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9年“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普及健康知识信息,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成了重要的媒介议题。短视频以其庞大的受众基础,成为各媒体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信息的重要媒介渠道。现旨在探究健康类新闻短视频的叙事技巧,并对当下健康类短视频内容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发现,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内容多聚焦日常生活中受众不易察觉、容易忽视的健康话题,标题制作多用问句、感叹句,在叙述过程中多采用“顺序”的叙事方式、故事化的叙事逻辑、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声画合一”,立体式传播健康知识信息,增强了受众对健康新闻信息的兴趣度和关注度。同时,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存在叙事视角程式化、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健康类新闻短视频的叙事还应该在拓展叙事视角、丰富表现手法等方面下功夫。
在2023年4月,抖音发布了《抖音健康科普数据报告》,多维度展现了用户对健康话题的关注。报告显示,医疗健康已成为抖音用户观看最多的内容之一。在抖音平台,每天平台新增2.1万个健康科普内容,有2亿用户从平台获得相关内容。关注健康话题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和幸福,还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媒体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协同联动,担负责任和使命,发挥健康科普专家的作用,提高健康新闻、健康信息的制作质量,帮助公众树立正确健康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类新闻短视频的叙事技巧
标题制作多用问句、感叹句
健康类新闻短视频聚焦各类健康话题,既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话题,如合理膳食、疾病预防等,也有公众须知、应知的公共卫生信息。同时,关注特定人群的健康问题,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设的抖音账号“健康报”在宣传健康新闻时,就常使用问句制作标题。在各类健康新闻标题的制作上,善用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制造悬念,激发读者观看兴趣。据统计,在其设置的“健康科普日”小栏目中,共更新61条健康新闻短视频,其中48条使用了问句制作标题,13条使用了感叹句制作标题。例如,什么是疫苗?它是如何保护人类的?如何保护自己的记忆力?另外,利用感叹句作标题也较多,如家里有娃,在家吃饭要注意这几点!自行监测HIV抗体靠谱吗?这些误区要知道!
采用顺叙结构,略叙技巧
采用顺叙结构,是新闻写作常用的写作方式,也是有利于信息传播的良好方式。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能够突出新闻内容的连贯性,符合人的认知思维和逻辑。除此之外,短视频健康新闻的制作时常都在一分钟到两分钟左右,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对健康信息进行详细解读,因此健康类新闻短视频的内容都较为精准化,每次只谈一个问题,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概括式(略叙)叙述。例如,健康报抖音视频账号2023年3月13日的科普内容,采用时间顺序进行叙述。3月22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从妊娠早期到妊娠晚期,仅18周内,母亲生物学年龄约增加2岁,产后3个月,母亲生物学年龄显著逆转,逆转幅度是怀孕早期到晚期增加生物年龄的2—3倍。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19名孕妇,她们处于怀孕早期、中期和晚期,通过血液样本确定了表观年龄,其中68名孕妇在产后约3个月时提供了血液样本,更好地研究分析了不同孕期的衰老速度。
健康新闻短视频语言表达“接地气”
通过分析,健康新闻短视频在内容的制作上做到了“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在健康新闻内容的制作上,注重作品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准确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复杂的健康信息简单化,把专业拗口的术语通俗化,做到了定时更新、持续更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例如,“健康科普日”小栏目第一集中,通过邀请首都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李旭东,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老年痴呆症,哪些原因会造成老年痴呆症,做到了权威、专业、准确。李旭东通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复杂的医学术语变得简单易懂。再如,健康报短视频另一档小栏目“医起看热搜”,利用动画人物之间的对话,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图+文+声音”的方式,将复杂的检验单中的术语变得清晰简单易懂。除此之外,邀请医生进一步向大家解读化验单中的复杂数据,使普通受众也能较快明白。
内容制作“动静结合”,健康新闻知识“活”起来
常见的健康知识普及一般都以输出文字、声音为主,受众固然能看明白、听得懂,但自己实际操作起来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央视健康”短视频开辟小栏目“央视社教”,采用文字(脚步常做这一动作,轻松预防血栓,久坐人群赶快学!)配以动作(邀请专家亲自向受众示范脚部动作)的方式,让受众能跟着专家练起来。在锻炼的过程中,专家还会详解锻炼的注意事项,锻炼的力度等,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真正掌握健康知识信息。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开设的短视频账号“浙江名医馆”,就直接由三名医生亲自示范“懒人拍八虚”健身操,标准化的动作加入动感的音乐,受众能够快乐跟练。截至2024年9月2日,该视频获赞量6.2万,转发5.6万次,收藏达5.7万,可见这种让受众动起来的健康知识科普方式更容易让其接受。
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在叙事技巧方面的不足
叙事结构单调,内容吸引力不足
笔者对抖音短视频三十多个官方账号进行分析后发现,短视频健康类新闻的叙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叙述结构相对单一。部分创作者形成思维定式,过于依赖顺序叙事结构,制作千篇一律的说教类视频,忽视了短视频平台受众的观看特点和需求。制作的内容核心信息不突出,让受众抓不住重点,导致视频吸引力不足。这种单一的叙事结构难以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使得原本具有价值的健康信息显得枯燥乏味,降低了受众对健康类新闻的关注度和持续观看的兴趣,无法有效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写作表现手法单一,笔尖不带情
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常使用记叙表现手法,采用从头到尾叙述事情的逻辑,虽然记叙的表现手法有其独特优势,但是却不适用于所有健康新闻的写作。记叙的表现手法往往单刀直入,就事论事,内容缺少细节,且叙述的语言较为平淡,缺乏起伏和情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健康信息的普及者通常是医生,他们只是陈述健康信息,而不对传播效果负责;而视频的制作者也不进行内容的策划,不为传播效果负责,加之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导致三十多个官方账号在制作健康类新闻信息时几乎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叙述视角程式化,和受众有距离
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常使用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站在叙述者的角度传播健康新闻信息,叙事视角较为程式化。例如,水喝多了也会中毒吗;萝卜这样吃更有营养;补气血,你应该这样做!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健康新闻信息,传受双方距离较远。一方面,这种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运用,容易让受众失去思考的能力,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和依赖,从而完全信任其所看到的内容;另一方面,全知视角带来的另一个缺陷是其内容真实性经常受到质疑,受众会产生“我这样做对吗?怎么我喝了这么多水也没中毒”等疑惑,而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又得不到解答,所以就可能会选择不再相信。
画面信息过载,美观度不足
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在制作时要么是照搬电视新闻的画面,要么是原创制作画面。不管是哪一种,制作者都希望能够立体、丰富地展现较多的健康信息。因此,视频中既有画面,也有声音,还有字幕、弹幕等。一方面,短视频制作者常常将这些元素全部放在小小的屏幕中,造成视频画面信息过载,严重影响了视频画面的质量和美观度;另一方面,制作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未考虑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的接受度,加之,审核不严或无审核,进一步导致了健康类新闻短视频的质量不高。
健康类新闻短视频的叙事提升策略
使用消息“倒金字塔”结构写作,突出核心内容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消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技巧。短视频健康类新闻采用“倒金字塔”叙事结构,是一种高效且直观的信息呈现方式。短视频一开始即用倒金字塔结构进行写作,直接详细地呈现新闻的核心内容。这样做既符合受众的观看习惯,也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对健康新闻的核心内容有了解。一般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写作,有头有尾,既要呈现核心事实,又要详细展开事件相关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在末尾还会进行信息拓展延伸。但是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在制作时,无法面面俱到。为了提高传播的效度,制作时可以直接将核心信息直截了当地说清楚即可,不宜拓展开来,如果要保证信息量,可以在评论区进行首评,对信息相关的背景等进行介绍,这样既不会喧宾夺主,也会让受众在留言时看到更为详细的信息。
使用“白描”表现手法进行故事化的写作,实现“以情感人”
新闻白描是指新闻写作的一种手法,指文字描写质朴,不加修饰,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简练而直接勾勒事物的特征。从整体来看,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在创作中很少使用白描手法,不够重视健康新闻的故事化写作,讲故事的能力不足。虽然短视频时间较短,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讲故事。在健康类新闻短视频的写作中,可以围绕生活中真实的健康故事,使用“白描”的手法进行写作。例如,健康中国有一期节目在使用故事化语言时将其运用得非常好,视频中说道:“从门诊到手术台,从韶华到白头,她放弃返回首都的机会,这位北京姑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路生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是我在学校毕业的时候给学校的承诺,我必须遵守这个承诺。”这条视频很短,但是编辑使用简洁的语言就勾勒了一位忠于理想、热爱工作、乐于奉献、鞠躬尽瘁的医者形象。这段文字描写细腻,充满了人情味,能够打动受众,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接受度。
多尝试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健康新闻短视频制作
目前,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在制作上多使用第二三人称,与受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叙述者永远比受众知道得多,他们常常以供给的形式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使用健康信息,而缺乏自己审慎思考的空间。例如,健康中国每日健康小知识栏目“专家告诉你,你家的自来水能直接饮用吗?”短视频中,专家通过引用大量数据说明饮用不良水质导致的疾病多达50多种,但视频最终也没有解释不良水质到底是什么,具备哪些标准的水质才算是可以饮用。这期短视频节目导致许多网友谈水色变,有网友留言:“以后就买矿泉水喝,能活99”“家里的自来水到底算不算不良水质呢?还能不能喝”“专家你喝的是什么水?请偷偷告诉我”。可见,第二三人称叙述带来的全知全能视角确实会造成健康知识普及的缺憾。在健康新闻的叙述上完全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不仅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的角色,也有利于增强健康新闻的真实性,能够唤醒、启迪读者,更能够让叙述者从“我”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精心制作健康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精简字幕,突出核心内容
健康新闻短视频的制作要注意画面整体的协调性,不宜求全、求多,尽量做到画面干净,重要内容突出,提升视频的美观度。“浙江名医馆”短视频开设的小栏目“奥运健康说”的视频内容,既要呈现人物、栏目名称、节目标题,还要呈现解说词、节目内容,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拥挤,重要内容淹没在众多字幕中,拉低了视频的和谐度和美观度。首先,可以精简字幕,只出现节目标题和解说词即可,或减短其他字幕出现的时间,起到提示作用即可,让重要的字幕凸显,更容易让受众抓住内容的核心。其次,要注重画面字幕的设计,尽量色调统一,字号不宜过大或过小。剪辑解说词时,应将其拉到合适的位置,位置不宜过低(和节目内容字幕重叠),也不宜过高(位于人物胸部以上)。
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制作运用有效的叙事技巧与策略,可以增强健康新闻的吸引力和受众的参与度。在短视频时代,健康类新闻短视频制作者需要不断创新叙事技巧与策略,以适应受众的需求,提升健康新闻短视频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通过上述叙事策略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升短视频制作的质量,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本文系2021年度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学院基金计划项目,课题名称:新中国官方风险话语的媒体记忆研究,项目编号:2021KJ-17。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