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经济概念出现后,文化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用户体验为基础目标,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并且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在新时代保证传统文化的活力。博物馆文创事业的发展,需要系统梳理和分析文创产品相关内容,以博物馆原有文化为基础,从文化、娱乐等视角出发,创造全新的文化衍生品,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良好平台。对文创开发中用户体验设计与优化进行深入研究后,以博物馆文创发展现状为基础,提供针对性解决建议。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重点逐渐转移到文化方面,只有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及时转变产品的功能,重视用户的实际体验,才能保证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体验园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也需加大对文化产品设计的关注,重视文创开发和设计方面的用户体验,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是博物馆发展需要抓住的机遇。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看,博物馆需要根据自身文化产品特色,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和体验,才能保证文化产品设计达到标准要求。
文创产品与用户体验的概念
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主要以文化作为核心,将各种产品作为载体,通过创意实现文化传承的基本目标。文创产品是具有活力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延伸品,具有传播文化的实践作用。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用户真实的体验,包括创意体验、功能体验等。文创产品设计需要以传统文化为支点,重视用户体验的融入效果,合理增加创新点,保证文创产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用户体验
人的认知过程是多种感官对客观信息的加工过程,反映了人体内在心理活动与外在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户通过实际地操控、体验和感知产品,将外界所获得的客观信息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进而引发用户对记忆深处传统文化的联想,获得深刻的使用体验。在情景交互层面,用户通过体验产品的使用过程感受文创产品所包含的传统元素。例如,故宫文创在香薰时钟的设计过程中,以高温高压技术烧制的陶瓷材质为基本载体,融合中国古代传统元素中的山水文化,结合香薰产品使用过程中喷出来的雾气,使用户不仅能从视觉层面欣赏中国山水意象,同时也可以从嗅觉层面感受置身山水之间的恬淡与清澈。这款文创产品以中国画中的山、水、云、雾元素为创作意象,结合用户的关注点和情感表达方式,采用现代产品形式进行创新性展示,在现代家居生活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设计师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竹、松、盏等文化意象进行提取和整合,结合新型材料和电子技术赋予文创产品以新的生机和活力。
博物馆文创发展现状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文化深度不足
很多中小型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只是将文物的平面图案或者书画作品上的图案直接印制在丝巾、抱枕、手机壳上,这些文创产品并不能真正体现博物馆的特色。同时,很多文创产品品种雷同,诸如书签、U盘、扇面、水杯、雨伞等相似的产品屡见不鲜。游客们对千篇一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早已经习以为常,很多中小型博物馆文创商店都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境遇。除此之外,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在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对馆内藏品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背景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文创产品无法与馆内藏品进行深度结合。文创产品在文化品位上严重缺失,很难对游客产生眼前一亮的冲击感,游客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单一
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中,普遍存在单一的开发模式,这在不同规模的博物馆中表现各异。大型博物馆虽然在文创设计上投入不菲,但其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却并未水涨船高;小型博物馆则在开发模式上力不从心,设计研发能力明显不足。尽管当前市场对文创产品的扶持日益增多,但多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依旧难以吸引大众的目光。无论是大型博物馆还是中小型博物馆,都迫切需要更深入地参与文创产品开发。过去,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主要以复制品和简单纪念品为主,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随着文创开发理念的更新,故宫博物院开始探索更加多元化和创新性的产品路线,推出“故宫文创”系列,包括结合故宫博物院元素和现代设计的手账本、文化创意家居用品以及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灵感的时尚服饰等。
文创品类创新少
通过实践调查,大部分博物馆推出的产品主要为服饰、纪念品、书籍等,由于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缺少创新性,文创的品种和样式比较单一,无法有效吸引消费者。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由于做工质量相对较差,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文创产品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文化产品主要为文化传播服务。目前,大部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文化性不足,商业化趋势也使其始终关注文创产品带来的收益,与文创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初衷不符。如果始终无法解决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文创产品的文化性将会被逐渐淹没,无法实现博物馆基本发展目标。
体验型产品不多
尽管多数博物馆成功推出了品质上乘的文创产品,但随着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博物馆似乎迷失了方向,忽略了文创产品设计的根本目的。在追求销量的同时,博物馆不应忘记文创产品的核心在于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当前,博物馆的体验型文创产品不仅数量有限,还存在质量问题,这不仅损害了博物馆的形象,也限制了文创产品的发展潜力。作为非营利性的文化守护者,博物馆应将文化资源与文创设计紧密结合,主打体验型产品,以此凸显其文化价值。遗憾的是,一些博物馆在资金分配上失衡,过度投入文化园区建设,忽视了文创产品设计投入,导致体验型产品缺乏必要的关注和资源,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文创设计的创新步伐也因此放缓。
文创开发中的用户体验设计与优化策略
突出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
故宫博物院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始终从用户体验出发,重视产品的文化创意,并致力于将产品、创意与文化完美融合,以赢得用户的广泛认可。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灵魂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运用。为了提升产品的辨识度,故宫博物院着重展现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解决了销售中的核心问题。在文创产品的设计流程中,故宫博物院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工作标准,深入理解文化与市场环境的关系,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换。通过突出文化产品的独特性,故宫文创不仅提供了专属的用户体验,而且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认知的需求。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口红”系列,不仅在外观设计上融入了故宫博物院藏画元素,还在颜色上参考了故宫博物院文物的色彩,使每一支口红都成为文化的载体。这种设计不仅尊重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巧妙地将历史文化基因融入产品,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能深刻感受文化的魅力。故宫博物院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共鸣。通过这样的设计实践,故宫文创产品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商业价值,也在文化传播和历史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文创开发中用户体验设计与优化策略的成功案例。
图1 故宫口红文创产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升产品的文化深度和个性化设计,以增强用户体验
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对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要。上海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便体现了这一策略。上海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不仅深入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还巧妙地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有效解决了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海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注重价值链的全方位构建,全方位挖掘博物馆内的文化资源,确保文创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上海博物馆推出的“海上风华”系列文创产品,通过将馆藏文物的艺术特色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赋予了产品独一无二的属性。以馆藏宋代名画《溪山清远图》为设计灵感的手提包,不仅展现了画作的意境,还通过细节设计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深度和个性化的需求。
图2“海上风华”系列文创产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增强用户的实践体验,上海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上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深入考虑产品定位和销售策略,严格监督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通过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步调,上海博物馆成功解决了产品宣传和销售的难题,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上海博物馆还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文创产品,这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还开辟了新的媒体宣传渠道,增强了文创产品的市场影响力。通过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和建议,上海博物馆不断改进产品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博物馆与文旅部门合作,打造文物主题旅游线路
文创产品不仅是文化的传播媒介,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面对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挑战,博物馆通过与文旅部门的联动,共同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大英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与英国旅游局携手,共同打造了一系列文物主题旅游线路。这些线路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为线索,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深度的文化体验。大英博物馆重点关注游客的文化需求,并在文旅部门的指导下,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质量,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例如,大英博物馆推出了“埃及神秘之旅”主题线路,结合博物馆内的埃及文物展览,设计配套的文创产品,如以埃及古文明为主题的指南手册、地图和纪念品。
为确保历史文化得以有效传播,大英博物馆与文旅部门共同商讨设计思路,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辟了新的市场。在合作过程中,大英博物馆和文旅部门不仅寻求资金投入,还对游客进行调研,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赋予文创产品独特的文化特性,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主题文创产品,不仅包括复制品和纪念品,还推出了互动式展览和教育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文创产品的销售量。这一成功案例表明,博物馆文创设计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深入理解文创设计的内涵,确保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创产品的市场价值。
基于用户体验的博物馆信息化产品设计
信息化设计的应用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国家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上,采用信息化设计方法,这一方法涵盖创意、调研、文化内涵、产品定位和用户体验五个维度。信息化设计的运用,使文化元素的提取更加迅速和精准,同时能够实时反馈用户的真实体验,从而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深度和用户体验。在设计过程中,国家博物馆的设计团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收集,深入了解广大受众的需求和建议。这不仅减少了设计工作的人力投入,还降低了文创产品的设计成本。例如,国家博物馆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和社交媒体互动,收集公众对于文创产品的偏好,进而设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信息技术还为设计团队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思路,使设计过程更加简洁高效,提升了文创产品的设计能力。例如,国家博物馆利用3D建模技术,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使产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博物馆应用信息技术于文创产品设计已成为必然趋势。国家博物馆摒弃了传统的零售方式,转而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重点建设了电商平台和自媒体宣传平台,如开设官方旗舰店和微信公众号,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购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国博日历”文创产品,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预售和推广,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不仅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还通过线上互动活动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成为基于用户体验的博物馆信息化产品设计的典范。
图3 “国博日历”文创产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强文创开发中的用户体验
在当前经济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必须注重文化属性的增强和产品意义的创新。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始终围绕消费者的实际体验确定设计定位,通过展示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发挥文创产品的文化传递作用。故宫博物院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运用现代设计手段,丰富了文创产品的功能与形式,使其与年轻消费群体的价值观相契合,为消费者提供心灵上的慰藉,从而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在文创产品设计思路上进行了创新,深入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确保文创产品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口红”系列,不仅在色彩定位上准确把握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且在功能上实现了多元化,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和审美需求,提升了产品的价值。
在文创产品设计中,故宫博物院重视精神内核与外在形象的结合,并与消费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始终以文化为核心,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导向。例如,故宫博物院的“皇家猫”系列文创产品,通过对故宫御猫形象的现代化演绎,不仅吸引了众多猫奴,也让消费者在情感上与故宫文化建立了联系。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还注重文化元素的提取,致力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从而全面促进文化体验的升级,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例如,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创产品,将古代名画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文化传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需要以文创产品设计为载体,在文化传播中改变文创设计方法,增加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及实用性,通过文创产品促进文化传播,将文创产品的作用最大化,为博物馆发展提供支持。博物馆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评估自身实际情况,了解文创产品开发和设计中存在的挑战,以用户的实践体验为核心,制定具体解决措施,提升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能力,增强文创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为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