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探讨了“村超”体育赛事的兴起及其对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村超”赛事源于对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回应,推动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经济的集聚发展。这些赛事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区繁荣的象征和推动力。特别是社交互动、文化传承、社区合作及社会支持资源的整合,对赛事的规模化和知名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村超”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为乡村振兴和体育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人们普遍认为2023年是“村超”体育赛事兴起的元年。村超诞生以来一直铆足劲头促发展,从村民自制露天简易足球场举办“村超”,到风靡一时上万人观看开幕式表演与足球比赛。如今,“村超”的生态环境产生骤变,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其影响已经辐射至各行各业。村超是一项民间足球赛事,由个人、社区、组织等自发组织和运营,注重社区参与和足球普及,致力于推动足球文化发展。其为足球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民间“舞台”,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足球文化的发展与足球运动的普及。其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社区凝聚与社区繁荣的象征,也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传递了团队合作、拼搏精神和公平竞争的价值观。本研究将从实际出发,分析“村超”的兴起溯源、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与逻辑终点,以期促进“村超”体育赛事的发展和尽早发现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村超”体育赛事兴起溯源
“村超”的起源可追溯至1940年,当时广西大学搬迁至榕江,将足球运动引入民间[1]。广西大学师生在校内举办足球赛事,吸引了周围村民的关注,标志着足球运动在榕江县的传播与推广。20世纪50年代,榕江中学足球队崛起,并赢得黔东南州足球比赛冠军,足球运动在榕江县机关、学校等单位逐渐发展壮大,县级组织成立了足球队,并举办了诸如“古州杯”等足球赛事,吸引了大量爱好者的参与[2]。20世纪80年代,榕江的人们为能把小孩送进体校踢球而感到自豪,反映了足球运动在当地的广泛影响[3]。20世纪90年代,足球爱好者自发成立足球协会,标志着榕江“村超”的雏形初步显现。校园足球逐渐兴起,学校积极组织训练和比赛,校园足球队伍在榕江县表现出色,成绩斐然[4]。同时,榕江县足球赛事形式多样化,除 了传统的校园足球和乡村足球赛事,还涌现了更多的足球活动[5]。乡村足球在榕江县得到了广泛发展与繁荣,村民自发组织的足球赛事成为常态[6]。2018年,CCTV13新闻频道报道了榕江车江“快乐老男孩”足球队,进一步提升了榕江县足球运动的知名度。2021年,榕江县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标志着其在足球推广与发展方面的成功。2023年,榕江县举办了多场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为当地乡村足球活动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力[7]。
社会需求是“村超”体育赛事兴起的逻辑起点
社会需求驱动多元体育赛事风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体育领域中,是指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体育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群众体育有效供给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需求[8]。现代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人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的需求和偏好具有多样性。面对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村超”的兴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比赛形式,包括足球锦标赛、友谊赛等,满足了不同参与者的体育需求,无论是职业球员、业余球员还是普通村民,都能找到自身参与赛事的形式。“村超”注重全民参与,包括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其中年纪最小的运动员仅12岁,最大的为50岁,在性别层面,女子足球比赛也得到了重视[9]。
社会需求引领动态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需求具有动态特征是因为社会本身是不断演变和变化的系统。其主要体现了人民对不同时间、环境和条件下的不同需求和偏好。早期,“村超”主要注重足球技能的培养与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赛事已扩展为集竞技、休闲、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群众性活动,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环境方面,“村超”场地从河边草地和废弃农田的临时球场,逐步发展为设施逐渐改善、资源供给平衡的正规场地。“村超”作为一项当地性的群众体育赛事,成功地适应和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比赛形式[10]。“村超”赛事鼓励全民参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推动社区健康生活方式向纵深发展。
社会需求助推多元产业经济集聚
农村地区对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相关产业经济的多元化。第一,体育产业多元化。“村超”的举办促进了农村地区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多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多元产业集聚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的多样化社会需求[11],如体育旅游、体育用品销售等。第二,地方特色产业的集聚。不同地区的“村超”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和资源,如将体育赛事与民俗节庆结合,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培育新兴产业。“村超”还为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了机会,随着体育赛事的创新,涌现了体育科技、体育媒体等新兴产业,为农村经济注入新动力。第四,体育赛事的举办拓宽了农村收入来源,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社会需求塑造城市形象高端品牌
城市形象的品牌化建设对于吸引外界关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至关重要。“村超”作为一项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助力了城市形象的高端品牌化建设。“村超”作为一项创新型体育赛事,有效满足了当代社会对多样化、趣味性和娱乐活动的需求,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和观众,成为城市形象品牌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独特的赛事形式和地方特色,“村超”不仅提升了榕江县的知名度,还为城市形象品牌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赛事的成功提升了榕江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增强了其在社会舆论中的曝光度。同时,“村超”巧妙地融入了当地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充分展示了榕江县的独特魅力,为其品牌形象增添色彩,提升了其在城市形象品牌化建设中的竞争优势。
社区繁荣是“村超”体育赛事兴起的逻辑终点
体育赛事彰显“社会公平”之价值
“村超”不仅是娱乐与竞技的结合,更是社会公平的体现。通过体育赛事,社会公平价值在以下五个方面得以彰显。第一,体育赛事提供了平等机会,无论年龄、性别、职业背景或经济条件,所有社区成员都有机会参与或观看;第二,赛事强调公正竞争,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守统一规则;第三,体育赛事为个体激发潜能提供了平台,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参与展现自我才能;第四,体育赛事的成功依赖于社区的共同努力,成果由全体共享;第五,赛事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人们因共同参与而获得归属感,体育赛事成为社区团结与共同体意识的象征。通过“村超”,社会公平得以在竞技和娱乐的同时,深入社区生活。
人们健康体现“利他主义”之价值
健康共融与和谐社区的构建已成为重要的社会价值观,体现了“利他主义”精神,强调关注他人和社区共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体育赛事促进了个体与社区的健康共融。赛事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运动,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推动健康观念的形成,促进个体健康与社区繁荣的相互提升。其次,赛事强调团队协作与友谊的重要性,参与者不仅追求胜利,更注重共同进步与成长,彰显了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体育赛事塑造了社区凝聚力与共享文化。赛事为社区成员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无论是现场参与还是观看直播,每个人都能分享喜悦与感动,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观。通过体育赛事,健康共融与和谐社区的理念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增强了社区的团结与认同感。
产业经济显现“协同创新”之价值
“村超”的兴起展示了产业经济中的“协同创新”价值。首先,赛事催生了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涵盖运营管理、旅游、餐饮等多个领域,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与完善。其次,体育赛事推动了创新科技与商业模式的融入,先进技术在比赛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提升了赛事效率和观众的观赏体验,助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再次,体育赛事塑造了品牌价值与国际影响,吸引了大量观众和媒体关注,提高了城市和社区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和社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最后,赛事的成功举办带动了社区繁荣与经济增长,使居民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促进了产业经济与社区的共赢发展。通过“村超”,协同创新在产业经济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推动了多个领域的共同进步。
城市形象凸现“知识共享”之价值
城市形象正以智慧共融的姿态绽放光彩。体育赛事不仅是激烈角逐的盛宴,也是智慧与创新的交汇点。首先,城市通过智慧技术展示了创新形象,智能系统在比赛管理和场馆建设中的应用,彰显了城市的科技实力。其次,体育赛事成为城市知识共享的平台,通过赛事交流,展现了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再次,智慧赛事促进了城市的共赢发展,吸引了投资和参与,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与创新。最后,高水平的智慧赛事将城市推向国际舞台,吸引了全球观众和媒体,提升了城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社区凝聚是“村超”体育赛事兴起的逻辑中介
社交互动参与营造共同体意识和身份认同
社区凝聚力往往源于居民间的频繁互动与深度参与。“村超”作为一项社区活动,其成功不仅在于比赛本身,更在于它能够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进而构建共同体意识和身份认同。赛事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和参与的平台,无论是球员、教练、裁判,还是观众,每个人都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和价值。社交互动的参与,强化了居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同时,“村超”成为展现个体特色和才华的舞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社区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和能力。通过参与“村超”,居民们不仅在体育竞技中找到了乐趣,更在社区生活中找到了归属和认同,共同体意识和身份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加强。
文化传承共享促进社区成员文化交流合作
“村超”体育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的契机。通过这一平台,社区的传统文化得以展现,社区的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得到了传播和认同。“村超”赛事中不仅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如开幕式上的民族舞蹈、比赛中的本土音乐,以及闭幕式上的社区庆祝活动,还充分发挥了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通过参与赛事,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使社区内的文化多样性得到了认可和庆祝,居民们在共享文化的同时,也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通过“村超”这一平台,社区的文化传承得以实现,情谊在居民之间传播,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和谐、富有活力的社区文化环境。
社区组织合作推进社区工作深度融合建设
社区组织在“村超”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各组织的紧密合作,赛事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推动了社区工作的深度融合。社区组织包括体育俱乐部、文化协会、教育机构等,在赛事的筹备、组织、宣传和执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组织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赛事的成功贡献力量。此外,“村超”还促进了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通过赛事举办,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分配,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社区组织之间的合作,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服务和活动,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增强了社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的支持和资源助推体育赛事规模化知名化
“村超”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源的赋能。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经济赞助、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都是赛事能够规模化和知名化的重要因素。政府的支持为“村超”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源配置。企业的赞助则为赛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确保了赛事的顺利进行。媒体的宣传报道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提高了赛事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参与。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是“村超”成功的关键。居民们不仅作为观众参与赛事,更通过志愿服务、文化展示等方式,为赛事增添了活力和色彩。
“村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当地群众体育发展的蓬勃生命力,也体现了社会各界资源的协同作用。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经济赞助、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村超”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和知名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社会现象。这一赛事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健康共融与和谐社区的构建。“村超”深刻影响了农村地区的体育文化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村超”有望继续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价值,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安徽省质量工程一般项目“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排球俱乐部为例”(项目编号:2023jyxm1378);2023年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2306850002);2020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老人运动健康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20D109)。
(作者单位:刘晶晶: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江超: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梁修: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胡茜茜: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吴友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1]李雅娟,龙东连.侗寨里的“村超”联赛[N].中国青年报,2023-02-06(001).
[2]彭芳蓉,彭瑾,郭加尧,等.燃情“村超”添彩榕江[N].贵州日报,2023-06-06(005).
[3][5][7]榕江县人民政府.榕江“村超”文化[EB/OL].(2023-05-20)[2023-7-12].https://www.rongjiang.gov.cn/zjrj_5903491/mfxs/202305/t20230520_79818694.html.
[4]公兵,罗羽,蒋成,等.“村超”带给中国足球的镜鉴[N].新华每日电讯,2023-06-30(008).
[6]本报评论员.“村超”彰显民族团结进步强大生命力[N].贵州民族报,2023-07-07(A01).
[8]陈丛刊,陈宁.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引导需求与改进供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06):16-22.
[9][10]榕江县人民政府.榕江“村超”文化[EB/OL].(2023-05-20)[2023-7-12].https://www.rongjiang.gov.cn/zjrj_5903491/mfxs/202305/t20230520_79818694.html.
[11]古晓晴,蔡艺,杨前程.“村赛”热的冷思考[J].体育学刊,2024,31(01):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