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油菜是浙江省金华市重要经济作物,但近年来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为推动金华市油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介绍金华市油菜种植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检测预警系统不完善、农药使用不当、抗性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建立智能化监测预警平台、优化农药使用方案与施药技术、加强抗性品种选育与推广等对策。
关键词 油菜;病虫害防治;浙江省金华市
中图分类号:S435.6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23
油菜是浙江省金华市的重要经济作物和景观资源,近年来金华市大力发展油菜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油菜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病虫害威胁,如菌核病、霜霉病、蚜虫等,给农民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目前,金华市在油菜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农药使用不当、抗性品种推广力度不足等,对油茶产量及品质造成影响[1]。因此,急需探讨和优化金华市油菜病虫害防治策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防控水平,保障油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油菜种植产业发展情况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为油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金华市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金华市政府高度重视油菜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对规模种植户每667 m2给予200元补贴等,促进油茶的规模化种植[2]。在浙江大学和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当地农户积极尝试“三熟制”轮作模式,通过油菜、甘薯、水稻等轮作提高生产效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除了经济价值,油菜还成为重要的观光资源。例如,东阳市象田村大力发展油菜花观光农业,形成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青游玩;磐安县结合当地山区地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梯田油菜花景观,成为春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3]。此外,金华市积极推广油菜籽规模化种植,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油菜生产。金华市还注重油菜产业的科技创新,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高油菜品质和产量。总体来说,金华市油菜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金华市油菜病虫害类别及危害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金华市油菜面临多种病虫害威胁,以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为主。笔者调研发现,菌核病是金华市油菜种植过程中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在早播油菜田和老油菜田发生,可导致植株茎秆腐烂、倒伏,严重影响产量。霜霉病在金华市普遍发生,使油菜叶片表面出现黄褐色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脱落,影响油菜的产量及市场销售情况。蚜虫虽然目前在金华市的油菜田间未广泛发生,但仍是潜在的主要虫害,一旦发生,会大量聚集在油菜各部位,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迟缓。除以上主要病虫害,油菜还可能受到根肿病、病毒病、白锈病、立枯病、猝倒病及黑胫病等病害的侵袭,以及菜青虫、小菜蛾、小地老虎、油菜角野螟、跳甲及油菜茎象甲等的为害[3]。这些病虫害不仅直接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因此,金华市农业部门需要针对当地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确保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3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
当前,金华市油菜种植区域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难以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识别、实时监控和趋势预测。传统的人工调查方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面积油菜田的动态管理需求。以远程测报技术为例,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支撑,监测的时空尺度和信息提取精度难以满足区域尺度下油菜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需求。同时,由于缺乏油菜病虫害智能识别模型和算法,无法实现对菌核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类型的自动诊断,难以为精准施药提供决策依据。此外,病虫害测报数据的共享机制不健全,部门间信息壁垒依然存在,农业、植保、气象等多源异构数据未能有效整合,区域联防联控网络尚未形成[4]。总体来看,金华市现有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在数据获取、智能分析、信息共享等环节存在诸多短板,导致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足,难以为金华市油菜生产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植保服务,急需加快推进监测预警体系的升级换代。
3.2 农药使用不当
在金华市油菜种植过程中,部分农户和种植大户对农药的使用不规范、不科学,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在选择农药时,一些农户为降低生产成本,偏好使用价格低廉劣质产品,而这些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往往达不到国家标准,药效难以保证。同时,农户对农药的稀释倍数把控不严,没有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或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配制,导致农药浓度偏低或过高,既影响防效,又容易引起药害。在施药时间和频次方面,普遍存在盲目操作的现象,有的农户在病虫尚未达到危害阈值时就过早用药,增加了防治成本;有的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开始施药,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频繁、大量使用单一种类农药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容易导致油菜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此外,农药施用技术不达标,存在喷雾器选择不当、喷头磨损、雾滴粒径不合要求等问题,影响了农药的附着率和渗透力[5]。农药使用不当已成为制约金华市油菜病虫害防治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3.3 抗性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不足
金华市在油菜抗性品种选育和推广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大,难以从源头上遏制病虫害的发生。目前,该市种植的油菜品种以浙大系列为主,虽然产量性状优良,但对菌核病等病害的抗性水平有限。以菌核病为例,其病原真菌可依靠菌核在土壤中休眠4~6年,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大面积感染油菜,导致严重减产,现有品种很难有效抵御。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虽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加快了抗病虫害油菜新品种的培育进程,但由于缺乏可利用的抗性资源,加之受育种周期长、试验成本高等因素制约,实现推广种植还需要一定时间[1]。此外,农户对油菜新品种的接受度不高限制了抗病虫害品种的推广应用。一些高抗品系虽已通过审定,但由于农艺性状与当前主栽品种差异较大,经济性状又达不到预期,多数农户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更倾向于种植熟悉的传统品种,导致抗病虫害油菜品种的种植比例始终无法提升。
4 防治策略
4.1 建立智能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
针对金华市油菜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建议从数据感知、模型搭建、信息共享等方面入手,构建智能化监测预警平台。在数据获取环节,可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油菜种植区域布设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光照、温湿度、降水量等环境参数及病虫害图像信息,并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形成时空一体的多源异构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融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油菜种植面积、长势等信息,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动态监测。
为更好地利用采集到的海量数据,需要结合油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建立起一整套智能分析模型。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镜头前端采集的病虫害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对菌核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类型实现自动诊断;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挖掘气象、植被指数等多源数据与病虫害时空分布的关联规则,形成区域性预警模型,提前预判病虫害暴发风险;针对常发病虫害,构建基于生命周期的仿真模拟模型,研判其扩散迁飞规律,为金华市制订数字化防控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立病虫害测报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整合农业、植保、气象等多源数据,搭建集数据汇聚、分析处理、展示发布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并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等向社会开放。对于重大病虫害,还可借助移动互联网推送预警信息,实现测报数据多级共享、多向覆盖,加快从数据到决策、从决策到行动的转化进程,真正实现区域油菜病虫害的联防联控。
4.2 优化农药使用方案和施药技术
为提升金华市油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可从产品选择、配伍施用、适期用药等方面着手。在农药选择方面,植保部门应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推荐常用农药的优质替代产品。例如,用高效、低毒、对天敌安全的甲维盐、噻虫嗪等新型杀虫剂取代氧化乐果等传统有机磷农药,减少药害风险。在此基础上,农户要严格执行农药轮换制度,合理搭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同时,强化农户的科学配药的意识,推广使用智能配液装置,精确控制农药稀释倍数,确保施药浓度在合理范围。
此外,加快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引导农户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确定最佳施药时机。利用昆虫雷达等先进设备实时监测害虫迁飞规律,结合温湿度、降水量等气象因子构建害虫发生预警模型,及时向基层发布测报信息,为农户提供“私人定制”的用药方案。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无人机超低量喷雾等现代植保机械,利用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规划最优飞防路径,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农药用量和劳动强度。加快淘汰传统手动喷雾器等低效施药工具,推广使用雾滴直径可调、雾化效果好的机动喷雾机,提高农药在叶片上的附着率和渗透力。在政策方面,政府可提供农药使用补贴,鼓励农户购置性能优良的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端装备,扩大统防统治覆盖面。同时,农业部门要普及农药减量使用增效技术,积极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教育,提升农户科学用药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农药使用不当的难题。
4.3 加强抗性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
为加快金华市油菜抗性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可从抗性资源发掘、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示范等环节发力。1)拓宽抗性种质资源的收集渠道,除了当地地方品种,还应从国内外引进具有独特抗性基因的野生或半野生油菜资源,为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提供更丰富的遗传素材。例如,油菜品种浙油18号的菌核病抗性就来源于从英国引进的抗病种质。在此基础上,可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抗性资源进行系统评价,构建核心种质库,为精准发掘和利用抗性基因奠定基础。2)突破常规育种技术瓶颈,加快分子育种进程设计。利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以油菜参考基因组信息为指导,针对菌核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基因进行精准挖掘和定向改良,显著缩短育种年限。3)开发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从其他物种导入外源抗性基因,实现对油菜抗性的直接改良,提升油菜抗原的遗传多样性。4)完善科企合作机制,加强对抗病虫害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种业联合体,优化品种区域试验布点,及时获取新品种的表现力信息和农户反馈,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金华市重点乡镇遴选油菜规模种植合作社,打造抗病虫害品种展示基地,提高新品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更多农户自觉主动种植新品种。以上措施可增强金华市油菜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为遏制病虫害肆虐提供源头保障。
5 结语
金华市油菜病虫害防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面临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农药使用不当、抗性品种缺乏等诸多挑战。未来,应立足金华市油菜生产实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监测预警-科学用药-抗性育种-统防统治”一体化防控新格局。在技术层面,突破油菜病虫害智能监测与诊断关键技术,建立覆盖全市的测报网络;集成农药减量使用增效技术模式,探索绿色防控新路径;研发油菜抗病虫新品种,加快多抗品种选育步伐。在体制机制层面,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构建农户培训与示范引导并重的技术推广新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植保服务效能。唯有如此,方能推动金华市油菜产业实现内涵式发展,为全市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为丽,刘霞.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2,40(9):97-99.
[2] 冶桂梅.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8):56-57.
[3] 徐延河.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1(3):82-83.
[4] 陈永平.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1(11):47-48.
[5] 任培富.油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12):27-28.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