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图书馆视障阅读新路

known 发布于 2025-09-11 阅读(230)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及数智化时代的到来,视障群体阅读的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视障群体的阅读推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的聚集地,承担着文化传播和提供阅读服务的职责,而视障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阅读需求和文化权益更应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因此,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数智化背景下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活动的服务现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路径,旨在为视障群体提升阅读体验、更便捷地获取知识,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助力其融入数智化社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有超过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视障群体在我国的人口占比越来越大。视障群体由于视觉障碍,在知识获取、技能掌握、融入社会等方面存在极大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前往图书馆等阅读场所。由于视力受限或完全丧失,视障群体无法直接通过视觉阅读文字或图像,他们依赖触觉(如触摸盲文)、听觉(如有声读物)等其他感官获取信息。尽管现在有很多专门为视障群体设计的阅读资源,但相较于普通视觉读物,视障群体可选择的阅读内容仍然十分有限。由于个人情况、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等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习惯也有所不同。有些视障朋友更喜欢使用触觉阅读(如盲文阅读),有些则更喜欢听觉阅读(如听有声读物、广播等)以及视觉辅助阅读(如使用放大镜等)。他们的阅读呈现出方式特殊、习惯独特性、内容受限等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变,电子盲文读物、有声读物以及各类盲用数字阅读产品不断涌现,视障群体阅读推广工作越来越倾向于数智化。视障群体对阅读的强烈兴趣和需求为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带来了契机。

开展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服务的必要性和意义

2017年9月,中宣部、财政部、原文化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残联五部门联合发布《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数字出版平台和盲人专用阅读设备,推广盲人数字阅读服务,为盲人群体提供数字有声读物和电子盲文等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考虑视障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良好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及服务。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借助尖端数字技术普及数字阅读,将对视障读者产生深远影响。

促进知识平等,增强社会包容性

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开展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服务可以确保视障群体接触各类知识资源,促进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共享;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服务向公众展示了视障群体的阅读欲望和阅读需求,有助于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掌握生存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数字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视障读者,激发他们努力改变现状,促使他们掌握新技能,从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数字阅读还能培养他们持续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得以接触具有深度的文化作品,并与社会前沿思潮接轨,进而助力他们实现个人价值,挖掘个人潜能。

有利于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促进残疾人文化发展

一方面,数字阅读为视障群体提供了便捷的阅读环境和多样的服务平台,不仅增强了数字阅读的推广成效,还能有效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切实推动阅读资源的公平共享。另一方面,数字阅读能够吸引更多社会人士关注视障群体的阅读需求,吸引更多资源和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活动服务的实践

建立和完善视障群体阅读推广硬件设施

数智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适合视障群体的服务模式。一方面,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步伐,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特殊资源数据库,更新智能化辅助阅读设备;另一方面,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使其熟悉掌握盲用设备使用技能,为视障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视障读者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该馆通过建设视障阅览室、采购盲文期刊和有声读物、开展无障碍电影放映、赠送智能听书机等一系列措施,为视障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服务。同时,四川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区为视障碍读者提供了盲文图书、大字本图书借阅和盲用听书机免费外借服务。四川省图书馆现有盲文图书882册,大字本图书794册,光盘390张,配备盲文点显器、扩视软件、远近两用台式电子助视器、盲文打字机、韵壁扫描仪等专用设备辅助阅读。

打造视障群体阅读推广品牌并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四川省图书馆积极打造“思进·心视界”阅读推广品牌,持续在川图公众号推送无障碍电影放映资源,包括主题教育、少儿动漫、残疾人科教等题材。不仅如此,为进一步促进社会残健无障碍融合,丰富广大残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四川省图书馆不定期开展针对视障读者的活动。四川省图书馆联合四川省残联、四川省盲人协会等机构,举办“光明阅读”视障读者快闪赛(四川赛区),与云、贵、川、渝盲协和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盲人网络迎春联欢会、“心向光明 以声传情”视障读者阅读分享会、“金秋书韵——盲人诗文诵读会”、“为爱发声,光明行动”——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作品诵读品鉴会 、“阅成长 越融合”儿童融合特色主题活动、启动“追光者——视障数字图书制作”项目等。

举办视障群体阅读推广培训班

为提升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水平,使视障群体在阅读与交流中启智润心、涵养品格,自2023年开始,四川省图书馆与中国盲文图书馆联合主办“文化助盲志愿者师资暨视障阅读推广培训班”,与四川省盲协视障儿童家委会共同主办思进·心视界“触摸未来”视障读者听书机培训活动。旨在通过这些培训,带领视障群体探索阳光听书郎S918plus的更多功能,使其掌握在线访问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喜马拉雅等海量数字资源库的技能,拓宽其阅读渠道。

成立助盲志愿者服务团队

为响应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号召,自2021年2月起,四川省图书馆组建了一支“面向特殊群体”的文化志愿服务小队,设置“声情并茂听电影”栏目,并陆续开展“盲文普及宣传”“通用盲文问答微课堂”等活动。

视障群体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视障群体阅读推广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视障阅读推广工作带来挑战,也制约了视障群体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资源建设不足和设备利用不充分

尽管公共图书馆在服务视障读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仍存在资源短缺和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盲文书籍、有声读物等视障专用资源相对匮乏,且更新速度缓慢,难以满足视障读者的多样化需求。由于盲人专用阅读器、听书机等设备配备不足,且视障读者对数字阅读操作不熟悉等问题,数字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服务模式单一,创新不足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以提供盲文书籍、有声读物等静态资源为主,缺乏针对视障读者的个性化、互动性、差异化服务,等视障读者自动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也限制了服务效能的提升。

专业人才缺乏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缺乏具备盲文常识的专业人才,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效果不佳。部分公共图书馆虽已成立专门的文化助盲志愿者服务团队,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志愿者流动性大、稳定性不强,服务缺乏连续性。

技术应用滞后

数智化技术尚未在视障读者服务中充分发挥其效能,市和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尤其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方面进展缓慢,缺乏适合视障读者的智能化辅助阅读设备和技术手段。

宣传力度不足

图书馆宣传视障服务的方式过于单一,通常只在特殊节日进行宣传,如世界读书日、国际盲人节等,宣传缺乏持续性和广泛性。这就使许多视障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缺乏了解,进而造成服务资源利用率不高。不仅如此,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盲人阅读推广的认知度较低,致使盲人阅读推广工作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视障群体阅读推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阅读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模式、视障读者自身发展等方面入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确保视障群体能够便捷地获取阅读资源,更快地融入数智化时代。

加强阅读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为视障读者提供通用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大字读物、数字阅读、无障碍版本的电影放映等服务。同时,省级公共图书馆应推动和指导市和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无障碍阅览室,增加盲文图书和视听文献资源,做好盲人阅读服务,推广视障群体无障碍信息交流产品。

1.文献资源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盲文图书出版的支持力度,鼓励出版社增加盲文图书的出版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及时推出新书,以满足盲人读者对新知识、新信息的需求。图书馆应加强与出版社、盲文出版社等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和采购适合视障读者的盲文书籍、有声读物等专用资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视障资源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源供给体系。

2.数字阅读资源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推动视障数字阅读资源的建设,开发适合视障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读器、听书软件、有声读物、电子盲文等数字资源,方便视障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3.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图书馆应加强与各级残联、盲协、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视障读者服务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视障阅读资源共享机制,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实现阅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提升视障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生活质量。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1.加强专业培训

专业技能水平高、文化底蕴足的图书馆员能够为视障群体提供专业指导。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采取内部集中培训和外送进修相结合的方式,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提升他们在盲文知识、手语技能、服务水平以及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图书馆还应定期与其他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关于视障群体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交流会,为服务视障群体搭建多样化的平台。

2.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

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实施激励措施,吸引阅读服务专家和数字技术精英投身视障群体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从而增强服务团队的实力。

搭建盲用资源平台,推进技术应用

视障群体的阅读新模式为“以听代看”的数字阅读。图书馆应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步伐,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视障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依托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搭建盲用资源平台,开发更适合视障读者的无障碍阅读软件和服务网站,加大盲用电脑的推广力度,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或远程教学活动。此外,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数字资源支持,带动全省视障读者实现数字化阅读,并积极与中国盲文图书馆、省级盲文图书馆共建共享,确保盲用资源“一站式”获取。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馆应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关注视障读者的心理健康,设置专职心理辅导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针对视障读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定制化的阅读推荐、视障读者交流会、文化讲座、技能培训等。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等方式,与视障读者互动交流,提高视障读者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图书馆还可以创建覆盖全省的视障读者微信交流群,通过微信平台向他们推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促进图书资讯和音频资料的共享与高效利用。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其拥有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新语听书、库客音乐等资源。这种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的阅读推广方式,既能提升视障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其归属感,又能及时获得反馈并分析视障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加强宣传力度,打造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新品牌

图书馆应加大对视障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1.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利用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对视障群体阅读推广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一方面,在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特殊节日(如世界读书日、国际盲人节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深入街道、社区、视障群体集聚场所进行宣传。

2.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助力视障群体阅读推广活动。并联合出版单位以捐赠阅读资源等方式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视障阅读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视障群体阅读的良好氛围。

标签:  盲文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