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铁路安全是铁路发展的重要前提,铁路发展必须以铁路安全为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安全文化思想,对于当下的铁路安全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现从人与物的辩证关系、安与危的辩证关系、防与诫的辩证关系入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安全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铁路安全管理实际赋予其现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文明源流的国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和社会,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继承和弘扬,只有继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走好今天的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文化思想,对今天的安全生产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代价值。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用于今天安全管理的内容,要结合具体实践继承和发扬,并且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正确看待人与物的辩证关系
古人认为什么是安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主体就是农耕民族,在社会安定的情况下,没有战乱纷争、生活富足就是老百姓最大的追求。例如,脍炙人口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蕴藏着农耕社会,广大人民最普遍的温情愿望。“安全”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其实就已经反映了农耕社会几千年来最朴素的理想。在“安”和“全”这两个字的甲骨文中,“人”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两个字的演变清楚地表达了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非常重视系统性和整体性。这一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理念是一致的。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具有从播种到收获的空间地理相对稳定性,受天气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何实现风调雨顺成为影响农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刚开始,古人寄希望于天上的神灵,在西周时期发生转变。其实,这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中人本思想的觉醒。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很早就要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安全文化思想,统治者认为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不安全的很多因素便会随之消失,所以提出了一系列的爱民、富民、亲民等传统民本思想,这对于进一步巩固传统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在西周开始进入人权社会,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开物的层面。如何辩证看待人和物的关系?智慧的古人发现,不能离开附着物空谈安全,提出了“故知立国立家,皆资于储蓄矣”等相关思想。以国家一级文物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