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形势严峻,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与文化传播中心,利用自身的丰富资源,为大学生提供音“阅”疗愈服务,引导大学生学会通过熏听音乐和阅读书籍等手段发现自我、缓解压力,建立健康强大的心理状态,迎接人生新阶段的挑战。
高校本科教育主要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主,大学生除了少部分选择在大四考研继续进修更高学历外,其余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大学毕业后立刻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利用自己所学实现人生价值。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学会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塑造健康心理,迎接社会上的各种挑战。
现今网络传播速度飞快,大量多元的信息通过电子产品被推送到人们眼前,大学生面对学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心理健康面临极大的挑战。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5.25”的谐音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高校图书馆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如何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成了各高校图书馆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民办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音乐和书目,为大学生提供情绪疗愈服务,引导他们自主运用音乐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舒缓压力,认识自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实践探索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心理现状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调查表明,在全国抑郁症患者里,有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为抑郁休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正确引导在校生及时舒缓负面情绪已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广州某民办高校图书馆设置了调查问卷,面向特定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涵盖了影响大学生情绪的原因、出现负面情绪的频率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活产生的影响等方面。从回收的有效问卷里反映出,该校学生的心理焦虑更多来源于学习任务和就业压力,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和自我定位的迷茫。学生们离开家庭,进入大学校园,要在四年时间里独立生活、学习思考,完成独立人格塑造的人生蜕变。这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自己独立解决,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音乐疗法的概述及疗效
音乐疗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心理问题治疗手段,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成本低,容易实现,在疗愈过程中不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储备,只要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疗法发展至今,已被全球多个国家广泛应用。
音乐疗法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央音乐学院邀请美国音乐治疗博士刘邦瑞教授到校讲学,首次将欧美音乐治疗学介绍到国内,我国才开始对音乐治疗学这门学科展开研究。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音乐疗法在我国发展迅猛,成效出人意料。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创办了我国首家独立的音乐治疗所。目前,很多疗养院和精神病院中,都有专门针对老年病和身心疾病的音乐治疗临床探索;一些儿童医院也有对儿童智障等精神疾病的音乐疗法的探索和应用。2022年,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将“音乐疗法”纳入三甲医院医保项目,标志着音乐治疗从“小众”走向大众。近年来,音乐疗法逐渐被运用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邹洪伟在《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中提出,音乐治疗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能够起到净化心灵、调节情绪、促进交流沟通和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李玉鹏在《音乐疗法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究》中提出,音乐疗法运用得当可以及时调整大学生心理状态,扫除大学生心理阴霾,从而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发展。
阅读疗法的概述及疗效
阅读疗法一词最早在1916年由美国人塞缪尔·麦克乔德·克罗色尔斯(Samuel McChord Crothers)提出,随后相关研究在西方国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传入我国。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王波对阅读疗法给出了一个符合我国语言习惯的定义,即阅读疗法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对于阅读疗法的研究与实践运用也越来越关注。2002年,泰山医学院的宫梅玲研究团队归纳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关书刊类型。他们就阅读疗法对各类心理问题,如抑郁症、情绪焦虑等与研究书方进行多次配对验证,最终得出能被大学生接受且疗效显著的心理治疗书目。王波的《阅读疗法》中,系统论述了阅读疗法理论发展的情况,并对古今中外的疗愈书目进行了类型划分。在中国台湾地区,陈书梅团队在2014年就阅读疗法服务出版了《从沉郁到淡定:大学生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此书目根据大学生群体的需求特征制定,充分发挥了分众阅读和分类阅读在阅读疗法中的价值。
国内高校的实践案例
为寻找情绪疗愈服务对症曲目和书目,笔者进行了网络调研。2012年,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阅读咨询服务平台和刊物的“心书推荐”栏目系统推出《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推荐书目》,内容涉及书刊、音乐和影视作品等资源;2013年,泰山医学院通过博客和论著等形式给出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对症书方”;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大学生常用心灵书方专题书单”;2021年,武汉大学通过微信平台对“阅读疗法书目推荐”进行宣传,在推荐书目时引入心理学知识,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后两者在推荐书目时,均给出了相应的馆藏图书资源,增加了书目治疗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显了图书馆开展音“阅”疗愈服务的优势地位。
高校音“阅”疗愈服务的开展
实践服务开展的模式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为其建立健康的心理发展状态,是一项艰巨且专业的任务。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从2017年开始,利用创新的音“阅”教育手段,策划了以音乐、戏曲微讲座为引导的“余音绕梁·品书香”系列活动。
活动共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均以《走进……的世界》命名,打造活动系列品牌,围绕中西方经典音乐,侧重中国经典民族文化音乐,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国粹文化,引导大学生建立传统文化自信。活动以线下微讲座的形式,通过专业馆员老师带领学生对各类经典音乐曲目进行鉴赏,互动交流,结合微信公众号的馆藏图书推荐,引导学生“听音阅读”,达到了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促进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该系列微讲座的时间设置不长,每个专题分为三讲,每讲约30分钟,符合“00后”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该活动将平面纸质阅读转化为通过视频、声音和图片等直观体验的立体阅读,展现给读者,通过多元化的熏听引导和现场交流互动,最大限度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热情,让大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再辅以馆藏图书资源推荐,专业引领阅读,达到保持大学生情绪稳定和身心健康的效果。
为求提供更好的音“阅”疗愈服务,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图书馆总结该系列活动经验,不断关注和调研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请教心理学专业知识。两年后,在2023年3月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以“愿你与世界温柔相拥”为主题的一小时系列讲座,共设五场。在开展讲座前,先对疗愈书目进行网络调研,挑选相关馆藏图书作为准备,同时面向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开展与情绪、阅读倾向相关的问卷调查,共回收100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挑选出30名参与意愿较高的学生开展活动。每场讲座前,参与者需另外填写一份《焦虑自评量表》,以跟踪活动的疗愈效果。讲座以疗愈音乐为背景,由专业馆员结合图书的内容和自身感受,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参与者带入情境中,穿插交流互动和游戏,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感,让参与者在舒缓的环境中慢慢打开心扉,最后以撰写阅读心得抒发情感。该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发现自我,还引领学生通过熏听音乐和阅读图书等方式改善情绪,缓解压力,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一效果在活动后的满意度调查里得到了充分印证。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自尊心敏感阶段。一方面是因为人生角色转换产生的自我认知危机,另一方面又因离开原有舒适圈,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所产生的面对孤独的危机。各方面的冲击容易导致大学生建立个体伪装,不容易向外人袒露心声,如何了解他们的情绪现状和心理问题是一项非常艰难的课题。针对此问题,图书馆在活动前需做大量的调研,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形式开展服务。
音乐疗法和阅读疗法同时需要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支撑和心理学知识的引领。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员都缺乏心理学知识储备,这就要求馆员拓展这方面知识;也可以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给出专业意见,共同打磨服务内容和活动形式;还可以邀请学校内修学过心理学的老师到活动现场讲授,学生对于相熟的老师都会产生一种依赖感和自豪感,这样更能激发参与者的热情。
有负面情绪的人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高校管理者普遍对阅读疗法和音乐疗法的认知度不高,重视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并未设置一个可以长期开展相关服务的专属空间。虽然国内众多公办高校已经有相关研究团队对此项阅读服务做长期规划,但是民办高校因受资金和专业人才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此项目仍无规划。
总体而言,以音乐与阅读相结合的立体阅读模式较受大学生欢迎。只要对大学生需求做好充分的调研,辅以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建议,挑选适合的馆藏图书和音乐,定能成功开展这种多方共赢的阅读活动。这种活动创新了阅读推广的形式,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新方向,既深化了书香校园建设,又让图书馆完成文化育人的使命。
教育不只是教授人文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培育和塑造健康的人格。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与音“阅”立体阅读模式的结合,不仅能够引导师生们了解阅读疗法和音乐疗法并接受之,还能提升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层次与深度,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并能以这种优质的阅读推广活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展现图书馆的魅力和价值,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