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立足“读图”时代背景,论述如何从书画关联角度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探究从美术佳作的文化内涵入手,实现书画关联,引动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路径。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自2014年起,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十一年强调实施“全民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推广工作以促进阅读为主旨,同国家“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文化发展战略相契合。图书馆作为书籍文献汇聚的中心,在全民阅读文化战略的实施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与使命。2023年9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最新审议通过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明确指出:“图书馆应推动、引导并服务于全民阅读。”阅读推广正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常态,以及图书馆发展的新业态。
各级各类图书馆中,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大青年学子。他们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理应具备良好的素养和渊博的才学,而这些都离不开阅读的积累。在高校开展以促进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为核心意涵的阅读推广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为此,在“全民阅读”的文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占据了重要地位。《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提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阅读推广可以引导高校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的有吸引力的馆藏。”当前,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推为主”,如“读书日”“读书月”,或设定某一主题,如“读经典,学国学”,部分高校还设置了“阅读学分”。这种阅读推广方式更多体现了阅读推广者的主观意志和想法。二是结合读者的日常行为和兴趣点激发其阅读行为,在更多考虑读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推广。其本质是突破图书馆静候读者上门的传统,主动整合图书资源向读者推介。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是身处现代社会的青年学生,他们会将阅读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娱乐、休闲及社交方面的投入进行调配。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推广需要采取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读者的关注乃至参与。有著名学者指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关键要素是创意与策划,……本质是聚焦”。面向高校青年学子开展阅读推广,应与其热衷的活动及兴趣点相结合。本文拟探讨利用美术绘画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吸引读者对相关文化书籍的注意力,进而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书画关联适应“读图”时代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以几何倍数激增。与传统文字信息相比,生动优美的画面比单纯的文字推介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读图因此更容易实现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所以说,21世纪属于“读图”时代,“读图”已经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谓读图,是读者对以图形或图像为主体内容的读物的一种阅读爱好。”在全球化时代,图像的直观传递性在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图像是人类共同的交流方式。各种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需要有转换的过程,需要翻译,而图像则无需翻译。”高校图书馆要基于图像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因势利导开展读书活动,有意识地将读图和读书结合,以读图的轻松、愉悦推动读书的严肃、深入。而人们欣赏绘画乃至绘画的立体延伸形式雕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读图的过程。优秀的绘画或雕塑作品是人类历史的凝固形态,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书画关联模式的推广价值
图书馆需通过挖掘和激发读者的内在需求,引导读者关注图书馆资源,激发其获取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行为,从而实现馆藏资源的活化。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文化背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该校充满艺术文化气息,在设置美术专业的同时,还设置了艺术设计、服装、服饰设计专业与时尚传播专业。上述专业的高校学生都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美术知识与修养,且通常具备欣赏图案、评鉴影像的能力和兴趣。对他们而言,图画与影像是比文字阅读更喜闻乐见的生动获取信息的形式。因此,以画为媒,将图画与馆藏书籍相关联,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阅读推广策略。当前,中国拥有庞大的艺术类院校与学生群体,这一策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是中国高校正在实施的重要教育方针。而美育是“五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了美育,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工作委员会十分重视发挥和加强图书馆在美育教育方面的作用,特地成立了“艺术与阅读推广专业组”,提出要将优质的阅读内容与艺术元素结合起来,以美为媒,提升优质阅读资源的感染力和传播度,并于2020年起连续4年面向中国图书馆学会单位会员举办主题为“艺术与阅读”的全国性美育展览。美术绘画精品可以培养人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书画关联模式的推广将有助于促进广大非艺术专业高校学生的美育工作。赏析优美的美术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提升其日后生活的文化品质。
书画关联的构建
从阅读推广角度出发,“书画关联”意在使目标群体通过赏析绘画作品产生读书的想法和实际行为。在美术佳作欣赏引动书籍阅读方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尝试探索。
文画相合
文画相合是借用绘画作品与文学作品的相关性引动阅读。古往今来,有许多流传后世的美术作品受到文学作品的启发与影响。绘画作品与文学的相关性使基于赏析绘画作品进行文学性阅读推广活动具备了可行性。例如,《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文学名篇,文中叙述了曹植离开魏都洛阳,休憩于洛水之畔时,梦中邂逅洛水之神,借此抒发其内心的爱意,文辞情意绵绵,情感真挚动人。东晋画家顾恺之看到《洛神赋》后被其深深打动,根据赋文段落绘制了连续性的故事画长卷,为后世留下了不朽名画《洛神赋图》。针对《洛神赋图》这一从文学到绘画的浪漫佳作,可以引导读者在赏画的同时,阅读并了解文学名作《洛神赋》,进而了解“赋”这种文学体裁及曹植的文学成就。
《女史箴图》也属于先有文学作品后有画作的范例。《女史箴》一文源于西晋时期的历史事件,西晋惠帝时,贾后南风专权,行不义之举。张华写成《女史箴》一文,意在宣扬妇德,以为讽谏。东晋顾恺之据此创作了《女史箴图》画卷,画中描绘了“樊姬感庄”“卫女娇桓”“冯婕妤挡熊”“割欢同辇”“班婕妤辞辇”等历史典故。深入赏画的前提是观赏者事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厘清历史典故的由来始末,这一过程本身也有助于推进历史文献典籍的阅读。
见画思文是文学作品与绘画作品相关联的另一种类型,即画面内容易触发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联想。在中国古代,围绕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及兰亭等主题,创作有多幅画作。
基于表1中的画作,可以指导目标群体联想阅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千古名文。
通过联动推广绘画作品与文学作品,即先以绘画作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再将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推送给读者,从而实现阅读推广的目的。
诗词入画
中华古典诗词是文学通识性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画具有诗、画、印、书等元素。“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词入画,二者有机结合,既能增强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又使诗词的形象感更加突出。这使得人们在赏画的同时,也可兼读诗词。
例一:《墨梅图》与古诗《墨梅》。
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绘制了《墨梅图》,并在画上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例二:题画诗《竹石》与《竹石图》。
清代书画家郑燮,号板桥,绘制了《竹石图》并创作了题画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4年2月起,作为中国图书馆艺术资源重要供应方的世界艺术鉴赏库在微信公众号“弘雅书房”建立“每日诗画”专栏。该专栏将中华诗词与中国古画欣赏有机结合,已连续推出多期系列专题文章。
画中文杰
文化杰出人物是中外绘画作品描绘塑造的重要群体。笔者曾以世界名画《雅典学院》向读者推介有关古希腊思想文化的书籍。该画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为题材,将代表古希腊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名人会聚一堂。这些历史人物流传后世的思想文明成果常被编纂成书籍,成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为关键词检索馆藏,分别检索出49本、20本、23本相关书籍,合计达92本。哲学社科书籍通常对非社科专业的读者而言具有较强的疏离感。因此,通过欣赏名画中文化先贤的生动形象,拉近今人与古代先贤的距离,即可激发欣赏者通过阅读了解先贤们深邃思想文化的欲望。此外,中国古画中的《竹林七贤图》与《太白行吟图》也都是塑造文化杰出人物的代表之作。这样的作品同样可以被用来开展以画识人、引读其书的工作。
画史结合
历史题材是美术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欣赏这类绘画作品可以引导读者阅读相关历史书籍。2019年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笔者从书画关联角度,选取再现中国革命历程的油画、版画作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选配音乐,面向读者举办了以“音画建国路”为主题的讲座。通过讲座,引领师生结合史实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过程中既艰辛又辉煌的历程,最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以深化理解。
神话与美术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神话以及与之相承继的罗马神话更是众多西方绘画、雕塑的素材和灵感来源。有专门的书籍命名为《西方艺术与古希腊罗马神话》或《名画中的故事: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因此,以美术作品为引,展开对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系统阅读与理解,会是一个生动形象并充满乐趣的过程。
例如,雕塑作品《拉奥孔》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的祭司拉奥孔,他劝阻特洛伊人把藏有希腊人的木马移进城内,此举激怒了袒护希腊人的海神,海神派遣两条大蛇将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缠绕致死。这个故事源于希腊文化经典《荷马史诗》。因此,雕塑作品《拉奥孔》与书籍《荷马史诗》之间存在着易于建立的关联性。
书画关联的实践模式
聚焦古今中外名画中所描绘的文化名人与神话人物,整合图书馆内相关书籍,举办主题书展。围绕该书展举办讲座,实现引画引读,解析名画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刻画的文化人物。通过“讲座+书展”让读者对于绘画名作中蕴含的故事与人物有所了解。基于此,倡导读者借阅书画关联性主题书展推出的书籍,并组织主题性集体阅读活动。此即笔者探究的“以画策展画聚群书”的阅读推广工作模式,其核心特色在于将艺术欣赏与书籍阅读相结合,以画为媒,引动阅读。
文学文化、哲学社科、历史事迹与人物是青年学生通识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打磨的经典绘画作品往往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文化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媒介。当前,图文不仅可以互补共存,还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将精美画作同诗文、史事、神话传说相结合,实现艺术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促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