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高校图书馆潮学服务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492)

摘要:自1993年潮学成立以来,潮学学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支持。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方式。研究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服务模式,建立匹配的服务制度,做到与时俱进,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可以为潮学学科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特色学科的发展是地方高校保持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地区具有特性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特色学科(潮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图书馆与潮学学科发展相互促进,图书馆为学科发展提供潮学资料和教研辅助,同时,学科发展可以丰富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价值。通过大数据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提升学科服务的效率,同时也需加强制度建设,适应新的服务方式。

潮学学科的发展意义

20世纪90年代,首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一个新的地方学——潮学的兴起。潮学的研究内容,既囊括了饶宗颐七个门类论著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宗教(包括民间信仰)、民俗、戏剧、音乐、民间文学、方言等。饶宗颐还特别提及潮州人内地移民史、潮州商人的海外拓殖、潮瓷的出产及外销、潮州之南明史等均是潮学研究的应有之义。随后,饶宗颐以《潮学研究》杂志的编辑出版将“潮学”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

潮学学科的特点

潮学有着多样化、范围广、复杂性的特点。潮学的领域多样化,包括潮剧、弦诗、民俗、茶道等。潮学文化向来在潮汕地区喜闻乐见,潮汕歌册为人们津津乐道,潮剧、潮乐、英歌舞等有着众多爱好者,潮绣、陶瓷、朱砂壶出口海外,民俗文化更是家喻户晓。潮学的传播范围较广,其拥有广泛的海内外研究学者基础。在香港、泰国、新加坡等海内外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潮汕人,他们日常坚守着各种潮汕文化习俗。由此可见,潮汕文化在国内外都有着很大的群众基础。潮汕文化衍生的潮学研究,在前辈们的带领下,众多青年学者加入了潮学研究,并形成了众多的优秀成果。潮学学科资料收集复杂,潮学研究发展为其带来了相关问题,如原始资料采集的零散性、资料交流的封闭性、文献资料的局限性、资料的时效性,这些问题给潮学学科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也是目前地方特色学科发展共存的问题。

潮学是地方特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增设硕士点和博士点”。地方特色学科发展是当下各大高校学科发展的重点工作,能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建立文化自信,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潮学学科发展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潮学的发展能保存珍贵资料,对于提升潮汕族群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有着极大的意义。潮汕地区大量的珍贵典籍和资料濒临破损,稍有不慎将导致难以修复,需要得到及时的保护。潮学的发展能给当地企业和政府在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吸引人才方面带来诸多便利。潮汕地区的高校重视潮学学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韩山师范学院专门史(潮学研究)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在2012年10月,获批为广东省第九轮重点学科中的特色重点学科。潮汕地区的学者为潮学学科的发展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料辅助。在各大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潮汕文化资深研究者的带动下,产生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优秀成果,并带动了一大批年轻的爱好者投身潮汕文化研究,使很多濒危的非遗技艺得到了记载和传承。所以,潮汕特色学科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学科(潮学)服务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提供的教学科研辅助服务,为学科发展提供资料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职工作。高校图书馆能助力潮学学科发展,为其提供信息采集加工服务。在收集到的大量民间文化资料中,潮剧、潮汕歌册、潮汕文化习俗、潮汕音乐等潮学所需信息资源,通过高校图书馆的采集加工,分类录入潮学学科数据库,然后根据资料的特点和属性,分门别类进行编目,为潮学学科教学科研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辅助学科的发展。学科在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以再次加工编入图书馆数据库,进一步丰富潮学特色数据库的专业性和图书馆馆藏,实现良性循环。

服务现状

2002年,汕头大学图书馆建立潮汕文献特藏网并投入使用,该网站设有潮讯特递、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栏目。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设有潮汕文献特藏室,藏书近万册。潮汕地区高校图书馆在丰富潮学馆藏资源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满足了大数据时代潮学学科的信息服务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汕地区的各大高校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潮学学科资料信息,在研究资料丰富性方面,基本能满足当下学科发展的研究需求。但是,随着资料的丰富,其面临一些难点。

潮学学科服务面临难点

潮学学科服务与其他地方特色学科服务均面临信息来源杂乱、分类采集加工难度大和信息服务时效的难题。潮学学科采集的信息既有高水准传承的文献典籍,也有来自民间收藏记载的史料、杂谈、族谱、侨批书信往来等信息。民间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存在一定的疑点,部分资料残缺不全,缺乏完整性。这给图书馆的信息加工带来较大的难度,也给学科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信息沟通不及时的时代,潮学采集的信息较为零散,同时,资料的提供由于时空原因,采用传统的邮寄等方式,带来时效性滞后等问题,未能及时与资料的提供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和甄别。这些问题,在当下大数据时代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大数据推动潮学学科服务的发展

大数据解决了潮学学科发展的诸多问题。在民间资料来源方面,能及时与资料提供者进行沟通,及时解决资料中的疑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也推动了服务的进步。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为高校的科研、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可以有效处理潮学学科服务面临的难点。教研过程中大量的副本、资料的在线提供和各种交叉资料的检索,这些在传统服务中无法实现的内容,在大数据时代都得到了有效解决,为特色学科教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辅助支撑。

大数据在潮学服务中的优势

大数据在潮学服务中具有强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校图书馆对采集的潮学资料进行数字化信息处理。潮学资料包括地方纸质文献和音像资料。地方纸质文献由于纸质材料本身的特性,长时间的保存容易出现破损问题,且大都为孤本,极其珍贵。20世纪的录像带、磁带、光盘等音像资料在反复使用后也容易遭到损害。图书馆工作人员采用专业设备将这些潮学资料转化成数字资料,并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可以避免对珍贵的潮学资料造成二次伤害,潮学资料也能得到充分利用。传统的潮学资料需要等上一位读者阅读完毕后才能借阅,这个过程最少需要一个月以上,有时甚至需要一年以上,这对研究进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由于数字化信息的可复制化特点,将其转化成无限的副本,不仅可以实现研究者人手一份研究资料,还能与不同院校图书馆、地方文化馆等机构合作,实现潮学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潮学学科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这样在教研过程中,不仅能使用校内的潮学馆藏资料,还能借助大数据手段,及时调动校外各机构的特色资料、视频音像,甚至可以联系当地研究者和讲解员进行辅助讲解,充分实现跨时空资源的共享,提升潮学科研的趣味性和影响力。

大数据提供的潮学学科服务

国内行业专家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提出了建设意见,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机遇,通过收集、整理、系统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库,为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源保障。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潮学资料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潮学资料信息资源互动平台,提供网络在线服务。

图书馆将潮学文献资料数字化处理后,录入特色馆藏数据库进行分类加工整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流通。读者可以使用计算机设备、手机、平板等随时随地阅览或下载所需资料,及时进行科研和教学。

建立潮学资料信息资源互动平台,可以突破校内资源流通的限制,不同高校图书馆、潮汕文化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民间潮学研究协会及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并进行分享。这既可以加速潮学学科资料的信息流通服务,也有助于满足对民间资料的索取需求,高校图书馆通过平台可以收集到大量珍贵的潮学资料,通过分析潮学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学科服务策略。

网络在线服务可以提升服务的时效性和便利性。师生在自主搜索潮学学科资料信息过程中遇见的难题,如平台操作问题和潮学资料索取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服务向工作人员提问,以便及时进行沟通,工作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求助专家进行协调处理,体现了服务的效率性。

制度建设的方案

新的服务机制需要匹配相适应的服务制度方案。为了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提供潮学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方案,如加强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建立网络开发制度、加强与学科教研合作等。通过新的制度方案,高校图书馆可以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能力,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读者需求,及时响应学科教研过程中的图书馆资料服务需求。

加强人员专业服务培养制度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专注于图书资料采集加工、流通咨询服务和图书资源管理,对于实体书籍的采集加工较为熟悉。数据库信息录入和管理是新的领域,部分年长的工作人员无法迅速适应新的服务要求。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及时开展数据采集加工的相关培训,吸纳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管理和维护特色数据库,填补信息服务方面的不足。

建立网络开发制度

网络平台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潮汕地区民间自媒体人积极分享潮汕特色手工艺、潮汕民俗风情、潮汕历史典故和民间俗语来源,这些信息资源既丰富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针对这些信息,高校图书馆应选择性地进行采集加工,核对其真实性和科学性,并将其加入特色馆藏资料库。网络服务还涉及网络在线咨询服务、网络社交媒体服务和网络多媒体宣传服务。相较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服务是一个新领域,是一种集社交、效率等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如果没有科学的网络开发制度方案,不适宜的服务会带来爆炸性的舆论压力,做好网络开发制度标准,可以避免和及时应对和处理此类问题。

加强特色馆藏与学科教研合作制度

在潮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产出的科研成果和收集的特色资料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高校图书馆在采集潮学资料信息过程中,需要借助潮学学科专家筛选甄别。高校图书馆潮学特色馆藏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潮学学科教研,加强与学科教研的合作,做好学教研辅助,能提升自身的特色馆藏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在潮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以经常接触潮学非遗技艺传承人、潮汕手工艺大师,与各种传统潮汕文化企事业单位合作,掌握业内最新发展动态。通过潮学学科的合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大幅提升潮学馆藏,及时调整信息的采集加工方向、信息的服务范围,使服务更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大数据视角下智能服务

从大数据视角出发,智能化服务将是未来的趋势,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学科服务更需要得到智能化提升。目前,很多高校都推出了智慧图书馆这种类似的智能化服务方式。智能服务主要体现在数据挖掘、AI服务平台和智能推送服务。这些服务方式的出现,使服务方式变得更具主动性、个性化,更符合新时代读者的需求。

数据挖掘

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学科智能化服务,其基础是数据挖掘。知识发现过程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即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结果表达和解释。数据挖掘可以与用户或知识库交互。在处理潮学研究资料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会不断得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并且随着日积月累,信息量会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需要及时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加工整理到特色馆藏数据库,用于潮学学科服务。

AI服务平台

AI(人工智能)是指让机器像人类一样能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让机器能够处理语言、音频、图像、视频等各种信息,并从中智能地学习和推断。大数据时代的服务离不开AI服务平台。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引擎服务等,在全球范围内,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方式的都离不开AI服务平台这一趋势。AI服务的强大能力在当代服务行业已经得到充分认可,在部分服务行业中,可以给人工服务提供强大的辅助支持。AI服务平台运用于特色学科服务将成为服务趋势。AI服务有着诸多可行性,如人脸与人体识别、图像技术识别、视频分析识别、文字语言处理、智能搜索、智能客服。目前,AI服务运用于各大图书馆的主要是人脸识别系统。如果将图像识别、视频分析和特色数据库结合起来,将极大便利读者搜索相关数据。书目检索工具是图书馆重要的搜索引擎,将其与AI服务结合,可以在读者进行检索书目时,对读者检索的趋势进行分析,将大幅提升读者搜索的便利性。智能客服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服务格局,实现了24小时在线服务,所得到的答复也将更为专业和准确,甚至能提供根据读者喜好进行推荐等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AI服务平台的辅助,可以给学科教研提供更为及时高效的服务。

智能推送

在数据挖掘和AI服务基础上推出的智能推送系统,深受各服务行业的青睐。传统的推送服务包含很多目标客户不感兴趣的话题信息,从而引起其反感情绪。而智能推送深度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结合AI技术分析,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吸引用户深度使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推送信息侧重借阅书籍到期通知、图书馆活动等信息。而智能推送在相关传统服务基础上,提供了更智能化的服务。目前,最好的信息推送平台是微信公众号平台,感兴趣的用户主动关注公众号并设置相关爱好重点后,推送平台通过数据库和AI技术,及时为其推送感兴趣的潮学相关信息。通过智能技术的分析,推送平台还能给用户推送可能感兴趣的书籍、学科信息资料、学科前沿发展、相关行业的动态信息,辅助潮学学科发展。

做好地方特色学科发展服务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馆藏资料的特色性、丰富性和科学性,是新时代特色馆藏的战略需求。高校图书馆应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契机,将地方文献资料、音像信息数字化,与潮学学科专家和社会各界潮学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建设潮学特色资源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AI服务平台、智能推送等新技术,积极做好潮学学科的服务工作,促进潮学学科发展,不断扩大潮学学科的影响力,提升高校特色型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

韩山师范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项目青年项目(文科类别)“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潮学)服务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XS202019)。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标签:  学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