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文化:传承有道 复兴有方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379)

非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蹴鞠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当今社会已成了一种文化象征,作为国家级非遗,其更多地承载了文化意义而失去了体育运动本身的价值。现基于蹴鞠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其传播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文化保护与当代推广的价值,并就其复兴与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有助于促进蹴鞠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

蹴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于战国时期的临淄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而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蹴鞠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蹴鞠的演变过程中,它出现了很多名字,像最早的踏鞠、最流行的蹴鞠,还有蹴球、踢圆等。但最统一、最普遍的叫法就是蹴鞠。我国关于蹴鞠的记载众多,其中,《战国策·齐策》和《史记·苏秦列传》是最早记载蹴鞠的史料。当时齐国经济很发达,蹴鞠这项体育活动在百姓中已经开始盛行,后来又逐渐发展至宫廷和士族阶层。据史书记载,齐国的孟尝君曾经在公元前307年在其府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蹴鞠比赛,吸引了众多宾客前来观赛。

宋代鼎盛,后逐渐衰落

在唐代,蹴鞠被列为官方体育比赛项目,成为官方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时,蹴鞠的比赛规则逐渐形成,如规定了球门的大小、球员人数等,使比赛更加规范化,出现了全国性的蹴鞠行业组织——齐云社,和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山岳正赛。

齐云社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组织全国性的比赛,山岳正赛就是齐云社组织的,每年举行一次,目的是对蹴鞠艺人的水平进行评价和考核。比赛时,通过二人白打蹴鞠的方式确定艺人的技术等级,裁判则由齐云社派人担任。

宋代是蹴鞠运动发展的最后一个兴盛时期,齐云社的出现和山岳正赛的举行,都促进了这项运动更加繁荣。不过在这个兴盛时期之后,伴随而来的却是不可遏止的衰落。活动参与者条件要求的提高,使蹴鞠活动逐渐变成了富人的游戏,也就失去了促进自身发展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关于蹴鞠文化的传播与应用现状

蹴鞠文化传播现状

蹴鞠文化的传播工作大概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平台传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足球博物馆,作为国内和世界上首家全面展示中国足球几千年演进历史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专业足球博物馆,打造好这一平台,就会使蹴鞠文化有一个良好的宣传、传播平台和纽带,这对于蹴鞠文化的宣传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其次,是各种电视媒体传播,包括区县、省市、国家和国外的电视媒体。齐文化博物院马国庆院长讲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中央电视台做了接近20多个专题节目,还有新闻类以及游乐类的节目,总时长大约在1000分钟了,这在全国的博物馆当中,是罕见的。”另外,媒体宣传不仅在国内,国际传播方面也有很多宣传。

最后,是建立联盟关系传播。目前,齐文化博物院与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的馆长摩尔博士,还有国际足联足球博物馆的馆长乔斯特先生建立了三方博物馆联盟关系。马院长还提到,他与摩尔博士还共同发起了一个世界足球文化论坛,由中国和英国轮值举办。首届世界足球文化高端论坛在淄博临淄齐文化博物院隆重开幕,数十位来自不同国度的足球界学者齐聚一堂,谈球论鞠,共同探讨足球文化,引起了学术性的关注。

蹴鞠的应用现状

蹴鞠是一项源自中国古代的传统球类运动,在古代社会非常受欢迎,而在现代社会中,蹴鞠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一项主流的体育运动,但是仍然在很多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第一,文化传承。在许多地方,人们仍然保留着蹴鞠运动的相关习俗,如北京、浙江等地。博物馆也在蹴鞠的文化传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例如,齐文化六进工程,六进是指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社团。在全国的许多城市中,还有蹴鞠的文化表演等,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活动,从而使蹴鞠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宣传。

第二,教育和研究。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会将蹴鞠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对象,专门前往齐文化博物院研究蹴鞠文化的传播,完成相关论文的撰写,学者们通过对蹴鞠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体育生活。此外,马院长表示,“对一个文化的传播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它艺术化”,其长篇小说《神鞠》于2015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不论是学者们对蹴鞠文化进行研究,还是致力于推动蹴鞠文化走向大众,都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蹴鞠文化。

蹴鞠的文化保护和推广价值分析

面向未来,助力传统体育项目复兴

蹴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传统体育项目灿烂的一脉。古代的蹴鞠运动曾风靡一时,它最初是一种军事训练项目,士兵运用跑跳、躲闪、突起突停等技巧,锻炼其灵敏性、力量和速度。后来用蹴鞠运动替代乏味的军事训练,提升了士兵锻炼的趣味性,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蹴鞠具有娱乐性,因此逐渐从军事训练项目演变为一种民间流行的娱乐活动,在汉代成为一种流行的体育活动。

首先,蹴鞠运动可以锻炼身体。不管规则如何改变,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蹴鞠需要运动员在场上进行奔跑、跳跃等,这些动作都有助于锻炼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耐力、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等。

其次,蹴鞠运动可以提高技能。蹴鞠运动员需要掌握多种技巧,如传球、射门、防守等,要在现代进行蹴鞠比赛,就要对运动员的基本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现代蹴鞠训练和比赛,运动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最后,蹴鞠运动可以增进运动员友谊。在训练和比赛中,蹴鞠运动注重团队协作,通过团队活动、团队拓展等方式,可以增加队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赛前,让运动员明确目标和比赛策略,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只有队友之间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进而增强队员间的团结和协作意识;在比赛中,要鼓励队员之间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克服困难,携手取得胜利,及时发现和表扬队员的优秀表现,增强队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好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文化,决定着你从哪里来,你是谁,往哪里去。蹴鞠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蹴鞠运动相关的各种艺术、技巧、知识、信仰和价值观,蹴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蹴鞠具有历史价值。蹴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项球类运动,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是流传至今的璀璨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蹴鞠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蹴鞠具有艺术价值。蹴鞠运动具有美妙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融合了舞蹈、音乐、表演等元素,比较典型的有“蹴鞠乐舞”,它是将蹴鞠运动的动作和节奏融入舞蹈,通常由舞者和乐器演奏者组成,乐器包括鼓、板、萧、笙等。舞者一般会穿着传统汉服,以蹴鞠运动为基础,加入舞蹈化元素,形成一种高度协调的舞蹈形式。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和文化精神,也展示了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舞蹈艺术形式。

最后,蹴鞠文化具有凝聚价值。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自信和自豪感,是国家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表现。在新时代传播蹴鞠,弘扬蹴鞠文化、蹴鞠精神,不仅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育自信心,还可以提高人民的凝聚力,增强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蹴鞠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勤劳、豁达、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面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

首先,蹴鞠的传播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互鉴。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鉴是一种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语言,在文化领域内进行的相互交流。蹴鞠可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传统精神。通过这种文化输出,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蹴鞠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互鉴。

其次,蹴鞠的传播可以增强国家体育软实力。发扬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增强国家体育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国际足联在2004年就确认世界足球的起源地是中国,蹴鞠的传播对于增强国家的体育软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最后,蹴鞠的传播可以促进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蹴鞠作为一项古老而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文化和商业价值,可以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复兴蹴鞠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蕴含着巨大048499b7316f83d9fffab058862b39c63bd2e7a71ad74bc4baa0d004f874c8e1的商业价值,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蹴鞠的传播和复兴,不论是从复兴体育项目角度、文化价值角度,还是商业角度,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因此,在当代传承蹴鞠、弘扬蹴鞠、复兴蹴鞠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蹴鞠文化的复兴以及创新发展

利用线上线下,扩大宣传力度

蹴鞠的宣传模式已趋于成熟,我们了解到,目前,蹴鞠的宣传平台包含电视媒体、新媒体、线下宣传等,但是要实现蹴鞠的全面复兴,还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从宣传媒体来看,之前的蹴鞠宣传更加侧重于传统媒体的宣传,如部分区县、省市的电视媒体,具有一定效果。马院长提到,他在山东荣成时,问桌上的十个人是否知道蹴鞠,十个人中有九个人都知道,说明过去的传统媒体在实际宣传效果上还是比较起作用的。但是在之后的宣传中,可以侧重于新媒体的传播。目前,齐文化博物院有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但并没有专门宣传蹴鞠的账号,而且就抖音号来说,从2022年3月24日注册账号,截至2023年6月,总计发表作品53条,从数量上来说较少,内容也不太符合平台推流规则。在后续宣传中可以加大发布量,制作与热点相关联的视频或图文内容,配合直播,从而吸引用户关注与参与,加大蹴鞠在线上媒体的宣传力度。

从线下宣传来看,作为淄博市重点开展的齐文化普及推广工程的“齐文化六进工程”已经陆续开展百余次,除了进行常规宣讲,还根据宣讲对象和地域的不同特点开展订单式宣讲,总体上看较为成功。但是如果要扩大蹴鞠的影响力,可以让“六进工程”不局限于淄博市,逐步向省内其他地市甚至省外扩展,逐步扩大蹴鞠的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蹴鞠、了解蹴鞠。“六进工程”的主要形式是讲座,所以除了“六进工程”,在线下,我们还可以开展蹴鞠推广活动,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蹴鞠推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蹴鞠的规则和技巧,提高蹴鞠的普及程度。

布局蹴鞠基地,实现卫星式传播

马院长提到,在之后的蹴鞠传承中,会更加侧重于全国蹴鞠基地的布局。目前,已有的蹴鞠基地除了中国淄博临淄的齐文化博物院中的足球博物馆,在海南,还有观澜湖和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联合打造的海口观澜巴萨足球博物馆和训练基地;在北京有两处,一处是北京五十五中,另一处是球迷餐厅,把整个酒店做成了足球蹴鞠主题。

我们可以联合全国的足球俱乐部,通过线上或者线下宣讲的方式,以及已有基地的成功经验,让公众对蹴鞠文化更加了解,对于蹴鞠基地建成后对俱乐部以及当地发展的益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吸引更多的俱乐部加入建立蹴鞠基地的阵营,实现矩阵式基地,最终使蹴鞠实现依托蹴鞠基地的卫星式传播。

布局蹴鞠基地不仅可以扩大蹴鞠的传播度和应用规模,还可以提高国家的体育硬实力和软实力,为国家在国际上的体育项目提供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形象。

重建体育项目,进行现代化转换

蹴鞠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体育项目,曾丰富了古代人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但要让它发展为一项现代体育项目,为现代人服务,就要考虑现代人的需求,如健身、比赛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

首先,是对球体进行改造。古代的蹴鞠球体存在材质不耐用、重量不稳定、球体易变形、球体不卫生、制作难度大等问题,不适合现代进行体育运动。因此,要对球体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如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工艺、设计等,使其更好地为现代人服务。

其次,要对服装进行改造。古代蹴鞠的服装多为汉服或者袍子,存在材质不透气、穿着运动不灵活等问题,如果要复兴蹴鞠,在服装上要使其既具有中国特色、古代韵味,又要适合传播和运动,还要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蹴鞠服装设计大赛,让所有服装设计专业或者非专业的爱好者参与蹴鞠服装的设计,最终确定后可以注册专利,形成品牌影响力。

最后,可以发展专业联赛。在前两项的基础上,再通过加强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水平,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蹴鞠比赛,提高比赛的组织水平和专业性,吸引更多投资和赞助,为蹴鞠运动的复兴和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本文通过介绍古代蹴鞠的形成和发展,现代蹴鞠的传播现状和应用现状,对蹴鞠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阐明了复兴蹴鞠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复兴蹴鞠的建议,希望可以对蹴鞠的当代传承和复兴发展有所帮助。

标签:  文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