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各行各业和高校的教育工作,为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者应当明确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管理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之间的差异,严格遵循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影像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不断优化升级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持续革新大档案观和大服务观的档案信息管理思维,及时解决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提升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有助益,但同时也滋生了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因此,档案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并解决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确保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精准性。
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概述
转变观念,树立文化意识
档案工作者应当转变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树立文化意识。档案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进程,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理念。因此,我们应当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档案,将档案视为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符号,深刻领会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只有真正树立档案文化意识,档案工作者才能认识到档案的价值,从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挖掘档案文化资源,突出档案文化内核。此外,宣传与普及档案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的档案文化意识和参与度也是做好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让公众意识到档案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从而树立对档案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
融入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档案工作者应当创新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理念,融入时代元素,与时俱进,增强文化自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档案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自觉将档案文化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档案文化自信。一方面,档案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挖掘档案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时代风貌。另一方面,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档案文化传播方式,让档案文化传播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相适应、相融合,同时还要加强档案文化与其他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不同文化形态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大数据时代下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思维的变革
大档案观
大数据时代下,大档案观指的是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整合不同的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信息,数据或文件等有一定价值的档案信息,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数据库,使得档案信息的搜索和保存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档案工作者应当不断转变管理思维,积极利用数智化、数据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创新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数据处理是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档案工作者应当结合电子设备的结构、档案信息的模块划分等,进一步完善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通过分析、编辑和计算归纳等方法改善档案信息的保存方式,不断优化升级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方法,从而发挥档案信息的最大价值。
大服务观
大数据时代下,大服务观指的是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以“人本化”服务思维为中心和为民服务为宗旨的服务新理念,全面服务于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档案工作者应当致力于追求多元发展的管理理念,以需求为导向,运用先进的技术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增强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完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
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创新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内容
第一,实现多元化传播。档案文化资源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应当挖掘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内容,体现其内容多元性,丰富其文化内涵,从而展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景观和精神理念,增强公众的历史文化认同感。此外,传播档案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科技文化内容,展示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传播档案文化资源中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心。通过多元化传播,可以展现档案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层次,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真正实现档案文化传播的大众化、多元化。
第二,挖掘文化价值。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内容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者应当突出档案文化资源的亮点,深挖档案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核,要想实现档案文化传播,应当着重挖掘这些文化亮点,展现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追求。例如,可以重点传播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档案文化内容,如礼义孝悌、诚信友善等,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传播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档案文化内容,展示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拼搏奋斗史,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心。通过突出档案文化传播内容的亮点,深挖其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可以让公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为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注入更多的力量。
规范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一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系列的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从实际出发,科学借鉴国外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规范,扩大标准制定范围,面对不同的安全管理问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加强同行业之间标准规范统一性的落实,促进不同行业之间标准规范的交流合作。
二是要重视档案的智能化建设。在建设智能化档案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的应用价值,以大服务观为指导,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和高效处理,进而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与此同时,要重视对用户数据的深入挖掘,研究公众对智慧性服务的综合需求,借助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的搜索习惯、存储方向和档案使用记录等方面,精准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在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公众提供更多元的智能化服务。在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者应当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档案与档案、用户与用户、档案与用户的跟踪服务工作,在充分满足用户现实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从社会化、智能化、服务化三个层面着手,做好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培养安全防范意识,优化档案信息收集方式
一是加大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展系统培训活动,培养档案工作者的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促使其对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充分的认知。二是要加强对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深层防护,安装硬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等以防止病毒危害系统安全,从而实现对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三是培养和强化档案工作者对安全隐患的预测能力和防范能力,使其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大数据的理念和应用的逐步深入,大数据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展。在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搜集方面,档案工作者不能忽视传统纸质档案的重要作用,应当深入拓展档案信息范畴,重视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并加强对其的收集与整合。首先,数智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档案信息相关资源的存储载体,大档案观也逐步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导向思维,通过计算机网络体系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再借助数据分析和整理技术,形成结构化档案或以文本、图片为内容的非结构化档案,抑或形成以电子邮件和网页文档为内容的半结构化档案。其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档案文化资源的多元发展。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既要兼顾档案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又要重视档案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建设丰富且庞大的档案信息资源。基于此,档案信息收集显得格外重要,这需要档案工作者革新工作方式,利用好大数据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实现精准推送,加快档案信息的分类,进而帮助档案工作者提升工作效率,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质量。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要全方位、全过程整合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各部门的不同档案资源进行机构化处理,依照业务系统工作原则,建设内容相对完善的档案数据库,构建档案云系统和档案信息交互体系,优化整合档案信息,从数字化、结构化和电子化方面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明确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和传统纸质档案的主次关系,在确保档案管理安全性的同时不断探索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的收集方式。此外,在档案文化传播载体方面,可以借助实体场馆如档案馆、博物馆等,通过实体展览、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将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让公众亲身感受档案文化的魅力,在展陈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影像、声音等多种呈现形式,提高展览的吸引力和公众的体验感,同时,也要注重对档案文化的解读和阐释,通过专业人员讲解和现场互动,增强公众对档案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
完善应急预案,构建安全可靠的档案管理系统
在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过程中,存在技术相对欠缺的问题。因此,档案管理者应当完善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从实用性、时效性和全面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出台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紧跟公众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和优化应急预案,坚持全天全面性覆盖原则,尽可能地规避漏洞和风险,及时采取应对和补救措施。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的蓬勃发展为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构建安全可靠的档案管理系统十分有必要。首先,可以通过采取物理防护措施,提升档案安全管理的安全系数,如优化升级硬件和软件系统。其次,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责任心强的管理团队,不断探索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的收集方式,完善档案数据库,构建查找方便、安全系数高、可靠性强的档案系统,同时要重视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在确保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完整的同时增强其安全性。
信息时代下,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方向,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以及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应当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更好地提升电子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安全管理的安全性和传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