体生产的重要考虑因素,而短视频即时传播的先天优势无疑是新闻媒体内容生产的最佳选择。短视频新闻制作成本较低,与传统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相比,短视频新闻的表现形式更为直观清晰、传播内容更为短小精悍;与长视频制作相比,短视频新闻最短往往为几秒钟,最长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受众观看新闻无需耗费较多流量,即可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完整的新闻报道,阅读成本相对较低,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传播渠道多样,社交分享属性强烈
随着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短视频市场成熟度逐渐提高,以抖音、快手、梨视频、西瓜视频、好看视频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风生水起,受众基数庞大,下载量稳居软件排行榜前列,短视频应用的快速发展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丰富多样的传播渠道,不仅是传统视频门户网站、移动短视频客户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也支持短视频新闻的拍摄上传。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分享已经成为受众使用媒介的重要特质,受众可以在各类社交平台,对短视频新闻进行实时转发评论、好友分享互动,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内不少短视频新闻机构纷纷借助短视频平台强大的影响力,深度挖掘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内容和生产方式,不断扩大短视频新闻的传播范围。
短视频新闻的传播优势
有利于受众迅速获取资讯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91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9%。无论是新闻资讯还是社交娱乐,越来越多的用户正逐步通过移动端获取信息。短视频新闻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结合的媒体手段,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信息含量极其丰富,弥补了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新闻报道中的场景欠缺、情感不足等缺陷,使受众体验到身临新闻现场般的代入感。同时,短视频新闻主题鲜明突出、叙事结构紧凑、内容短小精悍,受众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新闻资讯。
有利于突发事件报道
面对突发事件,往往需要新闻记者及时奔赴新闻现场进行采访报道,然而,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紧迫性,新闻记者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将新闻事件即时迅速地报道出来。而短视频新闻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有效传播给受众,并上传分享至各大网络和社交平台,极大突破了传统文字和图片报道的局限性。在突发事件面前,短视频新闻直观清晰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全面呈现新闻现场,使受众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加快突发事件的报道和传播。
有利于增强新闻真实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成为记者。由于网络的自由性与开放性,虚假新闻在网络平台泛滥,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而短视频新闻可以对事件进行动态、全景式的新闻报道,相比以往静态的文字新闻报道,有助于受众更真实准确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整体面貌,避免因纯粹的文字报道造成受众的理解偏差和歧义。同时,短视频新闻动态连续的报道形式,更加贴近新闻事件的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虚假新闻的泛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谨性。
移动短视频新闻现存的问题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讯息”,他认为,新的传播媒介出现,不仅仅带来传播形态的改变,还重构了媒介信息本身。移动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短视频新闻的快速发展势必给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带来深刻变革,但目前国内短视频新闻生产模式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展体系,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生产分发模式单一、创新思维意识匮乏、专业优质内容欠缺、新闻表现力不够、受众黏性互动低、有效反馈较少等问题。
生产分发模式单一、创新思维意识匮乏
目前,国内短视频新闻作品呈现火热发展态势,但纵观短视频新闻平台,在短视频新闻作品的生产和分发过程中,往往忽略对用户的精准定位和群体细分,未能做到依据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简单粗制的内容分发模式很容易让用户降低对短视频新闻平台的依赖感。另外,国内一些短视频新闻作品仍停留在传统的电视新闻选题结构和叙事方式,创新思维意识较为欠缺,没有结合短视频新闻的特性和用户的个性偏好,也未对新闻生产内容推陈出新,使其与时俱进。
专业优质内容欠缺、新闻表现力不够
当前,短视频新闻领域看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质量参差不齐,优质精良的新闻作品欠缺,新闻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表现不足。同样,在表现形式上,短视频新闻仍然存在选题平淡无奇、内容剪辑混乱、画质模糊不清、叙事节奏缓慢等问题,缺乏感官刺激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无法满足碎片化传播背景下受众沉浸式的消费需求,严重阻碍了自身平台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受众黏性互动较低、有效信息反馈较少
不同于以往媒体的新闻报道,短视频新闻的互动性和社交性是其显著的传播优势,受众的点赞评论、转发分享等行为将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扩大短视频新闻的影响力。然而,受众黏性低、有效信息反馈少仍然是制约短视频良性发展的最大短板,即使是国内较为领先的短视频新闻平台——新京报“我们视频”,每日的浏览量和播放量已超10万,但是受众的点赞数和评论量较少,转发分享次数更是寥寥无几,短视频新闻平台接收不到受众的反馈评论,就无法形成良好有效的互动机制。
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策略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表示,短视频符合当前碎片化的阅读场景和人们高效获取信息的习惯,也更加符合新生代的媒介使用偏好,因此他预言,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短视频新闻这一新兴媒介形式的诞生及走红,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颠覆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更为广泛深刻的影响。未来,短视频新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因地制宜创新选题、优化用户体验,PGC与UGC相结合、生产优质内容,深耕垂直化内容、增强用户黏性互动三方面不断完善。
因地制宜创新选题,优化用户体验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乘势崛起,并逐步成为短视频新闻传播的主阵地。因此,短视频新闻生产不应忽视新媒体社交属性,要充分结合自身平台的战略定位。例如,在选题种类和报道视角上,因地制宜探索新闻选题;在内容制作和媒体形式上,创新多元话语表现形式;在新闻生产和分发渠道上,推送个性化的新闻产品。总而言之,短视频在新闻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必须选取独特的报道视角,突破传统叙事表达方式,注重细节场景刻画,配置高清流畅的视频画质,不断增强短视频新闻的生命力。
PGC与UGC相结合,生产优质内容
短视频新闻即时迅速、短小精悍、形式丰富的传播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喜爱和青睐,并对当下新闻传播生态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生产既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短视频新闻要想实现持久稳定的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不断生产优质内容,充分发挥PGC专业内容生产的权威性,严格内容审核把关,保证短视频新闻的精品输出;有效结合UGC用户内容生产的多样性,增加新闻报道素材,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如近年来资讯类梨视频App的兴起和走红,其优质内容生产与爆款热点事件的背后,依靠的是PGC与UGC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从而提升平台核心竞争力。
深耕垂直化内容,增强用户黏性
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趋势不断加强,随着用户规模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短视频新闻平台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未来,短视频新闻若想在市场上占据先机,就必须不断深耕垂直化内容生产,增强用户黏性互动,这既是用户需求日益细分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短视频新闻发展的主流趋势。短视频新闻平台应在垂直内容生产的基础上,深度分析用户的群体特征和个性偏好,注重用户的消费体验和心理感受,并针对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内容生产,注重新闻选题的贴近性与趣味性,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用户对自身平台的依赖感与忠诚度。
短视频新闻的快速发展及迅速走红,深刻改变了传统新闻的报道方式和传播形态,也为当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但是短视频新闻发展体系尚未成熟和完善,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生产分发模式单一、创新思维意识匮乏、专业优质内容欠缺等问题。未来,短视频新闻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创新选题、增强用户黏性互动、生产优质精品内容,促使短视频新闻朝着更优质、更精准、更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努力提升自身品牌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短视频新闻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