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元素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增添新活力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4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手工艺和文化遗产受到挑战及威胁,其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随着文化消费与阅读需求不断升级,人们对于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的认知与关注也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隆德县图书馆充分发挥其公共职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融入图书馆阅读推广,借助图书馆这一平台,将非遗与阅读相结合,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够激发公众的文化兴趣,促进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魏氏砖雕、杨氏彩塑、高台马社火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将这些非遗项目融入图书馆阅读推广建设,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丰富图书馆的文化内涵,提升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基于此,现对非遗融入图书馆阅读推广建设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为当地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隆德县图书馆阅读推广建设现状

隆德县图书馆本着“引领阅读,服务读者”的理念,设有综合借阅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音乐鉴赏室、旧时光影吧、学术报告厅等11个服务功能区,体现了图书馆“多用途、开放式、舒适性、休闲化”的特点,并于2023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随着社会大众对文化事业的关注,隆德县图书馆开始积极发挥推广阅读、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能,并在阅读推广方面积极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例如,2024年元旦,图书馆少儿室举办“喜迎元旦 共庆新年”欢乐猜谜活动,还组织开展了“巧手慧心关爱老人”非遗进图书馆活动,为新年增添一抹喜庆的“中国红”,图书馆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讲解中国剪纸的历史、图案寓意等,并邀请当地自治区级剪纸传承人现场传授剪纸技艺。这一系列活动使广大读者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他们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另外,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隆德县图书馆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举行了“六盘书声阅读会”走进百年梨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非你莫属”砖雕手工制作体验活动,将非遗艺术引入图书馆,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为读者提供了较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取得了诸多成效。未来,还需要在阅读推广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读者需求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阅读推广与非遗资源完美结合的体验活动。

非遗融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必要性

图书馆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场所

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仓库,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中心,在当今信息爆炸和数智化浪潮的冲击下,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展现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场所的独特魅力。

首先,图书馆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场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而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情感,将非遗融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通过展示、讲解、体验等形式,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集中地,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料和相关图书馆藏,能够为非遗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实保障。

其次,图书馆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愈发重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融合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将非遗融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打破传统文化壁垒,搭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吸引着来自各个群体和文化背景的读者,为不同传统文化的展示和碰撞提供了契机,让人们在阅读与交流中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最后,图书馆是社会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枢纽。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人们对精神内涵和文化素养的需求不断提升。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场所,承担着培育人才、提升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将非遗融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有助于丰富读者的精神生活,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可见,将非遗融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影响力,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够拓展文化视野、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文化建设向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方向发展。

非遗可以在图书馆进行展示与传承

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民俗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首先,图书馆是文化资源的聚集地,拥有丰富的藏书和多样的文化活动,借助图书馆平台展示非遗,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拓展文化视野,增进文化认同。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非遗,可以生动地展现非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其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和推广阅读的场所,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展示非遗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的价值和意义,引起公众的关注与重视。通过举办非遗专题展览、讲座、体验活动等,可以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知深度和广度,这种传播和推广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振兴,推动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最后,图书馆是教育培训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场所,能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在图书馆举办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题活动和研讨会,可以吸引更多文化爱好者和传承者参与,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授与学习。图书馆还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举办讲座、展示技艺,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和学习非遗技艺,推动非遗的传承与活化。可见,将非遗融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展示与传承非遗,不仅能够丰富图书馆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打造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非遗融入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措施

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与讲解

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与讲解可以通过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读者参与,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弘扬。以魏氏砖雕和杨氏彩塑为例,这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着非遗的精髓,对其进行展示和讲解将会赋予图书馆的活动内容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通过展现真实的手工艺品,让读者深入了解艺术品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魏氏砖雕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代表,以其精美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文化符号而闻名,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魏氏砖雕作品,可以让读者亲身感受这一传统工艺的华美与精湛,了解其历史渊源及文化价值。杨氏彩塑作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绚丽多彩和灵活生动的形态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通过展示并讲解其创作背景、工艺流程和艺术特点,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其独特魅力和文化意义,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其次,通过举办讲座、手工制作和互动体验等活动,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邀请资深工艺师和文化专家进行讲解,向读者介绍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传承故事和技艺精湛之处,让读者对传统手工艺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还可以开设手工艺品制作工作坊,让读者亲自动手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在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互动体验环节,让读者参与展示活动,与工艺师互动交流,共同感受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魅力,促进文化传承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结合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展示,拓宽展示形式和传播渠道。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展厅、电子展示板等,将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与讲解呈现给读者,提升展示效果和用户体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形式,如影像解说、音频讲解等,让读者在观展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和艺术体验,增强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效果和吸引力。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将展示活动的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增强传统手工艺品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阅读活动与非遗元素结合的设计

通过将非遗元素融入阅读推广活动,既可以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又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弘扬。这种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图书馆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升阅读活动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推动非遗传统技艺融入当代生活,展示其当代魅力和活力。

首先,以魏氏砖雕为例,其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杰出代表,魏氏砖雕以其精湛的软雕、硬雕技艺而闻名。在阅读活动中,可通过展示魏氏砖雕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让读者了解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举办相关讲座和讲解活动,邀请艺术史学者和工艺师进行深入解说,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魏氏砖雕的美学意蕴和文化意义。通过阅读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在品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魏氏砖雕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其次,以杨氏彩塑为例,其作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杨氏彩塑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态而备受赞誉。在阅读活动中,可以通过展示杨氏彩塑的艺术魅力和精湛技艺,让读者领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底蕴。开展彩塑制作体验活动,让读者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技艺,感受彩塑艺术的魔力与神韵。举办相关展览和讲座,介绍彩塑的历史沿革、工艺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读者从多维度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通过结合阅读指导,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彩塑的创作背景和艺术技法,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内涵。

最后,以高台马社火为例,其作为一种具有浓厚乡土风情的民间表演艺术,以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阅读活动中,可以通过举办社火表演和体验活动,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和社火表演团队进行精彩演出,让读者近距离感受社火的激情与魅力。通过与阅读相结合,介绍社火的发展历史、剧情内涵和表演特点,增进读者对社火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结合音乐、舞蹈和节目表演,让读者在阅读与观赏中体验社火表演的独特魅力和韵味,推动社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体验活动的组织与推广

通过组织及推广非遗体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参与者全方位感受非遗的魅力与独特性,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图书馆这类公共文化场所举办非遗体验活动,将非遗融入阅读推广活动,为读者带来更多元化和丰富的文化体验,推动非遗的传承与传播。

首先,在组织非遗体验活动时,应注重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可以结合非遗技艺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魅力,策划包括非遗手工艺品制作、传统节庆习俗体验、非遗表演艺术展示等形式的活动。通过让参与者亲身体验非遗,如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品、参与传统节庆庆典、学习传统技艺等,让非遗“活”起来,拉近与参与者的距离,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厚情感。

其次,推广非遗体验活动需要借助多种渠道和形式,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受众。可以通过图书馆内部宣传渠道,如展示橱窗、宣传栏、网站平台等,发布活动信息和形式,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和关注。同时,可以与当地文化机构、非遗传承单位、社区组织等合作推广,共同宣传和推广非遗体验活动,拓宽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范围。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将活动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吸引更多人参与非遗体验活动,感受非遗的魅力和灵魂。

再次,组织非遗体验活动需要注重活动内容的真实性与专业性。在活动策划与组织过程中,应邀请具有非遗传承技能与知识的传承人参与,提供专业的指导、解说与辅导,确保活动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同时,活动现场布置、展品选择、讲解方式等细节也应精心策划,使参与者在体验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最后,推广非遗体验活动还可以结合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媒体资源,提升活动的创新性与互动性。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体验环境,让参与者通过数字化技术感知非遗的独特魅力与创意灵魂。利用手机App、数字展览馆等方式,拓宽活动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体验活动,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创新。例如,上海长宁区非遗中心一楼(天山西路北渔路沿街门面)打造了“新页书房·非遗主题馆”,将长宁“智慧图书馆”模式与非遗主题相融合,形成智慧阅读场景与图书馆数字服务系统支撑下“非遗在社区”长宁创新发展案例,该项目实现了非遗社区传播与数字化转型的双突破,比较突出的是将沪剧和江南丝竹以有声读物的形式,结合电子明信片、电子阅读卡、点播影院等形式,由读者自助选取有声服务,还展示了海派撕纸、西郊农民画等非遗项目,从而极大提高了读者的兴趣。

综上所述,图书馆阅读推广建设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将非遗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拓宽读者视野,加深其对非遗的理解,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文化参与和身份认同。因此,可以通过举办非遗项目展览、讲座、体验活动等,让读者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同时,有助于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新的途径与空间。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当代阅读与文化活动的创新和启示,为构建文化强国、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宁夏隆德县图书馆)

标签:  图书馆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