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体验的天津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策略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9-07 阅读(403)

摘" 要:基于文化需求的旅游过程,是文化的体验和享受。通过研究文化旅游中景区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及基于用户需求的景区设施特色设计,探求更加全面与便捷的景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策略。深入分析文化旅游中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与供给,提高游客在文化旅游中的舒适度、满足感,进而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细化并完善景区公共设施配置、文化元素及深度文化体验的细节,扩展公共设施与所在环境的互生互动关系,为文化旅游扩展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文化旅游;天津景区公共设施;文化元素;用户体验

当今世界,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的变化,旅游业进入一个大调整时期,旅游与文化呈现出高度融合共生共进的发展趋势[1]。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2]。文化旅游的核心,不仅是独特文化的展示与体验,还是将某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品牌符号附着于已经存在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其它旅游产品上,提高其附加值的文化活动,更加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深入发展文化旅游,不仅要依托历史资源开发,还需要现代服务及配套设施进行辅助[3]。公共设施是城市品牌形象在大众视觉与使用中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之一,它融合了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体现着产品设计的功能性、文化性和审美性[4]。根据游客用户潜在文化需求,创新包括智能信息化公共设施、个性化游览路线规划、游戏化导览体验等配套与服务,以及设施配置,从而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5]。在创新设计中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开发景区资源,更好地对当地文化起到传播和发展的作用[6]。

文化旅游以旅游、文化的互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7]。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再单纯满足于物质需要,而是越来越注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精神追求,感受多元化与异域文化所带来的多元化的刺激与图景,这也成为个人或其他人旅游的动机和旅游传播的动因,并已成为当前文化旅游特征之一[8]。文化体验的核心要素是情感[9]。旅游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文旅中情感的激发需要丰富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旅游品质的提升需要文明素养的支撑和保障[1]。提升旅游层次的景区公共设施体系,提高文化旅游中人-环境-设施之间的相互关联,已经成为提高文化旅游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提高文化旅游品质对景区公共设施提出的需求

在文化旅游体验中,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决定其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文化旅游中借助文旅设施进行体验式开发,使游客在游览观光中充分享受到文化的特质、内涵、空间精神,提高文化旅游层次及知名度,更好促进旅游业发展[10]。如何辅助游客深入了解景区历史文化,增强游客在文化旅游景区的现场体验感,都对公共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文化体验的核心

文化旅游不仅从旅游的形式上给游客提供知识和教育,而且在旅游过程中创造审美、娱乐、求知、学习、放松等体验。文化体验的核心是人的情感感知及触动,是对异地、异质文化的交流过程。从文化差异中享受文化旅游的乐趣,体验不同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精神,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文化旅游需要满足游客对当地历史文化、地理风俗、建筑特色、餐饮文化、地方物产等多方面的需求体验。

(二)目前天津景区公共设施中在文化体验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内旅游景区配套公共设施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基于文化体验的景区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功能不完善。2.天津景区公共设施缺少文化层次和细节文化元素表达,不能满足游客在文化旅游中了解景区相关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深入体验名人故居的需求,人文关怀不足。3.景区公共设施多形式化和表面化,缺少与体验者的互动关系及开展进一步文化体验的形式和途径。

(三)文化旅游对景区公共设施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

随着游客对文化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高,天津景区公共设施也应依据文化展示交流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其属性和内涵,逐步适应文化旅游的需求。文化体验转变了以往被动接受产品与服务的过程,追求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进而转向主动参与活动并从中获取乐趣、知识、审美及教育经历[11]。通过公共设施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展现城市记忆和精神内涵,还可以实现其城市窗口展示的功能[12]。因而,与当前城市地域特色及历史文化的文化旅游配套的公共设施设计需求就愈发紧迫。

二、基于文化体验的天津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策略

文化旅游公共设施设计方面,首先需要进一步细化文化旅游配套设施的分级配套,注重公共设施与环境互生互息的关系,使得设施-环境-人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的默契,更加适合在旅游中吃住行、游、购、玩各个环节的合理衔接。其次在文化旅游中应细化文化多层次体验方式与途径,充分展现地方文化,细化基于游客需求的景区多层次文化展示。最后注重融入新科技,通过各种科技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让游客感受区域文化,更加深入地理解、感受文化,从而增长见识、丰富知识,达到通过文化旅游获得文化感知、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系统论指导的天津景区配套公共设施设计

天津在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建设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由于历史战争等原因,天津市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多国建筑文化特色的城市,对其多元文化特色需要用客观、科学的视角去研究。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把任何所研究的对象都当做一个系统来处理,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其中的关联性以及规律性[13]。因此,在进行基于文化体验的天津公共设施设计之前,应先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不能只从孤立的、单独的角度去切入设计。可通过用户需求调研、景区历史探寻、区域文化定位等方法,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对配套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与个体细化。为推动天津旅游发展、提升历史老街区文化内涵,意式风情区在2020年底开始进行“文化+创意+科学”的升级改造,通过提升景观及景区公共设施,打造新型的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目标的新文化旅游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强化景区设施配置

意式风情区始建于1902年,区内共有意式建筑百余栋,是天津多元文化中“租界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既有意大利建筑文化的精髓,又有天津多元文化的内涵表现。在此次改造中,增加了更多的休闲空间及景区设施,提高了景区游览的舒适度。例如景区在低空间层次,结合复古地面铺装增加了地面雕刻装饰,通过地面雕塑文字及图形对意风区各个区域的介绍,既方便游客快速了解意风区的历史文化,又通过不同区域的地雕文化宣传给意风区做出很好的景区划分,增加了文化体验的方式,丰富了文化体验的层次。在常规空间,增设了很多特色雕塑,如代表意大利特色文化的威尼斯小船雕塑,既对文化区域进行定义,又丰富了空间层次。在景区入口处,增加了装置类信息设施——景观墙,不仅装饰了入口空间,又对景区有引导的作用,便于游客刚入景区就可以通过文化景观墙,快速了解意风区的前世今生。

2.完善信息设施配套提高公共设施文化信息含量

在意式风情改造设计后,信息系统更加完善。首先在景区入口设置了意风区的总导向图,让游客在景区入口可以对整个景区的面积、主景区、道路、景区餐饮等旅游信息有总体的把握,方便游客对游览进行有效规划,并对景区进行深度认知。其次在景区的道路及交通点,设置道路路牌,方便游客游览过程中寻找景区具体位置,路牌结合景区建筑风格,以铁艺喷漆工艺为主,为景区营造浓厚的意大利异域风情。最后在具体的名人故居和知名建筑前,设置了信息导向牌,如梁启超故居门前的信息牌,帮助游客了解了梁启超的生平,对想更加深入了解梁启超生平的游客,在信息牌上设二维码,游客可扫取二维码获得有关梁启超更多的信息,既方便游客获取知识又节省了空间,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互动,实现文化深度体验。

3.融入了众多游客互动环节

从前意风区旅游,游客只能感受到时光沉静的意式风情建筑,如今融入了游客互动环节,增加了景区的欢乐气氛。如在民族路设置的地板钢琴装置艺术,游客用脚触动琴键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器,在增加景区氛围的同时,也给游客带来游览互动的乐趣。又如意风区胜利女神广场新增的可触动变形装置艺术,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推动艺术品上面的不同部位的小柱体,变化装置上的图形,增加了游客游览的互动环节,让游客在景区中感受到当代艺术的趣味性。再如民族路和自由道上的书信留声机不仅是一款互动装置作品,更是一个富有情怀的“时光邮局”,游客通过在装置艺术设施中留言、留影,记录游览的记忆,给来过意风区的游客留下令人难忘的回忆。

(二)基于用户需求的多层次文化深度体验设计

在文化旅游的背景下,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旅游的游山玩水、“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低层次需求。要求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等多方面感受,并从视听嗅闻多方面获取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愉悦。真正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解决用户使用中的问题,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14]。基于文化用户需求的的转变,考虑用户需求与产品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充分考虑文旅用户对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需求,合理分析产品特定的使用对象需求与使用环境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1.突显历史文化内涵

2010年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名街”[15]。五大道纵横23条马路,占地1.28平方公里,记载了天津近代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人文、旅游等多方面反映了天津的变化[16]。在五大道现存的2000多所建筑中,以英式乡村别墅建筑居多,共有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建筑3所,还有其它众多巴洛克、中西合璧、折中主义建筑等等[17]。五大道风景区不仅是天津,还是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为天津市文化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五道大文化旅游区开展了以民园为中心辐射周边名人故居、五大道先农公社、民园西里等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在配套景区公共设施方面均选用了符合五大道背景的设计元素及配套材料,尽显五大道的异域感和年代感。如民园体育场的路障设施,路障上半部分设计成马头部的造型,采用铁艺工艺,制作成半雕塑半设施的样貌,既装饰了环境,又限定了人行区域,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再如五大道更新的卫生设施——垃圾桶,其桶身造型呈欧式建筑的形状,采用黑色喷漆工艺,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两个部分,顶部的垃圾投放口采用了欧式的半圆窗造型,并在垃圾桶顶部醒目位置,装饰有民园的logo图案,形体美观、细节元素到位,成为非常受市民欢迎的卫生设施。再有民园前广场雕塑下新增的公共座椅,座椅外形呈坡屋顶建筑状,直接呼应了五大道的小洋楼,座椅面采用木条拼接工艺,耐热防寒又包含了五大道的岁月年代感,并具有五大道建筑特色。

2.增强设施的区域特色提升服务功能

五大道作为文化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以解决游客游购娱、吃住行的问题。同时还应强调体验设计,促进消费[18]。增强设施区域特色,提升设施服务功能。首先在公共设施方面要树立五大道的区域形象,统一景区公共设施风格,重点推介武道大特色建筑、名人故居并通过景区设施进行宣传,可借助广告牌、候车厅宣传栏、墙体宣传栏、雕塑及装置艺术设施进行推广宣传。并将五大道与天津区域形象进行融合,突出天津多元化文化亮点,增加旅游吸引力。借助景区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如露天展览、表演等。其次通过公共设施功能的完善,提高五大道服务水平,方便游客游览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如设置小型综合服务设施,可为游客提供休息、智能向导、智慧咨询、手机充电、小商品购买等功能,满足游客游览中的不同需求,方便游客出行,丰富文化活动项目,推动经济发展。最后应以文化体验的游客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辅助游客对天津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地方文化进行了解,可通过不同形式的高科技设施进行辅助介绍,深化信息设施的宣传功能。

3.深化信息设施功能提升景区品质

五大道区域内纵横马路23条,对初来的游客游览寻景带来不便。当前五大道信息设施仍然存在局部指引不明确、名人故居信息介绍不够详细等问题,不利于文化旅游中游客对文化的深度探寻。扩展信息设施的功能及品质成了当务之急:首先,应进一步细化公共信息设施的道路导向设施,目前在五大道的各个主出口处,分别设置了五大道总导向图,对景区各条道路进行详细标注及指引,但在具体道路走向上,引导不足,目前只在路边设置了一些缩小版的道路信息牌,没有具体的道路东南西北指向,为一些方向感不好的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可以在路边设置一些明确方向和详细信息(如注明距离具体景点及名人故居的距离)的道路设施,便于游客游览。其次,五大道内的信息设施风格多样,有民园附近复古式的信息牌,也有景区现代简约风格地图式总信息牌的现代风格,也有交通部门设置的蓝底白字的交通道路信息牌,整体感觉略显杂乱,可以在宏观上进行统一,提高景区审美。最后,应结合五大道当前区域特点继续深挖信息设施的宣传功能,根据当前五大道集经济、文化、教育、居住、旅游多重功能定位,进行切合实际的保护性开发,既能体验五大道的特色魅力,又不影响其稳定发展。这就需要信息设施设置及设计统一精准,避免过度宣传带来不良后果。

(三)巧妙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多感官深度体验设计

人机交互技术为文化旅游深度体验提供科技保障。未来设计的重心已经从工业时代关注有型的产品,过渡到关注“人-产品-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于人机交互技术,艺术能以更加丰富的手段来表达人类细腻的情感[19],文化体验与公共设施设计之间的关系亦变得巧妙起来,游客可通过与游览区域公共设施的互动关系,各感官全方位生动、切实感受景区的相关历史背景、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并通过与公共设施交互、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景共鸣、影像记忆,加深对旅游区域的更深入感知与触动,增加文化旅游记忆,提高文化旅游活动质量,提升旅游水准。

1.城市文化宣传设施科技化

文化旅游的推进,仍需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其宣传设施可结合城市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多层次设计。 随着近些年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户外大屏幕的画质和尺度不断改进,户外大屏也从2D单向发展到裸眼3D大屏显示,通过3D裸眼立体成像,开始和过往的人群有了更多的互动。天津津湾广场的3D裸眼大屏设施,结合天津文旅“倍儿爱天津湾”主题,放置在海河紧邻津湾广场的楼宇间,通过超大立体的屏幕,宣传天津的城市历史发展及旅游开发景点,结合周围新开发的夜市商铺,引发路人驻足拍照留念,成为天津旅游打卡的网红地。

2.名人故居智能宣传设施:

天津五大道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经考证,近代有600余位各界名人曾在天津活动居住过,五大道的名人故居亦成天津独特的城市文化历史。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如何使得游客更好的体验五大道的历史魅力,更加深入地感知故居里的峥嵘岁月,再现历史,达到高端旅游核心文化的展示需求。当前名人故居前只设有简单的门牌式的名人信息介绍,不便于游客对名人故居的深度了解,可结合周围景观及人文设置更加详细的名人故居信息设施。基于此文旅需求,笔者尝试设计五大道名人故居信息设施,以满足游客深度体验故居的需求可结合大数据信息系统,设置智能咨询式名人故居互动信息设施。语音自助名人故居信息设施,游客可通过语音控制咨询文旅中相关问题,如通过一键语音功能,咨询故居的主人信息,信息设施都会结合影音、图像、文字等形式进行回应,语音互动既方便快捷又增加了文化旅游的乐趣(如图1a)。通过互信息设施的互动交流使得游客在五大道旅游过程中既有对实地风景的体验,又有深度的文化体验。增强高端旅游的服务层次满足游客对文化感知的需求(如图1b)。

3.历史情景再现“文博”设施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座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有着百年历史看天津的美誉。如何迅速了解天津的历史,在天津文化旅游中感受中国近百年风云历史。笔者尝试设计“天津露天博物馆”,放置五大道民园附近先农公社内庭。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多个室外电子屏组成“露天博物馆”使得天津百年历史跃然眼前。“露天博物馆”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由四个倒U型的智慧之门组成,可根据游客在游览中关注的问题进行语音咨询,也可以切换到全息投影模式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有时空之旅的感觉。同时景观设施地面部分以海河为原形,用钢化玻璃做出曲线造型展台,分四大部分进行天津文化旅游的介绍。第一部分:天津的故事,讲述天津的城市发展历史及名人轶事;第二部分:天津的100个“第一”,介绍天津近百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获得的第一次突破;第三部分:天津文化缩影,介绍天津的不同领域的相关文化;第四部分:I游天津。通过不同角度满足游客对天津文化旅游的多层次需求,成为景区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如图2)。

三、结语

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旅游的文化品位是全方位的,体现在吃住行、游购玩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宏观层面,完善公共设施配置及文化宣传,进一步满足文化旅游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中观层面,细化公共设施功能开发及文化元素提炼,提升服务品质;微观层面,细化公共设施-人-环境的互生互息的关系,为文旅提供更好的细化服务。文化旅游中的公共设施设计对文旅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基础服务作用,其整体规划配套及细节特色开发,仍需在未来文旅发展中不断完善,从而多方面、立体化满足游客对文化旅游的更高层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云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的主旨演讲[J].今日海南,2010(4):6-8.

[2]熊宗任.关于建立泛珠三角夜郎文化旅游圈的构想[J].贵州社会科学,2005(6):84-87.

[3]侯兵,黄震方,徐海军.文化旅游的空间形态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综述与启示[J].旅游学刊,2011(3):70-77.

[4]刘洋,王玲,解真,等.城市品牌形象创新设计方法[J].包装工程,2020(10):235-241,273.

[5]丁熊,刘毅,刘珊,等.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景区公共产品与服务系统设计[J].包装工程,2016(6):149-154.

[6]钟蕾,范晓琳.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的京津冀旅游体验再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7):240-245.

[7]吴芙蓉、丁敏.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业双重属性的一种旅游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3(7):67-69.

[8]李勇.交互媒体设计中的兰亭旅游文化体验与传播[J].包装工程,2015(2):148-152.

[9]HOSANYS.Appraisal Determinants of Tourist of Tourist Fmotional Responses[J].Joural of tralel Research,2012(3):303-304.

[10]郑伟民,黄红梅.体验视角下的泉州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8):72-76.

[11]赵世钊.旧州屯堡古镇文化体验旅游发展的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17(5):182-186.

[12]苑军.基于天津地域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3):224-226.

[13]曹子彧,金慧建.基于系统论的高校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设计,2017(20):125-127.

[14]杜鹤民.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2):104-107.

[15]天津市旅游局.风貌建筑100座[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3-4.

[16]天津市和平区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编.天津五大道名人轶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17]王庆生,张亚州.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天津“五大道”案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2):83-88.

[18]郑锐洪,张妞,成阳超.天津市五大道历史街区旅游价值的整合开发[J].城市问题,2018(2):41-46.

[19]陈志刚,鲁晓波.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变革和发展[J].包装工程,2015(4):6-9.

作者简介:

谭巍,硕士,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施设计。

安泽宇,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规划项目(TJGL20XSX-30);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k018)研究成果。

标签:  文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