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构建一个更加科学且精准的概念框架,以阐释传统村落的可持续。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审查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四支柱”理论,明确了传统村落可持续的具体内涵。随后,以山东省鲁东南地区的赵家石河村为案例进行分析与验证,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框架,并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指导性建议。
传统村落是由农民世代居住的社区组成的空间单位,这些村庄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而自发建立的,并不断发展、改造和调整。因此,传统村落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环境,能够延续几个世纪。然而,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了许多村庄的衰落和消失。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从2004年的9707个减少为2010年的5709个,年均递减率为7.3%,每天消失的村落数量约有1.6个。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不新鲜,它旨在平衡环境、经济和社会层面,以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联合国确定了可持续的三个方面,即经济、社会和环境。Hawkes认为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个维度。2010年11月17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执行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政策声明,将文化确定为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个支柱。将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
尽管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进展并扩展到各个领域,但对许多研究人员来说,定义和衡量可持续仍然具有挑战性。可持续发展常被认为是一个含糊不清、包罗万象的概念。同样,在传统村落研究领域内,尽管已有国内外学者从可持续角度展开众多研究,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却没有清晰界定。
本文旨在澄清传统村落研究中“可持续”概念的模糊性。基于WOS数据库中关于传统村落可持续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四支柱理论,提出传统村落可持续的具体内涵,并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赵家石河村为案例进行实证验证,探讨该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数据收集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WOS)”的全球学术数据库。在WOS数据库中检索与传统村落可持续相关的文章。为确保全面覆盖,研究人员审查了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审查过程遵循预先确定的选择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包括相关性、权威性和可推广性。相关性表示材料对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权威性与出版物的来源有关,可推广性反映了材料的影响。最终筛选了62篇文章用于研究分析,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数据分析
研究采用了定性内容分析和递归抽象技术,以确保分类的科学性和深入。信息检索主要围绕研究领域、内容、方法和研究结果展开。首先,根据研究主题评估研究的现状和主要观点,剔除不一致和不相关的数据,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关联和解释,以达到更加简洁和连贯的目的。其次,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总结转化并进行分类,将具有共同属性和特征的资料,按照研究目标进行归类。这种方式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传统村落可持续内涵的构建
环境可持续
传统村落的环境可持续体现在维护人口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不仅有助于社区充分发挥其潜力,还能够确保社区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具体而言,环境可持续要求对村落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维护与优化,包括保护自然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以及持续提升生态效率。传统村落的环境可持续的含义可以通过9个子类别进行阐述,如表1所示。
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文化的延续密不可分。在这些村落中,尽管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却能够通过环境、设计理念、建筑特色、景观以及社会动态等具体形式得以体现。传统村落的文化可持续特征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包括文化共生、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表达以及文化管理等维度(如表2),这一多层次的含义有助于全面保护和认识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根据市场变化、村庄构成演变、资源丰富度和资源管理发展的能力,灵活重塑自身文化和经济身份的适应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不可或缺地包含经济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在传统村落中的体现,主要在于其处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在能源消耗与资源高效利用之间实现平衡(如表3)。这些经济层面的考量为传统村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社会可持续是一个满足社会基本需求的过程,包含社会公正、公平、多元化、地方感、社会便利以及社会保障等原则,其核心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在传统村落中,社会可持续包含为公平获得资源、活跃的社区互动、深入的社区参与以及坚实的社会凝聚力。这一内涵包括对服务需求的满足,同时强调培养社区成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并进一步强化身份认同与地方感。安全性和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同样是社会可持续的关键,这不仅涉及物理安全,还包括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环境。这些特征为传统村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全面支持(如表4)。
研究将传统村落可持续的具体内涵转化为结构化问卷,对山东地区日照市赵家石河村的常住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选取了30户家庭作为样本。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分表示不赞同,2分表示不太赞同,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较赞同,5分表示很赞同),由村民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通过问卷调查,反映了赵家石河村的整体状况,展示了该村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剔除评分较低的指标,最终反映出赵家石河村具备的可持续特征,如表5所示。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WOS数据库中与传统村落可持续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四支柱”理论,构建了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框架,并将其应用于赵家石河村的可持续特征分析,以验证该框架的适用性与可靠性。研究发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强调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文化繁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基于WOS传统村落可持续特征的计量学分析及验证”(项目编号:L2024Z05140005)。
(作者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