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合二仙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融汇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精髓,承载了数千年来民众对和谐与美满生活的深切期望。基于国内对和合二仙纹样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文章分析和合二仙纹样的研究现状、形象分类与艺术特征,探讨如何巧妙地将传统纹样融入到现代图形设计中,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以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吉祥纹样;和合二仙;和合二仙纹样;图形设计
传统纹样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与时代和人文背景紧密相连,彼此促进。和合二仙纹是传统吉祥纹样的一种,是中国和合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它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思想。关于“和合二仙”,据相关资料记载,最初是由唐代两位圣僧“寒山”“拾得”演化而来。至宋代,又附会了佛门“万回”,专管世间和合事的说法,有“和合神”之称。随着时间推移和民间信仰的转变,自晚明以来,常用于民间婚庆婚嫁的喜事中,此时已经变化成两个顽童的形象,素有“喜神”之称。在近现代,已成为广为人知的吉祥符号,寓意美满幸福等。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具有渠道多样、形式丰富的特点,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也并不仅限于工艺品之中具象化的表现,而是具有更广泛的视觉呈现方式。
一、和合二仙纹样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研究现状
“和合二仙”作为中国传统典型的象征形象,其相关传说在民间流传广泛。2007年,“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传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相关资料调查整理发现,国内有专业研究学者对出土文物、古代绘画、雕塑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和合二仙在传统艺术中的演变轨迹,有些专家学者们还围绕和合二仙的题材分类、艺术价值与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与深入研究。根据知网检索发现,自2002年,张立文先生提出和合学以来,国内有关和合二仙的相关理论也在逐步增长。然而,将和合二仙作为装饰纹样研究的文献较为贫瘠,有关用户调查显示,人们对和合二仙纹样的认知和了解也很局限,为了更好地迎合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以及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需要探索如何将传统纹样进行现代化的视觉转化,将传统元素进行创新性设计、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让和合二仙突破传统书籍和文物的局限,将其文化内涵以更符合现代视觉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研究分析
和合二仙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艺术形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特别是明清时期,和合二仙的图案纹样开始广泛出现在民间工艺品上。和合二仙纹至今应用于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和家居用品等现代设计中。例如孟庆国非遗手作挂坠——和合二仙(如图1),通过千年传承的古法金非遗技艺,适当简化了和合二仙形象,将和合二仙形象艺术与黄金首饰完美结合。恒源祥高端品牌在恒好百年宣传画(如图2)中,保留和合二仙纹中的“荷花”“圆盒”等主要元素,人物形象与现代审美更贴切,人物服饰结合品牌主题,展现出民国风格。这些设计作品反映了和合二仙纹在现代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不足,和合文化的受众群体更多的还是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并不了解这一文化,传统文化在传播传承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用图形设计的方式对和合二仙进行形变和意义衍生,这能让传统文化被更广泛传播的同时,还能够持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和合二仙纹样的形象分类
(一)和合式
和合式以唐代两位圣僧“寒山”“拾得”的形象为蓝本,据《寒山子诗集序》记载,寒山其人“状如贫子,形貌枯悴……乃桦皮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1],这段描述透露出其超然物外,放荡不羁的举止风貌。此外,历史上有不少文人画家以“寒拾”为主题创作,从衣着宽大、破衣烂衫的士大夫形象到放诞丑怪的禅宗形象,再到仙风道骨的道士形象,“和合二仙”的外貌与风韵不尽相同。在民间的婚嫁挂饰中常出现此类和合式的形象,与书画中“寒拾”形象不同的是,它们不仅延续了二者蓬头散发、慈眉善目、面庞丰满的面容,在姿态上呈现出并肩站立、相依相看、持荷捧盒的特点,显得更为亲近,为表现出二者掌管婚嫁,表达夫妻之间婚姻美满之意,在衣着上转变为“红绿彩衣”。
(二)童子式
晚明以后,有民间艺人以“寒拾”的童子形象在陶瓷上勾画来装饰瓷器,又或在建筑构件牛腿上雕刻来作为装饰等,这时童子式的装饰纹样与和合式相比就更为常见。儒家礼义主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意思是孝道有三种不合标准的行为,其中没有后代是最大的失孝,民间也时常流传谚语“有子万事足,无子一身苦”,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子孙延续的重视程度,而和合式向童子式的转变就和人们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密不可分。
“寒拾”向“童子”转变的过程中,在发式上,除了有参照儿童发式设计的“总角式”及“鹁角式”外,也有参照诗僧发式形成的“蓬发式”“秃顶蓬发式”“净发式”等[3]。在衣着上,以交领童衣为主,纹饰丰富多彩。在姿态上,相较于和合式,还增添了孩童天真活泼、嬉笑玩闹的情景。“和合二仙”童子式的形象是多元变化的,应用于民间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工艺品之中,但无论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二人展现出的乐趣无穷、和睦友好的氛围。
(三)荷盒式
荷盒式的纹样主要还是见于民间刺绣作品中,如在枕套、江南服饰、荷包香囊中最常见,此时的“和合二仙”纹样已经不是具象的人物形象,而是由“寒拾”二人的手持物“荷花”及“圆盒”共同组成,在和合式与童子式中都可见二人持有这两个物件。“荷盒”谐音“和合”,意味着人们追求和和美美,美满幸福的生活。显而易见,这二物已然成为“和合二仙”的标识物,作为约定俗成的符号象征着“和合二仙”的内在精神,同时也表明“喜神”所包含的意蕴和文化内涵已然被大众所接受。
“和合二仙”的纹样形象在时代的更迭中不断地变化,以顺应时代的潮流来寄托人们对生活的愿景,“和合二仙”纹样也逐渐从禅宗向道教化、世俗化靠拢,达到雅俗共赏的程度,而其反映出来的精神也深刻地指引着人们向往积极美好的事物。
三、和合二仙纹样的艺术特征
(一)丰富性的纹样形式美感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与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4]。纹样的形式美体现在各种视觉元素和设计原则的运用上,通过对称、均衡、对比、统一等要素的结合,创造出富有美感的图案。和合二仙纹样沿袭了和合文化的审美精神,在纹样构图上以对称均衡为主,两位仙人多为站立或坐卧的姿态,有时同姿并排,有时嬉戏玩乐,姿态又并不完全一致,但在整体构图上始终保持协调统一。两位仙人的姿态、服饰和神态在图案中相互呼应,形成了对称的布局,除此之外,这种均衡美感也体现在他们与周围装饰元素之间,比如云纹、花草、携带物件,也巧妙地配置在仙人周围,进一步强化了整体的对称性,在空间布局上使整个纹样显得和谐自然。和合二仙纹样的构图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稳定感和平衡感,使得图案在视觉上灵活多变,既不显得呆板,又充满生动活泼的韵律美,既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也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感染力。
(二)民间性的纹样色彩情感
色彩在民间美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可以用于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绪[5]。和合二仙纹样的色彩运用具有强烈的民间性,民间艺人常用红色和绿色、黄色和蓝色等对比色来塑造和合二仙纹样。其中红色和黄色代表吉祥,在中国传统婚礼、春节等民俗活动中,常用来表达美好祝愿,符合民间喜庆和热闹的氛围;绿色和蓝色则代表自然,寓意生命力和自然的力量。这两组强烈的对比色彩,视觉效果鲜明,增添了图案的活力与生动感。和合二仙纹样的色彩运用往往需要遵循传统的工艺,如刺绣、剪纸、木版年画等,这些技艺在色彩选择和搭配上都有严格的规则和讲究。另外,由于地域文化的特性,色彩也会有所区别,例如北方喜用浓烈的红与黄,用色大胆,而在南方和合二仙刺绣作品上,喜用粉和紫等较为柔和的色彩,注重色调的统一和过渡,搭配视觉上更为清新淡雅。
(三)象征性的纹样审美寓意
象征性是通过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概念的有效手段,激发观者的联想,使其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和合二仙作为传统的吉祥符号,贯穿于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荷”“盒”谐音“和”“合”,象征着久别的团圆、和睦的感情和圆满的结局。这是和合最基本的释义,后衍生出国家的和平之义[6]。根据和合二仙纹样构成元素的不同,有时也包含“福”“禄”“财”“喜”等吉祥主题,比如“蝙蝠”“葫芦”象征着福禄同来、和合赐福,其中“蝙蝠”同“福”,在道家被视为珍奇异兽,有求吉纳福之意;而“葫芦”由于其本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石榴”“百子”等象征着家族兴旺、多生贵子。此外,“金蟾”“铜钱”象征着财源广进,纳财聚富,“喜鹊”“梅花”象征新婚夫妻喜结连理、婚姻能够幸福美满。民间艺人会将生活中的一些吉祥元素糅合,并置,根据主题需要合理配置组合,有时还会搭配一些背景作为装饰,例如祥云飘带、松柳花草,这使得和合二仙的寓意表达更为饱满直接,共同呈现出祥瑞和合的寓意特征。和合二仙纹样不仅在图案设计上充满了隐喻性,通过象征手法传达吉祥、美满的愿望;而且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性,通过对和谐美好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满生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美好愿景的审美寓意,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吉祥象征的珍视与传承。
四、和合二仙纹样的图形设计研究
(一)图形设计的特点与优势
图形设计的历史悠久,它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当代的数字化设计,图形设计逐渐演变成一种强有力的视觉传达工具。它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对所有元素进行设计,得到使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既有较高的识别度,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7]。它通过简洁的形式表现复杂的概念或情感,抽象化的处理使得设计能够超越语言的限制,更加通俗易懂。图形设计还常常运用符号或象征的手法,更高效地传递深层次的信息和文化意义,通过形象化的表达,增强信息在观众心中的记忆点。例如,特定的颜色、形状或图案可以承载特定的象征意义。同时,图形设计具有强烈的艺术审美及创新性,通过色彩搭配、构图布局、创意表达等方式,可以在视觉上吸引观众,提高其对内容的兴趣和关注度。
(二)和合二仙纹样的图形现代化处理
设计师吕敬人提倡对待传统文化要“传其魂,拓其体”,这是强调探索新形式和表现手法时,要更注重作品的内在精神与文化价值的传达,那么在进行合二仙纹样图形设计中,就是要注意如何处理好创新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首先,和合二仙纹样本身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在设计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接着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归纳。和合二仙在人物形象上分为和合式、童子式以及荷盒式,在设计时可以考虑将人物形象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携带器物以及装饰背景作为辅助元素,做到主次分明。
其次,和合二仙纹样元素较为具象繁杂,设计师可以从纹样中提炼并保留具有记忆点或者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然后对这些元素打散、解构、重组,进行再设计。在设计时,要保证主体外形相对有辨识度,合理地使用夸张的手法,加强外形特征,内形则可以巧妙变化。比如,和合二仙人物衣饰上就有牡丹纹、石榴纹,铜钱纹等,可以先将其简化抽象为几何形态,再运用点线面组织图形,以此提升图形设计的延展性,同时表达出新的内涵。
最后,可以针对地域文化的不同,对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认知进行调研,总结归纳出人们的审美习惯。然后在尊重地方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将图形设计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例如,针对苏州地区的和合二仙主题设计,可以融入苏州园林、苏州昆曲等文化遗产进行拓展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图形设计更具风格和特色,还能增强其文化内涵和地域识别度。
(三)和合二仙纹样的图形传播方式拓展
相比传统媒介,在新媒体上展示设计内容,毫无疑问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图形设计可以由平面转向动态,通过引入动画、视频和交互元素,设计师能够赋予图形更多的生动性和空间维度,使其在视觉传达上更加丰富有力。如和合二仙中的荷花、圆盒等元素,荷花可以随风轻摆,圆盒打开后绽放出荷花等效果,然后通过运用平移、缩放、形变、过渡、拆解、重构等手法,使画面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增添丰富的视觉变化,从而避免单调的设计效果。通过这样的动画技术赋予它们动态生命,静态的传统纹样变得活灵活现。同时,可以配上符合图形变化节奏的音乐,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此外,可以使用AR设备让观众与和合二仙互动。例如,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或移动设备,改变纹样的形态或颜色,用设备展示和合二仙纹样的历史演变等,增加参与感和趣味性。另外,年轻人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图形设计还应结合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融入个性化的创意表达,将和合二仙本身所具有的喜乐情感作为出发点,结合当代年轻人尚和合、求福辟邪的心理需求,延展设计内容,使其在新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满足多样化的受众需求。
五、结语
和合二仙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经典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其形象和象征意义在不同时代和地域中不断演变。在现代化的语境中,需要打破传统的和合二仙文化的视觉呈现方式,通过现代化图形设计来简化传统纹样,让文化表达更为简洁有力,同时让和合文化的符号深入人心,并利用新媒体技术,让其在传承中创新,进而促使这些古老纹样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朴浥尘.荻浦村佑承堂“和合二仙”牛腿纹样研究 ——“和合二仙”信仰发展及形象流变[J].文化学刊,2020(4):32-36.
[2]王海成.传统和当代语境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从“后”字意义考辨说起[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4(4):28-35.
[3]梁惠娥,靳璨.形象在场与主题出场 :江南刺绣“和合二仙”纹样研究[J].装饰,2023(9):90-95.
[4]刘婷.简论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J].新西部,2010(16):145.
[5]任陶.民间美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包装,2024(4):183-185.
[6]陈艾迪.“和合二仙”符号象征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9.
[7]娜则莱·穆合塔尔.自然形态的图形化转换——以石榴纹样为例[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21.
作者简介:张圆,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