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是壮族文化富集地,然而,当地手艺人面临技艺传承难、资金投入少、受外来文化冲击等挑战,因此,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意义重大。文章主要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从壮族手工艺文创产业发展背景、文创和手艺人的概念、壮锦在壮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靖西壮锦纹样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靖西手艺人的现状与挑战、为何要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如何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七方面入手,探寻如何通过文创产业实现壮族文化的传承与乡村的振兴发展,让靖西的壮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芒。
壮族手工艺文创产业发展背景
在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浪潮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壮族作为中国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丰富的手工艺传统正处于时代的新起点。随着现代社会对手工艺品的审美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壮族手工艺文创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一方面,民众对于个性化、文化内涵深厚产品的追求,使壮族传统手工艺品如壮锦等凭借其精湛工艺和独特文化符号,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国家对民族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为壮族手工艺文创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与资源支持。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壮族手工艺文化内涵,探索其文创产业发展模式,对于传承壮族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创和手艺人的概念
手艺人是指拥有特定手工技艺,能够制作出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物品的工匠。他们通常对某种材料或工艺有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技巧,能够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手工艺品。在壮族文化中,手艺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也是文化创新的实践者。
文创即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元素为核心,通过创意和设计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产业。文创产品通常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双重属性,它们不仅能够传播文化,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和实用需求。
壮族文化与手工艺文创的结合,将壮族丰富的文化元素,如壮锦、铜鼓、绣球等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创意设计,开发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为手艺人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壮锦在壮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独特工艺的传承
壮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在材料方面,主要选用当地优质的蚕丝和棉线。这些材料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确保了织出的锦缎质地细腻、光泽柔和。
壮锦的织机通常是手工织机,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传统小木机又称竹笼机,机上的“花笼”是其最大特点,用以提织花纹图案。这种独特的织机为壮锦的制作增添了浓厚的传统韵味。
编织方法上,壮锦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这种方法使得壮锦的图案更加生动、立体。
壮锦的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包括纺线、染线、浆线、卷纱、拉纱、梳纱、穿棕、穿扣、结花板等多道传统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们的精心操作和耐心等待。这些传统工序不仅保证了壮锦的质量,也传承了壮族的传统文化。
壮锦作为壮族的传统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的载体
壮锦图案丰富多样,许多图案都蕴含着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图案是壮族文化的视觉表达,织锦艺人通过双手代代相传,使壮族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续。每一种图案都是壮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信仰的理解与诠释,是壮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例如,一些图案描绘了壮族祖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传承先辈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艺术价值的体现
从艺术角度看,壮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色彩搭配鲜艳而和谐,常常运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如红与绿、蓝与黄等,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巧妙地达到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在图案设计上,壮锦融合了几何图形、动植物形象等元素,构图对称、布局精巧,展现了独特的形式美感。无论是细腻的线条描绘,还是丰富的纹理表现,都彰显了壮族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追求,对研究民族艺术和传统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的推动
在现代社会,壮锦不仅是文化瑰宝,还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壮锦及其相关制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和消费者的喜爱。靖西等地积极发展壮锦产业,通过创新设计、开发多样化产品,如壮锦手工艺品、饰品、家居用品等,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古老的壮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
靖西壮锦纹样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传递文化内涵,故事性与教育性并存
每一种靖西壮锦纹样都蕴含着丰富的壮族文化故事和象征意义。将这些纹样应用于文创产品,如文化衫、明信片、书签等,就像在传递一本本微型的文化故事书。例如,以壮族传说为灵感的龙凤纹文创产品,能让消费者在欣赏与使用过程中了解到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崇尚,使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发挥其教育功能,增进不同民族对壮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丰富产品种类,多元化与创新性兼具
借助壮锦纹样元素,文创产品的种类得以极大丰富,从服饰、配饰到电子产品周边均有涉及。在服饰设计上,将壮锦的连续纹样用于裙摆、袖口,增添民族风情;在手机壳、耳机套等电子产品配件上,采用局部烫印壮锦纹样的方式,结合现代流行色,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拓展了文创产品的市场边界。
拓展产品领域,满足多元需求
靖西壮锦纹样元素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服饰、装饰品逐渐延伸到旅游纪念品、电子产品配件、食品包装等领域。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使用场景,开发出多样化的文创产品。例如,为游客设计的小巧便携、带有壮锦元素的钥匙链和冰箱贴等纪念品,价格亲民且具有纪念意义;为数码爱好者打造的壮锦纹样手机壳、平板电脑包等,既时尚又能保护电子设备,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这种多元化的产品开发策略,使靖西壮锦文化能够更广泛地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其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也为地方文化产业的繁荣注入了新活力。
靖西手艺人的现状与挑战
首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正遭遇后继乏人的困境,许多精湛的技艺濒临失传。以壮族刺绣为例,其中最为复杂且独特的堆绣技艺,目前仅有极少数人如“中华巧女”黄肖琴掌握。同样,壮族织锦技艺的传承人也日益稀缺,纯手工制作的刺绣逐渐减少,古老的技艺面临消失的风险。其次,资金投入的不足成为制约靖西手艺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普通的台阁从制作到完成需要数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而复杂的作品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最后,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导致传统手工艺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不愿意投身于单调、复杂的传统手工艺工作。
为何要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实现文化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靖西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绣球制作技艺、壮族织锦技艺等,不仅是靖西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通过文创产业的发展,可以将这些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从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带动靖西市经济发展
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还能有效推动靖西市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文创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靖西市。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帮助手艺人提升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生产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可以在本地市场销售,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从而带动靖西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创产业的发展还能促进靖西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餐饮业等,形成产业链效应,进一步推动靖西市的经济增长。
响应国家政策
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挖掘和利用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靖西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手艺人资源。通过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优势,推动靖西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如何助力手艺人发展文创产业
加强技艺传承,促进就业增收
手艺人的文创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例如,手艺人可以吸纳当地的群众参与文具文创专项技能培训,包括壮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培训后进行文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改善其生活状况。
融入旅游产业,宣传地方文化
文旅为媒,创意为介。深入挖掘靖西壮族文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标识的旅游文创产品。在当地旅游景区设置纪念品店或者壮族特色文具文创展示馆,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感,让游客在旅游中可以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作为纪念。文旅融合既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壮族文化。此外,还可以举办如文创展览、文化节、文化创意集市等文旅融合的文创活动,为手艺人的文创产品提供展示和推广的平台。
推动文创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小文创”撬动“大经济”。推动文创融合,可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乡村手艺人创造新机遇,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首先,加强文创设计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新壮锦文具文创的核心是设计。文创团队需与当地手艺人交流合作,并邀专业设计老师指导,提升设计能力。同时,与手艺人共同挖掘壮锦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将传统壮锦图案融入现代文具设计,使产品兼具创意与传统工艺的精髓,如设计壮锦图案的笔记本、笔袋、书签等,实用且具有艺术价值,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手艺人的收入。
其次,拓展销售渠道以促进产业发展。与传统商务形式相比,电子商务有全球化、高效率、低成本、规范化、交易信息公开透明的特点。我国电商发展势头凶猛,传统线下企业纷纷转型发展电商,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适应网络营销的新局势。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电商,利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借平台流量优势和社交传播特性,快速扩大品牌影响力。直播结束后,将直播视频剪辑成精彩片段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吸引潜在消费者的关注。同时,建立微信群、QQ群等品牌社群,定期在社群内分享产品信息、优惠活动、文化知识等内容,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另一方面,与旅游景区、文化场馆等合作设立展销点,将文具文创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与文化礼品进行销售。此外,通过参加各类文化展会和展销活动,展示推广产品,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壮锦文化
当前,壮锦文化传播方式落后,市场需求下降,在公共场所难见其宣传广告和标识。因此,宣传对其文具文创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需利用数字化平台,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壮锦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与文化弘扬。
一是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新媒体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是宣传创新壮锦文具文创产品的重要渠道。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产品图文视频,举办线上活动与互动抽奖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与黏性。还可与当地“网红”、博主合作,进行产品推广和宣传,以提高其知名度。二是开展公益活动,如向一些地区学校捐赠壮锦文具文创产品,以此提升社会影响力与品牌形象。同时,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如绘制文化墙、举办讲座等,并在活动中融入壮锦文化元素,进一步推广文创产品。三是打造线上社区与论坛,为壮锦文化爱好者和手工艺人等提供交流平台。通过互动交流,形成一个活跃的壮锦文化交流圈,扩大壮锦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靖西的文创产业有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全球的纽带,为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靖西手艺人在文创产业的浪潮中焕发新光彩,向世界展示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共同推动文化自信和产业繁荣。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