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从中小学生阅读现状来看,存在阅读量整体偏少、功利化阅读明显、整体阅读困难等问题,因而,出版可在坚持主题主线、重视阅读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赋能中小学生阅读。
阅读对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社会对儿童阅读教育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提升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出版业基于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在阅读教育上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路径。
中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生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并整体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但仍存在阅读量偏少、功利化阅读明显、阅读能力发展不均衡、阅读支持和环境建设不理想等问题。
重视和普及中小学生阅读,但阅读量整体偏少
《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课外阅读量和阅读习惯发展整体向好;儿童年平均阅读量14.68本,为成年人的1.81倍;每周阅读时长主要集中在3—10小时的儿童有65.20%;超八成儿童每周至少进行1次课外阅读;过半儿童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湖南省中小学校园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显示,超过95%的学生表示对阅读感兴趣,其中超过26%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纸质阅读仍是湖南省中小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青睐纸质阅读的中学生占比达73.1%。学生人均拥有课外图书48本,平均每天阅读纸质课外书的时长为33分钟。全省中小学全学段已基本实现“阅读进课表”覆盖,大部分学校阅读课开设频率为一周一次或一周两次。
根据美国K12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披露的《美国儿童阅读度报告》(What Kids are Reading),美国基础教育阶段(K-12)学生的平均阅读量为33本课外读物。相较之下,我国青少年群体的课外阅读数量虽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教育体系下的阅读量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近年来,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德国从官方到民间实施了一系列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素养的行动计划。芬兰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国家,芬兰最好的建筑、最好的设计都是学校和图书馆,芬兰人均年阅读量为400多本,孩子的第一本书是政府赠送的,而且芬兰孩子的阅读能力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常居世界之冠。
中小学生对好书的阅读需求强烈,但功利化阅读明显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决定着他的学习力、成长力。全民阅读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并重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了解当前中小学生阅读态势和阅读需求,是推动中小学生读书行动走向深入、落地落实的前提。
但在目前中考和高考日益加大阅读理解比重的情况下,孩子的课外阅读读物趋向于“功利性”,也是很明显的现象。《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调研报告》调研发现,儿童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与父母期待孩子阅读的书籍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儿童更偏爱阅读漫画书、绘本类,童话、寓言故事类和科幻科普类图书,而父母却希望孩子减少漫画书、绘本类书籍的阅读,加强文学名著类和诗歌、散文类等书籍的阅读。弥漫在家长圈的教育焦虑下沉到孩子身上,虽然家长深知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其仍然要求孩子重在读对学习“有用”的、能在考试上“拿分”的书。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以下简称《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涵盖的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300种图书,从开卷监测数据看,与语文教材相关联的书籍的市场表现,纵观该类图书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出版社,其市场数据都极其可观。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两大国家级出版机构占据稳固的市场份额,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名著阅读丛书”累计销量超百万册的有35种,超50万册的有17本,超30万册的有22本,而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艺术这三类绝大部分市场反应平淡。
中小学生阅读主动性增强,但整体阅读方面存在困难
《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报告》显示,超过70%的受访人将“扩大知识面”作为阅读带来的最大收获。从中可见,中小学生阅读主动性增强,其已意识到阅读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报告》还显示,青少年及儿童渴望在阅读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青少年及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难题,依次为不知道如何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不知道好的读书方法、没有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方向、读到一半就不想读了等。青少年及儿童在阅读方面最需要给予的指导,主要有“告诉我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向我推荐好书”“解答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我提升阅读的兴趣”四方面的需求。
可见,只有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提供更具体、切实的阅读支撑,才能推动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走向深处、照亮成长。
中小学生阅读的发展之要
中小学生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他们爱阅读、会阅读,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不仅对他们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还是培养未来人才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推动中小学生阅读需要多方合力,而抓住其发展之要才能将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落地落实。
落实教育政策的支持,注重阅读的宣传和推广
2021年,“双减”政策重磅落地,大幅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时长,这一举措使得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增多,化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学生“没时间读”的难题。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阅读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更加深入地开展。2024年,教育部启动“读经典我思考”活动,以读经典活动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创新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有效路径,提升读书行动的参与广泛度和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重视阅读环境建设
在全社会倡导阅读的氛围下,尤其重视中小学生的阅读。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成功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阅读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性深入人心,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都给予支持,包括打造一批设施完备、资源丰富、氛围浓厚的阅读阵地,提供示范作用,提供阅读指导等。
尊重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内容供给质量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有意义、有意思的阅读内容。《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调研报告》显示,尽管大部分家长愿意引导孩子阅读,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家长普遍感到吃力,让孩子“读什么”是家长最关心的痛点问题,约九成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存在困难。总的来说,家长在为孩子选书时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选书难度大且成本高。如今,市场上图书种类繁多,家长或因自身能力不足,或因工作生活繁忙,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无法综合考量孩子的学习需求、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等,难以为孩子选出真正适合且值得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资源获取存在障碍。家长在实际选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想买的书难以轻松买到的情况,同时也缺乏获取专业推荐书单的有效途径,这使得他们在海量书籍中茫然无措,不知如何挑选。
出版赋能中小学生阅读之策
出版业作为中小学生阅读内容的提供者,始终坚持提升阅读服务,助力中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行为的引导和阅读环境的打造。
坚持出版导向,把关意识形态以涵养时代新人
阅读对国家发展、民族精神发展和文明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铸造中国文化和精神底色,涵养红色基因以增强民族自信。出版业肩负着为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为中小学生提供的出版物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的300种图书来看,人文社科注重选择对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作品,包括有崇高威望的领袖人物、重要历史人物和有影响力的英雄模范人物等,并将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帮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时代新人,如《毛泽东传》《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梦圆大地:袁隆平传》等。文学类既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又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中遴选优秀作品,以帮助中小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如《诗经选》《论语译注》《古文观止》《闪闪的红星》《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主流价值涵育人;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精品力作为出版方向,用优质出版诠释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图书的出版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重视阅读需求,优化产品结构以引导市场需求
《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报告》显示,关于阅读的意愿,超过70%的受访人将“扩大知识面”作为阅读带来的最大收获,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其他选项综合得分依次为提高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考试成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扩大交友圈、多识字实现自主阅读,完成老师家长布置的读书任务;关于阅读的需求,文学(名家名作/名著)类最受青少年及儿童喜欢,而对于图书附加值的需求倾向表现为对“人物或者主要情节的思维导图”需求占比大,“阅读效果测试题”“阅读指导手册”“名家音频视频解读”并不受其青睐;青少年及儿童喜欢的科普类图书类型顺序依次为百科知识类、自然生物类、宇宙天文类、科学家人物传记类、数理化类及其他。
从中小学生学习能力来看,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学生,其学习状态明显强于不阅读的学生,特别是进入高年级阶段,善于阅读的学生不仅志趣广泛、精神世界丰富,而且能应对变化多端的中考、高考。教育改革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注重培养以阅读为基础的学习认知能力,全科阅读是遵循人全面发展的特性及学习规律,深度挖掘大脑“融会贯通”的潜力,夯实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是中小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例如,《趣味物理学》《九章算术(全译插图版)》等具有一定的市场销售量。
但面向中小学生全科阅读的出版物还较单薄,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发展取决于产品的创新能力,出版机构可以从选题策划、产品形式、拓展作家队伍、促进纸质图书与新科技融合等方面开展产品创新,推出符合中小学生阅读需求的优质佳作。
创新服务模式,培养兴趣优先的阅读动力
《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调研报告》显示,“书目太多不知道怎么选书”是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面临的首要难题;超六成家长希望在精准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准确评估书籍的阅读难度上获得支持。
《湖南省中小学校园阅读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显示,中小学生对教师阅读指导有强烈期待,主要包括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推介阅读内容、组织阅读活动。调研还发现,语文教师仍是当前校园阅读课程及活动开展的“主力军”,非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常被忽视;在亲子阅读中,中小学生家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面对中小学生阅读的需求,出版发行企业作为服务中小学生阅读的“主渠道”,应从服务模式上下功夫,为推动中小学生阅读发展助力。
近年来,围绕中小学生阅读出版的产品众多,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传媒”)以“四维阅读”和“中小学生阅读书系”为核心支柱的阅读产品体系尤为突出。此体系从《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推荐的经典读物中精选了70种图书,全面助力湖南中小学阅读教育课程化与体系化的构建。其不仅产品优质,而且以闭环形式将服务进行优化。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设书店提供阅读场所,中南传媒在全省建成校园书店900余家;二是中南传媒子公司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潇湘晨报社把《小学生导刊》《初中生》和《十几岁》杂志打造为课外阅读写作的园地;三是建设公益服务平台与课内外阅读进行链接。中南传媒从中小学生阅读场景、阅读内容、阅读指导等方面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深入推动中小学生阅读服务,是出版业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职责使命的具体体现。不断增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出版内容建设核心能力和营销服务专业能力,将是未来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