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期待能够启迪精神、与之灵魂共鸣的事物出现。近年来,话剧表演这门高雅的艺术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与当代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现从话剧表演艺术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话剧表演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并对生活的价值,以及对话剧表演艺术生活化今后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话剧表演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话剧表演艺术与生活紧密相关,主要体现在话剧表演艺术的语言、情感和场景三个层面。
语言层面
话剧是一种以语言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通过一定的言语表达讲述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例如,由人民网与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共同出品的话剧《主角》便运用陕西方言进行生动演绎,主要讲述秦腔名伶忆秦娥的生命历程和舞台生涯。该话剧通过陕西方言的演绎,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重现了名伶忆秦娥的一生。陕西方言中,喜欢把孩子称为“娃”,台词“娃呀,你知道我们那个时候是咋跑圆场的吗?”通过生活化的演绎拉近了观众和演员的距离,使观众仿佛身处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而近距离地体验当时人物的感情和生活环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的话剧《孔子》,其舞台呈现采用了诸多艺术表达手段,话剧的常规表达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例如,孔子和学生们的日常交流,以及阐发其政治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台词,都采用了文言为主、夹以白话的语言方式,艺术地再现了2500多年前的历史背景与孔子的一生。在此基础上,剧末以童声合诵的形式展现孔子“天下大同”的思想,这一表现手法对呈现和传播孔子思想的效果亦不容忽视。这种探索充分说明,目前所有的艺术表达手段在塑造孔子这一伟大而复杂的艺术形象时,因其形象的多维、思想的博大精深,既存在深奥难解之处,又不乏被扭曲误读之处,使用多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好地表达孔子的一生。
情感层面
话剧《主角》中,忆秦娥的舅舅被警察带走时,忆秦娥的悲伤是真实的,其激烈的表达深刻揭示了内心的痛苦,生动诠释了生活中面临亲人生离死别的无助与迷茫。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其与生活中的自己进行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话剧《孔子》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孔子作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的一生。该话剧由“君子”“进退”“为政”“去国”“见南子”“困境”“渡河”和“彼岸”八场戏构成,虽然剧情没有展现孔子完整的一生,但通过精选片段,观众可以深刻感知孔子的怒、悲、无奈与凄凉。在“大成至圣先师”光环的背后,孔子曾经历过陈蔡之困、失徒之痛,这些生命中的灰暗与阴影,在舞台上亦被诗意化地呈现,使观众能更深刻地了解孔子、理解孔子。
场景层面
话剧《主角》中,演员借助舞台布景与符合当时生活的道具,身穿粗布麻衣,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将话剧表演与生活紧密联系,有效凸显了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辛,为忆秦娥后续的演艺生涯作好背景铺垫。此外,话剧《孔子》凭借引人注目的舞台呈现,使剧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导演巧妙融合灯光、背景、音乐、舞蹈等可以渲染舞台效果和提升视听感受的表现手法,将《孔子》精心打造为一场富含厚重历史感和古典美感的视听盛宴。“去国”一场中,孔子通过与盲人琴师在淋漓雨声中的抚琴对话,体悟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三重境界。舞台上,背景、音乐和灯光配合演员的台词,艺术化地凸显了苍茫天地、芸芸众生和孔子内心中的自己,利用生活化的舞台布置再现了历史风貌。
话剧表演艺术生活化的价值意义
话剧表演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价值意义,并具体体现在有利于传递真挚情感、有利于反思日常生活及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三个方面。
话剧表演艺术有利于传递真挚情感
话剧是将现实生活在舞台上加以呈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放大,从而为人们呈现生活的真谛。话剧如同书本一般,使读者能够对其内涵加以了解,但是其相对于书本更加生动,观众可以通过对话剧的观感,感悟其中的情感和道理。话剧的价值往往通过情感体现,情感是话剧演员和观众沟通的媒介,演员可以在舞台上通过各种形式对情感加以表达,从而激发观众内心的情感,促使观众对话剧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话剧表演艺术有利于传递真挚情感。
话剧表演艺术有利于反思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话剧表演艺术的题材日益丰富,不同题材投射不同的生活具象,反映了日常生活状态。例如,话剧《黄土谣》主要讲述了父子间的感情状态与矛盾冲突,传达了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彰显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残酷与真实。通过观照话剧,反思自己,表现了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妥协。话剧《我在天堂等你》同样讲述了两代人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冲突。通过观看话剧表演,能使人们看到理想的崇高和信念的光辉,相信生活中还是有光的存在。话剧《平凡的世界》主要通过塑造艰苦创业的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形象,深刻呈现了普通人在时代进程和社会浪潮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因此,话剧表演艺术有利于反思日常生活。
话剧表演艺术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
话剧表演艺术之所以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于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人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加强大众对于美的理解,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提升对美的认知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深入了解其内在涵义,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话剧表演,完成戏剧表演的艺术传播使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话剧表演艺术提高其要求和目标,营造并维系艺术文化的和谐氛围,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此外,戏剧表演艺术中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培养大众的自信心。演员能够基于舞台在心灵上与观众进行无声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能够对观众在艺术素养方面的提升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其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因此,话剧表演艺术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
话剧表演艺术生活化的实现策略
要想更好地实现话剧表演艺术生活化,需要表演者提高自身表演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艺术心态、深入理解角色和故事,以及享受创作的表达和乐趣。
提高自身表演能力
要想更好地实现话剧表演艺术生活化,关键在于提高演员的表演能力,包括肢体、言语、情感表达等方面。高水平的话剧演员拥有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演员务必要保证自身情感的饱满,才可以通过表演感染观众,所以演员在实践中应当重视自身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从剧本着手,从思想方面加以升华,对于话剧的表演价值进行综合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话剧表演的情感价值。除此之外,话剧表演者还应该学会如何更好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以及促进与其他演员的默契配合。思考怎么根据话剧表演的内容,对话剧的表演方式进行细节上的处理,使其内容传达更具体、表演更生动。话剧表演者还需要根据剧本提供的信息、情绪及意境的需要,有所取舍地对话剧表演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使话剧的表达更加贴近观众的情感,这一过程需要表演者自己体会感悟,并且尽量使台词清晰、连贯,精准地传达剧本内容。
增强自信心
话剧演员站在舞台上需要一定的勇气和信心。通过不断排练和演出,演员会逐渐克服紧张和不安,增强自信心,并且学会如何在公众面前自如地表达自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话剧表演者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必然经历了多番锻炼。为了展现绝妙的意境、领悟真正的话剧表演艺术,话剧表演者需要经历长期刻苦的训练。而在这个过程中,心灵必然承受诸多挑战,需要话剧表演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话剧表演学习中有意识地引导表演者的心理状态、增强表演者的信心,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表演者的话剧表演水平,进而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这种自信心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养成的,也是表演者综合素质、良好心态、精神气质等方面的集中体现,能够从不同的层面传达给观众,引发其共鸣。因此,养成良好的自信心不仅是克服不良心态的“药方”,更是话剧演员表演成功的关键因素。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话剧表演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演员、导演、编剧、舞美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实施有效的团队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摒弃个人英雄主义,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上,将专业性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团队合作目标,为话剧创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各个团队成员应该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例如,话剧演员需要将自己的演技和台词功底打牢,制作人需要将舞台和服装设计充分融合体现,编剧则需要创作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只有将所有因素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各自效能,才能实现话剧表演艺术的卓越发展。
培养良好的艺术心态
良好的艺术心态表现在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对题材的选择。话剧表演题材丰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大众所接受并喜闻乐见,其在表演方式上通常标新立异。由于话剧表演艺术具有大众性、传播性、引导性,因此对于话剧表演艺术的选择也应该慎之又慎,无论是在表演者的选择上还是编剧在编写剧本时,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艺术心态,最大程度促进话剧表演艺术的高质量呈现。这就要求表演者和编剧在实际中,应该选择体现爱国主义、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剧目进行演绎和编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体会话剧表演艺术的内涵,引导观众增强审美情趣。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培养良好的艺术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导向,都是对当下社会生活发展的一项有益探索。当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焦裕禄、任长霞等由人民大众选择的、具有突出时代性的先进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先后通过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得到广泛传播,在选择话剧艺术题材的过程中,有了能够选择和借鉴的对象。例如,以先进人物事迹为主题的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作品,演员在创作排演的过程中,要先深入了解主人公作为人民公仆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根据主人公的现实生活进行创作,才能更好地表达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因此,积极良好的艺术心态,不仅是由内而外向大众展现的精神面貌,更是人与人之间文化传递的重要能力。
深入理解角色和故事
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演员需要深入研究剧本,理解角色背景、动机和情感。通过深入理解角色和故事,演员会对人性、社会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只有深入理解角色和故事,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创新,培养表演者的创作热情,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每部话剧台本都凝结了编剧深刻的思想感情。表演者只有深入理解角色和故事,才能更好地传达编剧的想法。而表演者要想准确传达编剧的意图,令观众从中感受美的熏陶与情感的陶冶,就必须从剧本的台词、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与情感特点。特别是体验生活,演员深入人物的生活环境,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不仅可以从中带来创作的激情,还能更加充分地诠释人物、表达主题。由此可见,深入理解角色和故事在话剧表演中能起到良好的舞台效果,可以帮助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带给观众正面、积极的影响。因此,表演者对于角色的理解和感悟、对于表演的学习程度,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话剧表演中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享受创作的表达和乐趣
话剧表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表演传达情感、思想和观点。这种创作和表达的乐趣会让演员更加热爱艺术,并激发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创造力。并且话剧创作的过程本质上是探索的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演员有机会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沟通,从而外化内心的感受和观点。因此,话剧创作的过程也是自己思考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除此之外,享受话剧创作的表达和乐趣可以帮助演员达到更好的状态,促进话剧表演艺术水平的提升,进而引导观众在观赏中产生共鸣,提升话剧表演的效果。
综上所述,话剧表演艺术生活化有利于传递真挚情感、反思日常生活,以及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提高自身表演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艺术心态、深入理解角色和故事、享受创作的表达和乐趣,才能更好地促进话剧表演艺术生活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