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期刊《档案管理》载文,对档案微信公众号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和分类归纳,提出用户需求导向的内容开发、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档案内容的互动游戏化设计、增强用户社交分享功能、建立用户奖励机制、智能档案搜索与个性化展示、档案知识科普与教育推广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推动档案服务更加智能化、互动化和社会化。
自2012年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以来,档案界逐渐认识到这一新兴媒体在信息传播、互动服务和档案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以期在“互联网+档案”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现基于《档案管理》期刊载文,对档案微信公众号的研究进行整体分析、分类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论与未来展望。
整体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为档案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和互动服务渠道。这一平台的搭建,不仅丰富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还为档案馆同特定群体的信息沟通与互动开辟了新的路径。自2015年起,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开始积极探索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形成了具有档案馆特色的微信服务模式。然而,在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内容建设不足问题。部分档案微信公众号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或者内容质量不高,难以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其次,功能缺失问题。部分档案微信公众号缺乏必要的功能设置,如在线预约、资料下载等,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便。此外,互动性不够和用户活跃度低成为制约微信公众号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和用户激励机制,很多档案微信公众号用户活跃度较低,难以形成良好的用户黏性。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制约了微信公众号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发挥作用。
分类归纳分析
应用现状和问题分析
当前,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和服务工具,应用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根据雷晓庆、曹东玉、翟宛东等研究者的观察,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数量相对较少[1-2],这意味着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档案馆对于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而且,已开通的公众号中,很多都缺乏有效的功能模块。同时,公众号的更新频率较低,推送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宣传推广的力度不足,这无疑会降低用户的参与度和使用热情。
档案利用服务的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李兴利等研究者提出了优化档案利用服务的建议[3]。他们认为,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馆与公众建立联系的关键手段。为了提升档案服务效率,微信公众平台应优化服务流程、简化信息获取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在线预约、档案查询、电子证照下载等功能,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这样的改进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增强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
档案自媒体的教育功能
除了作为信息传播和服务工具,微信公众号在档案教育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潜力。孙大东的研究指出,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用于档案宣传,还可以在档案教育中发挥作用[4]。通过自媒体平台,档案馆可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虚拟化、教学互动的社会化等目标,从而推动档案学的创新教学模式。
微信公众号与微博的整合使用
在信息服务方面,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耿佳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微博适合短时、快速的信息发布和互动,而微信公众号则更适合深度内容的传播和用户互动[5]。基于这一发现,档案馆可以整合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优势,形成互补的服务模式,从而提高信息服务效率。具体而言,可以在微博上发布档案新闻、活动预告等短时信息,吸引用户关注;而在微信公众号则可以发布深度档案文章、专题报道等内容,满足用户对于深度信息的需求。
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的忽视
根据多篇研究文献显示,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在开发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部分公众号缺乏个性化推荐功能,未能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或兴趣推送定制化内容,这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使用频率低。
功能模块的局限性
部分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在功能设计上过于基础,缺乏深度互动功能,如智能客服、档案互动问答等功能。这种局限性使得公众号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档案服务。
用户反馈机制的不足
用户反馈机制不健全,很多微信公众号缺乏有效的用户反馈渠道。即使有些公众号提供了反馈功能,也缺乏快速响应和处理的机制,导致用户的问题和建议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降低了用户的积极性和信任度。
内容同质化与创新不足
很多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内容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文字信息为主,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如视频、音频、互动图表)丰富档案展示方式,这不仅导致用户兴趣度下降,增加了其获取所需信息的成本,也不利于创造优质的传播环境。
档案资源推广的力度不足
虽然部分档案馆已经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但推广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宣传策略,未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导致档案资源利用率低。
档案服务与社会热点的结合不足
很多微信公众号未能充分结合社会热点和公共关切来推送相关档案资源,错失了激发公众兴趣和引发公众广泛讨论的机会。通过与时事热点结合,我们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当前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在服务和运营中的不足之处,为其未来的改进提供依据。
分析现状及相关问题得出结论
发展初具规模,但功能尚不完善
近年来,尽管档案馆对微信公众号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服务体系,但仍存在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微信公众号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功能模块的局限性是主要障碍之一。
内容建设与创新不足
微信公众号内容更新缓慢、形式单一的问题限制了其吸引力和用户黏性。当前的内容大多过于同质化,缺乏创新性,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档案信息。未来需要加强内容建设,通过丰富的媒体形式和创新的推送策略吸引更多用户,提升档案资源的展示效果。
互动性与用户参与度低
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在与用户的互动性上表现不足,缺乏有效的用户激励机制和反馈渠道,导致用户参与度和活跃度低。为了提高用户黏性,档案馆可以通过策划线上线下活动、设置互动问答、开发专属服务等方式,增强互动性,吸引用户的长期关注和参与。
档案教育与传播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微信公众号不仅是档案服务的传播渠道,还可以发挥档案教育功能,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广档案知识。然而,目前的教育功能开发仍不足。档案馆应积极开发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档案知识专栏、在线讲座等,拓展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跨平台整合使用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作用,档案馆应考虑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的整合使用,结合不同平台的特点,形成信息传播的协同效应,扩大档案资源的传播范围,提高信息服务的覆盖面。
推动档案数字化服务发展
微信公众号应与档案数字化进程相结合,推动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共享,使公众能够通过移动端便捷获取档案信息。这不仅能提高档案服务的效率,还能增强档案资源的开放性和利用率,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
未来展望
档案微信公众号将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教育和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档案微信公众号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功能完善与技术创新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档案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便捷性,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优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跨平台整合与多媒体宣传
未来档案馆以探索更广泛的跨平台整合策略,将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结合,形成多维度的档案信息传播矩阵,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进而提升用户的黏性和参与度。
加强档案馆与用户的互动
提高用户参与度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档案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推出用户专属服务等方式,增强用户的黏性。
推动档案数字化与服务便捷化
微信公众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应与档案数字化进程同步进行。档案馆应不断推动档案数字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使公众能够通过移动端便捷地获取档案信息。同时,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远程服务、在线预约等服务项目,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体验。
具体措施
除了上述功能的完善,还有技术创新、跨平台整合、增强互动和推动档案数字化与服务便捷化,未来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用户需求导向的内容开发
档案馆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与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内容。通过定期进行用户调研和分析,了解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推出定制化的专题推文和档案资源展示,如历史专题、地方特色档案等。这样可以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针对用户的关注点、浏览习惯和互动频率,进行精确的推送和服务推荐。通过精准营销,提升内容推送的相关性和有效性,确保用户获取的内容符合其兴趣和需求,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
档案内容的互动游戏化设计
将档案资源融入互动游戏或文化竞答活动,设计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小游戏或竞赛。用户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能够更轻松地了解档案馆的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互动兴趣和参与感。
增强用户社交分享功能
微信公众号可以优化分享功能,设计更为便捷的分享界面和传播模式,让用户可以轻松将有趣或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分享至朋友圈或微信群。通过提升社交分享的便捷性,扩大档案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智能档案搜索与个性化展示
引入智能搜索引擎,优化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的搜索功能,让用户可以更快速、精准地查找到所需的档案资料。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展示界面,根据用户的兴趣和搜索习惯,推荐相应的档案内容。
档案知识科普与教育推广
档案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加强档案知识的科普教育功能,定期发布有关档案利用方法、档案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和教育视频。同时,合作推出线上课程、讲座和档案文化展览,提升公众对档案文化的了解和使用档案资源的能力。
这些具体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推动档案服务更加智能化、互动化和社会化。
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档案宣传创新方式研究——以档案微信公众号为例”(项目编号:2023-R-040);河南省档案科技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4-X-008)。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1]雷晓庆,曹东玉.国内档案馆微信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档案管理,2015(06):50-52.
[2]翟宛东.档案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管理,2015(03):49.
[3]李兴利.“微信公众号+档案利用服务”的思考[J].档案管理,2017(02):26-27.
[4]孙大东.档案自媒体的教育功能研究——以《档案界》论坛为例[J].档案管理,2016(01):55-57.
[5]耿佳.微博、微信在档案馆信息服务中的比较与整合研究——以省级档案馆为例[J].档案管理,2016(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