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地区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501)

摘 要 辣椒是黔西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提高辣椒栽培技术水平,促进黔西北地区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育苗、选地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辣椒栽培技术。

关键词 辣椒;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黔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09

辣椒是重要香辛料之一,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调味品来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辣椒的种植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结构,而且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黔西北地区是我国辣椒的重要产区,辣椒种植业经济效益显著[2]。然而,由于病虫害频发、栽培技术不规范等问题,辣椒产量和品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制约了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和农户经济效益的提升[3]。因此,系统总结黔西北地区辣椒栽培技术,旨在为当地辣椒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育苗

1.1 品种选择

优先选择经国家及省级单位审(认)定的适宜黔西北地区栽培的辣椒品种,如加工型辣椒可选择大方皱椒、毕节线椒等线椒地方良种或杂交种,菜用型辣椒可选择辛香8号、黔椒4号、长辣7号等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1.2 育苗棚准备

在黔西北地区,辣椒育苗棚应建在3年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同时要求排灌方便,地势向阳,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2%,pH值6.5~7.0。使用农膜、竹竿、钢筋等材料搭建育苗棚,以保证棚内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同时避免病虫害入侵和外界恶劣气候的影响。搭建好育苗棚后,采用硫黄熏蒸的方式对棚室进行消毒,每100~150 m2应设置1处熏蒸点,将硫黄粉与锯末按照1∶2的质量比充分混匀后点烧熏蒸,每667 m2使用量为6~9 kg。夏季高温季节可采取高温闷棚法杀菌,在连续晴朗且高温天气下,将育苗棚密封,促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并维持在55 ℃以上持续闷棚30 d,通过高温杀死土壤中及棚壁附着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然后制作苗床,床宽1.2 m,长度视地形而定,并配合施基肥进行全面整地,基肥采用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每667 m2施用量分别为2 000、30、12 kg。

1.3 育苗基质准备

在黔西北地区,辣椒育苗基质通常选择菜园土、沙土、腐熟有机肥按照5∶3∶2的体积比混合配制而成,或选择菜园土、腐熟有机肥按照2∶1的体积比混合配制而成。配好育苗基质后,调节育苗基质湿度,以手捏成团,指尖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然后在苗床上均匀铺1层10 cm厚的育苗基质,使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进行消毒,再覆农膜密封7 d后揭开晾晒14 d,也可以使用50%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进行消毒。

1.4 播种

播种前,将辣椒种子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 min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种子放置在温度25~30 ℃环境下催芽,每天使用30 ℃温水淘洗,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播种前,充分灌足底水,为种子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播种时,采用撒播法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布在湿润的苗床上,播种量为5~10 g·m-2,然后覆盖约1 cm细土即可。在冬春季,辣椒播种后,要及时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提高出苗率。待幼苗出土率达到50%时,及时揭除地膜,避免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及通风透光。在夏季,辣椒播种后,应在苗床上覆盖遮阳网,以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日灼伤害。

1.5 苗期管理

在辣椒苗期,要注意水分管理,苗床土壤过湿时可用干草木灰吸湿,湿度过低时及时灌溉,保证田间持水量为60%~70%即可。根据辣椒幼苗生长情况,分别在3~4片真叶期和6~8片真叶期追施1次尿素,每667 m2追肥量为5~7 kg,并视情况选择晴天用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肥。移栽前10~15 d进行炼苗。同时,在辣椒苗期注意温度调控,保证齐苗前日间温度在28~30 ℃,夜间温度在18~20 ℃;第1真叶期日间温度在25~27 ℃,夜间温度在13~15 ℃;定植前7 d日间温度在25~30 ℃,夜间温度在15~18 ℃。

2 选地整地

科学选地整地是确保辣椒高产、优质及病虫害有效防控的基础。在黔西北地区辣椒栽植地块选择上,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地区,以保证雨季能够迅速排出田间多余水分,从而降低因积水引发的各类根部病害的发生概率。同时,辣椒栽植地块应土层深厚,以理化性状良好、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pH值在6.2~7.2的砂壤土或壤土为宜。此外,应避免选择辣椒长期连作或辣椒与茄科、葫芦科作物连作地块,降低连作障碍和抑制病虫害发生。

选好种植地块后,在冬季进行深耕作业,将土壤深翻后晾晒,以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同时能杀灭部分病原菌和破坏害虫卵的越冬场所。冬耕后,待土壤充分晾晒至干爽状态时做畦或起垄,按南北方向开厢,厢面宽70 cm、沟宽20~30 cm、深15~20 cm,厢间距90~100 cm。

然后在厢中间开双行施肥浅沟施基肥,沟宽70 cm、沟深15~20 cm、沟间距10~15 cm,基肥采用农家肥和辣椒专用肥,每667 m2施用量分别为2 000~3 000 kg和50 kg。

3 定植

在黔西北地区,通常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选择晴天、无风的下午定植辣椒苗。一般是当天起苗、当天运达、当天定植。起苗时,注意尽量减少对幼苗根部的伤害,多带土,轻拿轻放,以确保幼苗存活率。采用宽窄行进行定植,宽行距60~70 cm,窄行距30~40 cm,每667 m2定植6 667~9 877株为宜。定植前先覆盖地膜,定植时破膜挖定植穴,浇足水,将幼苗栽入定植穴,栽植深度与幼苗原入土深度保持一致,四周填土,用细土封严压实膜口和膜边。

4 田间管理

4.1 水肥管理

在辣椒生育期灌水2~3次,盛果期后遇干旱天气每30 d灌水1~2次。适时进行追肥,定植后10~15 d施苗肥,每667 m2可施粪水1 500 kg、尿素5 kg;辣椒现蕾时施花蕾肥,每667 m2可施钙肥10 kg;辣椒大量挂果后施结果肥,每667 m2可施辣椒专用肥25 kg,同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4.2 中耕除草

辣椒定植后,分别在缓苗后10~15 d和植株封行前进行1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后要及时培土。

4.3 植株管理

对于植株高大、生长旺盛的辣椒,为防止茎秆过长、枝叶繁茂及果实重压等因素导致的倒伏现象,在初花期来临之前要对辣椒植株进行支撑,可在厢面两端打入稳固的木桩,并在木桩之间拉起绳索,形成稳定的支架网络,提供支撑力,确保植株能保持直立生长。同时,定期进行疏枝疏叶工作,及时摘除辣椒植株老叶、黄叶、病叶、病果等。

4.4 病虫害防治

4.4.1 常见病虫害

黔西北地区辣椒常见病害有辣椒猝倒病和辣椒病毒病。辣椒猝倒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辣椒苗期的病害[4]。发病初期,辣椒幼苗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转为黄褐色并逐渐腐烂,导致茎秆缢缩,失去支撑力,使幼苗无法直立而倒塌在地面上,倒伏后辣椒叶片会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绿色,但最终会失水枯萎。辣椒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病害,该病在辣椒整个生育周期内均可发生,主要表现为花叶或斑驳、黄花、坏死和畸形4种症状[5]。受害叶片和果实上会形成不规则的褪绿区,颜色深浅不一,变色部位轮廓清晰的为花叶,变色部位界限模糊的则为斑驳。黄化症状则表现为病叶均匀变黄,严重时全株顶部叶片出现黄化现象,并导致大量落叶。坏死症状表现为枝条顶端枯死,枝条和叶柄上出现褐色条纹状坏死,以及叶片和果实上出现形状各异的褐色坏死斑块,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大量落叶、落花和落果,甚至整株干枯死亡。畸形症状表现为叶片厚度增加且变得细小、狭窄,叶面出现皱缩现象,植株节间缩短,整体长势矮小,分枝密集丛生,严重的畸形病株高度明显低于健康植株,结果量大幅减少,病果发育不良,通常呈现短小、扭曲或卷曲的状态。

黔西北地区辣椒常见虫害有小地老虎、烟青虫、蚜虫及茶黄螨等。小地老虎会取食辣椒幼苗嫩茎,导致辣椒死亡;烟青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辣椒果实,造成大量落果;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辣椒叶片和嫩茎汁液,导致叶片枯黄、卷缩,并传播植物病毒;茶黄螨则会取食辣椒幼嫩部位,造成植株生长衰弱。

4.4.2 防治措施

在农业防治方面,可通过精细整地,深耕晒垡,保持土壤通透性,减少病菌、害虫基数;清洁田园,清除杂草、残株败叶和虫巢,及时清理落花落果,减少病虫源;培育壮苗,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逆性。

在物理防治方面,可以使用银灰膜覆盖地表,既能驱避蚜虫,又可预防土传病害;可以利用杀虫灯、黄板、性诱剂和诱集器等装置,诱杀小地老虎、蚜虫、烟青虫等害虫;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可以进行人工捕捉。

在化学防治方面,病虫害发生时可以喷施药剂进行防治。防治辣椒猝倒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恶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辣椒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小地老虎,可用0.3%苦参碱水剂100~2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400~500倍液喷雾;防治烟青虫,可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

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茶黄螨,可用73%炔螨特乳油1 000~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

5 结语

辣椒是黔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6-7]。笔者系统总结了黔西北地区辣椒栽培技术,可为该地区的辣椒生产工作提供参考。通过科学选育良种、规范育苗管理、合理整地施肥、精准定植密度、注重田间管理和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等,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从而进一步提升当地辣椒产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辣椒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仅追求数量,而且注重品质[8]。因此,未来辣椒生产应注重品种创新,选育抗性强、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的新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应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优化栽培模式,推广设施栽培、无公害栽培等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辣椒产品品质。此外,应加强辣椒深加工技术研究,重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准管理,提高辣椒生产效率。黔西北地区可进一步完善辣椒产业体系,加强现代化良种繁育基地、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建设,培育辣椒生产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并加强品牌营销和市场开拓,提升黔西北地区辣椒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吕娟娟.甘谷县山旱地辣椒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11):38-42.

[2] 杨静,瞿飞,赵夏云,等.贵州中海拔地区辣椒—大蒜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24(3):9-11.

[3] 资芳,肖芳,肖文.辣椒无土栽培方法和病虫害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24(1):46-48.

[4] 马小蕊.辣椒主要病害防治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3,43(7):50-51.

[5] 熊智琦.番茄和辣椒种子携带的病毒种类及其传毒特征[D].昆明:云南大学,2022.

[6] 周鹏,杨娅,付文婷,等.贵州清镇44种辣椒品质分析[J].粮食与油脂,2024,37(5):138-141.

[7] 张宏胜,杨尚钊.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瓜菜,2024,37(3):177-183.

[8] 邹学校,杨莎,朱凡,等.中国高口感品质鲜食辣椒产业发展与未来趋势[J].园艺学报,2024,51(1):27-38.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张真富(1975—),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病虫害研究。E-mail:hare963@126.com。

标签:  辣椒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