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文化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22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潮文化作为其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成果,掀起了一股“热潮”,以多种形式展现了“传统+现代”的独特“国潮”风格。现以国潮文化的根源为出发点,具体分析国潮文化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了解国潮文化现状,进一步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思考“第二个结合”与“文化自信”同国潮文化的联系,以此深入探索国潮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断走进我们的生活,“国潮”应运而生。“潮”有潮流的意思,而“国潮”是指中国的潮流,“国潮”将国风、非遗、诗词等中国特色元素加以创新并融入日常生活。不仅仅是“血脉觉醒”的中国人,许多外国友人也被带有国潮元素的商品深深吸引。人们以各种方式展示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自信。

国潮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潮文化是指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潮流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国”和“潮”的相加。因此,国潮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国潮文化。

国潮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赓续

国潮文化中的各类元素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从古至今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具有深厚的底蕴,这是中国特有的国潮文化流行起来的最根本原因。文化是生动而鲜活的,并不会随着创造文化的主体消逝而消失,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的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赓续、发展。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潮流,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表达,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赓续。

国潮文化凝聚着新一代人的传递使命

每代人都有其传承文化的方式,这是由经济条件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有的人将想要传承的文化、事迹刻在壁上、碑上;有的人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带到世界各地;有的人将一门技艺或一卷书画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代又一代人通过世代的传承将灿烂的中华文化延续至今。如今,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已然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而国潮是我们表达新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的一种新方式。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们用心钻研文化,从中汲取文学、美学、科学等精华元素,再将这些元素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让更多人爱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潮让文化“活”了起来。

国潮文化以多种形式具体表现

国潮文化是以中华文化特色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其灵感源泉和创新途径极其丰富。因此,国潮文化的具体表现较为丰富多样。

在中国知网运用高级检索,以“国潮文化”为主题,对搜索结果中的621篇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出国潮文化传播的相关方式。自2018年起,截至2024年10月,逐渐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国潮文化”展开相关研究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主要主题涉及最多的是“国潮元素”,文献数达140篇,“国潮”“包装设计”“传统文化”等紧随其后。通过学科分布,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国潮文化”的学科分布十分广泛,占比较大的学科包括“轻工业手工业”“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企业经济”以及“新闻与传媒”。除此之外,“旅游”“音乐舞蹈”“建筑科学与工程”也都有所涉及。下面,笔者分别从国货品牌、“新中式”和国潮文化节方面选取案例进行分析。

国货品牌融合国潮文化

近年来,“国潮”引领新风潮,市场上催生了一批新锐国货品牌。例如,某著名国货彩妆品牌推出“争青”春日系列彩妆产品,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动静美学的思考,其系列产品整体外观仿玉设计,凸出“以玉为引,静生灵动”之美,吸引了无数消费者。另一国产彩妆品牌推出“花神”系列腮红,将品牌特色的少女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相结合,设计了精美的腮红盒,许多消费者先后为其如艺术品般的包装设计买单。另有某国货纸巾品牌在2021年携手敦煌博物馆,从敦煌艺术中汲取特色元素,将精美的敦煌壁画用在纸巾包装上,让敦煌艺术“跃然纸上”。随着这些国货品牌融合国潮文化所设计的特色产品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品牌也都紧随其后,运用国潮元素。

“新中式”火爆出圈

近年来,“新中式”成为网络上的又一热词,无论是在各大购物平台上还是在商场中,有“新中式”标签的服装都销量暴涨,“新中式”所追求的把中式风格创新融入日常,便是国潮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新中式”服装中,有些融合了盘扣、扎染、云纹、国画等中式元素;有些将具有中式特色的旗袍、汉服结合现代元素进行改良;有些将我国传统的服饰如马面裙和现代流行的衬衫、大衣等进行搭配。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身穿“新中式”服饰的人们走在大街小巷、观光景点,甚至携带“新中式”去往世界各个角落。另外,不仅是“新中式”服饰,儒雅典致的“新中式家居”、凸显特色的“新中式饰品”、融入书法艺术的“新中式手机壳”等也都深受人们喜爱。

国潮文化活动火热举行

近年来,各地的国潮文化活动数不胜数,国潮文化节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国潮文化节通常包括与国风NPC互动、汉服巡游、国潮华服盛典、民族春日舞会、古风民俗游园会、国风歌会、国潮民族秀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互动和创新的方式,让游客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例如,2024年3月23日,北京欢乐谷以“青花瓷”为主题的国潮文化节启幕,该文化节持续将近一个月,围绕“潮服、潮趣、潮品、潮玩、潮乐、潮秀、潮漫”等具有中国特色、引领潮流时尚的国潮文化主题,创新打造“演艺赏青花、打卡观青花、美食品青花、弄潮穿青花”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带领广大游客沉浸式玩转“国潮”,创造“新潮”,奏响了行业革新与文化盛宴的双重奏。“国潮热”带火小长假“出游热”,数据显示,欢乐谷集团清明3天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同时,国潮文化在有趣的活动中被更多人所了解。

国潮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和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增强,国潮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国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中式”风格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国潮文化节等文化活动的举办,更使国潮文化深入人心。

然而,在国潮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潮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传播力度不够

尽管国潮文化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其在国际上的传播力仍然不足。放眼全球,国潮文化的国际传播力相对薄弱,这不仅限制了国潮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制约了国潮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当前,国潮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曝光度较低,虽然部分国潮品牌已经开始尝试进军国际市场,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导致很多国外消费者对国潮文化缺乏了解,甚至部分国际知名品牌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却拒不承认,或将中国元素说成他国元素。

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

国潮文化的传播存在单一化和商业化倾向。随着国潮文化的走红,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产品都打上了“国潮”的标签,但其中并非所有产品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种单一化和商业化的传播方式,可能会导致国潮文化的表面化和功利化,进而失去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国潮文化传播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很多国潮品牌和“新中式”产品在设计风格、营销手段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这种同质化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降低消费者对国潮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当前,部分国潮品牌在产品设计和文化内涵上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文化价值。部分商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只顾在产品上添加中国元素,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为追求商业利益而频频发生抄袭、歪曲等事件。同时,部分品牌创新力度较为不足,缺乏能够引领潮流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

关于国潮文化的思考

国潮文化既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当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笔者对国潮文化作出进一步的阐释。

“第二个结合”推动国潮文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概念,并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二个结合”给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大的重视,深入推进了我们在该领域的耕耘,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文化主体性,推动了国潮文化的发展。

文化主体性指在文化层面彰显当代中国作为主体的特殊性质。文化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深刻影响了某一民族、国家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因和根脉。国潮文化是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凸显了中华民族自身的鲜明特质,因而体现了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为国潮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国潮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也为国潮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先,国潮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体现,其发展和传播需要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上。通过“第二个结合”,我们能够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为国潮文化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潮文化需要结合新的社会需求和审美趋势进行创新发展。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和转化,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价值观,从而推动国潮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潮文化需要走向世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通过“第二个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提高国潮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和机遇。

国潮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也是我们应当时刻关注的。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随后,在2016年7月1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于当代中国,要强调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凝聚民族精神,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国潮文化热”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国潮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阐释。其通过现代化方式和手段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和产品,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豪感。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而国潮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独特的风采。当我们在商品货架上看到更多产品彰显国风之美、在大街小巷里看到更多人身着国风服饰、在各大平台看到更多创作融合国风特色时,国潮文化已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潮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传承与创新了传统文化。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也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未来,国潮文化有望克服不足,进一步发挥其在传承发展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文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