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遵义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389)

摘 要 发展林业产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贵州省遵义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分析其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延长林产品加工链、打造培育知名品牌及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林业产业;贵州省遵义市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19

发展现代林业,壮大林业产业,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1]。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总面积3.08万km2,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为63.15%,活立木蓄积量为12.04亿m3。虽然林业产业是遵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渠道不畅、产业链条较短、品牌影响力不足及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当地林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科学谋划遵义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对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现状

1.1 现存林业资源

遵义市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有林地面积205.07万hm2,

活立木总蓄积量12.04亿m3,森林覆盖率达63.5%。遵义市乔木林面积为115.73万hm2,竹林面积为21.39万hm2,

经济林面积为22.02万hm2。遵义市乔木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分别占乔木林面积的35%和29%;竹林以毛竹为主,占竹林面积的74%;经济林以油茶、板栗、柑橘等为主。遵义市公益林面积为121.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为7.13亿m3;商品林面积为83.77万hm2,活立木蓄积量为4.91亿m3。从林龄分布看,遵义市有幼龄林19.54万hm2,中龄林64.64万hm2,近熟林43.81万hm2,成熟林77.08万hm2。林业资源分布基础良好,可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1.2 林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遵义市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目前,遵义市已初步形成以速生材林、经果林、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为主导的林业产业格局。遵义市速生丰产林面积约7.33万hm2,

主要种植马尾松、湿地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经果林面积为14.00万hm2,主要种植油茶、板栗、柑橘等,产业基础雄厚;花卉苗木基地190余家,年产值超10亿元;林下经济发展劲头强劲,以林药、林菌、林畜为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森林旅游景点100余处,接待游客众多。整体来看,遵义市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多元,特色优势明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产业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遵义市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但目前的产业格局中,以原木和初级产品为主导的传统林产品加工业仍占据重要位置,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比重偏低。林业产业链环节较短,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不高,制约了林产品价值的最大化释放。此外,遵义市林业产业内部结构亦不尽合理。虽然近年来遵义市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与传统的林业产业相比,其产业结构占比仍然较低[2]。不同林业产业发展态势失衡,缺乏错位发展,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地区对特色资源禀赋的挖掘利用还不够深入,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任重道远。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遵义市林业产业的做大做强,迫切需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投融资渠道不畅

遵义市林业产业发展面临投融资渠道不畅的严峻挑战。从投资主体看,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社会资本对林业投资积极性不高。林业运营周期长、见效慢、回报率较低,加之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手段,使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林业信贷意愿不强。从投资项目本身看,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营林成本投入等前期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而产业链后端加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青睐。同时,遵义市林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融资渠道单一。遵义市现有的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贷款贴息等政策体系难以完全适应林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2.3 产业链条较短

虽然遵义市拥有雄厚的林业资源储备,但就目前而言,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深加工环节严重薄弱。大量的原木和初级林产品被外销,造成了资源流失,无法实现林产品附加值最大化。同时,林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联动效应不够明显,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完备的服务配套。上游林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下游加工销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含量产品匮乏。整条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彼此分割,产业关联度低下,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此外,遵义市第三产业与林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待加强。虽然近年来遵义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等新兴林业产业,但该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耦合程度不高,无法形成完整的林业全产业链条。

2.4 品牌影响力不足

尽管遵义市林业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发展底蕴深厚,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品牌培育和营销策略,当地林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遵义市发展林业产业的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载体的品牌建设相对薄弱,缺少足够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难以引领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遵义市培育和打造特色林产品的步伐滞后,除个别驰名林产品外,大部分林产品在市场中都缺乏独特的辨识度[3]。同时,遵义市林产品营销宣传工作投入严重不足,营销渠道较为单一,对外宣传推广力度较弱,使得大量优质林产品无法充分展现自身魅力。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品牌建设缺位,造成遵义市在林产品品牌营销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同质化竞争日趋加剧。

2.5 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遵义市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相对落后,精准高效的现代林业技术在林业各生产环节的应用程度不高。遵义市在林木育种和种苗培育环节,新品种选育和优质种源遴选能力有待加强;在营林抚育管理环节,精细化作业水平不高,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在木材采运和加工环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使用率低,大量劳动密集型传统作业方式依然盛行。在遵义市,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十分有限,如林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不足。

3 对策

3.1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点在于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引导林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演进。科学规划林地利用,合理控制不同林业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比例,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优化组合,形成多业并举、相互支撑的林业产业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注入新动能。1)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依托现有的马尾松、油茶等优势林种资源,做精做专特色经营,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构建完整的主导产业链条,提高主导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大力发展新兴林业产业。立足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培育发展有较高附加值的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拓展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大力发展智慧林业、林业电商等新兴业态,推动传统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3.2 拓宽投融资渠道

投融资渠道不畅长期制约着遵义市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有利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推动林业产业做大做强至关重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支农惠林力度,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合作等方式介入林业领域。同时,建立林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为金融机构投放林业贷款创造良好环境。强化金融对林业的服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林业特色产品[4]。针对林业长周期、低投入等特点,推出林权抵押贷款、林木质押贷款等创新信贷产品,满足林农和林业企业融资需求。探索发展林业保险,为林业经营主体分散经营风险。进一步扩宽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实现途径,把林业资源资产证券化,探索发行林权信托、林业基金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林业领域,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林业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林业投融资供给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良性互动。

3.3 延长林产品加工链

目前,遵义市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上下游联系较为薄弱,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做大做强,有必要着力培育壮大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引进先进适用加工技术,加快传统林产品加工向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型。依托现有木材加工基础,推进人造板、精深加工等领域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木质家具等林产品深加工新领域,延伸林产品价值链条,挖掘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同时,推动林产品加工企业与林农的利益耦合,促进产业链主体高效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与林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林农对林业经营的获得感。鼓励加工企业对原料林进行托管,确保原料供应充足,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3.4 打造培育知名品牌

顺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的林业品牌,对于提升遵义市林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强林业产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重视本土特色林产品品种的培育。遵义市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孕育了不少珍稀名优林种,应当将这些独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区域性品牌,树立林产品的市场形象。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大力扶持企业品牌建设,形成品牌与产业互促互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系列品牌营销活动,增强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完善营销渠道,推行品牌差异化经营。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拓展新的营销模式,让更多优质林产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此外,注重品牌形象和质量管理,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规范统一标准,加强产品质量保障。

3.5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遵义市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强林业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攻克一批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生物育种、精准作业、智能管理等领域突破。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5]。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林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林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利用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开展精准作业,推广智能机械化林业装备,构建林业智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着力培养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院校和企业培养一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4 结语

乡村振兴为遵义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遵义市应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科学谋划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动能。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林业;拓宽投融资渠道,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延伸林产品加工链条,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培育知名品牌,打响遵义市林产品知名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实施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遵义市必将形成林业产业新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遵义力量。

参考文献:

[1] 郝武峰.新时期贵州林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贵州林业科技,2023,51(3):94-98.

[2] 顾纯僖,周文武,杨正道.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11):9-11.

[3] 马依莎.林业产业规划与发展应融入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商界,2023(11):102-103.

[4] 张涛,曹虎,张兆铭.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林业产业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3):

106-108.

[5] 廖津霈.发展林业经济 建设“绿色银行”[J].当代贵州,2021(41):62-63.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林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