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互动装置艺术介入城市观景平台的应用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468)

摘" 要:近年来,艺术装置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论文通过对“无尽影院”公共艺术装置进行个案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对周边社区文化的深刻影响,分析了该艺术装置的互动特性如何在社交媒体上扩散,挖掘它触动参观者情感共鸣的方式以及互动艺术如何塑造社区文化,并促进博物馆的转型,揭示了叙事性互动艺术装置对文化景观和博物馆动态的变革作用,为当代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角色提供有力的论据。

关键词:叙事性艺术装置;公共空间;艺术传播;艺术社区

近年来,公共艺术领域逐渐倾向于打造更具叙事性和互动性的公共艺术装置,以此提高观众的参与度,深化参与者的艺术体验。在这一趋势下,“无尽影院”公共艺术装置由此产生,该艺术装置坐落于上海市徐汇滨江绿道与西岸美术馆旁,也成为探索情感叙事与互动日常剧本的典范。该公共艺术装置不仅巩固了徐汇滨江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心脏的地位,更引领了一种新的公共艺术发展模式,即通过情感共鸣与科技融合,让艺术与城市生活无缝对接。“无尽影院”公共艺术项目正是西岸美术馆和徐汇滨江沿岸发展关键节点中衍生出来的重点性公共艺术项目,在近期火爆全网,也吸引了更多人前往该区域,进一步巩固了该区域的文化地位。

一、叙事性互动装置艺术的概念

在快速消费与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艺术越来越注重情感的深层次触动与个体参与感的构建。传统的艺术装置,例如雕塑、油画、壁画都趋向于数字化转型,而互动装置艺术也早已应用在各大艺术体验空间,如博物馆、艺术馆、艺术展览、景区等地方。随着人们对于公共艺术的情感需求逐渐提高,优秀的互动装置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传播力以及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观众的艺术体验。

叙事性设计是艺术家始于设定独特的使用情境,运用叙述的手法来创造富有诗意的设计作品,旨在触动受众的心弦,而叙事性设计的核心在于利用故事的力量,艺术家将设计作品转化为情感媒介。当观众与叙事性设计作品进行互动时,不仅仅是触摸到了物品的表面,更是感受到了设计师及其他人想要传达的情感与信息,从而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与独特的艺术体验[1]。叙事性设计最早运用于建筑、室内、景观设计

互动装置艺术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种维度的核心在于行为驱动的空间物理交互。艺术家通过设计使得人体的动作、声音等自然表达成为触发点,激活装置在实体层面上的动态艺术表现[2]。这种互动模式不仅强化了观众的参与感,同时也将物理空间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艺术舞台,其中,每一个细微的行为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另一维度中,公共空间或城市空间被人类的行为所塑造。艺术家借助设计与科技手段,构建起视觉上的幻象领域,在此,互动性由参与者共同激发,引发无法预期且独具特色的变化。在此情境下,装置艺术的形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成品展现,转向搭建一个集体创作的舞台,艺术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无边界的创意平台[3]。

当互动装置艺术遇上叙事性设计,又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例如,The Bay项目(如图1、图2、图3、图4)是由两个不同的互动装置组成,这些装置是为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的Bay Conservancy新海湾公园创建的,而项目的设计是由公园设计开发初期的社区参与推动的。Urban Conga 与Agency Lamp;P合作为公园进行整体设计,增加了这两个可玩的互动装置,作为公园二期建设期间沿滨水区的社交活动。每个装置都结合景观、运动和游戏来激发海湾步道与社会间的联系。这两个作品作为场地空间中的公共地标,每个作品都与周围的环境有着独特的联系。

“无尽影院”公共艺术项目正是叙事性互动装置在中国公共艺术发展趋势中的鲜明例证,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一个情感与思想交流的平台,通过独特的叙事性,实现了艺术与观众之间的深度对话。

二、叙事性元素的多维度构建

(一)文字的力量:个人感悟的公开放映

无尽影院艺术装置中的核心元素之一是观众通过网络进行投递的文字,这些文字经过筛选后成为电影字幕并循环播放。每一句字幕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是对时间、空间、建筑或历史的个人感悟,这种设计策略不仅赋予了装置丰富的情感层次,也让观众在他人的情感流露中找到共鸣,形成一种集体记忆的构建过程。字幕的循环播放,象征着过去与现在的交织,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强化了叙事的连续性和深度。王梅对于电影字幕的论文研究表明:“电影字幕在电影艺术中是作为介入叙事的手段,并且在默片时代得到了充分运用。无声电影时期由于没有声音,字幕实际上在影片中扮演着一个无声的角色,它说出了演员或导演想要说出的话。它将声音视觉化,默默地推动故事的发展。有声电影到来后,影片不再需要字幕来显示对话。但这并不妨碍优秀的电影导演对字幕进行创造性的运用。”[4]“无尽影院”公共艺术项目正是利用了电影字幕这种特性去进行创作,不仅展示了个体的故事,也映射了社会的集体情绪与文化脉络,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社会叙事。随着参与者的增加,叙事的内容不断丰富,覆盖了广泛的主题与情感,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观众参与的艺术共创

“无尽影院”最核心的公共元素在于有观众的参与,这使得观众的身份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观众主动参与该艺术装置的方式也进行了创新。首先,观众通过投递文字参与艺术创作,打破了传统艺术欣赏的单向传递模式,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这种参与感不仅提升了观众的主体性,也使艺术体验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其次,观众在阅读他人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反思,装置成为触发内心情感波动和思考的媒介。伍迪在《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应用研究》一文中指出装置艺术的互动特征有着暗示性。他指出观众心中已有的城市景观以及日常生活体验可以被艺术家利用,装置艺术不需要过多的标识,观众便能通过头脑中已有的认知而直接理解作品意义[5](如图5、图6、图7)。

“无尽影院”更是模糊了观众与演员的传统界限,让每一个到达现场的人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字幕、感受光影,甚至参与创作,观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艺术体验中,这种观演一体化的设计增强了参与者的沉浸感和归属感。这种参与过程促进了观众之间的共情,增强了社群内部的联系,使艺术体验超越了简单的视觉享受,成为一种情感与心灵的交流。

笔者也通过田野调查法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下为笔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画面描述:当我走到“无尽影院”公共艺术装置面前,现场感受到艺术家创造的奇妙世界,这与在网络上看到艺术装置的感觉完全不同,在现场,我能够观察到市民积极参与公共艺术项目,也能通过字幕用心感受他们的故事,所谓“现场有神灵”,也看见了他们与艺术家是如何共同地去构建公共艺术,我相信这也能够使他们的艺术体验变得更丰富和深刻。“无尽影院”公共艺术项目不仅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还深刻地影响着社区文化,让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

三、互动性的日常剧本:城市观景平台中的“无尽影院”

“无尽影院”艺术装置中独特的互动性与共创性值得人们去探究,让观众根据个人感知与人生经验获得独特的艺术体验,仿佛置身于自己的人生电影中。观赏者在艺术装置前沉浸式体验感以及观赏者与艺术装置的深度互动,包括精神上的共鸣与感悟,这些都是观赏者应要去现场观赏艺术作品的必要原因,而不是在网络上观看与赏析艺术作品,这样能够吸引更多人前往美术馆与艺术展览,实现美术馆的艺术教育功能。在公共艺术的广阔舞台上,“无尽影院”不仅是一座静态的艺术装置,更是一个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互动平台。通过其独特的互动性设计将日常生活的片段编织成一部持续播放的“电影”,让每一位参与者既是观众,也是编剧与演员,共同演绎着城市的故事。

(一)日常生活的实时映射

“无尽影院”的背景会随每天的天气或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每个时间段的字幕内容、光影效果都会有不一样的独特感受,这能够将自然界的韵律转化为艺术的语言,呈现给每一位驻足观赏的观众。这种与自然同步的动态变化,不仅增添了装置的艺术感染力,更使其成为城市日常生活节奏的实时镜像,映照出都市人在不同时间点的情绪起伏与生活状态。“无尽影院”通过其独特的实时互动机制,打破了传统艺术装置的静态框架,使之与城市生活形成有机的共生关系。它不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艺术品,而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周围环境、人群活动乃至社会氛围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鲜活的都市画卷(如图8、图9、图10)。

(二)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

“无尽影院”通过先进的显示技术和智能化处理系统,使观众投递的文字以电影字幕的形式流畅循环播放。这一过程不仅考验数字技术的即时处理能力,还要求高清晰度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确保每一条字幕都能在光影交错间,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与意图,为观众带来既现代又诗意的视觉享受。

四、在地性的文化融合

“无尽影院”艺术装置具有独特的在地性,该项目坐落于上海市徐汇滨江绿道。这一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将黄浦江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融入上海城市天际线的视觉元素,使装置本身成为一处反映地域特色的新地标,承载着上海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装置与西岸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相邻,借助其地理位置,巧妙地将现代艺术与上海的历史文脉相结合,为观众提供一个了解和感受上海历史变迁的独特视角。

(一)时间与空间:叙事延展的核心元素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特有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综合体,北京的大气、上海的时尚、杭州的温婉,无不体现出城市的发展方向,展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6]。徐汇滨江本身就承载着上海城市变迁记忆的空间,装置艺术利用其空间作为叙事背景,进一步延展了艺术装置的时间与空间叙事。观众在参与装置的同时,也被引导着思考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时间在这里不仅仅是流逝,而是被赋予了情感价值和文化意义。

徐汇滨江的规划与建设实践深刻揭示了浦江两岸变迁的历程,这一历程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上海城市发展的生动写照。自外滩的繁华商贸启幕,经陆家嘴的商务金融崛起,至世博园区的文化博览新篇,上海的城市主导功能实现了从商贸交易到金融商务,再到文化展示与交流的显著跨越。徐汇滨江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延续,其清晰的发展轨迹沿黄浦江蜿蜒展开,巧妙连接了上海最为关键的功能区域。徐汇滨江还需进一步放大后世博时代的积极影响,将文化博览的功能进行承接、拓展与深化,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力与活力[7]。西岸美术馆和徐汇滨江沿岸正处于徐汇滨江发展中的关键节点,且徐汇滨江社区是以艺术氛围浓厚为重点来建设社区文化,以黄浦江边独特的城市风光、城市绿道空间、美术馆旁边的氛围这三个特征作为“无尽影院”艺术装置所构成的核心要素,是其他城市或上海其他公共空间无法比拟且难以复刻的(如图11、图12)。

(二)社区文化的共建与传播

“无尽影院”通过邀请市民参与文字创作,将个人与集体的记忆、情感和愿景融入公共艺术之中,促进了社区成员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刘文涵在《公共艺术项目介入城市的运行机制研究》中表明公共艺术社区项目介入城市社区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居民生活中“文化+艺术”的环境氛围,更多地是希望实现社区居民与艺术的互动、与居民间的互动、与社会的互动[8]。当艺术装置成为社区文化的实物,“无尽影院”公共艺术项目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有效地扩大了艺术装置的影响力,让“无尽影院”的故事超越地域限制,吸引了更广泛的公众关注。这受益于如今发达的自媒体时代,米硕的研究表明:“在流媒体的时代浪潮里,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对立性大大削弱,并且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的受众在阅读完文章或欣赏完艺术作品后对内容进行转发分享,例如,观众在观看展览时遇到了喜爱的作品,并且随手拍下发送到社交媒体上,短短几秒钟,原本观看展览的参观者便摇身一变为艺术的传播者。”[9]新媒体的使用不仅传播了艺术作品,还促进了在地文化的外延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徐汇滨江社区的艺术氛围和文化魅力,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再生与升级,在地性文化元素的融入,还促进了徐汇滨江地区的城市空间再生与文化功能升级。艺术装置成为吸引人流、激活公共空间的关键,带动了周边商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公共艺术在城市更新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城市的发展已进入都市美学时代,艺术介入城市开始成为一种趋势,成为介入社区营造的重要手段[10]。“无尽影院”公共艺术项目深刻地影响了徐汇滨江社区,让艺术更亲近生活,促进了徐汇滨江社区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让艺术成为社区共同创造的一部分,推动了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无尽影院”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巨大的话题讨论量,观众通过分享个人对人生的感悟以及诗意字幕与城市风光所带来的电影感,吸引了众多人前往打卡,“无尽影院”成为上海秋季热门话题。同时,“无尽影院”的热度助力美术馆的转型,“无尽影院”艺术装置与观众的深度互动以及现场沉浸式所带来的人文关怀,与其他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实现交互性不同,这也能突出西岸美术馆尝试突破艺术固有的范畴,致力于转变成跨学科文化场馆,实现其教育与文化功能,提升西岸美术馆的文化地位。

参考文献:

[1]俞剑坤.叙事:装置艺术中的情感与叙述分析[J].艺术教育,2022(3):49-54.

[2]温全平,姚纤.交互式装置艺术在社区公共设施中的应用探讨[J].工业设计,2020(11):26-27.

[3]赵晨羽.互动装置艺术融入社区公共空间的方式探索[C]//2021中国(成都)智慧城市原创设计展及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博览会论文集.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智慧城市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2021:124-138.

[4]王梅.电影字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J].写作,2005(15):24-26.

[5]伍迪.装置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6]陈子归.互动装置艺术在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思考[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5.

[7]王潇,朱婷.徐汇滨江的规划实践:兼论滨江公共空间的特色塑造[J].上海城市规划,2011(4):30-34.

[8]刘文涵.公共艺术项目介入城市的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2.

[9]米硕.自媒体对美术传播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18.

[10]刘雨菡,张珊珊,鲍梓婷.艺术介入的社区营造与规划思考[J].规划师,2016(8):29-34.

作者简介:陈卉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标签:  艺术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