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接力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294)

现阐述高校图书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与作用。通过介绍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的创新性转化策略,以及对今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的思考,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提供新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有其天然优势,通过深入挖掘其优势,激活文化基因,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的新路径。

高校图书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要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肩负时代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内涵,有着丰富的内容及独特的气质,是现代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包含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蕴含经典文化元素的阅读推广活动,打破现有大学生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增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突出价值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渗透到教书育人细微之处。

高校图书馆要履行教育职能,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大学生端正价值立场、形成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其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方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塑造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高校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与作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和最持久的力量源泉。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技术优势和网络文化的渗透作用,立足自身文献资源、空间资源、馆员团队、读者受众广泛等优势,拓展和创新网络时代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作为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在资源收集、信息甄选、资源整合分析、资源揭示推介方面都具有资源禀赋。高校图书馆通过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做好馆藏传统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推介,做好传统文化电子资源的整合推介,向读者提供文化资源的创新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空间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与发展中心、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突出高校图书馆的建筑优势和空间优势。高校图书馆利用现有馆舍空间和丰富的软硬件设施,依托空间再造,打造文化传承一站式学习空间,打造古典气质浓厚的阅读空间,张贴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及字画等,能够为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形态。

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团队优势

高校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智库,担当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利用团队智慧,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馆员们发挥自身专业背景优势,集合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层出不穷的经典阅读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大学生阅读经典的主观能动性和阅读水平。高校图书馆在每年的读书月、阅读月、开学季和毕业季等大型活动期间,开展系列文化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活动经验,塑造了鲜明的系列活动品牌。

高校图书馆的受众广,宣传教育力度大

高校图书馆利用社团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宣传教育力度大,教育效果显著。微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注重趣味性、创造力和互动性,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引导读者从碎片化阅读现状向系统性的阅读方式转变,丰富大学生读者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高校图书馆要扮演好保护资源、传承展示、交流共鉴、创新弘扬的角色。

我校图书馆的创新性转化策略

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既立足经典,又借助现代传播方式吸引学生,在馆员的精心策划下,开展了系列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大学生生活,让经典走进读者,让读者亲近经典。

善用资源优势、馆藏馆舍优势和馆员智库优势

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深入挖掘文献资源优势,善用馆藏馆舍优势,注重传统文化典籍的传承工作,搜集名人名家推荐的阅读经典名篇,特别是倡导读者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荐书单,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述,感受书籍的力量。依托现有传统文化典籍,开展“读百部经典 品千年文化”系列主题书展活动,包括文化文献典籍、地域传统文化、文学艺术成就、历史典故、中国医药学、书法绘画等,建设特色经典书架,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此外,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还注重馆员信息素养的提升,经常组织馆员参加信息素养云讲座,参与馆际交流活动,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阅读推广人”培训。

开展传统文化学术讲座和经典文化教育讲座

通过向读者开展传统文化学术讲座和经典文化教育讲座,凝聚各界力量,倡导经典阅读,弘扬优秀文化,让更多经典走向读者。权威学者的学术讲座、教育讲座以当代眼光解读古代典籍,启发读者从传世经典中汲取智慧结晶。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搜集整理超星名师讲坛资源,开设线上讲座栏目,包括走进国粹——脸谱艺术赏析、字里乾坤——《说文解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解读等专题讲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讲座形式,不拘泥于空间限制,让更多大学生读者聆听名家讲座,带领大学生走进百部经典,解读典籍名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核,领略中国智慧。

开展特色读书沙龙活动——耽书会

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耽书会成立于2018年,以领读、演讲、征文、共读一本书等形式开展,“对书籍的挚爱是命中注定,在书中足以聊慰此生”。耽书会的开展弘扬了传统文化经典,提高了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热情,增强了校园里的学习氛围,塑造了具有更深底蕴的校园文化。目前,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已经开展40余期耽书会活动,组织活动馆员人数多达20人,活动涉及读者上千人。阅读涵养精神世界,学习传统文化明道理、悟人生。校园“领读者”引领新风尚,图书馆成为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开展百部经典翻转课堂

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开展系列翻转课堂活动——“激活经典 熔古铸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专家访谈讲座。此项活动秉承“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理念,调动读者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图书馆能更好地拓展教学容量和学习深度,是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融合创新的典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引领读者走进名著,阅读经典,滋养读者心灵,启迪学生智慧。

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千人诵读活动

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开展“诵读百部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原著诵读活动、“书韵飘香·墨卷至恒”系列千人诵读经典活动。图书馆通过带领大学生诵读经典篇章,体会诗词精华,感悟诗意人生。同时,图书馆与大学生一起感受中华文化语言艺术的魅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与内涵,通过深情地诵读作品,加深对爱国经典诗篇的理解,传递国学经典之美。

开设图书馆公众号传统文化活动专栏

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在公众号上开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如“以史启智 以文化人”《复兴文库》典籍耀中华、“激活经典 熔古铸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成果展、“文化传承连环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陪你读诗 抱神以静”诗歌鉴赏诗词文化、“百部经典”翰墨籍香、“红色故事会”“传统节气”等。

微阅读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易于理解的优势,更适合搭建学习传统文化平台。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通过打造品牌公众号,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富有古风的图片和艺术性较强的短视频传播传统经典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创作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

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为翰墨传承书画社、清涟文学社、图书馆读者协会提供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空间,不定期开展主题书画展、阅读心得分享展、摄影展等,陶冶学生情操,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图书馆带领书画社挖掘馆藏传统文献的文化元素,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载体表现形式,开展书法作品创作、中国风折扇设计、篆刻印章、国风书签设计、福字春联设计等传承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活动,广泛吸引读者参观学习。高校图书馆以文创作品为载体,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内涵,促进传统文化魅力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相结合,通过有形的产品传播无形的文化内涵。

整合电子资源,数字服务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积极整合图书馆丰富的电子资源,坚持广泛借鉴,拓展数字阅读资源,支持传统文化学习新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设置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让大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感受其魅力。优秀的展览资源打破了阅读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大学生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个性阅读体验。

对社会资源善加整合利用,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工程,涉及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多个方面。图书馆联合出版商、数据商,整合资源优势,共同传承经典文化。我馆与数据商合作,开展新颖的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注重趣味性、创造力、互动性。例如,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联合“畅想之星”举办“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题征文活动;联合“博看有声”举办“穿阅时空大唐游”听书活动,联合同方知网举办“读书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既宣传和推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提升了读者的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思路

高校图书馆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为校园文化建设输送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活动场所、赋能传统文化建设。

建设特色慕课平台,整合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高校图书馆征集本校的传统文化微视频、纪录片等原创资源,构建特色慕课平台,有效梳理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技术、路径问题,搜集整合其他优秀教育资源、教学视频,链接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电视节目展播,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

建立文化品牌,形成高校图书馆独特的传承活动形式

高校图书馆在发挥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和馆员团队优势的基础上,开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线上线下系列品牌主题活动,建立因地制宜的文化品牌,打造本馆特色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品牌,让传统文化“新”起来。

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保障创新活动的持续发展

为保障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持续传承与创新发展,高校图书馆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高校图书馆馆员这一团队智库要持续提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信息素养,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名家的培训讲座。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馆员学习分享沙龙,锻炼馆员开展活动的能力水平及自信度。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不断拓展受众范围,与教学单位、学工部门、社团建立长期良性合作,争取参与活动学分的权限,扩大校园影响力。

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立体文化传承空间

新媒体时代下,自媒体平台以其交互强、传播快、反馈及时的优势走进大众生活。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图书馆建筑空间、互联网和微信等信息交流空间、抖音等自媒体发布空间,构建立体文化传承空间,为传统文化赋予更强的生命力。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引进现代化智能设备营造美育空间场所,如试听音乐空间、科普体验区等。高校图书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技术,创新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阅读的体验感,激发和保持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爱好。

集聚文化艺术力量,推动传统文化元素进校园

高校图书馆是聚集文化艺术力量的活跃阵地,推进传统文化元素进校园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发扬。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书画比赛、汉服节目巡演、诗词朗诵、京剧进校园、传统乐器演出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结合起来,逐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将传统文化元素传播到校园各处。高校图书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可以以学校专业优势为突破口。例如,设计类专业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文化自信。

高校图书馆履行文化服务功能,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文化品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高校图书馆成为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家园和精神殿堂,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标签:  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