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的五要素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419)

儿童绘本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其通过直观的图画向儿童展现美好的事物和正确的行为,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在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概括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阶段,为避免误导儿童,绘本的构图方式应尽量简约,突出主体元素。现通过分析和探究儿童绘本,探索设计儿童绘本的路径。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绘本具有情感价值,绘本中的文字、画面、故事等能够激发儿童对新奇世界的探索欲,培养儿童正确的思辨能力,提高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极大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因此,设计好儿童绘本成为当下绘本设计师的必修课程之一。

儿童绘本的国内外现状

绘本起源于西方,最早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地区。美国绘本作家安·华福·保罗出版的《如何写好一个故事》从绘本入手,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绘本的框架、角色、韵律、音乐性等,探讨了创作者如何寻找灵感,摒弃陈规俗套。英国自由插画师苔丝狄蒙娜·麦克卡农、苏·桑顿、雅兹亚·威廉姆斯共同创作了《童书创作实用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向广大绘本爱好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色彩、文字和图画设计出令读者喜爱并受益的优秀童书,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哥伦比亚插画师卡洛斯·伊格拉所著的《如何设计一本有爱的儿童书》是一本从多个角度讲述儿童绘本创作的灵感库,书中涵盖不同风格及样式的儿童图书作品,从设计、装帧、艺术造诣、情感表达、视觉呈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法国童书评论家苏菲·范德林登的《一本书读透图画书》通过清晰的理论思考和对图文关系的解析,深入解读了图画书的发展、功能和创作技巧。儿童文学学者和批评家佩里·诺德曼所著的《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运用符号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理论等知识,探讨图画与文字是如何协同运作的,并分析了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绘本的需求量激增,多数家长选择用绘本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由此掀起了“绘本热”。绘本供不应求以及质量良莠不齐是目前绘本市场面临的难题之一。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儿童绘本来看,大多数绘本缺乏互动性、童真性和趣味性,其构图、故事、装帧等各方面难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在表现形式和表达风格上缺乏创新,创作者也没有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进行创作,创作水平有待提高。

绘本要素一:主题和故事的确定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绘本中包含从里面看到的外面的故事和从外面看到的里面的故事。从里面看到的是故事的进展、对抗、转折点、冲突、危机、高潮等,从外面看到的是故事的语言、符号和文本结构。同时,儿童绘本语言的口语化程度也是决定绘本被儿童接受的基本要素之一。儿童熟知的书面词汇并不多,如果在绘本中遇到大量困难词汇,儿童阅读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打击。因此,创作者要合理运用绘本的叙事语言,创作通俗易懂的绘本内容。

绘本《两只羊的故事》采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清楚地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该绘本讲述了两个农场主各有一片地和一只羊,这两只羊又分别爱吃对方地里的食物,于是两个农场主在农场之间围起了一道铁丝网,但这没有难住两只羊,它们都悄悄地为对方送去食物,并逐渐成了好朋友。好景不长,两个农场主又弄来了木板、墙砖和铁丝,在农场之间建起了高高的围墙,两只羊看不到对方,没了食欲,瘦得“皮包骨头”。两个农场主很担心,便带它们去看医生,医生诊断两只羊患的疾病是心病。两个农场主为了两只羊,终于将墙推倒,两只羊的病也很快就好了。这个故事结构清晰明了,儿童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故事的前因后果并学到一些处世之道。

在《我的图画书论》中,“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提出“图画书=文×图”,图画与文字相辅相成,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把故事讲好,并将媒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一本绘本至少应当包含三个故事,一是图画故事,二是文字故事,三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产生的故事。好的儿童绘本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因此,绘本创作者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要注重逻辑性,让故事结构合情合理,从而引发儿童的共鸣。

绘本要素二:角色形象的创造

夸张和拟人化的绘画风格会放大物或人的某些特征。创作者通过调整比例,将物或人最具特色的部分打造成亮点,可以强化观看者的视觉感受。这样的绘本能够加深儿童对绘本中人或物的认知和理解。

儿童的心思比较单纯,比起文字,图画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儿童在早期会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识别信息。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比较符合儿童的生活认知,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和亲切感,拉近儿童与绘本之间的距离,从而发挥绘本的教育功能。但创作者要注意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尺度,在保留绘本风格特性的同时,尊重儿童的天性。

线条圆滑的角色形象会让儿童产生亲切感,而线条棱角分明的角色形象在儿童眼中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例如,绘本《万娅和野兽》中刻画的兔子、狐狸和狼的形象就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进行了绘制。兔子的脑袋圆圆的,还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让人感觉其十分弱小、无害。狐狸和狼的脑袋近似方形,有着尖尖的嘴和耳朵,眼睛细长,且两只眼睛是倒三角形,表情较为凶狠,使人观之心生惧意。

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中则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在儿童心中,怪兽一般都有着巨人般的体型,是一个可怕的存在。作者将怪兽与蛤蟆进行对比,一是为了为后面小蛤蟆靠智慧战胜怪兽的情节埋下伏笔,二是为了点明勇敢和成长的主题。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之下,更能呈现故事中的冲突与矛盾。

绘本要素三:色彩的搭配与运用

色彩能够表达和传递情感。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儿童在阅读绘本时,首先会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主要内容,其次通过细致观察和阅读辅助文字,进一步理解绘本的故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对红绿蓝三原色就越敏感。

在绘本《色彩的翅膀》中,作者运用了大面积的黄色营造向阳的氛围。绘本中以蓝、绿色为主色调的场景也较为常见。绿色是生机勃勃的象征,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例如,《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小刺猬的麻烦》等绘本中出现了较多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场景,《打瞌睡的小房子》《小蜡笔头儿》等绘本中出现了较多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场景。

绘本创作者要努力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故事里的世界,以便让儿童通过插图理解故事内容。

绘本要素四:画面构图的选择

在儿童绘本的创作过程中,应当考虑儿童对复杂图片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画面中存在过多复杂的信息,儿童可能会难以接受。平面构图有利于儿童更好地获取绘本中的信息,立体构图则增加了儿童理解画面的难度。创作者对绘本画面构图的选择应当考虑儿童所处的年龄段和心理认知水平。

在点的构图方面,焦点式构图在绘本中较为常见。这种构图方法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指向性,能够突出画面的视觉中心。例如,在绘本《我的朋友好好吃》中,画面的焦点是一只黄色的小鸡,但绘本创作者用了两个不同的视角进行呈现,一是鳄鱼张开的大嘴中,牙齿形状呈现为白色的三角形,且牙齿的顶点指向小鸡,读者容易根据牙齿顶点的朝向将目光汇聚到画面中间黄色的小鸡身上;二是画面底部有5只小动物,它们的视线也朝向鳄鱼嘴里的小鸡,这一构图同样促使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黄色的小鸡身上。这幅画面是该绘本的高潮部分,尖锐的牙齿营造了紧张的氛围,黄色的小鸡身处绿色的鳄鱼嘴里,让人不禁为其担忧。双重视觉焦点增强了故事节奏的起伏感。

线的构图也有很多种,如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第一,水平线构图。例如,在绘本《父亲和女儿》中,一根细长的线条将水面与陆地划分开,其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一望无际的水平线可以引发儿童的无限遐想。

第二,垂直线构图。例如,在绘本《小老鼠亚历山大》《Polo历险记》中,有很多垂直线构图的画面。有从猫尾巴的角度看到猫嘴里叼着穿小熊玩偶服的小老鼠的画面,或看到小狗从钓鱼线上由上而下加速降落的场景。垂直线构图可以使儿童的方位知觉产生顺序性,能够带领儿童发现之前没有注意过的一些细节。

第三,斜线构图。斜线使画面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在绘本《漏》中老虎和人姿态各异,儿童能够从画面中感受到山路的蜿蜒曲折。绘本《奥莉薇拯救马戏团》和《放屁的苍蝇》中也运用了斜线构图方式,创作者用此方式记录了主人公的行动轨迹。

此外,绘本《巫婆的孩子》运用了对角线构图方式,绘本《我的朋友好好吃》运用了放射线构图方式,绘本《书中书》《我不要亲亲》运用了螺旋线构图方式。

面的构图则包括三角形构图、对称式构图、留白式构图、平铺式构图等。

第一,三角形构图。金字塔结构是最稳定的构图方式,它将信息从总体到局部进行顺序排列,从而形成层次结构;倒三角形的构图形式用于表现动荡起伏的画面;斜三角的构图形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运动感。

第二,对称式构图。例如,在绘本《勇敢的克兰西》中,两只小牛、三根柱子和一个满月形成了完美的对称式构图。在绘本《柠檬不是红色的》中,除了红色的围巾和黄色的胡萝卜以外,雪人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对称式构图。

第三,留白式构图。儿童绘本的留白可以带给儿童无尽的遐想,让儿童展开想象和探索。例如,在绘本《提姆与莎兰的小木屋》中,留白是对背景空间的想象,代表的是天空、云彩、树木甚至是高楼大厦、山川河流、宇宙等,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第四,平铺式构图。这是创作者在一幅画面中展示诸多元素的方式之一。在这些构图形式中,各元素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划分。创作者使用大面积的颜色铺满画面,可以带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例如,绘本《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我的爸爸真麻烦》《机器人心里的蓝鸟》等。

绘本要素五:儿童绘本中的互动设计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认知发展、社交能力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身体协调力和创造力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对游戏的掌控和创造能力是成人无法比拟的,儿童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游戏规则与许多新的玩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但阅读不是。因此,可以将游戏与阅读结合,坚持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让儿童在游戏中感知、学习和触摸。折纸、涂鸦、镂空、错位、拼贴图案、伸缩页、隐藏页、手电筒等游戏体验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开发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印制绘本时使用安全环保的仿真材料,可以使儿童的游戏体验感更强;使用耐磨轻柔的布质材料,则可以增强绘本的趣味性。另外,电子绘本的优点在于声音的演绎和动静结合的画面,充满创意的立体空间和新奇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儿童的认知更加全面,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探索欲,呈现出多元化的阅读效果。

儿童绘本在儿童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文学与图画的综合体,优秀的儿童绘本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感知世界,开阔视野,构建内容丰富的世界。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艺术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还能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一本优秀的绘本能够给儿童带来更多益处。儿童绘本中夸张的造型、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儿童正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容易被区别于现实生活的角色形象所吸引。仔细观察绘本角色形象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可以快速提升儿童的想象力、求知欲和探索欲。

标签:  儿童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