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力为嘉兴工业遗产铸魂

known 发布于 2025-09-11 阅读(354)

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保护好、利用好工业遗产,使之焕发新生机成为时代发展必须面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借力嘉兴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全市工业遗产现状,提出注入新质生产力,探索保护利用新路径。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马家浜文化发祥地,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嘉兴时指出,嘉兴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源远流长。在众多的文化遗存中,工业遗产虽然年轻,却成为留存城市记忆最完整、最直接的载体。顺应时代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注入新动能,成为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着手点。

工业遗产的概念与价值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2003年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定义为:“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

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历史文明成果,忽视或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使城市出现历史空白,无论从社会、历史、建筑、审美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记忆与见证价值。每一项工业遗产都记录着特定的历史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人类了解工业文明价值观、工业技术、工业组织、工业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现在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同样,工业遗产记录着普通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辉煌的工业历史不但是企业家的骄傲,更是工人们的自豪,同样让后人敬仰。保护和传承这些能反映时代特征、承载历史信息的工业遗产,既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又能够传承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006年,国家文物局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迈入了崭新的阶段。2006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文物保发〔2006〕10号)。2007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将“工业遗产”正式纳入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标志着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开始在国家层面上得到重视。2014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导则(征求意见稿)》(办保函〔2014〕758号)。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产业〔2018〕232号),并在2023年正式发布《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工信部政法〔2023〕24号),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嘉兴市工业遗产保护现状

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目前,嘉兴全面开展“三普”点位实地复查工作,全市域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在类别上属于工业建筑及附属物的数量有56项,在保留数量和保存质量上并不乐观。根据统计数据,嘉兴全市“三普”登记数量为2344处,工业遗产仅有56处,占比2.23%。截至2024年底,嘉兴文保单位(文保点)共1315处,文保点以上的工业遗产共27处,占比仅为2.05%。具体情况如下。

在文物分布上,广泛分布于市域各县(市、区),其中,南湖区有10项、秀洲区有18项、海宁市有5项、桐乡市有3项、平湖市有5项、海盐县有4项、嘉善县有11项。

在文物级别上,全市工业遗产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项、文保点有22项。此外,还有历史建筑12项,其中,文保点与历史建筑身份重叠的有8项,其余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在文物类型上,与茧丝相关的文物有10项,主要分布于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桐乡市;与砖窑相关的文物有16项,主要分布于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海盐县;与粮食生产相关的文物有20项,分布于各县(市、区);其他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工业生产类文物有10项,主要包括五金机械、造纸、纺织、橡胶、电器等,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是嘉兴工业历史发展中难得的实物见证。

在保存情况上,整体分为较好、一般、较差。其中,整体保存情况较好的有33项,整体保存情况一般的有19项,整体保存情况较差的有4项。

对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设想

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为工业遗产注入新质生产力,如何传承其本身承载的城市记忆,如何与城乡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如何妥善利用使之焕发新生机,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主要为建立工业博物馆、打造商业综合体和开发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建立工业博物馆

目前,国内外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将工业遗产打造为博物馆。尤其是将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厂房建筑群,改造成露天博物馆或者室内博物馆已具有成熟经验。例如,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利用厂区空间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专业现代家具设计博物馆,将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艺术设计紧密结合,集众多大家之长,使整个维特拉厂房成为一个当代建筑大师的作品博览会。另外,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工业博物馆群、英国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工业区博物馆群等,均是在工业遗产复兴过程中,挖掘遗产本身的文化价值,结合属地特色,有效保护利用工业遗存,使老旧工业片区重新焕发活力的有效案例。

嘉兴的工业遗产同样适用于打造博物馆的成熟路径。根据工业遗产原有产业及产品性质,可以设定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博物馆、专题博物馆、文化创业中心等。例如,原嘉丝联厂房作为嘉兴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可建设成为展示从古到今的专题类丝织服装博物馆;原嘉兴石油机械厂老厂区可以以工业遗产老厂房的建筑为历史底蕴,利用部分厂房创办嘉兴动漫中心及钢结构研发设计、科普教育的文化产业园区。

打造商业综合体

受“混合使用”理念的影响,一些工业遗产地也被开发为集酒店、商店、咖啡厅、餐馆、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如首钢园六工汇、英国伯明翰布林德利工业区。这种模式在嘉兴已经有较好的案例,如嘉兴绢纺厂老厂房片区被改造为南湖天地,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代表佳作。

嘉兴民丰造纸厂老厂房、嘉兴冶金机械厂老厂区均处于中心城区甪里街片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展,这些厂区生产功能迁移到其他地区,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大量的空间。高站位、强统筹、早规划这些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工业遗产,打造风景优美、潮流时尚的公园式商业综合体,条件更成熟,收益更显著。

开发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开发运营往往受到地方经济的制约,而将工业遗产改造为文化创意园,更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用较低的改造成本培育高附加值产品,赋能遗产所在片区焕发新活力,撬动城市业态提升力和人才吸引力。国内典型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就是北京的798艺术区,原先老态的国营798电子厂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北京的新地标,空置的厂房如今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艺术聚落和时尚文化的展示基地。另外,杭州创意园区“LOFT49”、上海红坊创意园、南京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成功案例,都向我们传递了工业遗产发展创意文化的可能,展现了工业遗产改造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根据嘉兴发展实际,我们更适合小切口、小投入的创业产业集群。利用“四普”成果,全市范围内整合20处粮仓粮库、10处蚕桑文化遗存、16处窑址遗存,更新观念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公共文化发展空间,结合江南水乡文化,拓展工业旅游,科技携手文化,扎根高质量提升创新力的发展空间。

总之,嘉兴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可谓刚刚迈出新步调。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注入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留给我们的命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提升创新力,将我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打好经济、文化、旅游、商业、教育组合拳,合理利用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对留存不多的工业遗产加以妥善保护,合理利用。

(作者单位: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标签:  遗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