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以立世与发展的根本是“元”。学校注重研究品格提升的具体打开方式,从“激活元认知”“感知元生态”“理解元基因”“创新元链接”四个层面指导学生,逐步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中编织一幅心中的姑苏繁华图。现主要探究“培元范式”建构行动。
姑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新时代下,通过深入挖掘姑苏文化内涵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姑苏文化,实现姑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激活元认知,唤醒姑苏文化之魂
“元认知”是主体对其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学校可以充分挖掘校内外育人资源,营造学习姑苏文化的氛围,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姑苏记忆,让其从小耳濡目染的姑苏形象得到具化体现。
为让姑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将姑苏传统文化合理编入学校教材,以此有效明确教育的立德树人导向。例如,姑苏地区的教育专家在解读与实践传统文化后,编写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姑苏符号》《姑苏经典》等校园读本丛书。其中,《姑苏经典》读本的编写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姑苏,该读本中涵盖苏州的传统节庆民俗、口述非遗、成语典故、童谣歌词以及吴歌吴语等内容,学生可以从读本构建的文学情境中,了解古人在读书与生活方面的所感所思以及古人的不同思想,体会古人丰富的思维世界,充分感受经典文化之美,通过吴地文学的有效熏陶,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指引学生成为一个有品位、德行优良的姑苏少年。《姑苏符号》读本编写的目的是让人们走进姑苏,读本中向学生们介绍了苏州园林、名人故居、城门、街巷、博物馆等特色建筑,同时,该读本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图片,并搭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学生们介绍姑苏古城的历史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姑苏古城的物产资源和特色风土人情,使学生可以形成对姑苏的历史记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姑苏文化,激发学生对姑苏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传承姑苏文化的积极性。
姑苏地区部分学校在建立之初便融入了文化血脉,该地区现存若干所百年老校,可以作为姑苏历史教育的文化基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溯百年老校的发展历史,指导学生理解百年老校的历史人文内涵,并指引学生探究百年老校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百年老校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以此引领姑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学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先进的校园文化塑造学生品格。因为姑苏地区大部分学校都和文物古迹相邻,少部分学校的校园内还保留有文物古迹,学校可以借助地理优势,指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校内外的文物古迹,还可以发挥创意,打造具备姑苏园林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的长廊庭院、墙面隅角等位置,通过树木、灯柱等真实物体,设计与刻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或粘贴剪纸作品等,将姑苏符号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使其呈现苏州的文化味道。
感知元生态,发现姑苏文化之美
“元生态”是姑苏文化自然而然呈现出的物态表象。学校可以积极拓宽育人途径,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实践体验平台,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走访、观察、聆听、互动中发现苏州的美,感知苏州的文化肌理。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基地活动发展姑苏文化,优质的活动阵地有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阵地活动,让学生体悟苏州文化,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指引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充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实地参观苏州的历史遗迹、博物馆、艺术展馆以及名人故居等;也可以联合博物馆、书院、刺绣研究所、昆剧院等成立姑苏文化教育基地,在基地中向学生宣扬姑苏文化,确保学生对姑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活动,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寻访红色之旅”“街坊打卡之旅”“非遗体验之旅”“科普研学游”等研学活动。在“寻访红色之旅”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苏州名人馆、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让学生们聆听先辈们的光辉事迹,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街坊打卡之旅”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街坊内的古建遗迹,让学生们感受历史的文化馈赠,发现古城苏式诗意生活的鲜活细节和独特魅力,并带领学生走进苏州市规划展示馆,领略千年古城的发展脉络和规划建设成果;在“非遗体验之旅”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姑苏老字号,通过参观讲解、技艺展示、DIY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体悟匠人精神,感受苏作之美和非遗在生活中的传承,助力实现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在“科普研学游”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金属DIY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激光雕刻机等先进技术成果,让学生们走进科学,拓宽姑苏学生们的科技视野,激发其探究热情,有利于培养姑苏科技创新人才。
其次,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辅助教学,构建一支专业、优质的特色文化教学队伍。通过多种渠道挖掘优秀教师,如从特色社团中遴选文化活动教师,从家长中遴选特色文化的专业人才,从科协、团委、文联、文明办等部门与单位邀请技术专家,从社会中选择优秀的民间艺人,让学校得以不断扩大姑苏文化的教学队伍,让不同教师站在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知姑苏文化,有利于有效传承与发展姑苏文化。
再次,学校可以联合家庭开展教育,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家长与学生参加专题德育展示活动,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向学生宣教姑苏文化,如让家长在家庭中和学生一起观看与姑苏文化相关的影视资料等,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遵循姑苏文化习俗。同时,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到校,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姑苏文化的体验活动,共同传播姑苏文化。
最后,新时代下,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教育,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姑苏文化的传播范围。学校可以创建姑苏文化的新媒体矩阵,可以在当下主流的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以及抖音等媒体平台创建官方账号,在媒体平台创建姑苏文化的特色栏目,在平台上定期发布姑苏文化故事、历史人物讲解等内容,通过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们的关注,让学生可以在媒体生态中学习并掌握姑苏文化。
理解元基因,体悟姑苏文化之涵
“元基因”是姑苏文化中深层次的价值内涵。学校可以基于姑苏文化,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让他们能理解姑苏文化的人文历史,串联姑苏文化的前世今生,洞悉姑苏文化的价值内涵。
首先,学校以姑苏文化为源,开展仪式教育活动,旨在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三礼”活动,包含一年级入学礼、三年级成长礼和六年级毕业礼,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内容。教师可以有效结合当地的“姑苏孔子文化节”,组织学生进行“开笔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举行“拜孔子”“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等仪式,并鼓励学生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以此激励学生树立志向,鼓励学生砥砺前进,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其次,学校可以结合民俗节庆进行教育,“姑苏三宝”包含当地元宵灯会、轧神仙庙会以及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其充分承载了苏州节日民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借鉴“姑苏三宝”的内容,在校内组织学生进行元宵灯谜会、画信庙会、端午书会以及谷雨诗会等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还可以在活动期间,邀请民俗工艺大师与专家等莅临校园,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教学,主要向学生教授彩灯制作、包粽子、香囊制作、团扇制作、姑苏糕点等技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切实领悟传统之美、体会姑苏文化,同时培育学生美德。
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多样的社团活动实现文化育人,并借此途径渗透姑苏文化,为学生创造学才艺、展风采的平台。学校可以创建舞蹈队、合唱团、打击乐队、表演社、昆曲团、评弹团、交响乐团等艺术社团,让学生们能够在舞蹈队中进行形体训练与舞蹈基础练习;在合唱团中进行音乐规范训练;在打击乐队中练习与演奏乐器;在表演社中了解表演知识与磨炼表演技巧,排演姑苏经典剧目;在昆曲团中学习唱念做打,传承非遗文化;在评弹团中练习琵琶,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说、噱、弹、唱等技巧,让学生们举手投足间满是江南韵味。
创新元链接,绽露姑苏文化之盛
“元链接”是指姑苏文化与真实情境的关系。学校可以建立多维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成果发布、榜样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活化知识、贯通能力,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培养其保护姑苏文化的意识,从而实现姑苏文化繁荣昌盛、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时代愿景。
学校和教师在姑苏文化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们的学习评价,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激励机制,给予学生恰当的学习评价,激励学生传承与创新姑苏文化。
首先,学校可以利用教师评价激励的机制。教师在教学中会向学生传授生活知识技能和生动形象地讲解历史人物的事迹,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迹的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科学、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在点评中肯定学生的学习优势,鼓励学生,以此提高学生对姑苏文化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将在学习活动中有优异表现的学生作为榜样,可以给予该名学生证书、糖果等物质奖励,鼓励其他同学向该名学生学习,通过榜样的引领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
其次,教师可以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每个学生对姑苏文化均有自己的理解,教师需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姑苏文化,而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固有的姑苏文化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如此才可以确保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状况不同,横向对比学习成果的效果不明显,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当前阶段学习姑苏文化内容的具体情况,利用纵向对比的方式,即通过对比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姑苏文化内容的具体情况,实施更加准确的评价。由于成绩只能从一个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开展具体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在日常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之后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例如,学生们在表演社中学习姑苏经典剧目时,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最终的剧目表演成绩,还需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表演知识的理解和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技巧表现,以此给予学生合适的评价,肯定学生在经典剧目排练中获得的进步,并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成长记录档案”,在其中详细记录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获得的成就和不足,并记录学生的自我发展建议,从而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在姑苏经典剧目表演中获得的成长。通过合适的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排练经典剧目,使学生可以主动保护与传承姑苏文化。
最后,学校可以开展各类活动,并以激励学生作为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知识竞赛性质、艺体展演等活动有效评价和激励学生。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姑苏符号》《姑苏经典》读后感作文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完这两本书籍后,积极参加读后感作文竞赛活动,以作文的形式展现自己对姑苏历史文化的了解,并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思。教师需向学生们明确竞赛的评价标准,以统一的标准对全部参赛作文进行评比,以保障评比的公平和公正。最终,在竞赛中被评为优秀的作文,教师可将之上传至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同学们欣赏优秀文章,并从中获得对姑苏文化的新感悟。针对作文未能评为优秀的学生,当他们看到优秀作文展示后,也可以激发其好胜心,促使其继续努力。通过这些活动,学校不仅可以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还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他人对姑苏文化的认知,实现姑苏文化的思维碰撞,进而增强学生保护姑苏文化的意识,实现姑苏文化的传承。
总而言之,“培元范式”建构行动可以通过激活元认知、感知元生态、理解元基因、创新元链接等形式,指引学生全面认识姑苏文化,促使学生理解与感悟姑苏文化,并爱上姑苏文化,从而有利于姑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