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62)

摘" " 要: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化学防治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以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生产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76"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178-03

0" 引言

农业病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以其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特点,成为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1" 研究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1.1" 环保性

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虽然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的是天然的生物资源,如昆虫、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不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这些生物资源在施用后具有天然分解的特性,能够降解成无害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1]。

其次,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能够精准地作用于害虫或病原体,不会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相比之下,化学农药广谱性普遍较强,会对农田中的益生物造成危害,破坏生态平衡。

最后,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和较少的残留量。生物农药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因此通常需要较少的施用次数,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

1.2" 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人类健康、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安全性。

一方面,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比传统的化学农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残留问题,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生物农药一般是从天然生物中提取或培育而来,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更高。

另一方面,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对农产品质量有着积极的保障作用。化学农药在农产品上的残留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而生物农药通常残留量较少,对农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1.3" 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指防治技术或方法在长期运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未来世代的发展不造成负面影响[2]。

首先,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好的生态可持续性,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相比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更加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能够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农药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在施用过程中不会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其次,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可持续性。生物农药的应用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降低使用频率,生产成本较低,且原料易于获取,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外,生物防治技术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好的社会可持续性。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降低农药中毒和慢性病的发生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生物农药的使用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1.4"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防治技术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并且能够持续地保持这种效果。

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有效性体现在其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然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选择性。通过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剂或生物控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目标害虫或病原体的数量,降低农作物受害程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研究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其具有环保性、安全性、可持续性、有效性。通过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措施

2.1" 加强科研攻关

科研攻关可以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科研攻关能够加速生物防治技术的创新和优化[3]。通过对生物防治剂的筛选、培育和改良,可以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和稳定性,增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效果。同时,科研攻关还能够探索新的生物防治机制和技术路径,为生物防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科研攻关能够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研究生物防治技术在不同农作物、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可以为其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科研攻关还可以研究生物防治技术的施用方法、施用时机和施用量等关键技术问题,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最后,科研攻关还能够推动生物防治技术与其他农业技术的融合应用。通过与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结合,可以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

综上,加强科研攻关是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科研攻关,可以不断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创新能力和适用性,推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2.2" 推广示范应用

通过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建立示范项目,向农民展示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和优势,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

首先,推广示范应用能够提高农民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知并增强信心。通过在实际农田中建立生物防治技术的示范项目,农民能够亲眼目睹生物防治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增强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信心,从而更愿意尝试并采用这些技术。

其次,推广示范应用能够培养农民的技术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示范项目中,农民可以学习到生物防治技术的施用方法、施用时机和施用量等关键技术要点,提高其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操作熟练度和技术水平。同时,示范项目还能够培养农民的技术管理意识,帮助其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增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

最后,推广示范应用还能够促进生物防治技术的快速扩散和推广。在示范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组织农民观摩交流、开展培训指导等方式,将生物防治技术的经验和技术推广给更多的农户,促进其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

综上,推广示范应用是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示范项目,可以向农民展示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和优势,提高其对技术的认知并增强信心,培养其技术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生物防治技术的快速扩散和推广。

2.3" 制定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4]。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给予研发机构和农民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农业企业和农民参与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降低其研发和应用的成本,提高技术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减免相关税费或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民和农业企业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的成本,提高其使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最后,政府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奖励在生物防治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单位和个人。通过设立科技奖励、荣誉称号和科技创新基金等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和农业从业者积极投身于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和速度。

综上,制定政策支持是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激励机制等方式,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智能、可持续的转变。

2.4" 加强技术培训

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向农民和农业从业者传授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对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技术培训可以提升农民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知水平。通过开展专业讲座、学习班和培训课程等形式,向农民介绍生物防治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帮助其了解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其对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接受度。

其次,技术培训可以提升农民的技术操作能力。通过现场示范和实践操作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生物防治技术的施用方法、施用时机和施用量等关键技术要点,帮助其掌握生物防治技术的操作技能,增强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最后,技术培训还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动学习。通过组织农民观摩交流、座谈讨论和案例分享等活动,让农民之间分享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经验和技术成果,相互学习借鉴,增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提高推广速度。

综上,加强技术培训是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农民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促进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动学习,可以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2.5" 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及时监测和预警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为生物防治技术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技术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促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应用。

首先,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有助于提前发现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危害程度。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对农田、林地和果园等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活动规律和危害程度,为农民和农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其次,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有助于指导生物防治技术的施用时机和施用剂量。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和病虫害预警信息,确定病虫害的发生高峰期和传播路径,科学制定生物防治技术的施用计划和施用策略,提高技术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最后,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有助于评估生物防治技术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效果。通过与实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生物防治技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发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优化施用方案,提高技术的应用效率和实效性。

综上,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是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举措。通过及时监测和预警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科学指导生物防治技术的施用时机和施用剂量,评估技术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技术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智能、可持续转变提供支持[5]。

3" 结语

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相信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宝祥.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农机,2022(20):91-93.

[2]" 赵得才.祁连山地区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4(1):53-56.

[3]" 许建杰.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2(1):177-178.

[4]" 陈辉.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新农民,2020(24):65.

[5]" 郑湘,刘思学,赵士英.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3(1):205-207.

作者简介:王芳(1987— ),女,布依族,云南罗平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标签:  生物防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