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海报文字符号新表达

known 发布于 2025-09-11 阅读(304)

文字符号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书写形态,遍布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构成海报作品的重要元素。随着人们审美素养及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海报设计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寻求文字符号的创意化表达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文字符号的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和社会性价值,使其与图像等元素相互配合、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产生形意相生的效果,创造海报设计的无限可能。

文字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其价值及作用在海报设计中难以被替代,可以借助文字符号表达图形难以表达的寓意,要求设计人员从文字符号的编排、色彩、字体结构、动静态调整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充分发挥文字喻体作用,文图结合,展现海报主旨,将传播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卖点完整传递给受众。

文字符号内涵及特征

文字符号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书写形态,遍布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语言性的符号内容、视觉性的符号形式双重属性。一方面,文字符号的主要功能为传达信息。人们在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后形成了语言系统,其中,板块句子、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标准及规范大都约定俗成,而语言需要言语和文字共同呈现,文字具有语言性的符号内容这一属性。另一方面,文字有着特殊的视觉符号形式。人是一种视觉动物,符号化的文字依托外在展现形式诠释和表达内容,使人产生特定情感。具体来看,不同的语境中,文字符号显现的作用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包括社会性、艺术性、实用性和文化性。文化性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字符号,带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侧重于文化含义的表达,可以向信息接收者传递其民族、国家等文化特色;实用性是指文字符号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用于对话和交流;艺术性是指文字符号的实用性功能、社会文化价值展示功能不明显,更为关注文字符号形式本身,具有较强的审美特性;社会性是指在特定情境下,文字符号所使用的词汇、句式和语气带有社会意义。

文字符号在海报设计中的价值与作用

第一,文字符号具有凸显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价值。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范围文字符号的视觉形态具有一定差异,如契丹文、东巴文、西夏文等民族文字符号带有极强的地域性。因此,将特定文字符号用于海报设计,可以引起当地民众的情感共鸣,使其对文字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使文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是更具温度。第二,文字符号有助于提升公众信息识别的准确度,准确接收海报所传达的信息量。单纯的图像设计很容易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问题,而文字符号的社会约定俗成特征可以让大部分公众毫无压力,且轻易识别文字形态及其所传达的含义,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用于思考或理解相关知识背景,也不容易产生片面化的解读。第三,加入一定的文字符号可以使海报设计的整体层次更加丰富,提升海报整体的重量感、空间平衡感、质量感和视觉张力,让观者真切感受到符号的艺术魅力。

文字符号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文字符号的引入及应用要与海报主题相贴合,以充分发挥文字符号表形、传意和表音等作用,向受众准确且间接地表达主题、传递信息,并使其更易于识别与记忆,促使视觉语言与海报主题融为一体。同时,针对不同场地的海报运用不同的文字符号。例如,音乐电视、朋克运动等场地的海报设计需要尽可能以轻松、随性的表现形式予以文字符号创意,对此,可以采用手工书写字体和绘画等形式,营造个性十足的画面效果;而一些商用类海报、公益性海报则需要更加严谨。第二,彰显空间感。文字符号的大小、风格、布局和构图等皆会对整个海报画面的空间语言表达产生影响,因此,设计者需要兼顾整体性,灵活删减字体,调整字体空间,确保整体布局融会贯通,进而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得益彰,更好突出画面的核心内容。第三,遵循平衡性原则。字体的视觉平衡包括字体结构、笔画间距和厚度等方面。要平衡好左上角轻视觉重量感空间和右下角重视觉重量感空间,确保结构重心的统一性。第四,文字信息的可识别性。海报设计中的文字符号作为主要元素,应使观看者在阅读和浏览海报作品时能准确从文字符号中获取信息、识别主题。

海报设计中文字符号的创意表达策略

文字内外部结构重组,促进创意表达

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后,部分字体笔画从复杂到简单不断发生变化,创造了各式各样新颖的字体造型。人们大多以增加或者减少笔画改变字体形状,完成重构与同构。在此过程中,字体的识别性一般不受影响,但是画面效果更为丰富,可以清晰传递设计者所表达的内涵。例如,《共融&共荣》公益性海报设计中,于田先生采用重构和同构的方式,将“城市”两个字有机融入“森”之中,表现和传达出森林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蕴含较好的哲学寓意。可以结合字体本意和延伸含义对文字符号予以拆分,如“舒”字由“舍”“予”共同构成,体现“有舍才有得”的哲学思想,一个人只有甘愿奉献和给予,才能够收获真正的快乐。再如,《黄金时代》电影宣传海报中将汉字笔画予以拆解和适当放大,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后,加入电影主角人物,进一步突破了空间限制,营造了一种时空穿梭之感,给观者独特和奇妙的视觉感受。此方式能够打破固有思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并引发人们的深思。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文字符号进行拆分、重组等时要将其最为基础的识别与阅读功能加以保留,以免出现“形”大于“意”的情况。

文字符号的动态呈现,促进创意表达

文字海报的动态化形式为海报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文字符号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性,增强了其趣味性及动态性,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创作方向。相较于只展现静态海报的传统模式,动态海报展示的是一个过程,画面具有情节性和节奏感,可以刺激观众,引导观众的情绪,并能够增强视觉体验感,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基于动态海报的多重优势,设计人员在构筑和设计动态化文字海报时,既要把控文字、色彩、图形、图像等静态要素,也要运用时间、节奏以及动效等动态元素,以更好突出海报主旨,避免出现视觉混乱、画面不统一等问题。一是要灵活运用位移、变形等动态化表现手段。位移主要包括旋转、平移、路径位移三种,需要结合透明度变化等表现方式丰富视觉效果,以达到生动、灵活的运动效果;变形有放大缩小、扭曲、生长、挤压和消散等方式。二是色彩的动态化表现。渐变是图形文字等符号的色彩从明到暗、由深转浅的变化过程,或是颜色过渡变化到其他颜色的过程,对文字符号进行色彩渐变处理,形成从左至右、从四周到空间的多种变化,可以增加其神秘感和节奏性;闪烁是文字符号、图形等光亮不断变化或者不同颜色之间的交替闪烁;肌理变化是通过在文字符号设计中增加肌理,形成从清晰到模糊、光滑到粗糙的不同变化;透明度变化可以产生一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视觉效果,应用于海报文字符号设计,可以实现创意化表达,呈现动态效果。三是现代技术的引入及应用。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变革为海报设计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包括数字设计工具的发明与应用、社交媒体兴起、网络传播等。可以运用AR技术,将充满视觉表现力的文字信息、具有临场感的声音信息、富有灵动感的图形信息等融入海报设计。例如,作品《DAZE》中,单词“DAZE”有“迷惑”和“恍惚”的意思,作者将写有DAZE单词的长方体进行切割,分成许多细长的小长方体,围绕垂直轴心做旋转运动,呈现周期性扭曲、错位的视觉效果,并将单词所蕴含的情绪波动状态进行动态呈现,让观众可以感觉到视觉张力。

色彩巧妙变化运用,促进创意表达

色彩的静态化呈现也具有较强作用。通过色彩对比渲染和强调情绪情感,可以增强画面张力,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例如,对于红色旅游胜地韶山的海报设计,要以红色作为底色,与主题“红色旅游”相对应;再如,陈少华先生的《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作品,其海报由两条不同的腿构成“人”字,以人腿代替撇和捺两个笔画,一条腿穿着传统白色民族服饰,有较多图案纹样,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另一条则以相对沉稳的黑色西装为主,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海报以亮黄色这一明亮的颜色作为底色和背景,向人们传达出一种充满希望的期盼之情,整个作品极具新颖性,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

文字图像的有机融合,促进创意表达

中国奥运主题海报通过阴影凸显等方式,将运动员在跑步、跳高、跳水等项目中的身姿加以凸显,并将其孕于中国书法,既展现了中国书法笔触之灵动,彰显了其独特韵味和精神,也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核心理念传达给了大众,整体画面仿若具有动态之感、虚空之感,实现了运动速度与草书流畅洒脱的完美契合,使海报设计兼备艺术性、实用性,具有较强的欣赏价值。

在海报设计过程中,要找到文字与图形之间的契合点,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衬托、互相映衬,共同服务于海报主题传达。因此,设计者在对文字符号予以适当变形时不可以过于夸张,而是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设计,确保变形和创新处于合理范畴,给观者带来新鲜感;在对特定物件、地域产物进行海报设计时,可以从实际物体形象中提取相应元素,用于笔画替换,使图片与文字符号更为协调与统一。将抽象设计转变为更为形象化的设计是海报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者可以采用替换、象征、比喻等方式,由内到外将海报设计理念及内涵传递给观者。例如,在《节》这一作品中,设计师以卷纸代替了“节”字体的部分结构,虽然仅有一个字,但是通过“图形+文字符号”的组合形式,简约生动地表明其主题,将此海报张贴在公共卫生间,可以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唤醒人们节约用纸的意识。

中国元素的引入应用,促进创意表达

好的设计从不是素材的堆砌与重组,而是要将璀璨的文化加以吸收学习。在海报文字符号设计时,引入中国元素,如水墨画和书法元素等,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是“天和”“心和”“人和”的总和,期望个体内心与天地之间实现和谐与统一,这一理念在艺术设计和文学作品中亦有重要体现。我国汉字符号方正,讲求字体、字形、字意、字音的统一。例如,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在其作品《九九归一》中大量引用水墨元素,用墨迹环绕形成两个圈,组合起来构成回家的“回”,又使“两个九”虚实结合,可谓别出心裁。其背后寓意也较为深刻,澳门于1999年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中间的花瓣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莲花,体现了澳门的新起航、新开始,有画龙点睛之效,也有“九九归一 澳门回归”之意,整幅画面简约却不失深意,让人有一种置身于家的美好与愉悦之感。将筷子、笔墨纸砚、麻将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引入作品设计,赋予普通物件以丰富含义,可以引发观赏者共鸣,使海报“接地气”,被更多人接受。

对比留白及情感渲染,促进创意表达

海报设计要具有一目了然的效果,让人们一看到它便能准确接受信息。因此,海报设计在引入文字符号时不宜过多,要善于留白。留白是主物与底色之间的过渡,能够使画面有虚虚实实的感觉,为观者留下更多的遐想空间。而借鉴和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繁简、虚实、缓急、静动等对比及矛盾复杂情绪,可以留白凸显主题,以静显动,加深人们对海报作品的印象。大量的留白可以给观者一种沉静空灵的感觉,为观者的随意想象提供充分的空间,也为凸显主题创设了更多可能;而以静显动可以产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效果,有夺目之感。

情绪是人们在外部事件刺激下作出的功能性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通过暂时性的整合认知、生理、行为等渠道,生成一种塑造环境、增强适应性的回应。文字是构成海报整体的重要元素,也是传递情感的有力载体,具有承载和传达作者情感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于文字符号的关注不再仅限于叙事性功能,而是开始关注其情感作用,要充分激发文字符号的感情渲染作用,使文字符号情感化。因此,要在保证文字可读性的前提下,努力搭建双方的情感交流桥梁,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可以借助字体、字形、字意、字音等方式表现和传达情感。以字体为例,不同字体的粗细、重心、字面率等存在差异,会给观者带来或高雅灵秀、或庄严肃穆等不一样的情绪感受。例如,田中光一先生逝世后,靳埭强先生为悼念他,创作了《一》这一海报作品。其中,“一”取自田中光一先生名字中的一字,靳埭强先生以“一”为基础符号进行上下对称和翻转处理,构建出一只闭合的眼睛,寓意田中光一先生的离世,在眼角三角部位则以墨色加以晕染形成泪痕。虽然海报整体并没有过多的符号和视觉语言,但是借助不同字体色彩、肌理、笔画和结构的组合,赋予了文字符号以情感,使人产生了强烈的悲伤之情,内容与情感达到高度统一。

综上所述,在海报设计中要积极探索文字符号的创新表现形式,既要对文字符号进行变形创新,也要对色彩、图像等元素予以调整,并要善用对比、留白等手法,实现其创意性表达,以设计制作出更多新颖、有趣的高质量海报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性需求和实用性需求。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标签:  符号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