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与儿童公共阅读服务

known 发布于 2025-09-08 阅读(337)

摘要:调查表明,扬州市主城区儿童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对高质量、持久性、多样化的公共阅读服务需求较高。在“书香扬州”城市文化建设氛围下,扬州市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快速发展。现有主城区儿童公共阅读服务相对丰富,但是与儿童公共阅读服务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儿童阅读是我国发展“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每个家庭要考虑的教育问题,也是国家层面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2021年国务院下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鼓励支持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指出“加强亲子阅读指导,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分年龄段推荐优秀儿童书目,完善儿童社区阅读场所和功能,鼓励社区图书室设立亲子阅读区”。其对儿童阅读和家庭亲子阅读的重视,对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在儿童阅读和个体发展方面的引领与桥梁作用的指示,为我国儿童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和内容。

调查背景与问题提出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阅读推广”,在儿童阅读引领和公共阅读服务建设方面更是不遗余力。2006年扬州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2015年扬州开始举办“朱自清读书节”,先后累计推出了“吟诵美文 共享书香” ——朱自清美文吟诵赏析公益活动、朱自清专题书展、童心碰碰车——阅享成长、“异想天开”少儿立体书专题书展、“亲子阅读嘉年华”等特色儿童阅读活动。2018年扬州市教育局发布《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推荐目录”及实施建议》推荐基础教育儿童阅读书目。2018年扬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常态化开展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红领巾读书节等特色青少年儿童活动”。在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建设方面,扬州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扬州已建有扬州市图书馆少儿部和独立建制的扬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2015年以来,在新概念公共阅读空间品牌“城市书房”项目的加持下,扬州市图书馆在全市陆续新增47家公共阅读实体空间,其中常设儿童公共阅读资料的实体空间有41个。扬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累计新建10个分馆和21个流通服务点;扬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有爱心书屋;各中小学图书馆开展了“三进四有”建设;社区新建了阅读室……

从建设成果看,扬州市主城区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快速发展,供给充裕。但是,现有服务供给是否在当地儿童课外阅读引领和习惯养成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与当地儿童公共阅读服务需求是否达到供需平衡,为此,本研究聚焦儿童课外阅读的需求方,儿童及其家庭,对儿童课外阅读和儿童公共阅读服务现状、需求情况展开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当下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发展和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样本与数据来源

2022年7月—2023年12月,本研究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向扬州市主城区未成年儿童家庭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05份,回收199份,回收率97.1%。其中面上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某街道定点回收有效问卷54份。19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双子女家庭41个,实际参与调查的儿童达240名。其中,“4—6岁”“7—9岁”“10—12岁”“13—15”四个年龄段参与调查的儿童较多,共占比85.4%;“0—3岁”“16—18岁”较少,分别占比7.9%和6.7%。家长方面,83.9%为双职工家庭;6%的家长在20—29岁,62%的家长在30—39岁,29%的家长在40—49岁,3%的家长在50岁以上;13%的家长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2%为大专或本科学历,15%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调查数据及分析

扬州市主城区儿童课外阅读现状总体情况

从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量和年龄分布等方面调查来看,当下扬州市主城区儿童课外阅读兴趣浓厚,整体阅读氛围良好。首先,“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阅读的儿童占比分别为27.1%、40%、29.6%、3.3%。其次,绝大部分儿童能坚持每日阅读。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儿童占比30%,15分钟左右的约52.5%,5分钟左右的约14.58%,不清楚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的占比2.92%。再次,学龄初、中期是扬州市主城区儿童课外兴趣培养和阅读积累的重要时期。约5.8%的儿童周阅读量在10本以上,10.8%在5本左右,42.9%在2本左右,40.4%在1本以下。周阅读量达五本以上的儿童集中在“0—3岁”“4—6岁”“7—9岁”“10—12岁”四个年龄段。最后,儿童家庭阅读和早期儿童阅读受到重视,“0—3岁”被调查家庭已普遍开始每日亲子阅读。

扬州市主城区家庭对儿童课外阅读的认知和需求情况

虽然课外阅读是儿童的个体行为,但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儿童课外阅读行为往往受外部因素如家庭、社会影响较大。家庭作为儿童课外阅读的启蒙地,家长对儿童课外阅读的认知情况、态度与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和阅读需求有着直接联系。

1.家庭对儿童课外阅读的价值认知

调查数据显示,扬州市主城区家庭对儿童课外阅读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家长关注较为密切的阅读价值是“养成阅读的习惯”“拓展知识面”“培养学习好习惯”。虽然家长普遍关注儿童课外阅读与学习、智力发展的关系,但是儿童课外阅读对孩子综合性、发展性能力,如想象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促进效应也受到家长的重视。

2.家庭陪伴儿童课外阅读基本情况

家庭成员中,母亲陪伴孩子阅读的占比最高。调查数据显示,约81.9%的被调查家庭经常陪伴孩子阅读。很少陪伴或不陪伴阅读的家庭中,也有喜欢阅读的孩子,但是“不喜欢”阅读或阅读兴趣“一般”的孩子均来自很少陪伴的家庭。家庭伴读率与家长的学历层次没有明显关系,和家庭孩子数量、家长年龄有一定关系。“很少陪伴”的家庭中有58%有两个孩子,有91.6%的家长年龄在“30—49岁”。家庭阅读陪伴的形式主要为“读给孩子听”和“听孩子读”,进入学龄期后,儿童和家长“各自阅读”的情况较多,尤其是“10—12岁”开始,“各自阅读”率远超“读给孩子听”和“听孩子读”。在各类家庭伴读形式中,“经常交流阅读心得”和“经常陪伴参加阅读文化延展活动”的比例较低,约占19.1%和5%。“10—12岁”也是这两项调查指标的分水岭,“10—12岁”以前频率逐步提高,“10—12岁”以后频率逐步降低。

3.家庭中儿童课外阅读资料供给情况

儿童课外阅读资料来源主要有家庭存书和公共图书馆两方面。纸质资源阅读在家庭儿童课外阅读中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有声资料,电子图书使用频率最低。被调查家庭中,儿童课外阅读存书量超过50本的家庭有88.4%,低于10本的仅8.54%。公共图书馆是扬州市主城区儿童获取课外阅读资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约12.6%的家庭每周去一次儿童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约13.6%的家庭半个月去一次,约20.6%的家庭每月去一次,约22.6%的家庭每年去3—4次,约7.5%的家庭每年去一次,还有约23.1%的家庭没有去过儿童公共图书馆,其中,“0—3岁”和“4—6岁”占比较高,分别是57.9%和36.2%。虽然各公共图书馆不断加强儿童数字阅读资源建设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儿童公共阅读所需的“阅读资料”。但是数字资源需要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对儿童视力和数字产品的依赖性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家长更认可纸质阅读资料,约89.4%的家长希望孩子以纸质阅读为主,对电子阅读的需求不高。

从家庭对儿童课外阅读的价值需求、陪伴情况、资料供给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扬州市主城区家庭非常关注和支持儿童课外阅读。这是当地儿童课外阅读兴趣浓厚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大部分家庭自有儿童课外阅读书籍充裕,但是仍然希望从公共图书馆获取更多的阅读资料。在阅读陪伴方面,家长陪伴儿童课外阅读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阅读的第一层次“读”。儿童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阅读资料的选择、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指导和交流等方面,家长普遍缺少方法与经验,很少能进行深层次的家庭阅读指导。调查数据显示,约83.4%的家长希望能得到专业的儿童家庭阅读指导。

家庭对扬州市主城区儿童公共阅读服务现状认知和需求情况

目前,扬州市主城区儿童公共阅读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性服务,如提供“阅读场地”“阅读资料”等,主要供给方是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读室和各类书店等。它们直接构成儿童公共阅读的实体空间,形成吸引儿童进行阅读的场景氛围,是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建设的基础性内容。第二种是非物质性服务,如提供“阅读信息”,开展“阅读交流”“阅读讲座”“阅读成果展示”等,起着引领儿童阅读和指导儿童阅读的作用,是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建设中的发展性内容。

1.儿童和家庭对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资源认知和需求情况

从调查数据来看,扬州市主城区各类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数量丰富。家庭常住地和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的行车距离调查也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点,约45.2%的家庭常住地和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的行车距离在5分钟之内,约34.2%的家庭在5至15分钟,仅17.1%的家庭在30分钟以上。但是,儿童和家庭对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建设情况的主观认知调查却与此不符。约39.7%的家庭认为“实体空间数量少”,约13.1%的家庭认为“实体空间藏书量不多”。家庭对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建设情况的主观认知与实际情况为何存在差距?

结合个体访谈发现,虽然现有扬州市主城区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数量较多,但是普遍存在三点问题。

第一,各类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的藏书量存在巨大差异。藏书量丰富的实体空间较少,主要是扬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总馆、扬州市图书馆少儿部、广陵区图书馆等。藏书量少的图书馆较多,如基本覆盖主城区各区域的城市书房、扬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和社区阅读室等,部分仅有几层书架。儿童和家长更愿意前往藏书量丰富的实体空间,因此,“实体空间数量少”“实体空间藏书量不多”的认知逐渐形成。

第二,各类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的借阅服务也存在差异,部分没有书籍外借服务,部分社区图书室的开放时间与大部分居民工作时间重合。儿童主要由父母带领前往公共阅读实体空间,下班和休息日不开放,使双职工家庭儿童很难享受到就近阅读的便利。为进一步提升“书籍借阅”服务,扬州市图书馆于2019年底开启“扬图速递 悦读书房”服务。该服务可以将读者在扬图线上平台选定的书籍免费送至读者指定的城市书房供读者取和还。这项服务以密布于扬州主城区的城市书房为点,线上线下相结合,不失为“书籍借阅”服务的一种创新,但是,本次调查显示,使用过此项服务的儿童非常有限。

第三,儿童阅读与成人阅读不同,尤其是低龄儿童阅读,往往需要家长领读。这意味着儿童公共阅读场地有特殊要求。但是,扬州市主城区多数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如城市书房、社区阅读室,都没有设立独立的儿童阅读区。即使设立独立儿童阅读区的城市书房,也不允许“领读”,仅允许“看书”。据扬州市人民政府在2019年发布的“扬州市城市书房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儿童前往扬州城市书房频率较低,“青少年和青年占76.09%,老人与小孩占19.57%”。该调查还显示,“55.43%的认为应加强公共秩序的管理,禁止出现高声喧哗、随意占座等不文明现象”。有研究认为,小孩和老年群体很少前往城市书房的原因是“宣传不及时、不到位”“24小时城市书房的宣传过度依赖网络媒体,忽略了大部分儿童和中老年群体信息接收范围偏窄”。其实不然,本调查关于儿童和家庭对城市书房认知数据显示,“太安静,不适合亲子阅读”“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较少”等是家庭很少带儿童去城市书房的主要原因。

2.儿童和家庭对儿童公共阅读非物质资源服务认知和需求情况

儿童和家长对儿童公共阅读服务需求还包括“阅读引领”“阅读指导”等。约77.9%的被调查家庭认为各类非物质性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如亲子阅读、阅读交流、父母课堂、书展或书友会、阅读展示、阅读美育等可以让孩子爱上阅读,拓展知识面,培养社交能力,陶冶性情,提升家长阅读指导能力,促进亲子关系。约46.2%的家庭没有接受过此类服务,约92.5%的家庭希望接受此类服务。约58.8%的家庭希望每周参与一次,32.2%的家庭希望每月参加1—2次,约1.5%的家庭希望每季度参与一次,仅7.5%的家庭对此类服务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儿童和家庭对非物质性儿童公共阅读服务需求较高。已接受过非物质性儿童公共阅读服务的家庭认为此类服务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是“时间不固定,缺少持久性”“过于商业化”“活动内容过深或过浅,没有针对性”“活动内容或形式雷同或单一”“阅读指导不专业”“活动没有促进儿童阅读兴趣”等。

调查总结

综上,“阅读资料”“阅读场地”等是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目前扬州市主城区儿童和家庭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近年来主城区公共阅读实体空间建设已考虑到儿童公共阅读的需求,但是建设现状与儿童和家庭的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儿童和家庭对“阅读交流”“阅读指导”“阅读展示”“阅读美育”等非物质性儿童公共阅读服务需求较高,但是这类资源数量和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多数家庭,尤其是双职工、二胎家庭,希望加快社区或区域性儿童公共阅读实体空间数量和服务质量建设,真正构建起“15分钟儿童阅读圈”。因此,近年来扬州市主城区儿童公共阅读服务快速发展,在服务儿童课外阅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家庭对儿童阅读的重视和儿童阅读价值的多元化需求,也使现有服务面临新的挑战。

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扬州市社区儿童公共阅读空间开发与优化研究(JSS-L-2022006)。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育计划项目:“童读同美,传运育心”——打造“RCPS”儿童阅读美育公益服务支持平台(G-2023-2011)。

(作者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

标签:  儿童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