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热持续升温小众博物馆大有作为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209)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博物馆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其中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民族自信的体现和文化自信的载体,既有历史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坐落于五大道民园广场的拜石博物馆,是一家将奇石与书法、绘画、泥塑、篆刻、石雕、摄影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博物馆。馆内的藏品将奇石的奇特、奇绝和奇美展示得淋漓尽致,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艺术领域是难能可贵的创新。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此类小众博物馆往往知名度较低,社会影响力较小。因此,如何让小众博物馆打破壁垒,进入大众视野,让更多群众感受小众博物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魅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天津小众博物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与方案,愿小众博物馆能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人民大众,让天津小众博物馆的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

天津小众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天津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除了较为知名的大型博物馆,天津还拥有部分小众博物馆,它们以独特的主题和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本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56.3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参观过天津的小众博物馆,这部分参观过的受访者表示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比达66.9%(42.96%满意,23.94%非常满意),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表示不满意,整体满意度较高。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天津小众博物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其中比较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占比高达75.36%(26.06%非常感兴趣,49.3%比较感兴趣),说明小众博物馆在吸引公众兴趣方面有一定成效。社交媒体(抖音、B站、小红书、微信)是受访者了解天津小众博物馆的主要渠道,占比85.21%,其次是朋友推荐和博物馆官方网站等。超过半数(52.11%)的受访者在媒体平台观看过与天津小众博物馆相关的视频,这表明社交媒体在小众博物馆的宣传推广中起着重要作用。部分受访者认为天津小众博物馆需要改进展览内容、展示方式、增加互动体验增加,提升讲解服务、加强藏品保护。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博物馆需要满足国际游客的需求,大部分受访者(76.06%)认为小众博物馆配备英语语音导览非常必要。同时,团队对小众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购买小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的创意和设计、实用性、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博物馆的喜爱程度等。在文创产品的设计风格倾向方面,传统复古风格比较受受访者欢迎,占比55.63%。可见,天津小众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受众,但在展览内容、展示方式、互动体验和宣传推广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同时,应重视英语语音导览的配备,以满足国际游客的需求。在文创产品方面,要注重创意设计、实用性和价格等因素,满足消费者的切实需求。

天津小众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1.博物馆主题丰富,涉猎领域较广

随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小众博物馆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私人博物馆是灵活的机构,通过广泛、有针对性的收藏主题,真正成为本地区教育、交流、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中心。小众博物馆通过特定的主题或领域,深入挖掘和展示相关的文物和资料,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专业和深入的学术和文化体验。此外,天津小众博物馆在主题选择上具有多样性,涵盖不同领域,如艺术、历史、科技、民俗等。例如,天津拜石博物馆、天津邮政博物馆、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等都以独特的主题吸引了众多观众。这种多样性的主题选择使得小众博物馆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各个领域的特色文化。

2.线上积极推广,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

天津小众博物馆还在线上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推广自身。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小众博物馆也意识到利用线上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的重要性。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展览信息、文化知识等内容,小众博物馆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同时,部分小众博物馆开设了线上展览和云端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文化。

3.线下举办活动,提高大众参与度

天津部分小众博物馆通过举办过各种文化活动或学术研讨会来增加活跃度。这些活动是博物馆与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活动,博物馆可以与其他文化机构、学校、企业等建立联系,共同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例如,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拥有馆藏品435件的天津拜石博物馆举办展览12个,开展教育活动7次,参观人数1.7万人次。这些活动能吸引更多人走进拜石博物馆,感受奇石文化的魅力,让博物馆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物展示空间,而是充满活力和互动的文化空间。

综上,可以看出小众博物馆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馆藏品类型单一,主要集中展览同一类型的展品,观众覆盖面窄;虽然各小众博物馆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推广自身,但内容缺乏创新性,不能吸引大众眼球;部分小众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不固定,个别博物馆还有参观人数的限制,导致其开放程度不足等,都会制约博物馆更好地发展。

天津小众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小众博物馆在宣传方面存在问题

相较大型知名博物馆,小众博物馆的知名度较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虽然各小众博物馆都意识到了互联网宣传的重要性,也在尝试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更新不及时、内容不新颖,并未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2.小众博物馆在展览内容上存在问题

部分小众博物馆在展览内容上过于片面,只关注某个特定领域或主题,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这使得参观者的选择范围变窄,难以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另外,部分小众博物馆在展品的选择和陈列方式上也存在问题,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无法激发观众的兴趣。

3.小众博物馆在教育和服务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小众博物馆缺乏专业的教育团队和教育资源,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和服务。此外,小众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如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观众体验不佳。

4.小众博物馆在资金方面存在问题

小众博物馆虽然规模较小,但同样需要承担维护展览、保养文物、员工薪酬、宣传推广等运营成本,这些费用相加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小众博物馆通常不像大型博物馆那样拥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且由于小众博物馆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有限,可能难以获得稳定的社会捐赠或政府补助,这导致其资金状况时好时坏。小众博物馆主要依赖门票收入、政府补助或私人捐赠,但这些往往不足以支持其长期运营和发展。而且与大型博物馆相比,小众博物馆在商业开发方面缺乏经验和资源,无法有效通过文创产品、特许经营等方式增加收入。

5.小众博物馆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一方面,小众博物馆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优秀的策展人员、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大型博物馆或研究机构,导致小众博物馆的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小众博物馆自身管理也不规范,许多小众博物馆的建设和日常运营是由创办者进行规划管理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本团队在实地考察中发现,部分小众博物馆并未在规定时间内开门,导致部分感兴趣的游客驻足片刻后便离开了。此外,由于小众博物馆规模较小,一般不会有专门的管理组织,大多数从业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所以在日常运营和管理上存在不规范性,导致博物馆的发展受限。

针对天津小众博物馆发展问题的策略与解决措施

展览方面

1.丰富馆藏展品

积极开展展品征集活动,通过捐赠、借展、购买等方式丰富展品。拜石博物馆可以和一些私人奇石收藏家达成合作关系并举办联合展览;定期更换展品,增加小众博物馆的“回头客”。根据不同的主题、季节或者特殊纪念日推出特色展览,吸引观众多次参观。例如,馆内的“民以食为天”系列石塑展品,可以在秋季举办一次特殊展览,展品中百姓富有感染力的笑脸和他们桌上或怀中琳琅满目的瓜果可以让人们感受一波“石塑界”丰收的喜悦。

2.多媒体辅助展示

打造沉浸式的展览环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观众带来生动逼真的观展体验。在馆内的特定区域,利用高清投影仪播放关于展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科普视频。例如,在展示火山石的区域,播放火山喷发以及火山石形成过程的视频,能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火山石的形成原理。

3.促进自身办馆水平提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研究大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创新工作思路。天津的小众博物馆更应该从自身出发,提升管理水平,改变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其独特的文化定位和观众需求。为此,小众博物馆需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创新发展模式,并提升办馆质量。

宣传推广方面

1.品牌塑造与定位

小众博物馆要突出自身在其文化领域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强调其不仅是一个展览藏品的文化场所,更是一个研究文化、传播知识的文化中心。例如,拜石博物馆可以举办石头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将会议研讨结果撰成文章公开发表,树立博物馆在奇石文化研究方面的权威形象,吸引国内外更多奇石爱好者来天津一睹奇石风采。

2.博物馆故事传播

挖掘博物馆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一个生动的博物馆故事,创建独属于此博物馆的IP。博物馆IP是对其文化的提炼和再创造。作为文化传承机构,博物馆蕴含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文化内涵,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博物馆IP运用数字技术、创意设计等手段再加工,打造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文创产品,从而更广泛地传播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例如,讲述拜石博物馆的创立过程,创始人对石头文化的热爱,以及在收集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方式传播这些故事,让观众在了解博物馆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

3.社交媒体运营手段创新

博物馆可以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可以定期发布相关的趣味内容和活动。例如,拜石博物馆可以在微博开设“每日一石”的话题讨论,每天介绍一块馆藏的特色石头,吸引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还可以开展互动活动,如举办“石头摄影大赛”,邀请网友晒出他们生活中发现的“奇石”,并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投票,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博物馆面向大众,还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4.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

我们乐见“博物馆热”,但不能“只识冷热”。须知传播范围不能等同于传播效果,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要想让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以足量且优质的内容和灵活生动的呈现方式感染、影响更多人。与学校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发适合不同学段的教育项目,如研学旅行、主题课程等,将博物馆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小众博物馆还可以探索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如开发在线展览和虚拟体验,通过VR、AR技术让学生们能够远程互动,“云游”博物馆。

文创产品及其衍生方面

1.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设计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比静态文物更容易吸引大众目光,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质量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取得良好的网络宣传效果,甚至可能成为大众评价博物馆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拜石博物馆可以根据展品的形状、纹理等美学元素开发文具、饰品、家居用品等文创产品;可以尝试设计以石头纹理为灵感的笔记本,或者以石雕为造型的玩偶等;还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品牌旗舰店,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推广别具一格的特色博物馆文创产品。

2.注重产品的跨界联名

与天津特色美食或天津老字号品牌相结合,在产品包装上印上与博物馆相关的独家标识和特色文化元素,用时尚化的开发,赋予藏品新时代的艺术文化价值,提高小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辨识度与文化内涵。

3.建立博物馆特色品牌形象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还可以建立一个独属于本馆的特色形象。例如,设计“石头卡通人物”作为拜石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该形象要在富有趣味的同时,具备拜石博物馆的经典展品特征。可以借助新媒体等手段,为博物馆“形象代言人”制作动画,通过动画或者短视频的形式,让其讲述博物馆的故事。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能提高公众对此类小众博物馆的了解程度。

参观体验方面

完善导览服务,加强博物馆解说员岗位培训。解说员是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但目前,小众博物馆很少有专业的讲解员,观众对展品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因此,深入培训解说员,提供高质量导览服务,增强游客对奇石文化的了解,以及游客与博物馆的联系至关重要。

开发智能导览系统,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展品旁的二维码获取关于该展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文字介绍、演变过程、双语讲解、高清细节图片等。同时,智能导览系统可以根据观众的参观路线,提供个性化的参观建议和相关展品的拓展信息。例如,在馆内“化石的天下”展区,智能导览系统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化石的演变过程和相关细节,让观众可以“零距离”欣赏展品。

外部措施

为了促进天津拜石博物馆的全面发展,必须积极完善外部环境,制订和实施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以确保天津小众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有力支持。当前,尽管已有与博物馆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但其内容普遍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小众博物馆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法规,明确小众博物馆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其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

尽管天津小众博物馆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中,小众博物馆需要找到自身独特的定位,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应对这些困境。只有在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方面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天津的文化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Eyemuseum——天津小众博物馆走入大众视野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10069055)。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标签:  博物馆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