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访客空间认知度是访客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的程度,直接关系访客的价值认知、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等。访客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价值认知越高,满意度就越高;访客的满意度越高,行为意向就越高。价值认知、满意度与行为意向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在京津冀工业遗产空间再利用中,提升访客空间认知度至关重要。访客空间认知度在塑造工业遗产再利用品牌形象、提升访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空间创新与发展、助力城市形象塑造与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京津冀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应着力提升访客空间认知度,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再利用空间。
访客空间认知度分析
访客空间认知度是指访客对特定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的程度,是空间品质、文化氛围以及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直接关系访客的价值认知、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等。
访客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
京津冀工业遗产是京津冀区域工业生产活动遗存下的工业文明宝贵痕迹,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记录了京津冀从早期的手工劳作到机械化大生产、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转变的发展历程,既是物质的存在,又是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社会记忆。访客通过“访”,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感受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尊重和珍视历史文化遗产。
京津冀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构造特点,这些特点在空间再利用过程中被巧妙地保留和融合,形成了新的艺术空间和审美体验。旧的仓库、工厂等建筑物,被改造成艺术展览馆、博物馆、创意工作室等,既保留了工业遗产原始风貌,又为其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力。访客在这些空间中游览、观赏、体验,能够欣赏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建筑美学、工艺美学等艺术魅力,感受工业文明与城市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享受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愉悦。
京津冀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空间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和文化名片,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消费和休闲,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商业的繁荣,带来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访客通过认知京津冀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了解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潜在价值,深刻体会工业遗产空间再利用对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京津冀工业遗产在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在空间再利用中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再利用空间改造成新的创意产业园、文化艺术区等,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历史记忆,并为其注入了新的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访客在这些空间中能够感受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交融与碰撞,激发创新思维,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访客对再利用空间的满意度
访客的满意度需从多维度考量。在再利用空间设计中,要充分保留和展示工业遗产的历史痕迹和文化特色,增强访客的历史文化体验,访客往往会对能够有效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给予高度评价;设施的新旧程度、清洁状况以及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访客的满意度,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能够提升访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融入创意和创新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充满创意和创新的空间能够吸引更多访客;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可达性和交通便利性是影响访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空间交通是否便利可达,影响着访客数量和满意度是否会持续升高。
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访客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复杂多维。高满意度空间通常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布局合理且功能完善的设施、较高的服务水平、创意独特的设计、便利可达的交通条件。这些要素共同作用,使访客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并产生高满意度。低满意度空间则相反,功能规划不合理、创意表达不足、设施设备陈旧、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显著,导致访客体验不佳,满意度低。
访客对再利用空间的行为意向
访客倾向于选择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再利用空间,这些空间能够激发访客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文化的认同。访客对功能多样性和创新性较高的再利用空间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这些空间具备艺术展览、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功能,能够满足访客多元化的需求。访客还特别注重再利用空间的布局和舒适度,空间宽敞、设施完善的再利用空间能够吸引更多访客。
访客期望在再利用空间中体验丰富的娱乐活动、舒适的休息区域以及便捷的餐饮服务;访客期望通过参观再利用空间了解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解说、教育活动和互动体验是满足访客文化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访客期望在再利用空间中与亲朋好友或团体成员共度时光,提供适合社交和团体活动的场所及设施是满足访客需求的重要途径。
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访客对再利用空间需求和期望存在差异,年轻访客注重空间的创新性和时尚感,而中老年访客则更注重历史文化氛围和舒适度。不同职业和不同兴趣的访客也会影响再利用空间的选择和行为意向,艺术或设计爱好者倾向于选择具有创意和艺术氛围的空间,而文史爱好者则更注重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访客的先前经验也会影响其对再利用空间的行为意向,如果访客之前有过愉快的参观体验,会倾向于再次选择该空间或推荐给他人。
访客对再利用空间的重访意愿和推荐意愿是衡量其行为意向的重要指标。若访客对再利用空间的满意度越高,其重访或推荐的行为意向就越强烈,这种情况表明访客对再利用空间价值的认可。访客的重访和推荐,扩大了工业遗产空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吸引更多访客来访。
访客空间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价值认知是访客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等价值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知直接影响访客的满意度。如果访客认为某个空间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或独特的艺术氛围,他们就会感到更加满意。反之,如果访客认为这些空间缺乏价值,满意度就会降低。
满意度是访客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整体体验的评价,而行为意向则是访客基于这种体验产生的未来行动倾向。满意度直接影响访客的行为意向,包括重访意愿、推荐意愿等。
价值认知不直接决定行为意向,但它通过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访客对空间价值的认知程度越高,就越会感到满意,进而产生重访或推荐的积极行为意向,满意度为价值认知与行为意向之间架起了桥梁。价值认知、满意度与行为意向三者之间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呈正相关关系。
准确评估访客的经验和信息水平
评估目标与方法
评估目标是了解访客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认知程度、兴趣点、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参观体验和反馈。评估目标可以细化为评估访客的背景信息,了解访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等信息,分析不同群体访客的经验和信息水平差异;评估访客的经验水平,了解访客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熟悉程度、历史文化知识及参观经验等;评估访客的信息获取渠道,了解访客如何得知并访问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以及他们通常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相关信息;评估访客的参观体验效果,了解访客在参观过程中的满意度、兴趣点、反馈意见等,以便优化空间设计和提升服务质量。
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包含与评估目标相关问题的问卷,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发放给访客填写,问卷问题简洁明了,便于访客快速回答;采用访谈法,选择部分访客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详细看法和体验,访谈可以通过面对面、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采用行为观察法,通过观察访客在参观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停留时间、互动情况、表情反应等,间接评估他们的经验和信息水平;采用数据分析法,利用访客数据,如参观记录、购票信息、社交媒体反馈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以了解访客的经验和信息水平趋势及特点。
评估实施与分析
设计合理的问卷或访谈提纲,内容要全面、准确地反映访客的认知、感受和需求等,以全面、系统地了解访客的经验和信息水平,为后续的项目改进和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或进行访谈,收集访客的经验和信息水平数据,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背景访客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分析访客的访问经历,可以看到经验丰富的访客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高的认知度;通过分析访客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对空间的认知程度,可以了解访客的信息水平,信息水平较高的访客更容易获取和理解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相关信息。对于经验较少的访客,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升他们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了解程度;对于信息水平较低的访客,可以优化信息渠道,提供更多的宣传资料和在线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和理解相关信息。
提升访客空间认知度的策略
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
京津冀工业遗产是在长期的工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科技、社会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物、机械设备、生产场地、工艺技术、历史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历史档案等。这些遗存见证了工业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要从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入手,研究历史背景、分析建筑与风格、挖掘精神内涵、结合地域文化进行解读、参考成功案例进行借鉴等,这些措施为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提供依据,为提升访客空间认知度奠定基础。挖掘京津冀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需要对工业遗产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详细调研;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访谈老员工、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要注重保护和展示工业遗产独特的工业元素,通过保留和修复这些元素,保护工业遗产的历史文脉,延续企业的文化精神,留存当地居民的乡愁记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对工业元素进行数字化设计和展示,让访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其文化价值。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
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将京津冀工业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设计观光型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推出固定的参观路线,让游客能够全面欣赏工业遗产的建筑风貌、生产设备、生产旧址、历史陈列馆等,配备专业讲解员,为访客详细介绍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设计体验型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根据工业遗产的特点,开发互动体验项目,让访客亲自操作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模型,感受工业生产的乐趣;设计创意型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利用工业遗产的空间和资源,将工业遗产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举办各类创意活动和展览,吸引追求时尚和创意的访客。
根据京津冀工业遗产的特点和分布,设计主题鲜明的旅游线路,提高访客的参观兴趣和认知度。设计历史文化主题线路,串联起具有相似历史文化背景或同一时期建设的工业遗产,打造一条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旅游线路;设计工业科普主题线路,针对学生和科普爱好者设计一条涵盖不同工业类别的旅游路线,通过实地参观、科普讲座、实验演示等形式,普及工业知识和科学原理;设计休闲娱乐主题线路,结合工业遗产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休闲设施设计旅游路线,访客在参观完工业遗产后,可以在自然景区享受休闲娱乐活动,将工业遗产参观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发布工业遗产旅游相关信息,包括景点介绍、活动预告、优惠信息、专题视频和图文资料等,推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和套餐,传播工业遗产的价值和魅力,提高访客的认知度,强化线上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加大线下宣传的力度,在交通枢纽地界、旅游集散中心、酒店等场所设置工业遗产旅游专题宣传展板;与旅行社合作,将工业遗产旅游纳入其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旅行社的门店和销售人员向游客推荐;举办工业遗产旅游的专题推广活动,印刷宣传册、开设文化展览等,提升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特色品牌,在京津冀工业遗产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提炼核心卖点,如历史传承、工业文化、创意艺术等,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统一设计京津冀工业遗产旅游标识和视觉形象系统,包括Logo、宣传海报、指示牌等,增强品牌的识别度和记忆点;强化品牌故事,通过讲述工业遗产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和现代化转型的过程,把品牌的故事性和访客进行情感连接,实现访客的共鸣。
完善设施和优化服务质量
加强一线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访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完善游客中心功能,提供咨询、票务、寄存、租赁、餐饮和休闲等服务,满足访客的多样化需求;确保工业遗产地周边交通便捷,方便访客到达和离开;设置清晰的指示牌和导览图,提供多语言导览服务,帮助访客快速了解遗产地的布局和特色;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移动支付、在线预订、智能导览等方式,提升工业遗产地的智慧化服务水平。
加强工业遗产地的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封存或拆除;相关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指示牌,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应急照明设备,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安全出口标识明显;建立安全反馈机制,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
强化区域合作与联动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京津冀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鼓励京津冀区域的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加强交流与合作,探索组建工业遗产旅游联盟等组织,共享资源、信息和经验,提升整体竞争力,共同推动工业遗产再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
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整合旅游线路,将京津冀区域的工业遗产景点与自然景区进行串联,打造若干条具有特色主题的旅游线路,实现访客在京津冀区域的自由流动和资源共享;共享旅游服务,建立京津冀工业遗产旅游的服务共享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票务预订、导览服务等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既能为游客提供便利,又能降低运营成本。
202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京津冀工业遗产再利用空间重构研究”(课题编号:BJS2023034)。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