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挖课堂知识,拓宽数学视野,培养数学思维,助力学习成长”宗旨的指引下,现将致力于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既有趣味性又具教育性的数学内容,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重点探讨将“中国数学家”“折纸游戏”等主题合情合理地融入低年级数学科普杂志。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结论,在低年级数学科普杂志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行数学探究实验等可行且富有教育意义。
在当今互联网盛行的时代,纸质杂志在中、小学校仍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在于给孩子阅读的内容要经过挑选和加工。所以,从编辑的角度探讨在新时代如何办好一份献给低年级孩子的数学科普杂志仍有必要。
办刊宗旨为指引
首先,要确立办刊宗旨,即“深挖课堂知识,拓宽数学视野,培养数学思维,助力学习成长”。
在低年级数学教育中,课堂知识是学生打基础、掌握核心概念的重要环节。然而,仅停留在课本知识层面远远不够,由此,我们杂志开设了“知识加工坊”版块,以“深挖课堂知识”。这意味着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情境,帮助他们建立更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同时,数学作为一门高度抽象和普适性的学科,其应用广泛且深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我们需要“拓展数学视野”,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与生活、科技、文化等领域相结合。由此,我们开设了“数学星空”版块,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史上的经典案例以及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打开视野,看到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至关重要。数学思维不仅是一种解题技巧,更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我们杂志开设的“智趣游乐园”“脑域大作战”版块就是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游戏、魔术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其思维活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最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助力学习成长”。我们希望低年级的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我们的杂志,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趣味、挑战和探索的数学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不断成长和进步。
多方建议、论证,栏目内容合理化
搭建起杂志的版块框架,还要思考具体的专栏内容,内容是否合适?形式是否有吸引力?问题如何设计才更合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综合多方建议做出考量。我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我们是如何想到并实践这一栏目内容的。
国家政策指引
在低年级数学科普杂志的栏目设计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导向的重要举措。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提出了坚持正确价值导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坚持整体设计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科学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这显然也适用于我们杂志对具体栏目内容的要求。
2021年3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其中第四条、第五条明确指出,需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五大原则,需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四大标准。显然,这是国家政策在大方向上的一种指引与约束,我们所办课外读物就要以此为标准,以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但如何做到《指南》中所提到的,“结合学科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呢?这是一种有机融入,很有挑战性。但困难往往也意味着机遇与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果做好了,绝对会让其成为该杂志的鲜明亮点。
由此,我们当机立断开设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作为开篇的“特别策划”版块。另外,还需想方设法让其深入别的栏目版块,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整本杂志,详略得当,有机融入。
专家建议,论证启发
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我们明确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科普杂志的目标和方向。他们指出,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元素、益智游戏、经典故事等都可以与数学科普杂志相结合,形成富有创意和特色的栏目内容。例如,选题“数学与诗”,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数学元素,让他们感受数学与文学的巧妙结合;选题“中国传统益智游戏”,我们可以介绍很多诸如九连环、鲁班锁、围棋等经典的中国传统益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选题“中国数学家”,通过讲述中国数学家的故事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数学热情,引导他们向杰出的数学家学习。同时,专家、学者还提醒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多向一线教师请教,以便更好地打磨精品。
一线探讨,实践融入
我们进一步深入一线,与教师们开展座谈,最终,大家就具体选题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设计建议。
例如,我们明确了几何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即培养学生从简单几何图形到复杂空间图形的认知过渡,强调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培养。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们开设了折纸专栏,这一栏目以动手操作为主,且融入了丰富的几何图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几何的奥秘。而此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就要有选择性地出现,如经典的七巧板(如图1),《九章算术》中提到的鳖臑,古时候用竹篾编织的藤球(如图2)、蝈蝈笼,这些传统元素都可以通过折纸的方式实现,在动手操作中,结合这些中国传统元素的知识,融入内容就不会显得生硬、浮于表面。
又如,游戏化教学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多开设一些游戏专栏,像数学魔术、棋类游戏、数字游戏等,都可以体现在杂志的内容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融入其中,需从寻找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入手策划选题,如棋类游戏,我国就有不少经典游戏,像牛角棋、成三棋、井字棋等,简单易学,趣味盎然;而类似数字游戏,则可以将汉字、诗句融入算式谜题,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其中。
市场化对比,去粗取精
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杂志,有些杂志的插图很丰富,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有些杂志则会有相关数学文创产品配合出售;还有些杂志的数学趣题很有新意……这些都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但与此同时,它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较少,零散不成体系,这是我们可以超越的地方。
综上所述,通过多方建议的收集和深入的论证,我们成功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低年级数学科普杂志的栏目内容,并确保了内容的合理性和教育性。这些精心设计的栏目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更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数学魅力的学习平台。
内容筛选与精品打造
我们重点来谈谈如何将“中国数学家”“折纸游戏”等主题合情合理地融入低年级数学科普杂志。
以“中国数学家”专栏为例
对于“中国数学家”选题,可写的人物其实不少,但作为特别策划专栏的重点文章,就不能随意下笔,而是要对数学家有所筛选,以契合主旨。
通过讨论、查阅资料,深入挖掘中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和思想精髓后,我们将“中国数学家”选题一分为二,分成“中国古代数学家”“中国近现代数学家”两大部分。其中,“中国古代数学家”部分从张苍讲起,按照时间脉络,以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将后续的多位古代数学家一一串联,讲述他们的故事和数学成就。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人物,也突出了我国的重点名著,从而重新点燃“中国古代数学”这一被历史封存的记忆,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不仅有数学家,还有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的数学道路,从而使这一主题得到升华,让学生油然升起自豪感、自信心。而“中国近现代数学家”部分,则以数学家李善兰承上启下,这一人物是通晓中国古代数学,并大力推广现代数学的关键人物,选他作为开篇人物,自然是刻意为之,而后则更加倾向于选择一系列的党员数学家进行介绍,如华罗庚、吴文俊、谷超豪等。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更主要的是能传承老一辈数学家的时代精神——胸怀祖国、甘为人梯、敢为人先、勇攀高峰、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等。
同时,我们打造了专业的音频同步阅读。音频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配音员及后期团队制作,声音铿锵有力、浑厚自然,配有根据内容“量身定制”的背景音乐,极具感染力。
以“数学折纸”专栏为例
折纸有两大好处,即丰富的几何元素和实际动手操作。我们想更进一步让折纸成为数学学习的延伸,就要另想他法。“数学折纸”就是和学者专家讨论后得到的折纸方向,以“巧蜗”(《让“柱子”拐个弯》)为例,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尝试、发现规律、动手实践……一系列操作,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了一次数学探究实验。
案例:让“柱子”拐个弯
提出问题:你知道怎么让柱子拐弯吗?
引导:现实中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立柱自然不太可能拐弯,但如果换成纸做的柱子,有可能吗?
初步尝试:我们先动手尝试用“暴力”把纸柱子掰弯(如图3)。
咦,成功了!
继续引导:现在让我们打开纸面,一探究竟——看看折痕是怎样的?原来折痕就是一个梯形(如图4)!
发现规律:只要折出这样的折痕,我们就能让“柱子”拐弯。
动手实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折一折,看看是不是如我们所愿。
……(具体的制作过程,略)
收获成功:果然成功了!这个会“拐弯”的纸柱子,还有个中文名,叫“巧蜗”。
提出新问题:巧蜗还可以相互插合,形成复杂的折纸模型。
挑战1:利用巧蜗插合出新造型
挑战2:让“柱子”拐更多个弯(一张纸折叠)
……
我们通过设计折纸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数学、科学等知识,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所以,折纸内容都是精心挑选、打磨而成的。
综上,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栏目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家精神,提升数学素养。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低年级数学科普杂志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行数学探究实验等是可行且富有教育意义的。通过精心设计和编排杂志内容,我们可以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一份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科普读物。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市场动态和读者反馈,不断优化杂志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