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助力传统农业与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乡村自然资源与经济生态共生,以及农业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然而,统筹和整合性思维的缺乏、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文化创意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此,需加速推动产业融合,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并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有效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在实践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路径,对于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因其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及强融合性的特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激活乡村地区的潜在价值,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加快传统农业与产业结构的转型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通过创意设计,可以为农产品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使其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例如,将农产品与当地的文化故事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包装,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增加消费者的情感认同。此外,通过举办农产品文化节、农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创意设计,可以将农产品转化为更具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品,如特色食品、手工艺品等。例如,将农产90c854e814f3124ca6cc2f5ed3c3acd57836b183841db3227e02484257d0eff5品加工成特色小吃或礼品,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促进乡村资源与经济生态共生
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乡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将乡村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发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自然主题的艺术展览、摄影比赛等活动,提高公众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增强乡村经济生态的韧性。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乡村地区的整体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进入乡村地区,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例如,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为当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乡村经济的自主性和韧性。
实现农业经济与农民收入的双赢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涌现,包括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等,这些岗位不仅能够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价值链,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例如,通过开发特色农产品品牌,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销售收入。此外,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消费,为当地农民创造额外收入。
乡村振兴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缺乏统筹和整合性思维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当前,许多地方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例如,部分地区的文化创意项目可能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此外,缺乏长远规划也使部分项目短期内看似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缺乏跨部门协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文化、旅游、农业等。如果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就难以形成合力,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例如,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可能需要文化部门提供内容支持,旅游部门负责营销推广,而农业部门则需要提供农产品作为特色产品。如果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就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文化创意人才短缺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不仅需要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还需要熟悉市场运作规律的专业人士。这些人才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创造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和服务。然而,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首先,缺乏人才引进机制。尽管部分地区已意识到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人才,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例如,部分地区虽然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但缺乏配套的人才支持政策,如住房补贴、税收优惠等,导致人才引进效果不佳。
其次,在广大乡村地区,民众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深厚的文化素养,当地居民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环节,如产业设计、市场营销等,都存在参与难度大,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的问题。此外,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或求学,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文化创意人才的短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和智力支持。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以及乡村地区文化素质较低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持,而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创新能力的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
文化创意产品应当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并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挖掘运用能力不足,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缺乏高质量的内容。
一方面,许多地区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时,往往倾向于模仿成功案例,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进行创新。例如,部分地区推出的特色农产品包装、手工艺品等,虽然声称具有地方特色,但实际上与其他地区的产品并无明显区别,甚至在设计和样式上高度相似。这种同质化现象不仅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意愿。
另一方面,尽管许多文化创意产品声称具有地域特色,但实际上其地域特色并不鲜明。有些产品只是简单加入了地方名称或图案,没有深入挖掘和展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导致产品的地域特色流于表面。例如,一些地方推出的纪念品、手工艺品等,虽然采用了当地的文化元素,但在设计和制作上并没有体现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文化价值,从而使产品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但在实践中,许多地方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具体表现为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复制,而不是对其进行重新诠释和创新性运用。例如,一些地方的手工艺品仍然沿用传统图案和制作工艺,没有根据现代审美趋势进行调整或创新,导致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缺乏创新的情况使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也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
高屋建瓴,加速推动产业融合
1.文化创意与农业手工业的融合
文化创意与农业的融合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这要求我们建立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使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有机融合。各地可以把休闲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进行设计和打造,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农耕文化体验;可以打造能够呈现自身特色的主题创意农业园区,在设计创意农产品、传播自身文化的同时,注重地方特色传统手工业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将各个地区的传统民间技艺融入文化创意,使当地的文化创意产品更好地体现自身的文化特色。
一方面,文化创意与农业的融合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创意设计,可以为农产品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使其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例如,将农产品与当地的文化故事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包装,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增加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与手工艺的融合有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如陶瓷、刺绣、编织等。通过文化创意的设计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将这些传统技艺转化为具有现代审美的手工艺品,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艺术。
2.文化创意与文旅产业的融合
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发展文旅产业的条件和优势十分明显,但其开发模式亟待创新,需要加深文化创意产业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落实提供了新思路。当今时代,人们对精神价值和深度体验愈发关注,而文化体验式旅游可以实现文化创意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首先,文化创意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例如,开展以农业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如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不仅能让游客亲身体验耕种的乐趣,还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此外,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丰收节、民俗节等,能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其次,文化创意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通过创意设计,可以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务设施和体验项目。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构建模拟农场,让游客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的耕作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新颖的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教育工具,可以帮助城市居民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此外,通过数字平台展示乡村旅游景点的信息,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最后,文化创意能够促进乡村旅游的品牌建设。通过创意营销策略,可以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例如,部分地区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乡村的美丽风光和文化特色,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进而带动了当地游客量的增长。此外,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可以让游客直接与当地居民互动,增强游客对目的地的情感联结。
多管齐下,培养文化创意人才
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有效的培养机制和策略,可以为乡村地区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是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首先,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例如,与当地文化创意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项目的机会,使其了解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流程。其次,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例如,高校可以设立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
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首先,设立文化创意人才专项基金。政府或相关机构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优秀文化创意人才提供资助和支持。例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奖学金,奖励在文化创意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其次,提供创业孵化支持。为文化创意领域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和场地优惠等服务,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商业实体。例如,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再次,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文化创意人才的贡献和成就。例如,制订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评价标准,根据个人的实际贡献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最后,加强人才流动与引进。突破地域限制,鼓励人才跨地区流动,为乡村地区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例如,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城市文化创意人才到乡村地区工作和发展。
三是推动社区参与及自我提升。一方面,鼓励社区参与文化创意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举办社区文化节,鼓励村民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另一方面,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可以为村民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例如,开设线上课程和工作坊,方便村民随时学习新知识。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传播渠道和展示平台,还能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发展。
一是数字化展示与推广。一方面,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线上展示平台,可以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进行数字化展示,扩大其受众范围。例如,开发专门的应用程序或网站,用于展示当地的文化遗产、手工艺品等,方便用户在线浏览和购买。另一方面,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例如,通过VR技术构建虚拟博物馆,让游客能够远程参观位于乡村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点。
二是社交媒体营销与品牌建设。首先,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有效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例如,通过发布有趣的内容、短视频等,吸引粉丝关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通过社交媒体与消费者建立互动关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进而调整产品和服务。例如,开展线上问答、抽奖等活动,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黏性。最后,通过讲述品牌背后的故事,可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和情感联结。例如,分享产品制作过程、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等内容,让消费者感受产品的独特价值。
三是数据分析与市场洞察。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通过收集和分析社交媒体数据、电商平台数据等,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分析用户评论、搜索关键词等,了解消费者对哪些类型的文化创意产品感兴趣。其次,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可以实现精准营销。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为其推送个性化的推荐内容,提高转化率。最后,监测市场动态与趋势。通过持续的数据监测,可以及时捕捉市场的新趋势和变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例如,监测热门话题、新兴技术等,以便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的方向。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解决现有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可以进一步激发乡村的活力和发展潜力。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本文系“庭州英才”人才计划2023年度“庭州文化名家”育才专项“乡村振兴背景下昌吉州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