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葡萄酒之窗”的审美文化价值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310)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更好挖掘中国葡萄酒文化中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区域发展增添活力、为品牌建设服务、为经济效益助力,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良性循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现将“世界葡萄酒之窗”作为个例进行分析阐释,从美学角度挖掘其文化价值,力求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怀来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提供启发和支持、为当地旅游产业服务,实现区域健康发展。

人的精神、人的社会以及整个人类世界,离不开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刻能摆脱的东西,这种东西叫符号。人时刻做好符号化的站位,时刻准备对观察到的现象做符号化,也就是找出意义。审美符号,即用审美的方式对对象作为一种符号进行阐释,阐释的过程等同于向别人解释这个目的。世界葡萄酒之窗作为一种审美符号,从映入我们眼帘到留下深刻印象,再到让我们细细回味它从外而内,以及它背后的形象意蕴美、从古至今又从物质到精神的历史文化美,最后是一种认可和获得,这便是它的旅游价值美。

形象意蕴美

惬意地坐在世界葡萄酒之窗的品酒休闲区,美味的葡萄酒放置于眼前。美丽的葡萄是静止的,它晶莹、纯洁,而经过压榨、发酵之后,葡萄汁像被赋予了灵魂,变成了令人回味无穷的玉液琼浆。一颗颗平凡的葡萄要经过漫长的等待,经过酿酒师潜心执着倾注才能变成一杯令人欲罢不能的葡萄酒。当我们倾斜酒杯,观看葡萄酒时,那光影变幻的颜色让人心醉神迷;当我们品味葡萄酒时,它那富有层次、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口感充满了魔力。

世界葡萄酒之窗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镇长城桑干酒庄北侧,总布展面积4923㎡,总建筑面积5800m2。内部包含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多功能厅、品酒休闲区、文创品牌店、餐饮区和综合商务区,集中展示怀来在葡萄产业发展方面的建设成果,搭建面向世界的葡萄酒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推动怀来实现葡萄产业三产融合。具备文化博览、品鉴交易、商贸活动、论坛培训、科技成果转化、餐饮文化推广等六大功能。展馆包括序厅葡萄酒世界之旅,第一展厅循迹世界葡萄酒文化;第二展厅融会中国葡萄酒文化;第三展厅聚焦怀来葡萄酒;第四展厅品鉴葡萄酒艺术和尾厅人生之味。内容编排上,以广度为轴,从世界到中国,再到怀来葡萄酒,打造文化寻迹之旅;以深度为尺,从知识科普,到品鉴审美,再到人生之味,完成体验升华之旅。视觉设计上,解码怀来文化特质,凸显建筑本身特性,融合葡萄酒元素,提炼整馆的设计语言和色彩温度,为“世界之窗”定制个性化的视觉传达艺术。空间体验上,充分调动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功能,拓宽观者的体验层级,变被动参观为主动参与,在趣味互动中打造剧场化的沉浸式艺术体验空间。在世界葡萄酒之窗展馆内,我们可以对各种葡萄酒的鉴赏做一次完美的巡礼。

人类可以识别2000多种不同的香气,而香气的鉴赏在葡萄酒品鉴中更是意义非凡。静置闻香、嗅觉判断、嗅觉检查是一些葡萄酒香气品鉴的常用技巧。静置闻香就是不能旋转酒液,让葡萄酒静止,使酒液自然散发出气味;嗅觉判断是通过葡萄酒在酒杯内壁的充分摇动,扩大葡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的挥发表面积,增加对嗅觉系统的刺激;嗅觉检查就是轻柔地晃动杯子,使之泛起一点酒花,让酒样能混合一些空气,进一步加强气味的挥发。闻香识酒是葡萄酒文化的重要部分。每一款葡萄酒独特的香气和风味特征主要来源于葡萄品种、风土、发酵和陈酿。

目前,主要流行三类香气。一类称为品种香气,主要取决于气候、土壤、葡萄品种等自然因素,与栽培条件、酿造工艺等人为因素关联不大。二类香气指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味道,又称酒香,主要由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带来。二类香气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会渐渐淡化,是葡萄酒三类香气中最难感知到的一类香气。三类香气指酿造过程给葡萄酒带来的香气,又称醇香,是葡萄酒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香气有些来源于橡木桶的味道,有些则是由果香、酒香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发展而来。

品尝葡萄酒的次序应为,较清淡的酒排在前,减少先品的酒对后品的酒造成干扰。例如,可以先品尝干型酒,后品尝甜型酒,年代越久味道越浓郁的葡萄酒放在最后品尝。酒体偏重的红葡萄酒的品酒温度为16℃—18℃,轻快口味的红葡萄酒为12℃—15℃,芳醇葡萄酒为12℃—14℃,辛辣口味的白葡萄酒和玫瑰红葡萄酒为7℃—10℃,香槟起泡葡萄酒为4℃—8℃。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Charles Spence的实验结果显示,声音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10%)影响味觉。古典音乐柔情复杂,爵士音乐节奏感强,吉他音乐热情澎湃,重金属音乐歇斯底里,乡村音乐低沉温和。这些复杂的音符碰撞到饱满或不饱满的酒体,酸或甜的味道,干涩或润滑的口感,就如同情人们相恋时的状态,只有当事人才解其中滋味。例如,低频音(低音、深度合成器)相当于酒体饱满的葡萄酒,高频率声音(小提琴、假声)相当于高酸的葡萄酒或起泡葡萄酒,丰富饱满的声音(交响乐)相当于复杂的干型(或甜)葡萄酒,简洁抒情的声音(吉他、独奏慢板)相当于圆润、光滑的葡萄酒,打碟的声音(摇滚吉他独奏、尖叫声)相当于单宁或苦味的葡萄酒,快节奏、有活力的声音(如迪斯科或爵士乐)相当于圆润、易饮的葡萄酒。再具体来说,加州赤霞珠搭配重金属摇滚乐,法国黑皮诺搭配伤感忧郁的音乐,德国雷司令搭配欢快的音乐,桃红葡萄酒适合略带忧郁的活泼音乐。

历史文化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葡萄酒能抚慰人们的情绪,让人忘记烦恼,使我们恢复生气,重燃生命之火。小小一口葡萄酒,会如最甜美的晨露般渗透入我们的五脏六腑……葡萄酒不会令我们丧失理智,它只会带给我们满心的喜悦。”格莱特也说:“红葡萄酒就像阳光下璀璨夺目的红宝石,有着如血液般纯净的色彩。”葡萄酒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它代表着高尚和浪漫,标志着一种生活状态。品味葡萄酒,就是品味纯粹无瑕的自然,品味厚积薄发的生命,品味悠远厚重的文化。一杯葡萄酒背后的价值,已远远超出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格调。读懂酒标对人们品酒、赏酒以及收藏也非常重要,它是酒标背后的“风景”。从商品包装功能的角度来看,酒标是酒的身份证;从文艺价值层面讲,酒标作为世界五大平面收藏品之一,于方寸间展现了各国各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土和独特文化。

第一展厅。随着灯光由近至远逐渐亮起,脚下伸展开来的“水晶之路”震撼人心。脚下是透明的玻璃路,能清晰看到各种葡萄酒在不同造型的器皿中摆放。循迹世界葡萄酒文化,我们了解到法国的波尔多、勃艮第、阿尔萨斯等产区,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州、皮埃蒙特州等产区,还有西班牙、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日本、南非的葡萄酒品种和产区,这些产区的葡萄酒庄园同比例缩小,静静置于“水晶之路”的两侧,特别是智利跨越纬度大、品类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展厅。中国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开始真正了解了我国悠久而辉煌的传统文化如何绵延至今,踏上这条“葡萄酒文化”的复兴之路,我们心潮澎湃。关于葡萄酒起源于何时,由于历史太过于遥远,相关资料没有明确记载。业界认为,葡萄酒大概出现于一万年前。葡萄酒的诞生出于偶然,葡萄成熟掉地果皮破裂,渗出的果汁与空气中的酵母菌接触而产生了最原始的葡萄酒。远古先民无意中尝到这天然佳酿,就去模仿大自然的酿酒过程。因此,得出结论,葡萄酒的起源经历了一个从自然酿酒到人工造酒的过渡过程。湖南道县玉蟾岩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野葡萄种子,而据考古证据显示,最早的酿酒记录可能出现在距今约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中国贾湖(今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千米的贾湖村)出土的陶器内壁检验出沉淀酒,检测显示有大量酒石酸和酒石酸盐成分。因此,中国可能是较早酿酒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酒的记载,如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记载着“酒”“醴”“鬯”等酒的种类。时至今日,根据配料来源,酒的种类已经分成了以大米或小米充分发酵酒精含量稍高的酒、加有草药或香料的酒、用大米或小米制成的低酒精含量米酒。《尚书·说命篇》记载,“若作酒醴,尔维曲蘖”。人们在发明“曲蘖”技术后,对此日益求精,随之开始忽略曾经的果酒酿造术,导致我国葡萄酒文化出现短暂的断层断代。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宛左右以蒲陶(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葡萄)、苜蓿极望”。在公元前126年(西汉元朔三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并在中国开始有规模地使用,葡萄酒成为当时贵族统治阶级享受的珍品。唐朝拥有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唐朝之前的葡萄供应主要靠“西域”商人。唐太宗时期,他将葡萄种植于皇家园林,并亲自监制以其酿酒。葡萄种植和酿造开始在中原传播并形成生产规模。王翰《凉州词》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成为千古绝唱。元朝葡萄酒上升为祭祀用酒,《元史》记载:“潼乳、葡萄酒,以国礼割奠,皆列室用之。”元朝统治者将葡萄酒和马奶酒当作祭祀用品,极大地提高了葡萄酒的地位。

葡萄酒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政府的税收政策扶持,《元典章》记载:“大都坊间酿酒户,有起家巨万、酿葡萄酒多达百瓮者。”葡萄酒酿造已具较大规模。明朝葡萄酒失去了中央政府的扶持而不再繁盛。爱国华侨张弼士创立了张裕酿酒公司。近现代葡萄酒产业融入世界。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产葡萄酒大多为勾兑葡萄酒,口感偏甜,主要为了迎合国人市场。1979年,沙城酒厂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中国第一瓶符合国际标准的干白葡萄酒,标志着中国干型酒的诞生。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正式开启了融入全球的步伐。在文明的碰撞间,中国的葡萄酒酿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优质品牌正被世界所瞩目。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葡萄酒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

旅游价值美

世界葡萄酒之窗所在的中国怀来葡萄酒产区,位于北纬40度葡萄种植黄金线、400毫米等降雨量线和中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三线交汇处,从气候到土壤都具有葡萄种植的先天优势。其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北依燕山、南靠太行余脉;中部是河谷平川,有桑干河、洋河、永定河、妫水河汇入官厅水库;两山夹一川形成V型盆地,分别向南北崛起,西北高而东南低,惯称“怀来盆地”。无论是山脉、海拔、土壤、湖水,还是季风、光照、温度、降水等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宜葡萄生长。

葡萄种植主要分布在河川平原和部分丘陵地区,适宜种植面积近400平方千米。怀来总面积约773平方千米,其中有一半以上都适宜葡萄种植。目前,怀来葡萄种植面积80平方千米。怀来产区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这种土的透水性非常好,有利于葡萄的扎根生长。怀来产区降雨适中,且多集中在葡萄的生长季节,葡萄采摘季节干燥少雨,能使葡萄达到酸度和糖度的平衡状态。怀来的“龙眼”葡萄非常出名,粒大、皮薄、汁厚,色泽紫红晶莹,滋味鲜美可口含糖量高达20度,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它既可以鲜食也可以用来酿酒,而一般酿酒葡萄由于口感普遍酸涩不可以食用。中国的第一瓶干白就在怀来诞生,还有第一瓶香槟法起泡酒、G20峰会用酒以及第一瓶白兰地。怀来沙城长城牌干白葡萄酒在1983年10月伦敦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名酒比赛中获得银质奖。

世界葡萄酒之窗以葡萄酒为核心,以“打造中国的波尔多”为建设目标,勾勒世界与怀来葡萄酒产业的双版图,葡萄酒之窗的建立将成为怀来县特色葡萄(酒)产业的展示窗口。为葡萄酒酒品、葡萄酒人才技术、葡萄酒文化艺术搭建国际性的展示交流平台。世界葡萄酒之窗结合时下最为新颖有趣的流行趋势,带给参观者高品质、经济性的消费体验,以及国际化与前瞻性的审美赏鉴。它通过先进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视、听、触、嗅等多种感官功能,带领观者体验世界葡萄酒庄园的沉浸式环游之旅,感悟葡萄酒文化与产业的立体式诞生之路。

标签:  葡萄酒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