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焕新彩潮州民宿新图景

known 发布于 2025-09-11 阅读(351)

摘要:近年来,潮州古城民宿快速发展,也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古城民宿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到精准施策,现对古城民宿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系统、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古城民宿发展状况,提出了古城民宿发展建议,以期能为古城民宿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民宿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具有贴近当地生活、展现当地文化等独特优势,能够增强游客的归属感、体验感,因而备受青睐。“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旅游业发展将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1]。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其中专栏2(等级旅游民宿培育计划)提出了推进实施《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指出要发展高质量民宿。潮州古城民宿发展较晚,近几年,古城民宿凭借潮汕特色传统文化的魅力,依托古城客源,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在古城民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何破解这些困境,实现古城民宿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系统地分析了古城民宿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前古城民宿发展状况,提出了古城民宿发展建议,以期能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潮州古城民宿发展现状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城民宿发展基础扎实

潮州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被冠以世界美食之都、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原古典文化橱窗等美誉,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等城市殊荣。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色鲜明,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39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47项。潮州市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7处位于潮州古城。潮州古城内设有湘桥区博物馆、潮府工夫茶文化博物馆、陈伟南文化馆三座小型博物馆,还有众多特色美食小吃,夜间灯火璀璨,景色迷人。2021年,潮州古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2022年,潮州古城牌坊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被认定为广东省旅游度假区;2023年,潮人绣古城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为古城民宿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借力文旅产业,古城民宿初具集群规模

古城民宿起步较晚,自2010年成立第一家民宿起,到2023年仅有3家。2018年,潮州市政府开展“百家修百厝”“微更新、微改造”古城建设工程,核心目标是挖掘、盘活古城文旅资源,展现古城深层次的文化魅力,古城区已形成以太平街为中轴线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古城文旅产业的强劲兴起,带动了民宿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古城民宿的品牌化、集群化进程。截至2023年12月,古城已登记备案的民宿达198家,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街沿线,包括我家客栈、载阳客栈、七朵青年旅舍、大街小院、梅香居客栈、云宿禧舍客栈、星檬客栈等上百家民宿,已初具规模集群雏形,地理位置优越,成为游客的首选民宿。此外,部分特色民宿如莫奈花园、坊居hotel、巷里摩洛哥、简居hotel等,分布比较零散,风格独特,备受游客青睐。

民宿类型多样,以潮汕文化为主融入异域文化

近十年来,在古城文旅业发展浪潮的驱动下,古城居民对自家祖传老宅进行改建与修饰,打造了特色鲜明、类型风格多样的民宿,包括传统民居风格、民国风、异域风、宫廷风等典型民宿类型。传统民居风格类型以体现潮汕传统文化的“府第式”民宿为主,古城首家民宿“大夫第”,由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潮式古典大屋改造而成,成为传统民居风格民宿的典型代表。民国风、异域风、宫廷风等民宿类型则是在潮汕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异域文化,对原有建筑进行创新性改造而成。民国时期,众多潮汕籍的海外华侨返乡修建了一批融入异国文化元素的小洋楼与公馆,业主将这些建筑改建而成的民宿,如木棉公馆、中安楼等,是民国风民宿类型的典型代表。2020年开业,体现摩洛哥风格的绿洲庭院则是异域风民宿类型的典型代表。宫廷风民宿类型以潮庭客栈为代表,业主广泛搜集全国各地的中国风家具,并为客人提供古装、汉服、宫廷特色道具等,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宿建设与管理

为了挖掘、盘活古城文旅资源,展现古城文化魅力,发展古城文旅产业,潮州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潮州市政府启动“百家修百厝”和“微更新、微改造”古城建设工程;同年,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启动了“潮州人家”优质民宿客栈评选活动,旨在构建特色民宿+经济、精品、星级酒店的住宿业态体系,促进潮州民宿业的发展。2019年,在市政府的推动下,潮州市民宿客栈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潮州民宿的发展有了自我组织、互相交流的平台。在相关政策方面,2018年6月,湘桥区政府颁布并实施了《湘桥区民宿客栈管理办法(暂行)》,在民宿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标准。2020年7月,湘桥区政府实施了《潮州市湘桥区民宿客栈管理暂行办法》,重点推进民宿宣传、培育地方品牌,助力民宿高质量发展。2023年,潮州市政府颁布并实施了《潮州市民宿管理办法》,在规范民宿经营管理,保障旅游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促进古城民宿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潮州古城民宿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宿精品少,潮汕文化特色浅薄且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几年,古城民宿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开发的民宿大多是居民将闲置的祖传老屋经过简单改造与修饰建成,并未从本质上将民宿与房屋出租相区分,在发展理念、文旅资源、经营规模、设计特色、客房硬件和服务软件等方面营造了高于普通民宿的精品民宿[2]。总体上看,古城民宿的装饰设计较为简单,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则简单粗糙,缺乏明确的主题,且独具特色的潮汕传统文化内涵浅薄或缺失,使游客难以获得富有潮汕传统家居特色的住宿体验,与游客选择民宿的初衷相悖。民宿旅游产品同质化是行业的通病之一,潮州古城也不例外,其根本原因是对古城承载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够深入,挖掘不到位,装饰设计重复模仿,未能很好地深挖每一栋古宅背后深藏的故事,造成民宿装饰文化底蕴浅薄或缺失。此外,古城民宿在经营管理、服务模式、产品营销等方面,也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

配套设施不足,游客体验感与游客满意度低

便利的交通设施、完善的水电设施及公共卫生设施等不仅是文旅业发展的根本,也是民宿业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古城民宿基础配套设施与游客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建设滞后,车位资源严重短缺。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古城四周分别设有东、南、西、北四个停车场,停车位共1573个,尽管历经数次扩容,车位资源紧缺状况有所缓解,但每逢旅游旺季,停车位仍供不应求,导致交通拥堵严重,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对古城形象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民宿与停车场之间的往返距离较远,且沿途缺乏足够的指示牌,加之卫星定位信号弱,游客难以便捷、准确地找到民宿位置。噪声也是古城民宿的突出问题之一,古城民宿大多临街集聚,尤其是太平街集聚了古城80%以上的民宿,人流密集,噪声纷扰,游客难以获得片刻的宁静和放松的心情。此外,部分民宿周边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业主缺乏卫生管理意识,导致游客满意度偏低。

民宿业主各自为营,尚未形成集群品牌且知名度低

众多学者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区域内良性合作的一个状态,是区域发展的结果,也是实现旅游产业持续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现象[3]。如今,国内已经形成了若干知名度高的民宿集群,如莫干山民宿群、黄河民宿群、深圳大鹏民宿群等,这些民宿通过集群效应显著提升了其知名度。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古城民宿已经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但民宿经营主体尚处于各自为营的松散状态,民宿发展过度依赖古城旅游效应。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综合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征决定了民宿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古城民宿尚未形成与上下游企业、业外相关企业间的协作发展,以及民宿主体之间良性合作、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的集群效应,这导致游客在古城民宿旅游消费中的选择范围有限,难以获得丰富、令人满意的体验感,进而影响了古城民宿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提高。

民宿市场竞争加剧,面临酒店挑战与淡旺季冲击

汕头、揭阳、梅州、厦门以及漳州等城市紧邻潮州,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成功打造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民宿品牌。潮州古城民宿旅游产品与上述地区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和客源市场的重叠性,面临着激烈的区域市场竞争。此外,古城民宿还面临着古城区内民宿业主各自为营、定位模糊、价质不符等恶性竞争,以及古城区外极具竞争力民宿兴起带来的竞争压力。根据调研数据,2019年以来,星级酒店、连锁酒店加快了进驻潮州旅游市场的步伐,亚朵酒店、欢朋希尔顿酒店、腾瑞皇冠假日酒店等酒店在潮州陆续开业,同时,潮州市二星级以上酒店已达15家。星级酒店与连锁酒店因设施完善、管理和服务规范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对古城民宿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古城民宿业受旅游淡旺季的影响比较突出,在春节、五一和国庆等旅游旺季,人满为患,民宿价格大幅上涨,一房难求;而在旅游淡季,空房率高、入不敷出。这种淡旺季的剧烈波动严重阻碍了古城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潮州古城民宿发展对策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古城民宿文旅发展

随着《潮州市民宿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落地实施,对促进古城民宿经营管理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与国内民宿旅游发达省市,如北京、浙江等,以及省内深圳大鹏新区、广州从化区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参照国家、广东省及民宿业发达地区标准,制定潮州市《民宿业服务等级划分与评定规范》,在民宿业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古城民宿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古城民宿积淀了深厚的潮汕传统文化生活,是民宿文化和主人文化的有机融合,也是传承和传播潮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议潮州市政府牵头组织历史、民俗、美学、旅游、非遗传承人、企业等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与民宿融合新模式展开深入研究,深入挖掘潮州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文化和历史文化。集成专家学者、企业家智慧,以古城民宿为载体,打造一家民宿就是一座小型民俗博物馆、一处非遗传承之地或一家书院,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特色文化体验,创建独具特色的“潮州民宿文化”品牌。

完善古城设施与规范化经营,促进民宿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潮州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古城民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但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旺季时,交通拥堵不堪是首要问题。建议政府组织专家深入调研,进一步优化全市及古城内的交通设施,完善交通预警和游客分流预案。规范民宿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在客房规模、治安、卫生、食品安全、环保、诚信经营、标识标示、风险防范、开办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引导民宿业主严格执行《潮州市民宿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古城民宿旅游品质。进一步深入调研,全方位深入了解古城民宿开发条件,结合古城详细规划,编制古城民宿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划定中、高端精品民宿与大众民宿发展片区,引导中、高端精品民宿成片、大众民宿“规模+特色”发展。整合古城优势资源,实施“民宿+”战略,打造具备潮州传统文化特色,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高端民宿群,满足游客个性化深度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社交活动等多样化需求,促进民宿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加强民宿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民宿人才队伍活力

当前,古城民宿业急需既懂经营管理,又熟知潮汕传统文化的民宿经营管理、民宿服务、非遗传承等复合型人才。文旅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潮州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深入调研潮州市文旅人才需求,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文旅产业人才政策,改进招聘机制,实施包括兼职、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古城民宿业的建设。强化潮州市本土人才培养,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优先培养一批古城民宿经营管理骨干力量。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古城民宿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到省内、国内民宿业先进地区交流学习,以强化业务、拓宽视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宿机构可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民宿业管理经营人才,实现“双赢”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协会和居民积极性,打造民宿自治环境

潮州市民宿客栈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经营者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是维持行业秩序,配合政府加强行业管理工作,保障行业内部经营者权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动民宿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潮州市民宿客栈行业协会成立于2019年,经过几年的业务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议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充分发挥协会的功能和积极性。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在古城民宿和旅游业的发展决策、开发、规划和管理等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和重视社区居民的建议和利益诉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监督古城民宿发展,营造民宿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宿旅游的魅力所在,古城社区居民是非遗传承者和享有者,对非遗的传统生态有着深厚的了解与情感联结。在非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兼顾各方利益,以确保民宿旅游和古城民宿业的可持续发展

潮州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为承载潮汕传统文化的古城民宿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潮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民宿建设与管理,古城民宿业发展迅速,已初具集群规模,呈现以潮汕传统文化为主,融入异域文化,风格多样的民宿类型。然而,古城民宿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潮汕传统文化特色,基础配套设施不足,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政府各级部门应加强古城民宿发展政策支持与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古城基础设施,规范民宿经营管理,充分发挥潮州市民宿客栈行业协会和古城居民积极性,促进古城民宿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古城民宿开发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文旅工程,需整合多学科专家和多部门力量,通过广泛且深入的调研,经过反复论证和精心谋划,才能制定出科学、经得起考验的建设方案。

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启动项目“潮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研究”(QD2021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脆弱性与可持续利用研究”(GD23YDXZSH01)。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

标签:  古城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