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附加价值。文化艺术品交易,价格是核心,揭示文化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把握艺术品价格波动的规律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三个层面对影响文化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投资者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我国文化艺术品市场在1990年时期开始活跃,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特别是2023年,中国以19%的交易份额居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二位,美国保持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领先地位,其艺术品销售份额占全球比重的42%。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日益增长,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艺术品市场中,书画艺术品作为重要的文化艺术品种类,无论是成交件数还是成交金额,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近十多年来,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占艺术品总拍卖成交额的比重高达60.95%,在全国文化艺术品成交件数中,书画艺术品占比41.97%,远高于瓷玉杂项、古籍碑帖、邮品钱币和当代艺术品等的比重。因此,聚焦书画艺术品市场进行探索对了解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中,价格是核心,且从长期的价格趋势来看,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并非稳定增长或稳定下降,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呈现不同幅度和频率的波动或起伏。近二十年来,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价格波动复杂,具体来看,2003年至2011年,中国书画艺术品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整体上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2011年后,小幅波动曲折上升的态势被打破,书画艺术品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增大,波动持续时间较长。尽管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价格在不同阶段的波动幅度和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其保持着明显的增长趋势,这表明中国书画艺术品价格存在一定的上升趋势成分。不同年份价格的波动幅度和频率不同,说明其中亦存在循环波动成分。另外,在某些节点,价格会突然大幅上涨或下跌,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书画艺术品价格波动中隐含着某种随机冲击成分,会产生随机波动。那么,中国书画艺术品价格呈现复杂波动的状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对其产生影响的,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价格波动的本质,掌握不同影响因素与书画艺术品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三个层面对影响书画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展开深入研究。
影响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宏观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1.经济周期因素
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由于人们对经济前景较为看好,且收入相对较高,手中拥有的可支配收入也较多。此时,人们会在资产配置中增加艺术品的投资权重,从而扩大了艺术品的市场需求,提升了艺术品的价格。尤其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高净值人群为抵御通货膨胀对资产的冲击,让自身资产保值或增值,通过多元投资分散风险,投资艺术品则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这将使艺术品需求扩大、价格上涨。相反,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人们的投资行为趋于保守,倾向于卖出所持有的艺术品,增加手中的现金,或减少对艺术品的投资权重,此时,艺术品价格因需求不足而下降。
2.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艺术品对社会公众来说,是相对高端的消费品。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更多地追求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视程度降低,此时艺术品市场交易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价格较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往往会加大对精神文化产品如艺术品的需求,艺术品市场交易处于相对活跃状态,价格也较高。若用人均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通常认为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社会公众就会形成对艺术品的收藏兴趣,艺术品市场也会逐渐走向繁荣。
3.经济政策因素
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就业水平,继而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并进一步影响艺术品的市场需求和交易价格。另外,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直接影响整体的经济环境和资金在市场上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投资者对艺术品的投资需求。2008年以后,我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对经济政策做了必要调整,实行了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时间内,市场上的资金量快速增加,艺术品市场作为部分资金的“蓄水池”,其价格也相应上升。
文化政策因素的影响
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艺术品产业的资金扶持,加强对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制订法律法规以规范文化艺术品市场等,都会使艺术品交易市场趋于活跃。以2003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为例,我国制订的相关政策使艺术品市场交易热度不断增加,投资者对艺术品市场行情普遍看好,艺术品交易规模大幅增加。2009年,我国颁布第一部拍卖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我国艺术品拍卖进入标准化时代,使艺术品交易市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出现反弹,市场交易明显“升温”,投资资金踊跃入场,“过亿”拍品更是屡见不鲜。再如,2020年,国家文物局提出,“继续推进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更是对艺术品市场相关拍卖当事人提供了上位法支撑,这些文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都对艺术品市场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和有序发展,也对文化艺术品价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他宏观因素的影响
1.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社会重大事件冲击。社会重大事件会对艺术品交易、收藏环境和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艺术品价格迅速下降。一般而言,只有社会安定团结,人们才会有意愿和能力进行艺术品投资和收藏。
2.社会公众的受教育水平因素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并且这种影响往往呈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眼光、艺术鉴赏和感悟能力也相应提升,反之亦然[1]。可以说,艺术品消费主体的文化素养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其艺术品的销量越多,艺术品市场也更加繁荣,此时艺术品价格往往呈增长态势。
影响艺术品价格波动的中观因素分析
艺术品交易市场因素的影响
1.交易市场所属地域因素
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所属地域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艺术品成交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区域。究其原因,这三个交易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区域稍高一些,高净值人群也相对较多,且这些区域的居民财富管理意识也较强,他们会考虑将艺术品投资作为家庭财产保值、增值和家庭财富代际传承的重要手段。
2.关联市场因素
从不同产品市场角度来看,艺术品市场与其他典型的投资市场相似,其价格均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这几类市场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其他典型的投资市场价格波动不可避免地会通过某种传导机制对艺术品价格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往往呈现动态相关性。具体而言,当其他典型的投资市场繁荣发展时,在这些市场投资获利的人会将部分资金进一步投资于艺术品市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从而使艺术品价格相应提升。同时,从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相互关系来看,我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受到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兴衰与我国艺术品市场紧密关联。当国际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时,也会加快我国文化艺术品进入国际交易市场的速度,客观上提高我国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反之,若国际艺术品市场冷落萧条时,我国艺术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受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艺术品市场价格造成负面影响。
3.市场交易模式因素
在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画廊模式得到普遍认可,其具有交易规范、层次较高的特点,而博览会模式则是影响广泛、规模较大的一种艺术品交易模式。画廊模式和博览会模式相当于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在二级流通市场中,通过拍卖公司拍卖的交易模式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居于主体地位。此外,还有寄卖门店、旧货市场、古玩市场和古玩商店等。在艺术品交易模式中,不同模式由于受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同样的艺术品通过不同模式交易,其价格有相当大的差异。
4.市场交易主体因素
一是交易主体的实力对书画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即使在同级交易市场中,如二级流通市场中的不同拍卖公司,因实力不同,艺术品成交价格也不尽相同,通常来说,实力较强的拍卖公司高价拍品的数量往往多于实力较弱的拍卖公司。例如,2022年,在140件(套)千万元级别的拍卖艺术品中,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和上海嘉禾等八家拍卖公司成交117件(套),其余23件(套)拍品的成交分布于其他12家拍卖公司。二是交易主体的投资行为。如果部分艺术品投资者出于炫耀,满足自身占有艺术品带来的荣誉感或为去除自我认知的“寒酸”形象等心理特征,艺术品价格一般与其满足度成正比,即艺术品价格越高,越能展现购买者的经济实力,他们占有艺术品获得的满足感和炫耀感就越高,越会激起其购买欲望。此外,投资者出于崇拜或追捧某些艺术名家的作品时,更容易去炒作这些名家的艺术作品,往往会使这些名家的作品供不应求,导致其艺术作品价格不断上升[2]。
科技因素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与艺术品市场的融合加快,客观上减少了艺术品流通与交易的中间环节,且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尤其是节约了交易过程中所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依靠第三方支付平台或网银支付实现线上销售艺术品的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当前,在线画廊和在线艺术品拍卖等艺术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不断涌现,前者有“荣宝斋在线”“青年艺术100”和“318艺术商城”等,后者有“雅昌艺术网”“盛世收藏网”和“博宝艺术网”等。这类电子商务艺术品交易模式具有全球化、透明化、成本低和效率高等特点,使艺术品市场信息趋于透明,价格波动趋于稳定。
影响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微观因素分析
艺术家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
1.艺术家的市场地位因素
一般而言,艺术家的市场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其在该领域的名气和水平,往往市场地位越高,名气越大,其艺术作品的价格也越高。古往今来,著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如唐寅、张大千和齐白石,由于名气和影响力大,这些名家的画作成交价通常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2.艺术家状态因素
艺术家年轻时,尤其是成名前,由于身体状态较好,处于创作高峰期,投资者通常习惯性认为他会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对这些已上市交易的作品存在片面的看法,有时导致市场低估此类艺术作品的价值,但当这些艺术家过世后,其艺术作品的价格往往会不断上扬[3]。
艺术品自身特征属性的影响
1.艺术品自身价值因素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表现,艺术品价值主要包含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附加价值等。低层次的艺术作品一般不包含复杂的精神劳动或创造活动,有时甚至是机器批量生产的艺术装饰品,这类艺术作品本身艺术价值低,价格自然也低;高层次艺术品以精神劳动、复杂劳动为特征,包含了大量创作活动,甚至含有某些独特的创作活动,这些活动的形成除需艺术家有独特的记忆外,还需艺术家对物质世界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把握,此类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高,因此其价格也很可观。
2.存世量和历史价值因素
因书画艺术品往往不易保存,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能留存下来的作品少之又少。因此,真正流传至今的自然是上等之作,特别是在同时代艺术品大量消失后,得以保留的艺术作品将被赋予较高的历史附加值,这种历史附加值随着年代的久远而逐渐升值,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表现为古代艺术品价格远高于近现代、当代艺术品的价格。
3.书画艺术品的内容和题材因素
艺术品的内容和题材吸引力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书画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书法价格明显低于国画,这主要由于国画创作比书法更为复杂,画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精神创作,亦需融入更多独特的情感要素。而在同等层次的国画中,尤以山水画价格最高,人物画次之,花鸟画再次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价格梯度,主要与不同类型画作的创作难易度有关。
4.艺术品尺寸和材质因素
在艺术品交易市场,尺寸和材质同样是影响艺术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以书画艺术品为例,若同一画家的两幅作品,品相、技法、题材和作品效果均相同,但尺寸不同,其市场成交价格也会相去甚远。一般来说,相同材质,尺寸越大,价格越高[4],反之亦然。但书画艺术品尺寸达到一定范围后,交易价格反而会下降,原因在于书画艺术品尺寸过大时,其摆放和保存将受到限制。另外,书画艺术品所用材料繁多,常见的有立轴、镜心、镜片、册页和手卷等,在尺寸大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书画艺术品中册页成交价格稍高,这就是材质不同产生的价格差异。
5.收藏者的传承因素
珍贵的艺术品经常被不同的收藏家在不同时期珍藏,有些收藏家喜欢在其收藏的作品上加盖自己的钤印,在书画艺术品领域,这甚至已成为一种传统做法,许多书画作品也因收藏者的印章而增添光彩。这种传承有序、被历史名人收藏过的书画艺术品可能在市场上更受青睐。因此,其交易价格会相应偏高。
总之,就我国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而言,无论宏观因素、中观因素还是微观因素,本质上都是通过影响艺术品自身价值和供求关系而影响其价格。因此,揭示影响书画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并将这些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因素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把握我国艺术品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便于市场投资者理性参与艺术品市场交易,也有利于相关管理部门培育成熟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和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合理波动。
[1]彭文治,孙万欣.艺术品资本市场价格形成及交易机制[J].经贸实践,2018(01):178.
[2]罗邦泰.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因素和升值可能[J].美术观察,2001(11):67-68.
[3]刘云静.影响国内艺术品价格的因素[J].商场现代化,2010(03):29-30.
[4]陆霄虹.国内艺术品市场特征价格研究[J].新经济杂志,2010(02):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