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古代精神文明财富与当下文化自信培育的桥梁,为文化自信奠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注入新鲜血液。开封版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优化现存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式提供着力点,将开封版画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的新颖性、维持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活力的长效性、拓宽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效益的覆盖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媒介。开封版画作为河南省知名非遗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是中国四大名镇——朱仙镇的传统民间艺术,其所承载的历经岁月磨砺的制作技艺、所蕴含的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使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文化体验和精神感悟,在提升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为提升精神力量、增进文化自信提供了窗口。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汴画焕新颜的价值意蕴,厘清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非遗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可行性
开封版画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
开封版画使用传统的构图技法,以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和人们所爱戴的英雄豪杰为画样题材,用色讲究、色彩浑厚,整体画面饱满而紧凑,呈现鲜明的艺术风格,值得后人对其制作技法与美学价值进行深入探究。同时,画中描绘的一个又一个富有情节张力的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孝老爱亲、忠义两全、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在当今社会文化氛围营造、社会成员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提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开封版画是内涵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的制作技法、美学价值、精神气质等资源都可以作为新时代非遗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教学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教材,以开封版画为圆心,向外延伸的仿制版画、赏析版画等活动,均为新时代非遗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落实提供了更多可能。
大学生群体文化共鸣需求强烈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其身心得到飞速发展,对文化与身份认同更为渴望,对文化共鸣的需求也更为强烈。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发展,多元、多样的文化得以进入大学生群体的视野。因此,在一次又一次文化盛宴中唤醒大学生群体沉睡的文化基因,满足他们对文化共鸣的强烈需求是应有之义。开封版画以古朴生动的形象、浑厚鲜明的色彩,具体且强烈地呈现了视觉盛宴。同时,具有乡土气息的、深入人心的情节更是拉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学子心灵之间的距离。由此,大学生群体对文化共鸣的需求能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以满足,这对他们文化素养的提升与人格的塑造大有裨益。
开封版画与时俱进品质与大学生追求相符
大学生是追求时尚、勇立潮头的青年群体,他们对新鲜、具有生命力的事物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开封版画虽历史悠久,但其并非躺在历史的故纸堆中故步自封,而是常赏常新,惊喜不断。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从外形还是内涵来看,开封版画从未过时,这得益于其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与时俱进”这一鲜明特征成为开封版画与高校学子的共同点。因此,从心理层面而言,高校学子对开封版画的态度是肯定的、积极的,这种不谋而合的默契为新时代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让大学生们在参与以开封版画为赋能动力的文化自信培育活动时,将身心高度投入其中,成为培育过程顺利推进的“润滑剂”。
新时代非遗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第一,时代呼唤非遗培育文化自信,高校学子应提升综合素养。当今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交界点,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世界文化交流更为活跃、频繁的趋势,大学生这支青春力量厚植文化自信,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开封版画贴近高校学子日常文化生活,能够在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的感知中,唤醒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从而让其对培养文化自信这一成长必备的环节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因此,将开封版画融入高校学子文化自信教育,对培养其健全人格、提升其综合素质大有裨益,为在高校中增学识、练本领的时代新人们,在未来大有作为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对培育活动呈现消极被动态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时代飞速发展让多元文化得以传播,对大学生群体主流价值观涵养造成一定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仍有培育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文化认知度、认同感、自信心较低的问题,对本国文化的认知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部分大学生文化践行力较低,生活消费习惯与兴趣趋于“流行”,这增添了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难度。开封版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生动的表达,而新时代推进开封版画则是与大学生文化自信融合发展,能够让大学生群体在以开封版画为载体的美学盛宴中,提升文化自信意识与主动性,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当前培育方式有待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升。非遗是文化自信培育的独特资源,恰恰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人进行教育教化,但现有的培育方式存在着挖掘不深、创新不足、亮点不够、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这制约了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对高校学子文化自信培育效果的展现与耐久度的保持。陈旧、低效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式对思维活跃、易受兴趣驱动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有时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若培育方式选取不当,一味地采取不恰当的结合方式,生硬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知识灌输,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使其对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抱有消极、抵触的态度。开封版画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优质材料,将其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有机融合需注意方式方法,要在尊重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融合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优化开封版画为大学生文化自信赋能的实践之路,由此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正向循环,方能提升大学生群体文化责任担当,凝聚民族精神力量。
新时代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
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的新颖性
现阶段,高校文化教育课程建设存在明显不足,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非遗在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进程,无疑是对传统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开展方法的一场改革,合理利用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了培育方法的新颖性。开封版画作为满足大学生文化共鸣需求的文化土壤与美学载体,必然会大幅调动高校学子对文化自信教育的兴趣。因此,尊重大学生易受兴趣驱动这一规律,加速开封版画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有机融合,为培育过程增添了更多元的内容,拓展了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启发了更先进的教学思路,这些都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新方法。
维持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活力的长效性
在融入开封版画的新型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大学生从直接、具体地感悟开封版画之美出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且亲切的表达中获得文化身份的认同、文化气质的陶冶和文化精神的激励,并由此在一次又一次触动心灵的共鸣中萌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质的内在追求。这一追求为文化自信培育正向循环的形成拉开序幕,大学生迈入崭新的精神境界,便会发挥自主学习的特长、自觉内化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主动维持文化自信活力。基于进一步深化的大学生群体的民族情感认同,强烈的正向情感必然驱动他们更为深刻而持久地参与文化自信培育的相关活动,从而实现其由此前抵触、被动的消极态度向热爱、主动的积极态度的根本性转变,在党的领导下,于崭新的时代征程中大有作为,打好思想文化基础。
拓宽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效益的覆盖面
开封版画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不仅能为民族复兴大任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也在社会经济效益等其他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开封版画历久弥新的具象刻画,开封版画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开展过程中以更深入人心的方式被广泛地传承与弘扬;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开封版画在文化生活中的融汇升华,与开封版画相关的IP打造、文创制作带来的经济跃升,为开封版画在新时代的新生命写下生动注脚;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开封版画精神气质传播的媒介平台,高校学子的学识、才干与朝气赋予他们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他们对开封版画培育文化自信的支持必将带动其他社会成员朝着涵养文化自信、提升思想境界的方向努力,这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起到正向的影响。
新时代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是坚持党的政策引领,敏锐机动,团结齐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强化了人的塑造这一主题,强调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化了文化自信提升的总体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这一新型培育方式的推进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等主体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积极学习理解党的先进理论政策,提升对政策解读的能力与水平。首先,各主体应当加强党团支部建设,打造严肃活泼、锐意创新的支部氛围,为快速响应、积极行动时刻作准备;其次,各主体内部的党员同志们应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先进思想、理论、政策领域的学习方面做出表率;最后,相关的优质党日专题教育活动也应得到精细打磨与有序推进。由此,各主体内部成员思想境界与理论素养方能得以提升,强大的凝聚力亦能因此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多主体齐心协力方能攻坚克难,为新时代新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之路扫清障碍。
二是打磨优质产品,多角度创新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教育载体。开封版画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教育载体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传统的文化自信培育多以理论灌输为主,但开封版画这一载体表达形式亲切,且具备可为大学生提供体验制作机会的特征,不论是将培育载体细化为欣赏开封版画还是制作开封版画,都为文化自信相关知识的承载方式做出了大胆创新。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高校应广泛积极地加强与其他社会主体,如生产厂家、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等合作,在实践推进与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拓展以“开封版画”为中心的教育载体的半径。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高校可有序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与开封版画相关的研学之旅与社会实践活动,让高校学子在亲自体验与汗水挥洒的过程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产生联结,从而感悟蕴含在开封版画中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此外,各主体齐发力,让开封版画带着符合新时代、符合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新表述精彩亮点,使其成为优质的文化产品,并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这一举措意义重大。
三是保证融入妥帖,深层次更新教育内容与教育主体融合模式。大学生属于易受兴趣驱动的群体,故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为其打造更为契合妥帖的培育模式,在文化自信培育方面尤为重要。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着有效切入点缺乏、挖掘层次浅显、情感联结难以建立等问题。因此,各高校领导班子要率领教师人才队伍深入学生群体,切实体察学生内心所想所感,并以开封版画为着力点,对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规律进行研究考察,力争为这两个领域画出最大同心圆。这些行动的落实很好地规避了在新教育模式探索中,因设计者与受众年龄、生活环境差距过大,而产生的主观臆断的问题,避免了因努力方向错误而导致的教育资源浪费。同时,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大力投入资金建设敬业乐业的专业人才队伍、打磨深入人心的招牌课程,是各高校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内容与教育主体良性互动的价值遵循。
四是考虑多元利好、宽视野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并构建长效机制。新时代开封版画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带来的效益远不只是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挖掘空间广阔及其他社会经济效益同样引人注目,这也就带动有关部门落实责任,构建长效增益机制。首先,奖惩得当,明确何可、何不可。此举能够防患于未然,将部分与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相关的违法乱纪行为扼杀于萌芽,减少了用于维护纪律稳定所必需的成本。其次,监督要全面,覆盖边角保秩序。此举能够严厉打击不良行为,撕碎“保护伞”,保证培育活动稳定正常开展,防止部分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社会组织借培育活动谋取私利。最后,规划要合理,开拓前景增潜力。此举能够优化培育顶层设计与资源配置,为培育进程提供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的光明前景。有关部门做好奖惩措施、监督措施与顶层设计的配合工作,不仅能够在文化自信层面提升高校学子的整体素养,更能够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居民增收途径层面,营造地区和谐友善的社会文化氛围层面,对优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层面大有帮助。
总之,立足新的时代征程,推进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激活大学生群体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需要多方主体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探索更为妥帖的融合切口,寻找更为新颖的融合模式,打造更为显著的融合亮点,着眼细微,让开封版画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领域的光和热同样能够照耀和温暖非遗的传承、创收途径拓展、文化氛围营造等其他领域,一览“汴画新颜”,一展时代之风!
创新训练项目“2024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汴画新颜:新时代开封版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10475089)。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