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出版让阅读更有力量

known 发布于 2025-09-10 阅读(231)

在传统体育图书的出版中,以文字和静态图片为内容的纸质书籍占据主要位置,极大地促进了体育理论和智力运动项目的传播和普及。但就身体运动而言,传统图书难以完整地展示运动项目技术的核心内容,原有的手段难以准确地展现运动项目的复合形态。体育出版的特性决定了融合出版是体育图书出版的必然要求。体育图书的策划需要紧跟数字出版的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创新策划理念。现从体育图书的核心价值策划、内容策划、呈现形态策划、营销策划四个维度尝试论述体育图书编辑如何将融合出版思维贯彻到体育图书的选题策划之中。

融合出版是出版的新形态。随着融合出版时代的到来,体育图书必然从纸质出版向融合出版升级。在此背景下,作为与新技术有天然“血缘”关系的体育图书编辑,应该勇立潮头,从核心价值策划、内容策划、形态策划、营销策划四个维度将融合出版思维融入体育图书的策划之中。

核心价值策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体育图书策划要紧密围绕服务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核心价值。

展示体育强国建设成果,弘扬体育精神

体育图书出版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图书的核心价值策划,就是展示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成果,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排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让体育精神激励广大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人民体育出版社推出的《奥运冠军成长之路》系列就是典型代表,该丛书记录了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有夺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感人肺腑的成长经历和扣人心弦的现场比赛过程,带领读者领略奥运冠军的拼搏精神,其坚持的高品位受到读者的肯定。人民出版社《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入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中信出版社《中国精神——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中国女排》等都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

普及运动技术法和科学健康理念,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体育大众图书的策划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核心价值,普及运动技术方法、科学健身理念,培养大众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人民体育出版社一直坚持出版武术与太极拳、健身气功、棋牌类等科普图书,已成为全民健身图书的大品牌;《太极拳运动》《健身气功》丛书等经典图书,满足老年人健身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丛书》被评为“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近年来,人民邮电出版社引进诸多的现代西方运动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的图书,受到年轻健身群体的追捧。

落实立德树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作为我国体育教材出版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民体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构建了完整的体育专业教材和公共体育课教材体系。在融合出版背景下,体育教材编辑应根据学科发展特色和新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教材升级迭代,充分利用新技术,体现新观念,致力于通过新形态教材推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技能专业体育人才作出贡献。

挖掘整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大类,武术、棋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民间体育、健身气功等项目,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民族传统体育图书的策划应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珍藏手绘故事图本《了不起的中国功夫》(共2册,包括《中华百拳》《中华冷兵器》),突破传统武术图书文字+图片+视频演示的技术教学模式,用漫画、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的形式挖掘传统武术拳种和器械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内容策划

核心价值策划主导、引领内容策划。目前,体育图书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国家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体育专项技能及运动训练经验、体育院校体育专业教材和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参考书,还包括各类体育科研成果、科学健身知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内容是图书出版的根本,应以体育图书的价值策划为引领,精心策划图书内容。

紧跟体育热点,勇于创新

体育图书的主要社会责任就是要在重要节点上围绕社会关切的体育热点记录时代、传播知识。体育既有专业性,也有时效性,出版单位在进行选题策划时,既要反应迅速,也要具有创新意识、精品意识。

部分传入我国较早的西方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策划项目的选题要关注其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其体育文化内涵。特别是针对近年火爆的乡村赛事村BA、村超,贵州民族出版社《“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获报告文学奖,成为体育图书由运动技术普及向体育文化传播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日益兴起的飞盘运动、桨板、潜水、匹克球、荷球、PNF拉伸等体育项目和健身方法不断被引进国内,广受年轻健身群体的喜爱。这类图书的策划还要是以传播运动技术战为主,配合项目管理中心推广这些项目,丰富读者对健身方法的选择。人民邮电出版社《山地车圣经:骑行技术完全手册》《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潜水运动基础》等受到读者的欢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太极柔力球、掼蛋、英歌舞等很多有价值的项目被挖掘整理,经过形式创新,受到不同群体的欢迎。作为源于江苏淮安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掼蛋,近些年成为火遍全国的休闲体育项目,被列入全国智力运动会表演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掼牌(掼蛋)赛事办赛指南(试行)》、人民体育出版社适时推出《竞技掼蛋竞赛规则(试行)》和《如何成为掼蛋高手》,受到读者的欢迎。

奥运会等重要体育赛事一直是读者关注的热点,应持续关注读者的需求,策划内容专业图书满足读者为观看比赛储备项目知识的需求。2018年平昌冬奥运会期间,人民体育出版社适时推出《随时随地看冬奥》,紧抓比赛热点,贴合读者需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青少年冰雪运动绘本百科《履冰踏雪冬奥会》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

升级迭代,经典老书再现

体育图书策划要讲究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经典的体育图书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精品,将这类图书升级迭代,可以唤起读者美好的回忆。人民体育出版社将《体育之研究》《怎样打羽毛球》和金牌教练袁伟民的《我的执教之道》重新印装,获得好评。

经典的体育老教材的策划可以通过调整逻辑结构、更新内容等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吸收运用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增加课程思政、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拓展阅读等模块,增强体育老教材的育人功能。

研读政策文件,打造精品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2021年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成为当前指导我国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应深度剖析文件精神,从中领悟发展趋势,策划优质内容,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民体育出版社《迈向体育强国之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全民健身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儿童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科普问答》等都是从政策文件中汲取灵感而策划的时代精品。

呈现形态策划

体育图书自诞生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呈现形态。融合出版背景下,体育图书利用互联网将文字、声音、影像以复合形态呈现,为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提供条件,激发并创造出若干新的体育产品形式和产业形态。

新技术展示运动技战术

20世纪初叶出版的体育图书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运动技战术,20世纪80年代出现大量配有手绘图片的体育图书,90年代末手绘图片演变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照片,21世纪以来,图文、音视频、动画、AR/VR技术更是得到充分运用。因此,在策划选题时,应根据内容规划其相应的呈现形式,使内容更为多元化、更具表现力。

数字化教材适应教学新样态

体育教材的呈现形态经过迭代发展,逐步成熟。第一代是文字和图片的纯纸质教材形态,适应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第二代是纸数融合的新形态,是当下的主流形态。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持续落实和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第三代数字体育教材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不远的将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数字体育教材将成为主流形态。

装帧设计突出视觉效果

书籍装帧设计是体育图书呈现形态策划的重要内容。图书装帧设计策划的目的是既要传递信息内容,又要满足审美要求。体育图书的装帧设计一般包括选定开本、字体、字号、色调,以及内文版式、内文纸张、封面材料、装订印刷工艺和装订方法等。这些选择既要考虑读者对象的年龄、职业、性别,又要考虑大部分人的审美欣赏习惯,还要兼顾作者对成书的期望。风格上,要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读者的技术需求和购买能力。例如,现代西方运动技术的科普图书,封面要时尚,色彩要明快,反映项目特征,运动感强;而民族传统体育类的图书就要有传统文化的要素;体育教材的风格要与各自内容的独特性相符,还要有清晰的教材标识,体现共性中有个性,个性中包含共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未来的体育图书不再局限于纸质版,而是更多地以电子书、在线课程、互动软件等形式呈现。这种数字化趋势下的体育图书装帧设计适应移动终端展示的需要,创造出更丰富、更动态的视觉效果。在空间呈现方面,虽然现有的出版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体育图书的要求,但随着全息影像、裸眼3D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相信读者的沉浸式体验会更加丰富和多元。

营销策划

由于体育类图书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其题材较为专业、狭窄,且需要有体育专业知识和能力,这不是一般编辑和营销人员所能具有的。因此,体育图书的营销渠道目前尚不够多元、营销方式尚不够丰富,无法将目前“健身热”群体、体育比赛的“粉丝”转换成有效的体育图书消费者。例如,足球拥有最多最广的球迷,可足球类图书的销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编辑在策划体育图书时,要充分考虑营销渠道的多样化和营销方式的多元化。

营销渠道多元化

面对新挑战,几乎所有的出版机构都试图探索打造以新媒体电商、平台电商、传统书店为中心,辐射直播带货、短视频、社群相结合的融合营销模式。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双循环和多元形态的多渠道、多平台联合模式,成为当今图书营销的首要特征。体育图书的传统营销渠道,如线下书店拉条幅、开新书发布会、口碑相传、易拉宝、图书订货会和书展展示等,已经不能适应体育图书市场的发展。在体育图书选题策划时,就要考虑成书后的营销渠道,使图书的内容选择、呈现形式适合不同渠道的要求。人民体育出版社提出的“四全”营销体系,即全员、全过程、全渠道、全媒体营销,要求编辑参与体育图书的营销,这就要求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将营销理念贯彻进去,将图书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适应多种渠道、不同媒体的需求。

营销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书店的分销模式远不能实现销售额期望的情况下,营销部门必须借助网络的力量,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不断增强与读者的互动与联系,拓宽销售渠道,将体育爱好者转换为体育类图书的消费者。编辑需要紧跟一般以2年或4年为一个周期的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利用体育爱好者对明星运动员的关注、对比赛结果的追求,适时推出相关类别的科普图书,运用新媒体于赛前或比赛期间快速、广泛地传播信息,实施实时营销。还可以策划利用体育领域的会议、体育行业协会的活动,或通过体育自媒体发表公众号文章、垂直专业体育媒体等开展营销。体育教材可以通过举办教学和学术研讨会、师资培训活动等,开展差异化营销。

融合出版是未来的出版方向。体育图书编辑作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应关注体育图书融合出版的新形势,找准体育图书出版的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引领,策划热点、经典、精品内容;关注体育爱好者、运动参与者阅读方式的变化,从呈现形态上策划适应内容传播的新技术手段;培养营销理念,适应营销渠道的多元化、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将营销思维贯彻到选题策划中。

(作者单位:人民体育出版社)

标签:  体育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