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文化产业既是传播信息、娱乐大众的主要载体,也是塑造国家文化形象,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平台。因此,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创新化、国际化、持续化发展至关重要。鉴于此,现以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为中心,首先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进行了介绍,其次提出了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分别是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打造新颖文艺精品;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强文化产业协同,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注重文化国际传播,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为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跨越发展,我国于2021年10月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特别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构建新时代大视听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促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发布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广电局应保持前瞻思维和发展意识,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内容,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广播电视文化产业概述
广播电视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以视听艺术形式传播和创造文化内容,服务于社会娱乐、教育、信息传播以及经济发展的一种产业,涵盖了影视制作、广告传媒、节目播映、版权交易等多个领域。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产业经历了从单一的广播或电视传播到多媒体融合、“互联网+”的深度发展过程。如今,电视不再是信息传播的唯一渠道,网络视频、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介崛起,极大丰富了内容形式和受众体验,也为传统广电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在新发展环境下,广电局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创新和丰富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的内容与形式,赋予广播电视文化产业新的活力,使其实现高质量、持续化发展。
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打造新颖文艺精品
本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的文化,涵盖了历史、民俗、艺术、传统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本土文化,为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带来了强大的灵感。所以,在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广播电视台应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以本土文化资源为素材打造原创性强且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化节目,以期在满足不同年龄层受众需求的同时,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增强国民文化自信。
首先,广播电视台需要对本土优秀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在历史沿革、民俗文化、传统艺术等本土文化资源中,凝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的优秀美德和民族精神,基于此,制作以中国传统节日、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为主题的系列节目,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了解、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例如,广播电视台可以制作一档以“历史文化漫步”为主题的系列节目,通过讲述当地历朝历代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增进人们对当地历史演变的了解,同时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强坚韧的民族精神,鼓励并引导人们以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为己任,积极投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共同推动区域及国家发展。
其次,广播电视台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中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具体来讲,广播电视台可以加强对现代社会场景下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的挖掘与采集,将其以纪录片、综艺节目或者影视剧等形式进行展示,让更多观众感受文化的生命力。例如,广播电视台可以设计一档结合游戏与教学的节目,邀请各地方的民俗专家现场教授民间艺术或进行传统游戏,让人们在娱乐中学习,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既能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传统文化,又能让年轻一代更积极地参与文化的传承。另外,广播电视台可以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打造反映乡土生活的影视剧,通过生动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剧情、具有时代典型性的角色展现真实鲜活的乡村风貌,深化城市观众对乡村生活的了解与思考。以《山海情》为例,该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系“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主要讲述了西北地区的一个乡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最终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在剧中,观众们看到了西北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勤劳务实、自强不息且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更多观众为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指将文化资源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战略,主要涉及文化内容数字化、文化生产数字化、文化传播数字化和文化消费数字化等方面。广电局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既能够推动文化产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节目质量,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也能够为文化创新提供新的技术和平台,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新型文化业态构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所以,在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广电局应通过制作超高清视频节目、发展网络视听产业、打造产业基地(园区)等方式,践行文化数字化战略,探索构建新型文化业态。
第一,制作超高清视频节目,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超高清视频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真实的色彩还原能力,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各级广电局可以加大对超高清视频制作的支持力度,鼓励优秀的影视创作者将4K、8K等超高清视频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融入节目制作,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画质和音效,使观众获得愉悦的沉浸式视听体验,继而在无形之中扩大广播电视受众群,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稳健发展。例如,将传统文化表演录制成超高清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与弘扬;也可以在制作动画片或音乐视频的过程中,通过引入超高清视频技术或者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奇幻的视觉效果和充满动感的音效效果,提高节目吸引力,丰富节目呈现形式,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第二,创新发展网络视听,构建更多新型文化业态。在数字化时代,推进网络视听发展是实现广播电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究其原因,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设备的全面普及,网络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渠道。为满足更多民众日益增长的视听需求,不断吸引更多受众,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各级广电局应通过实施智慧广电固边、智慧广电乡村、完善应急广播体系等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广电网络高清化、智能化升级,满足人民对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和信息需求。同时,要大力发展网络视听、新型媒体、智慧广电、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文化产业,积极布局网络平台,拓展文化发展思维,开发适合网络环境、新媒体环境的节目内容,如网络剧、直播节目等,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受众需求,扩大文化影响力。此外,需要重视并强化对网络平台的管理,保证其提供的内容健康有益。
第三,打造产业基地(园区),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化发展。产业基地(园区)是文化产业集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产业基地(园区),可以吸引大量广播电视文化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产业基地(园区)内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催生数字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等新产业生态,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升级和转型。所以,为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创新化、持续化、高质量发展,各级广电局应着力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通过培育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视频文创产业园和云平台等,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同时,加强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稳健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文化产业协同,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协同是指不同文化产业之间通过合作、整合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对于广播电视文化产业而言,加强文化产业协同,既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使其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也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创新灵感,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所以,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各级广电局应增强协同发展意识,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首先,建立产业联盟,推进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涵盖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建立文化产业联盟、推进文化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对提高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各级广电局可以通过与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内容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例如,可以通过与网络文化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发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传播和互动,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可以与创意设计企业形成联盟,共同开发新内容、新形式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带给观众新的体验和享受。
其次,推进跨领域合作,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跨界融合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为实现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创新、持续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应打破传统行业的壁垒,积极寻求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期在跨领域合作中创新文化业态、丰富文化内容与形式,从而构建与现代发展环境相适应的文化产业体系。在实践中,广播电视产业可以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节目制作方式,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视听体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可以与旅游、电商、动漫、游戏等行业进行联动,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创新化发展。
注重文化国际传播,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国家的崛起与发展需要以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支撑。如今,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更加重要。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文化产业肩负着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重要使命。所以,在推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广电局应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媒体、各种途径对中华文化进行国际传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故事,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促进中国文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第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传播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传播其文化的能力。为了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国际发展,并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应加强广播电视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品牌。首先,应积极拓展广播电视媒体的国际覆盖范围,提高电视剧、综艺、纪录片等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在国际上的传播效果。例如,可以加强与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借助其平台播出自制节目,实现中国节目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播放。其次,应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引入、专项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传播能力、熟悉国际传播规则的人才,为广播电视文化实现国际传播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第二,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强势崛起的今天,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趋势。为促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各级广电局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打造跨平台、跨地域文化传播网络,使中华文化突破地理限制,迅速抵达全球各地,让全球各地的民众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同时,相关机构应建立多元化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主动积极地举办国际电影节、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全球同行交流经验,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也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国际朋友圈,推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不过,在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护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独特魅力,从而使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得到有力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广电局等相关机构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通过打造文艺精品、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协同、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国际传播等一系列措施,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高质量、持续化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视听服务。同时,为实现国家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通识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