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儿童与自然的联系和社交能力,同时促进农场增收。现将游戏化思维融入儿童农业体验产品及服务的设计策略,对台州市及其周边城市的中小型农场进行了桌面和线下调研,对其农产品种植类型、种植特点、灌溉方式、经营特点与经营范围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农场痛点需求。提出融合MDA游戏化设计框架和儿童农业体验要素的儿童农业体验游戏化设计策略,并进行了相关实践。希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活力,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儿童接触自然的机会与地区的发达程度呈反比。这种与自然环境疏离的倾向容易导致儿童的感官能力逐步退化,进而增加了罹患肥胖症、注意力分散以及抑郁等健康问题的风险,间接地对儿童的道德观念、审美能力和智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农场中的作物与自然景观极为接近,它们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乐环境,是锤炼体魄、增进人际互动的理想场所。就休闲农场本身而言,其凭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开展多样化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还具有传授农业知识的教育功能。
在欧美国家,农业需求已经历了显著转变,由最初的单一食用需求进化为综合体验需求。这种转变不仅为农业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对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这一趋势表明,农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层面,向着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迈进。我国的农业体验发展起步较晚,虽服务种类繁多,但仍存在创意层次浅、同质化等问题。此外,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以管理者为主,缺乏相应的设计指导。因此,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较低,在种植体验质量和社群内部交互频率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限制了儿童农业体验的发展。本文通过调研目前周边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游戏化理念激发儿童参与农业活动的动力,提升大众在体验过程中的获得感与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使用动机,达到传播普及农业知识,实现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游戏化设计
游戏化是一种设计策略,通过强化和融入活动中的游戏元素,使得用户的行为过程更为愉悦。在早期,游戏化设计主要集中于教育、健康等领域,引入游戏元素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然而,当前趋势更多地关注使用游戏化手段来重构用户体验。简言之,“游戏化”即整合游戏机制与元素,通过引导和激发用户的互动与持续参与,提升用户的参与度、愉悦度和忠诚度,本研究将采用游戏化MDA设计框架,旨在优化儿童用户体验,从而促进其参与度和分享意愿。关于MDA,即机制(Mechanics)、动态(Dynamics)、体验/美学(Aesthetics),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游戏化结构形式。目前,MDA设计框架是游戏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设计方法之一,其关键在于引导设计师关注自下而上的玩家视角与自上而下的游戏机制两种独立的设计思考形式。
儿童农业体验要素与游戏化设计
游戏化设计策略的介入给农业体验增加了娱乐价值,建造了一个互动场景。这不仅可以提升儿童的参与度和愉悦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探究精神和社交能力;此外,它还促进亲子间的互动,有助于增进家庭关系。在儿童3—6岁阶段,儿童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较高的认知能力,正是他们吸收知识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善于模仿,乐于探索,喜欢尝试,在这一成长阶段,通过儿童农业体验游戏化设计策略,将自然界绚丽多姿的景色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展现在儿童面前,以此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将农业科普教育融入其中,让儿童在探索和感悟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让其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培养探索和思考欲望。鉴于此,儿童农业体验游戏化的科普教育主要包含故事场景要素、角色互动要素、精神内涵要素。
故事场景要素
吸引儿童加入生态农业体验的关键,是我们能通过创造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故事场景,如“农场探险记”“小农夫的一天”等,引导儿童了解农业知识和体验务农的乐趣。这些故事场景不仅能激发其对农业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建立起对农业的初步认识。
角色互动要素
角色互动要素是提升儿童参与感和体验感的有效途径。我们能够创造多种有趣的角色,如可爱的动物、茁壮的植物、勤劳的农夫等,促使儿童与这些角色互动,从而沉浸在农业的乐趣中。通过这些角色扮演活动,儿童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精神内涵要素
精神内涵是儿童农业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诚实、尊重自然等精神融入游戏,使儿童在玩耍的同时,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儿童农业体验的需求分析
休闲农业园通常坐落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交汇地带,其凭借独特的农业生态景观及深厚的农耕文化,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广阔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天地和精神滋养环境。相较于传统公园、居住区和商业街中的儿童游乐项目,休闲农业园中的儿童游乐活动不仅具备相同的娱乐性,还能让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和体验农业生活来增长知识、锻炼身体技能,并促进身心全面发展。2017年12月《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要求,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居民休闲消费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统筹规划,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一个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并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能看见山、望见水、记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近年来,台州市凭借其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结合现代旅游理念,积极拓展农业功能,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特色、多元投入”的原则,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台州市民更是热衷短途周边自驾游,乡村旅游受到热捧,本研究选取浙江省台州市及其周边城市的中小型农场进行了调研,对其农产品种植类型、种植特点、灌溉方式与经营特点与经营范围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台州及周边农场调研表
名称 地点 农产品
类型 种植特点 采用方式 经营特点 经营范围
台州
绿沃川农场 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联宏村 瓜果蔬菜(草莓) 全自动化悬挂式
栽培 精准滴灌 售卖“空中草莓花园”畅吃门票 蔬菜、水果种植、淡水产品养殖、食品经营
台州
金泉农庄(台州市农垦场) 路桥区金清镇黄琅 瓜果蔬菜(黄琅西瓜、黄岩蜜桔) 生态种植有机农业 喷灌 农庄生态农业旅游系统 农业种植、水生动物养殖批发零售
朱莉的农场 黄岩区北洋镇—长宁路香溪花谷旁 花卉苗木、粮油作物、牲畜水产类 农牧结合 漫灌等 “一粒米的故事”科普文化活动、开展亲子协作播种 坚果、蔬菜,水果、园艺产品种植、休闲观光活动、食品经营、餐饮服务等
梨园春家庭
农场 浙江云
和县安溪畲族乡黄处村 药材 林下附生铁皮石斛 喷灌、
滴灌 改变传统大棚种植方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铁皮石斛种植、加工、销售;家禽零星养殖、销售
小羽
农场 台州市
三门县三门湾 水果、蔬菜、花木种植、水产品 农场的
天然景观从空间系统、运营系统等
理性梳理上,以不同主题,对小羽
农场进行改造 水培、
灌溉 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农场改造围绕月季作为主题、儿童娱乐、有机食物、教育基地等一体化 牲畜、家禽养殖、禽、蛋、工艺品、床上用品、饲料、化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食品经营、农业观光
服务、园林绿化
鸿福
牧场 三甲街道街下村 园区已有占地约0.03平方千米的生态奶牛园养殖园区和占地约0.17平方千米的种植
园区 农牧畜禽养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可以有效促进养殖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畜牧养殖+大棚 园区将以自然生态休闲互动理念为指导,突出奶牛和奶业特色 集生态种养、休闲体验、农旅结合、科教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化“市民农园”
三峰青创农场 椒江区下陈街道三顶桥村 葡萄种植延伸至甜瓜、西兰花等经济作物的
种植 生态种植有机产品 喷灌 农场集农业种植、观赏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 园艺产品种植、休闲观光食品经营
田埂青年青创农场 路桥区峰江街道孙家村和蒋僧桥村、新桥镇金大田村结合点 花木种植、蔬菜种植 “用地不占地、建园不费田、果蔬代绿化、田园当
公园” 喷灌、
气雾培 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农业研发、传统农耕、传统手作于一体的文化众创综合空间 园艺产品
种植、休
闲观光
结果表明,中小型休闲农场存在观光游客流量较小、发展较困难的问题。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儿童农业体验和农场经营都有互通的需求点,市场上相关产品同质化较严重,有创新的空间。家长愿意为儿童的成长投资。据调研显示,一个家庭在儿童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上一年的开销可达2—3万元。相较于其他儿童职业体验类服务,儿童农业体验的优越性更显著。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的儿童职业体验活动,儿童农业体验开阔了体验环境。此外,市场上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缺口,预示着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儿童农业体验游戏化设计策略
本研究策略基于游戏化MDA设计框架展开(见图1),该框架由游戏层、用户层、系统层组成。游戏层基于MDA游戏化框架,即机制(M)、动态(D)、体验/美学(A),机制对应游戏模块,动态对应游戏功能,体验和美学对应用户参与度。用户层主要关注儿童和家长。在游戏模块上,提供多样化的种植体验玩具,并融入故事场景元素;对于游戏功能,用户可以在竞争模式中选择角色互动,从而增强儿童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为了提升用户参与度,可选择亲子互动形式,强化儿童和家长的体验感,共同营造愉悦的氛围,并融入精神内涵元素,丰富了体验价值并增强双方的满足感。系统层主要以儿童农业体验的小程序为主,旨在平台上更好地整合产品与场景,使游戏进程可视化,以提高儿童和家长用户的黏性。种植体验玩具和故事场景要素通过设置不同关卡来解锁相应等级的玩具。竞争和角色互动要素通过排行榜来支撑,可视化体现个人和团队的游戏进度,激发儿童的体验动力;亲子互动和精神内涵要素可以通过奖杯来支撑,游戏中的优胜者可获得认证的奖杯标志,以及有机会领取线下的实体奖品。
图1 儿童农业体验游戏化设计策略图(作者自制)
儿童农业体验游戏化设计策略实践
第一,目前市场上的儿童体验服务大多局限于封闭环境中,缺乏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儿童越发缺少与自然界的联系,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感到陌生,以及在社交方面遇到困难。而儿童农业体验服务不但可以扩展儿童在户外的活动范围,还能深化他们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此外,农场的活动也有助于儿童与同龄人一起学习并合作,通过互动建立友谊,提高沟通技巧,增强自信和同理心。
第二,为了提高儿童农业体验的效果,我们可以整合智能技术。通过一个应用程序(App)平台连接附近的农场,为儿童提供广泛的农业体验选择。家长可以借助App了解不同农场的活动计划和农作物生长状况,从而为儿童挑选合适的体验场所。同时,App还可以增加互动功能,让儿童能够在线分享自己的体验故事,互相增进学习与交流。
第三,儿童农业体验服务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还能激发儿童对农业的兴趣。服务内容涵盖亲子共同参与农作、制作农产品等活动。在亲子农耕体验中,儿童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种植蔬菜和水果,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感受耕种的快乐。这不仅使儿童得以直观地感受农业生产的成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这样的体验也让儿童有机会与父母共度美好时光,增进亲子关系。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四,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在农业体验类服务中,设计能够为儿童带来更加丰富、有趣和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如团队成员涂成珺、郭丹丹设计的作品(见图2)。首先,可以通过设计创新方式优化农业体验环境和设施,如互动式的植物种植区、动物饲养区等。其次,通过设计创新的方式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如发展农业旅游、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这些创新的设计思路可以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图2 团队设计作品(图片来源:涂成珺,郭丹丹绘)
本研究将游戏化思维融入儿童农业体验产品及服务的设计策略,运用MDA游戏化设计框架和儿童农业体验要素来进行具体的设计策略指导。通过对部分农场进行调研分析,将MDA游戏化设计框架应用于实践并作出相应改进。目前,设计的儿童种植体验类实体产品与游戏化系统参与程度还有进步空间,后续会加强产品多感官联动的研究,实现与游戏化交互小程序的有效融合。
儿童农业体验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正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本研究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农业体验服务,让他们在亲近自然、了解农业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通过引入智能化服务、加强亲子互动、设计创新等方式,相信可以为儿童带来更加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农业体验。同时,这些服务也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儿童农业体验服务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和优化服务内容,为更多儿童带来美好的农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