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382)

摘 要 桐乡市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大棚蔬菜栽培历史已有30多年,并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之一。随着大棚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和集约化程度提高,病虫害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威胁大棚蔬菜产量和品质。为给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基于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现状,分析了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生态调控技术应用不足、物理防治设备落后、化学防治不规范、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水平低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生态调控措施、提升物理防控水平、规范化学防治、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等对策。

关键词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措施;浙江省桐乡市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07

大棚蔬菜种植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确保“菜篮子”稳产保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桐乡市作为浙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大棚蔬菜栽培历史已有30多年,并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大棚蔬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棚蔬菜病虫害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大棚环境的高温高湿特性为各类病原菌和害虫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长期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导致的抗药性问题,使得传统防控手段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日益下降。同时,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探索科学、高效、环保的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分析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现状及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以期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环保的病虫害防控体系提供参考。

1 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现状

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模式的调整而不断变化,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深、防控难度大的特点。

桐乡市大棚蔬菜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大类。真菌性病害如灰霉病、疫病、炭疽病及白粉病等在大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易发多发,不仅影响蔬菜植株生长,还导致果实腐烂,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黑斑病等也时有发生,一旦暴发,往往会导致整片蔬菜绝收。病毒性病害如黄瓜花叶病毒病、番茄斑萎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等通过昆虫媒介传播,防控难度大,已成为困扰农户的一大难题。这些病害不仅直接影响蔬菜植株生长,还会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

桐乡市大棚蔬菜虫害主要可分为刺吸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地下害虫3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蓟马等普遍存在,不仅直接危害蔬菜植株,吸食植株汁液,还能传播病毒,对蔬菜造成双重危害。咀嚼式口器害虫如小菜蛾、斜纹夜蛾、烟青虫等主要为害蔬菜叶片和果实,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和产品商品价值降低。地下害虫如根结线虫、地老虎、蛴螬等常年为害,严重影响蔬菜植株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由于在大棚蔬菜虫害防控中长期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部分害虫已产生抗药性,传统防控手段对蔬菜虫害的防控效果日益下降。

2 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调控技术应用不足

在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生态调控技术应用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生态调控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病虫害预防措施,旨在通过优化种植环境增强植物自身抵抗力,并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目前,在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生态调控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1)多数种植户对生态调控技术的认识不足,仍习惯于使用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缺乏运用生态手段管理病虫害的意识和经验。同时,生态调控技术的实施需要系统的规划和长期的投入,但当前许多种植户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建立健康、稳定的种植生态系统缺乏耐心。2)桐乡市大棚蔬菜种植模式相对单一,间作套种、轮作等有利于打破病虫害传播链的种植方式应用不广泛,导致病虫害易发多发。3)对大棚内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精细调控技术应用不到位,难以为蔬菜创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不利于提高蔬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2 物理防治技术落后

在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物理防治技术落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当前,在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物理防治设备的应用水平与蔬菜病虫害防控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大棚仍在使用传统的诱虫灯和粘虫板等简单设备防控病虫害,这些设备虽然价格低廉,但效果有限,难以应对复杂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新型物理防治设备如太阳能杀虫灯、超声波驱虫器、智能喷雾系统等在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的普及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许多种植户难以承担设备使用成本或不会使用。2)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部分种植户对物理防治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存在盲目性,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3)物理防治技术与其他防控措施的协同应用不足,未能形成综合防控体系,影响了整体防控效果。

2.3 化学防治不规范

在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化学防治不规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威胁着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1)部分种植户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忽视其他防控手段,导致用药频率过高、剂量过大。农药选择不当,如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不按照蔬菜生长周期合理用药,增加了农药残留风险。混用多种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可能降低防治效果,还可能产生毒性。2)农药施用技术不规范,如未充分考虑天气条件、喷洒方法不当等,降低了药效并增加了环境污染。同时,农药安全间隔期管理不严格,蔬菜过早采收导致农药残留超标。部分种植户为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使用禁用或限用农药,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3)农药管理不当,如储存条件差、随意丢弃包装物等,增加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由于缺乏系统的用药记录和监管,难以实现农药使用的全程追溯,不利于蔬菜产品质量控制。

2.4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在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控方法,具有巨大潜力,但目前在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1)种植户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知不足,普遍缺乏使用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的经验,如对天敌昆虫、益生菌等有益生物的保护和利用不足,导致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率低。适合当地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产品种类有限,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防控需求。2)生物防治效果的不稳定性和滞后性,使得部分种植户对其信心不足,仍倾向于选择见效快的化学防治方法。此外,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许多种植户无法获得及时、专业的技术指导。3)生物防治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体系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偏高,影响了种植户的使用积极性。同时,缺乏针对当地大棚蔬菜病虫害特点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难以提供精准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案。

3 对策

3.1 优化生态调控措施

为了有效提升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水平,优化生态调控措施是一个关键策略。1)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生态调控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其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推广轮作倒茬制度,合理安排蔬菜种植顺序,打破病虫害的生活周期。实施间作套种,提高大棚内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2)在大棚环境调控方面,可引入智能化设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为蔬菜创造最佳生长环境,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鼓励种植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提高植株自身的抗性。3)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威胁。同时,结合桐乡市的气候特点和蔬菜主要种植品种,开展针对性的生态调控技术研究,形成适合当地的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模式。

3.2 提升物理防控水平

为了提升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物理防控水平,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1)加大对先进物理防控设备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如智能型杀虫灯、超声波驱虫器、自动化喷雾系统等,提高物理防控的精准性和效率。鼓励种植户合理配置和使用防虫网、粘虫板、诱虫灯等传统物理防控工具,形成多层次的防控屏障。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如光控膜、防虫布等,既能调节大棚内光照,又能阻隔害虫侵入。建立健全物理防控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机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重视物理防控与其他防控方法的协同应用,如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形成综合防控体系。2)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物理防控方法的认识和操作技能。鼓励当地农业科研机构开发适合桐乡市气候特点和主要蔬菜品种的物理防控技术和设备。建立示范基地,展示先进物理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技术推广[3]。3)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如提供补贴或低息贷款,帮助种植户更新物理防控设备。建立物理防控效果评估体系,定期收集反馈,不断优化防控策略。

3.3 规范化学防治

为规范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科学用药的认识,强调化学防治的合理性和潜在风险。制定并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包括选药原则、用药时间、剂量控制等,确保用药科学规范。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健全农药使用档案系统,详细记录每次用药情况,实现全程可追溯。2)加强对农药销售的监管,杜绝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药的流通。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如靶向喷雾等,提高用药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鼓励采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如药肥一体化、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配合使用等。建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定期抽检蔬菜产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用药行为[4]。3)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理念,将化学防治作为综合防控体系的一部分,而非唯一手段。加强对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建立奖惩机制,对规范用药的种植户给予奖励,对违规用药行为

进行处罚。

3.4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为加强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需要采取全面而系统的措施。1)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研发投入力度,针对桐乡市主要蔬菜品种和常见病虫害,开发高效、适用的生物防治产品和技术。建立健全的生物防治产品生产和供应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供应充足。同时,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知和操作技能,消除种植户的使用顾虑。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展示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效果,增强种植户的信心。2)鼓励采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多种生物防治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防控体系。建立生物防治与其他防控措施的协同机制,如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合理搭配,提高整体防控效果。3)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如提供补贴或技术支持,降低种植户使用生物防治的成本和风险。加强对生物防治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生物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5]。4)建立生物防治信息平台,为种植户提供及时的技术咨询和信息共享服务。加强对生物防治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形成更加绿色、可持续的蔬菜生产模式。

4 结语

桐乡市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通过优化生态调控措施、提升物理防控水平、规范化学防治及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可以构建一个更加科学、高效且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控体系。这不仅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随着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相信桐乡市的大棚蔬菜产业将迎来更加绿色、健康的发展前景,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伟.简易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控措施[J].河北农机,2024(9):148-150.

[2] 吴崇义,王小锋,何强强,等.塑料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西北园艺,2023(7):41-44.

[3] 赵相增,柳军,嵇境元.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0):8-10.

[4] 周绍良.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重发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技术[J].农家参谋,2020(15):81.

[5] 汪秀峰.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河南农业,2017(16):27.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冯明慧(1987—),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E-mail:wangshan1232021@163.com。

标签:  防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