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和谐共生之道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261)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速。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传统人文特色的逐渐消失和都市社会的不断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地方传统人文特色与现代都市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目前,南京地区的城市建设未能与地方传统人文特色相融合。未来,南京地区应通过传统街区改造、特色景区开发、减弱城区同质化等途径,融合传统人文特色与现代都市建设。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人文特色,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南京地区传统人文特色的保存现状

地方传统人文特色是指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地方的独特标志,代表着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首先,在现代都市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地方传统人文特色往往被忽视或被边缘化。南京地区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传统建筑,如明城墙、夫子庙、中山陵,但由于长期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这些建筑物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传统建筑面临拆迁、改建和商业开发的挑战,导致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遭到破坏。

其次,部分有代表性的传统特色文化工艺因没有得到保护而失传。南京地区的许多传统工艺,如南京剪纸、扎染,代表了南京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然而,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市场需求的改变,许多传统工艺逐渐失传。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这些传统工艺或技艺的传承面临困境。

最后,南京地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传统文化的保存不仅仅是保护建筑和工艺,更需要通过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然而,目前南京地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和策略。这导致许多人对南京地区的传统文化了解有限,缺乏对其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南京地区都市建设的现状

与此同时,现代都市社会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南京本地的古建筑不断被拆除。一些被拆除的古建筑如金陵书院、南京火车站旧址、老门东古民居等承载着南京古迹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其拆除使南京与其他城市形成相似的城市风貌,失去了独特性,降低了城市的文化吸引力。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南京著名古迹夫子庙,其旅游开发缺乏新意,只留下了一条乏味的商业街——从头开到尾的“竹筒奶茶”“雨花石”以及走十步就有一家的“鸭血粉丝汤”,而“夫子庙”这一地名的寓意却无人提起,和全国各地的商业化景区布局高度同质化,反而与自身景点特色毫无关联,难以吸引游客目光,遑论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拆除这些古建筑等于割断了南京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使得城市丧失了部分历史文化记忆。同为四大古都之一,北京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57处,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了11个。

南京地区城市建设未能与地方传统人文特色相融合的原因

尽管南京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但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却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忽视,导致地区城市建设与地方传统人文特色未能恰当地融合。第一,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为城市的现代化设施腾出足够空间,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导致文化遗产流失。第二,在商业开发中,部分地区的发展并未能真正体现南京的独特文化特色,如老门东夫子庙等,原本承载着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地方,如今却充斥着同质化的商业店铺,缺乏南京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新城区的建设也更注重现代性,忽略了南京独有的地方特色,使得城市整体风貌呈现同质化的趋势。这种忽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不仅导致了文化资源的浪费,更淡化了城市的文化底蕴。第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缺失。目前的政策与法律法规无法为地方传统人文特色给予清晰的指导和保护,我国文物与非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像其他部门法一样更新迭代迅速。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最新修订版仍停留在2017年,迄今已近八年,相关法律条文亟待随时代的发展而完善更新。第四,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难以把控其追求片面、快速的方向。街道、商区、楼房规划愈渐趋同,合理独特的城市规划缺失使得南京市区与全国其他同等级城市外观相差无几。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南京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地区传统人文特色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融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既是对历史传承的尊重,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南京地区传统人文特色与现代都市建设相融合的路径

传统街区改造

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首先,必须确保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拆除和改建,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一个整体,包括古老的建筑、街巷、文化景点等。在改造中,应注重保持整体性,避免出现只关注局部而损害历史文化街区完整性的现象。当地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将保护与改造相结合,找到平衡点。可以通过制订详细的文化保护规划,明确哪些建筑需要保留、哪些可以改造,以实现城市更新的同时保留历史文化的完整性。

其次,应鼓励公众参与,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满足市民的需求,提升改造的可持续性。此外,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应注重融入本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艺术雕刻等,打造独特且具有辨识度的城市风貌。通过这种方式,改造后的区域更具南京独特的文化氛围。

再次,通过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如艺术家工作室、手工艺品店等,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既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和居民。不仅如此,定期举办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吸引人们关注历史文化街区,既有助于提升文化氛围,也能为改造后的区域增添生机。

最后,除了考虑商业开发,还应注重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如建设公园、休闲区等,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市民愿意居住和活动的地方。

总之,坚持“文化南京”战略和建设“世界遗产城市”的目标,是符合南京实际的正确选择。根据公益性优先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居民为主体,实现古城的整体保护和民生的改善,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我们期待,这些都能在南京文化遗产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双赢”的实践中得以落实。

通过保护与改造的平衡以及增加文化元素,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能够实现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打造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城市风貌,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既有利于提升南京的文化软实力,也能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景区开发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老门东夫子庙地区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十里秦淮”风光带的核心,也是迄今为止南京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旅游地,于2010年被正式确定为中国首个开放式5A级景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因其地处老城南城市化改造的核心区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土地流转和资本置换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蕴含的深厚历史记忆和传统文化元素也在不断流失,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景观格局呈现新的变化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美者的景观感知和评价。因此,将其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微观个案,就其景观格局与景观审美耦合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夫子庙地区的开发却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开发未体现南京特色、店铺同质化以及缺乏南京传统文化元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南京的独特文化,当地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夫子庙地区的开发。

首先,开发未体现南京特色是当前夫子庙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支持本土特色店铺的发展。政府可以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南京本地的特色品牌、手工艺品店等在夫子庙地区开设业务,但需要控制数量,以免同类店铺过于泛滥引发游客审美疲劳。通过这种方式,夫子庙地区将更具南京地域特色,游客和市民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南京的文化底蕴。

其次,店铺同质化是当前夫子庙地区开发中的一大挑战。为了打破店铺同质化局面,可以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引入新颖而独特的业态,如社区农场提供有机农产品、本地手工艺品制作者的合作社等,为夫子庙地区注入新鲜的商业元素,使其呈现更为多元化的面貌。

最后,解决夫子庙地区缺乏南京传统文化元素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在开发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出、传统手工艺品展示,营造夫子庙地区南京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在景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传统建筑,也可以在新建建筑中融入南京传统文化的元素,创造独特的建筑风格。

综上所述,通过支持本土特色店铺、鼓励创新商业模式以及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夫子庙地区的开发将更好地反映南京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推动南京本土产业的发展,提升夫子庙地区作为文化旅游胜地的吸引力,让游客在这里更深入地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魅力。

减弱城区同质化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浪潮,南京新城区的崛起给城市带来了新的面貌,然而,城区同质化问题却逐渐凸显,新城区缺乏南京地方特色,呈现与其他城市相似的面貌。为了赋予南京新城区独特的文化韵味,当地应积极注入本土特色,在设计与建筑中融入南京传统元素,打造具有南京独特氛围的现代城区。

南京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南京传统文化的体现却显得不足,表现为传统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边缘化、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规划与整合,以及对南京历史文化的认知不足。近年来,南京依托丰厚的文化、文物资源,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目前,南京全市备案博物馆达70座,涵盖历史、人文、自然科技、艺术等门类。诸多类型的博物馆,塑造了南京独特的城市魅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展现南京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规划中的文化元素,通过文化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尽力减少南京城区的同质化趋势,大致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设计与建筑中融入南京传统元素

在新城区的建筑设计中,应该积极融入南京传统元素。南京作为中国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可以采用古风设计元素,如特色的屋檐、传统的砖雕工艺等,以展现南京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可以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和恢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使其成为新城区的文化地标。

2.打造具有南京独特氛围的现代城区

新城区的规划中,要注重打造独特的南京氛围。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增加绿地和休闲区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舒适的城市环境。同时,举办传统艺术和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舞蹈表演等,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可以设立本土文化展览馆,展示南京的历史文化,引导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

通过注入本土特色,南京新城区可以实现独特魅力的打造,不仅在发展中保留了南京的独特性,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具文化底蕴的新面貌。这种独特的魅力将吸引更多人关注南京,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关注度,也促进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地应该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要注重现代化建设,更要关注本土文化的传承。通过在设计与建筑中融入南京传统元素,打造具有南京独特氛围的现代城区,让南京在城市发展中焕发更为独特的光芒,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城市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保护和传承地区传统文化时,不应该原封不动,而应该与现代城市发展相融合。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在城市规划、文化旅游、文创产业、城市品牌建设和教育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运用,为南京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在未来的发展中,南京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创造更加独特、具有活力的城市形象。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地方传统人文特色与现代都市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以南京地区为例”(202311287106Y),受“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标签:  南京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