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444)

摘 要 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园林绿化效果和城市生态环境。为维护园林植物健康、保障城市园林绿化质量,以贵州省黔西市为例,分析黔西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及危害表现,提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园艺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贵州省黔西市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53

黔西市地处贵州省中部偏西北,东邻修文县,南邻清镇市和织金县,西邻大方县,北和东北与大方县、金沙县接壤。总面积2 380.5 km2,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近年来,黔西市大力推进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绿化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但也面临着园林植物病虫害日益严重的问题。黔西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严重,给园林绿化工作带来严重挑战。科学防控园林植物病虫害,对于保护黔西市园林植物健康、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提升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 黔西市园林绿化概况

黔西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近年来,黔西市坚持适地适树、科学规划,在城市新区、主次干道、社区绿地等区域大规模开展园林绿化,绿化覆盖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底,黔西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98%,新增绿地面积979.54 hm2,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贵州省园林县城”。同时,黔西市注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高质量的园林绿化不仅改善了黔西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自然景观品质,还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但随着园林绿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黔西市园林植物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病虫害威胁,给园林绿化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科学防控园林植物病虫害,保护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对于持续改善黔西市生态环境、城市面貌和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及危害表现

2.1 主要病害

黔西市园林植物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锈病、立枯病等。白粉病可为害月季、大叶黄杨、石楠、卫矛等多种园林植物,最初表现为植株叶片或嫩枝被白粉覆盖,严重时白粉会蔓延至整个植株,影响植物正常生长[1]。炭疽病常见于菊科花卉,尤以菊花最为典型,该病早期症状是植物叶片、花托或果实表面出现浅黑色小斑点,后期斑点扩大并常伴有粉状物,严重时整株枯萎。锈病在黔西市园林植物中也很常见,主要为害针叶树种,如马尾松、柏木等,最明显特征是叶片或嫩枝上布满橘红色粉状物,叶片逐渐枯黄脱落。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和嫩枝,最早表现为植株下部的茎叶出现烧伤般的病斑,进而引起全株萎蔫

枯死。

2.2 主要虫害

2.2.1 食叶性害虫

在黔西市园林植物虫害中,食叶性害虫种类最为丰富,主要包括鳞翅目的刺蛾、袋蛾、尺蛾、枯叶蛾等蛾类幼虫,以及蝶类的幼虫、鞘翅目的叶甲和金龟子、膜翅目的叶蜂、直翅目的蝗虫等。这些害虫凭借强大的繁殖能力和迁移扩散力,在暖季常暴发成灾,给园林植物带来严重危害。其典型的危害表现是啃食植物的嫩叶和幼芽,留下不规则的叶缺口或孔洞,甚至将整个叶片蛀食殆尽,仅留下网状叶脉[2]。尤其是一些美丽的花卉植物,在受到食叶虫害的侵扰后,花叶残缺不全,极大损害了观赏价值。部分虫口密度较大的食叶性害虫,如斑毒蛾、木虱等,能将整株植物的树冠叶片食尽,导致植株衰弱,影响其生长发育。

2.2.2 枝梢害虫

黔西市枝梢害虫主要包括蚜虫、介壳虫等,这些害虫虽然个体很小,但由于繁殖力极强,在适宜的环境下常形成大规模的虫害疫情。这些害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为生,虽然单次吸食量很小,但长期吸食会导致植株萎缩、生长迟缓。更为严重的是,枝梢害虫还会将体内代谢的蜡质和糖浆等分泌物覆盖在植物表面,形成烟熏状物质,阻碍植株正常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部分枝梢害虫还能传播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诱发病害发生。此外,枝梢害虫为应对天敌捕食,会在叶背或嫩梢处分泌蜡质形成虫瘿,不仅给园林植物增添许多疤痕,还极大地影响了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

2.2.3 蛀干害虫

黔西市常见的蛀干害虫有天牛、蠹蛾、吉丁虫、象甲等。这些害虫的共同特征是幼虫期具有较强的啃食能力,能钻蛀植株的枝干内部,取食木质部和韧皮部。一旦植株受到蛀干害虫侵害,表面看不出明显症状,但内部早已被蛀食一空,导致植株由内而外逐渐枯萎。严重时,植株甚至会折断、整株死亡。此外,蛀干害虫在植株内部活动钻蛀时,会制造大量虫粪和虫蛀屑,使得植株失去观赏价值。由于这类害虫隐蔽性强,防治难度较大,需要在苗木检疫、药剂防治等多个环节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2.4 根部害虫

黔西市园林植物还经常遭受根部害虫的危害,如地老虎、蛴螬、蝼蛄、蟋蟀及白蚁等。虽然这类害虫活动范围相对有限,但危害程度同样不容忽视。根部害虫以啃食、咀嚼的方式摄食植株的根系和地下部分,部分种类还会钻蛀树干底部[3]。一旦植株受到严重侵害,其根系会被啃食殆尽,失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导致植株地上部分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根系受损也会极大地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使其变得矮小、枝叶萎黄。特别是在幼苗期,一旦根系受损,整株植物的生长将受到严重阻碍。

3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园艺防治技术

园艺防治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园艺操作和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不利于病菌、害虫滋生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危害的目的。黔西市可采取多种园艺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1)选育抗性品种。针对当地常见病虫害,优先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虫能力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如引进抗叶斑病的牡丹、樱花等。2)实施测土配方技术。为新植的幼苗提供适宜的养分环境,增强其自身抵御能力。3)适度修剪。在黔西市,对于常见的丛生灌木,如紫斑牡丹等,实施精细化修剪管理。保持适度的植株密度是关键,因为过于密植会导致植株间透气性差、局部潮湿,极易滋生病虫害。对于行道树等高大植株,及时剪枝疏冠,避免枝叶过密阻碍空气流通。4)加强根际环境管理。黔西市气候炎热多雨,土壤易板结和积水,极易滋生根际病害。管护人员需要在苗圃及成林区采取垄沟排水、深耕透气、覆草防涝等措施,保持根际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消除潜在病虫害隐患。

3.2 生物防治技术

3.2.1 天敌生物防治

天敌生物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于有害生物体内,从而达到控制和减少害虫种群数量的益虫。利用天敌生物防治园林植物虫害,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防治方式。在黔西市园林绿化中,可根据主要害虫种类选择释放不同的天敌生物。对于蚜虫、红蜘蛛等危害较轻的小型害虫,可引入食蚜虫和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每667 m2释放10~20只,连续释放2~3次,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对于叶蛾、斑蝶等中型食叶害虫,可选择管氏肿腿蜂、金小蜂等,每667 m2释放200~300只,重复施放3次。对于特大型的食叶害虫,如刺蛾、卷叶蛾,则需要引入刺蛾广肩小蜂、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每667 m2释放80~100只,连续释放2次[4]。采用天敌生物防治,无须使用化学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具有持续的防治效果。但需要注意天敌种类与害虫的高度专化性,不同害虫应选择相应的天敌种类,同时合理控制天敌释放的时间和密度,确保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3.2.2 微生物制剂防治

黔西市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绿僵菌等。针对鳞翅目害虫,可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每667 m2喷施40 g,5~7 d后根据害虫存活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喷施。针对蚜虫、介壳虫等吸汁性害虫,则可使用球孢白僵菌,每667 m2用药量7~10 kg,连喷2~3次。若遇到蛀干害虫危害,可施用绿僵菌等,一般需要注射到虫孔内,防治效果可超过80%。使用微生物制剂防治,对人畜及环境基本无毒害,且靶向性强、杀虫谱广,可与其他防治措施良性互补。但使用时需要注意遵循标准施药程序,严格控制用量和喷施时间,确保安全有效。

3.3 物理防治技术

3.3.1 阻隔防治

物理阻隔是一种无公害、高效的防控手段。黔西市对于根部害虫如蛴螬、地老虎等,可采用塑料地膜或防虫网进行覆盖阻隔。塑料地膜通常采用厚度0.008~0.010 mm的农用薄膜,铺设于植株根际30~50 cm处,覆盖面积根据植株冠幅而定,且将地膜边缘用土压实固定。这种方式不仅能阻隔根部害虫的侵入,还可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杂草生长。对于枝梢害虫如介壳虫等,则可利用专用的防虫网进行园艺覆盖。通常采用270~380 μm遮阳网,做成大小适中的网袋罩住整株植物。防虫网材质轻便、透气性好,能阻隔90%以上的害虫侵入,但不影响植株正常生理代谢。此外,物理阻隔可用于蛀干害虫防治,只需要在树干虫孔周围缠裹发泡塑料保温棉或铝箔等材料,隔绝害虫就可有效控制危害。

3.3.2 热处理

采用热处理可有效杀灭植株或种子中携带的虫卵、幼虫等有害生物。在育苗阶段,可采用高温育苗床和太阳能温室等设施进行处理。育苗床温度控制在50~60 ℃,连续保温12 h左右,即可杀死种子或基质中的大部分害虫虫卵。而太阳能温室利用日照将室内温度升高为45~55 ℃,维持6~8 h,也能达到同样效果。对于已成活的盆栽植株,可使用高温蒸汽或热风循环等方式进行热处理[5]。蒸汽处理时,先将植株置于密闭箱体内,再注入75~90 ℃的饱和蒸汽,保温30~40 min即可杀死植株表面及内部的虫卵和幼虫。热风循环则是利用密闭的热风循环装置,持续48~72 h的50~55 ℃高温灭虫处理。此外,对于园林地被或草坪区域可采用曝晒或地面熏蒸等热处理方式,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和潜伏性害虫。

3.4 化学防治技术

在黔西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需要严格遵守安全用药原则,科学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合理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于黔西市常见的叶斑病、锈病等植物病害,可选择高效广谱的溴环己烯类或三嗪类杀菌剂,如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对于蚜虫、红蜘蛛等吸汁性害虫,则可使用烯啶虫胺类或喹啉硫酸盐类杀虫剂,如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施。而对于斑蝶、天蛾等鳞翅目大型食叶害虫,可选用高效广谱的虫螨杀虫剂,如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连喷2~3次。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错开各类药剂使用间隔期,科学安排施药顺序,坚持规范操作,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4 结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园艺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科学配合,才能取得显著防治效果。黔西市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危害程度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最佳的防治技术组合,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互补作用。同时,注重可持续性,在追求高效防治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人畜和其他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只有将各种防治技术精心组合、科学应用,并坚持长期执行,才能为黔西市园林植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燕.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遗传抗性研究与可持续生态保护[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1):22-24.

[2] 崔雨暾,邱恒,刘羽.园林绿化植物日常管护修剪及其病虫害防治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4,44(1):77-78.

[3] 许成良.生物防治技术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花木盆景,2024(1):100-102.

[4] 吴静,吕艳杰.浅析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23(5):29-31.

[5] 贾慧娟.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3,43(8):71-73.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害虫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