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是推陈出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结果,是矢志不渝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精华,是中华各民族倡导团结统一的时代使命与呼唤,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要义,是展现数千年来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夙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来都不只是空中楼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铸造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理论基础和历史文化底蕴。当今时代,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改变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形态发展进程,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闪耀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光彩,彰显国之风采。
在新征程新时代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因此,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基本特征以及实践路径,对于创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演进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积极打造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的美好夙愿,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历史文脉传承与文明复兴的必然结果,是对数千年以来前人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在岁月中沉淀,在时光中雕琢,即使过去千年,依旧熠熠生辉。其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折射出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悠久的历史基础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当今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新文明形式的推进至关重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支柱,展示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滋养培育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土壤,也是我们在全球文化复兴中保持稳定的根基。虽然经历了各种考验和挑战,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已扎根于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社会主义路线、制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形成了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节点,不断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华民族中的优秀文化成果,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实现与当代文化的相互碰撞,从而展现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熔铸于革命文化
红色革命文化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诠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忠诚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回顾百年征程,无论是呕心沥血、自食其力的革命建设时期,还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改革时期,所赢得的每一次的伟大胜利,完成的每一个阶段性奋斗目标,无不凝结着共产党人拼搏奋斗、辛苦拼搏的汗水,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负人民的鲜明特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红色革命文化中汲取文化理念、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百年社会实践中,持续地给自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诠释,也不断赓续自己的内涵意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的重大实践与历史进程中孕育出来的,是体现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指向与文化道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中央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坚定地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前进,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现代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行动指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发展的胆识和勇气。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21世纪新文明的一颗璀璨新星,彰显了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时俱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先进创新性与顽强生命力,在人类文明史中闪闪发光,既继承了中华文明一切美好的优秀品质,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践发展中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基本特征。
深刻的人民性
中华文明与人民休戚与共,具有深刻的人民性。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中华历史,建设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创造了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的人民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期的文化任务,是一项兹事体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这需要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毅力与精神。因此,文化建设与文明发展的实践中,全国人民统一战线、心意相通、生死与共、风雨同舟,谱写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沧海桑田中最壮丽恢宏的诗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失败走向新胜利,更凝聚起建立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的强大力量。
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文明百花齐放,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民族是全体中华儿女凝聚起来的集合,全体中华儿女在漫长发展的历史车轮中创造了独属于我们的璀璨辉煌的中华文明”,蕴含着无数中华儿女劳动成果与思想智慧的宝贵结晶,镌刻着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鲜明印迹。从古至今,无论时代岁月如何变迁,各个民族都以实现天下统一、和睦相处作为美好夙愿,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性的必由之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各个民族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从实际出发,坚持和平统一,民族团结,积极主动承担起使命任务,团结一心,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鲜明的民族特色。
持久的传承性
中华文明源源不断,具有持久的传承性。中华文明随着时代长河滚滚向前,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华夏大地上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一百多年来,我们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不断创新创造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相融合,让中华文明的生命力绽放光辉颜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承性,实现了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有机结合,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紧密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时代特征,体现了其持久的传承性,古为今用,继往开来,才能更好面向未来。
卓越的先进性
中华文明推陈出新,具有卓越的先进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一切伟大的智慧结晶,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华,代表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是一种不断发展、不可逆转的新现代文明,具有卓越的先进素质。从古至今,中国人始终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畅游,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科技,并随着时代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制度变革、文学发展、科技发明等诸多实践活动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了数不胜数的物质资源与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和实践证明,真理指引的道路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一致的,是理想的光明大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古老的中华文明中的营养成分为基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将中华文明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贯的和平性
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具有一贯的和平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了中华文明所包含的和平理念,始终秉承世界各国文明求同存异、和平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处事原则。一路走来,斗争与生存祸福相依,获发展、赢胜利,饱经风霜却依旧风华正茂,历经磨难却始终源源不绝,真正诠释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和平来之不易,和平是社会安宁与繁荣的基石,唯有和平共处,才能共创美好未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蕴含着的和平元素,使其在近代以来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的立场,注定中国始终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始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和平,捍卫国际秩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践行路径
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要汲取精华,就一定要有全球的眼光,要有历史的视野,要符合中华优秀传统,使之能够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越发明确,文化发展由自信逐渐迈向自强的轨迹也越发成熟,因此,全方位提高在文化现代化方面的水平与能力,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要注重创造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二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机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努力将其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中,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一,严格执行实践标准,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紧紧追赶时代的步伐,积极响应时代的需求与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撑。第二,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两者从来不是你强我弱、此消彼长的消磨关系,而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融合关系。第三,坚持用全面的观点、历史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认识文化的丰富性和它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第四,合理对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对待外来文化,不排斥他国文化,促进双方文化共同发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其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要坚持以正确的政治目的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所有人。这既是党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进行的前瞻谋划,也是对文明变迁的积极探索。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始终贯彻群众的路线,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至关重要。其次,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自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和战略规划,号召全体人民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找准历史方位,提高历史自觉性,才能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新动向。
讲好中国故事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需要挖掘自身资源,更需要做好对外传播的工作”。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无私写照。首先,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让中国的价值观念与世界相得益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讲好故事的首要目标。其次,完善讲好中国故事的术语,讲好故事的关键是贯通东西,基础是融合中外。再次,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积极主动承担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中外交流中主动奉献中国智慧,乘势而上,认真负责、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在外交合作和国际传播中的准备工作。最后,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水平,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与他国的合作交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蓬勃兴起并不断发展的社交媒体也给中国故事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广泛传播。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完美融合,彰显了时代的进步,保留了传统的魅力,焕发了新的时代风采,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它响应时代呼唤,符合时代潮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因此,新时代的青年要结合日常的学习过程,毫不动摇地坚定信念信心信仰,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强烈的自觉意识、自信观念、自强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让信仰之基越加牢固,让思想之帆越发稳健,让精神之钙更加充足,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面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实现贡献力量,努力创造独属于新时代青年的丰功伟绩。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