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发展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诉求。洮绣作为河洮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创意开发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探讨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洮绣技艺与现代生活空间的有机融合以及在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同时,如何为临潭人民创造经济价值,通过对洮绣传承现状和创新性开发案例的成功因素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创新洮绣文化发展支撑体系、升级产业开发平台、拓展应用领域和加强技术研发等路径,以期为洮绣艺术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洮绣是洮河两岸民间刺绣的简称,俗称“扎花儿”。洮绣“经历了原始孕育期,而后不断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一门成熟的民间手工艺术,距今可考的发展历史已有600多年”[1]。它是明代江淮移民与青藏高原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主要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卓尼县等地区,属于甘肃民间刺绣的一种,是临潭汉族、藏族、回族女性从小就要习得的技艺。几百年来,洮绣已深深融入临潭人民的精神及社会生活,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当地在年头岁尾、喜庆节余、婚丧嫁娶时,都离不开洮绣,洮绣艺术与临潭人民的喜怒哀乐深入交融、密不可分。然而,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洮绣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已难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2]。然而,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由于受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在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中,注重传统、忽略创新的文化形态常常存在。本文旨在探索使非遗洮绣能够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并实现自我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路径。
文化产业开发背景下的洮绣传承现状
洮绣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创意产品类型单一
为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洮绣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部分洮绣作品尝试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洮绣的题材选择、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现代流行元素。例如,极简、抽象的风格使洮绣作品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如洮绣加热眼罩、斜挎包、落地灯、抱枕和首饰等。这些创意产品不仅促进了洮绣的创新性发展,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多经济收益。然而,由于受到资金和洮绣从业者创意水平的限制,对洮绣文化内涵和特色挖掘不够深入,目前市面上的洮绣创意产品设计主要集中在日用品和饰品方面,整体产品类型比较单一。
传承人才高龄化,后继乏人
洮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其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师徒间或家庭女性不同代际成员间的口传心授。根据田野调查的观察,出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临潭女性几乎都会“扎花儿”;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中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大多都会这一技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中只有极少数在小时候学习过这一技艺;出生于21世纪后的女性几乎无人会“扎花儿”。由此可见,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洮绣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呈代际间的梯度式下降趋势,传承人的年龄结构偏向高龄化,中年绣娘是洮绣技艺的精英群体,她们是临潭地区洮绣传承发展的主体,这无疑对洮绣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构成了挑战。早期在临潭回族女性群体当中,洮绣制品的嫁妆在所有嫁妆中占据首要地位。但近几年,洮绣制品更多只在婚礼的“摆嫁妆”“添箱”“抬针线”环节亮相,如围裙、枕套、门帘等,但“针线”以用缝纫机所绣的花、十字绣、丝带绣甚至近几年流行的钻石绣为主,洮绣已不再是唯一的主角。洮绣在民众重要仪式场合中的展现从侧面反映了洮绣在本土社会中的流行程度和年轻人对洮绣制作的兴趣不高,导致洮绣技艺后继乏人。
产品吸引力不足,市场需求下降
现代社会中,大众审美需求在不断发展,但市面上传统的洮绣产品普遍吸引力不足,致使市场需求不断下降。本质上是因为洮绣从业者普遍文化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无法深入挖掘洮绣的内涵,无力开发新产品、钻研新技术。题材选择、图案设计、色彩搭配都是沿袭传统的模式,传统的、单一的产品面向新一代接受过现代审美理念熏陶的年轻人而遭受“冷遇”是必然的。然而,洮绣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洮绣也不断地变化、更新刺绣的位置,花样也是适时的变化[3]。例如,由于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婚房都是楼房,以往的“炕围子”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洮绣版的“床罩”“抱枕”应运而生,可见洮绣的功用已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艺术性等方向发展。此外,洮绣虽然历史悠久,但依然延续着分散、家庭作坊的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4]。目前,洮绣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传统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制作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除了洮绣从业者外,家庭妇女所制作的绣品,多为各自家庭使用,较少走向市场。
营销推广形式单一,品牌特色不突出
洮绣作为一种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度较低,由于受到资金与资源的限制,洮绣制品的营销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的方式在闲暇传统门店或专柜进行销售。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与“互联网+”衔接不足的营销推广模式直接影响了洮绣制品的市场推广规模和效果。此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市场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手段,仅有的洮绣品牌因为品牌定位不清晰、品牌特色不突出,导致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有限。
洮绣创新性开发案例分析
洮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制品,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其通过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创新产品的开发以及跨界交流合作在传承和创新中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以下是洮绣在现代社会中谋求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展示了洮绣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如何通过创新来适应现代市场和社会需求,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系列项目产品开发
首先,开发相关产品。“洮绣加热眼罩”是将传统洮绣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地开发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和满足现代审美产品的一个成功案例。“洮绣加热眼罩”在保留传统洮绣元素(如图案、色彩)的同时,利用石墨烯加热技术,开发出可以加热的洮绣眼罩。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和动力源泉,乡村振兴是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目标[5]。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保护和传承了洮绣文化,还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其次,提供定制化服务。为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一些洮绣工作室或企业开始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成立于2018年的“锦绣卓尼民族饰品有限公司”开发了洮绣高定系列产品,主要涉及传统藏族礼服、常服定制和加工。洮绣技艺运用最高级的地方就是定制服饰,藏族传统服饰注重面料和绣样,尤其是绣样,直接决定了服饰的等级[6]。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独特的洮绣图案,使洮绣更加贴近现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文创产品设计
创意产品设计是推动洮绣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增加,洮绣被应用于多种产品设计中。例如,兰州理工大学设计团队将洮绣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符合现代审美兼具实用性的洮绣文创产品,包括斜挎包、落地灯、抱枕和首饰、挂锦等;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家还将洮绣元素融入服装、家居装饰、艺术品等设计中,使江淮文化与临潭文化充分融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洮绣也被应用于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例如,致力于洮绣传承和发展的传承人马开毛创造了一系列贴近生活实用需求的文创产品,如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等。这些创意产品不仅拓宽了洮绣的应用范围,也促进了洮绣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跨界交流合作项目
在跨界合作中,洮绣通过与现代设计、品牌合作以及公益项目的结合,实现了洮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例如,“Lam-Na”九色甘南系列48套概念服装与甘南“洮绣”第五代绣娘孙丽琼女士(她主要负责藏服上的刺绣装饰部分)合作,在2019年10月的丝绸之路国际时装周上亮相。这是甘南“洮绣”第一次在国际性的舞台上展现,也是甘南绣娘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此外,洮绣艺术家与国外艺术家也进行了合作。通过举办国际艺术展览、文化交流项目等方式,将洮绣元素融入现代艺术作品中,如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促进了洮绣的跨文化交流,还拓宽了洮绣的艺术表现力和市场空间。
洮绣创新性开发展路径研究
创新洮绣文化发展支撑体系
大力加强政策引导,不断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7]。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合理制订洮绣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对洮绣产业进行定位,针对洮绣的保护与传承制订优惠政策,如给予洮绣传承人丰厚的补贴或发放制作工具等。其次,通过社区内开课授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培养新生代创新型传承人。最后,还要积极寻求政府或文化基金的支持,设立洮绣创新性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洮绣传承人培养、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并与其他手工艺品、旅游、文化等行业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渠道,共同推广洮绣文化。例如,与旅游行业合作,开发洮绣主题的旅游产品。
拓展应用领域,加强技术研发
新型绣品的研发对于洮绣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洮绣创意设计中,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中提取传统文化元素,并融入现代流行元素。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传统洮绣进行再创作,拓展洮绣的应用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形成能满足市场多元需求且具有独特风格的洮绣作品。
1.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传统手工艺洮绣
首先,利用专业的设计软件对传统洮绣的图案和色彩进行符合现代时尚审美的设计搭配,并提前预览作品效果。其次,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具有特殊功能和质感的绣线、针具等。最后,利用3D扫描和建模技术制作具有立体感的洮绣作品,突破传统洮绣的平面化风格限制。这些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洮绣产品的质量,还能增加现代感,为年轻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2.将洮绣与智能家居系统相结合
洮绣与智能家居系统相结合,可以营造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智能科技的艺术生活氛围。例如,将洮绣元素融入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窗帘、智能电器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的外观设计。
3.注重开发文创产品
洮绣还可以与设计师合作,共同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定期推出不同款式的系列文创产品,包括限量版或联名款,主要包括家具用品、办公用品、高定产品等,吸引年轻消费者。
革新市场推广策略
1.开拓多元化线上销售渠道
除了在线下实体店、专柜销售,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开设官方旗舰店,并利用平台流量和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偏好,优化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营销。还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与电商平台合作,进行洮绣产品的直播销售。在直播中,可以展示洮绣的制作过程,讲述产品背后的故事。同时,提供限时优惠,吸引消费者购买。此外,社交媒体是连接年轻消费者的重要渠道,可以帮助洮绣触及更广泛的消费者,增加销售机会。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视频号等)进行品牌宣传,发布洮绣产品的制作过程、文化故事和产品展示视频,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吸引力;还可以创建专门的洮绣博客和网站,定期创作发布一系列高质量的短片或图文故事、视频、文章,实现洮绣的广泛传播。
2.创新线下文化传承模式
创新洮绣线下文化传承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一是鼓励洮绣进校园。与学校合作,开展洮绣教育项目,使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洮绣技艺。二是举办设计比赛,鼓励设计师和艺术家将洮绣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创造新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在展览中展出,激发公众对洮绣的兴趣。三是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定期举办洮绣文化节,如展览、工作坊、讲座等活动,让公众深入了解洮绣文化。四是社区参与项目。在社区中心举办洮绣工作坊,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特别是年轻人和儿童,以确保洮绣文化的传承与活力。五是体验式营销。在超市或广场等地方举办洮绣体验活动,让参与者亲自体验绣制简单的洮绣图案。这种活动可以增加他们对产品的情感投入和购买意愿。
3.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洮绣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参加国际手工艺品国际巡展,通过建立海外销售渠道等方式创造新的产品线和市场机会,打开国际市场;借鉴国外优秀洮绣设计理念和经验,推动中国洮绣艺术走向世界舞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洮绣国际创意设计平台,汇聚国内外设计师、艺术家和消费者的力量,共同推动洮绣创意设计的发展;与时尚、家居、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合作,推出跨界设计产品。
品牌形象重塑
要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须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品牌[9]。首先,要对洮绣品牌进行现代化设计,包括LOGO、包装风格、店铺装修等,提升产品的辨识度和高级感,使其更符合现代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同时,保持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特色,确保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识别度。例如,使用简洁现代的设计风格设计产品时,在其中融入传统洮绣元素。其次,加强跨界合作,与时尚、设计、艺术品牌进行合作。例如,与时装设计师合作,将洮绣元素融入服装设计,或者与家居设计师合作,将洮绣元素融入家居设计,在艺术展览中展示洮绣作品,以此吸引不同领域的消费者。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够吸引时尚爱好者的注意,还能提升洮绣的品牌形象。
洮绣历经600年历史沧桑,成为一项融合了南北及多民族文化的民间艺术,曾经盛极一时且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由于其发展受限、脱离市场,现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只有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让这一艺术瑰宝在新时代背景下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如何对洮绣进行生产性开发保护的同时保留其特色,是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临潭县志编纂委员会.临潭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2]刘玉芽.市场营销视角下民族文化产业创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8):190-193.
[3]杨重琦.甘南草原的江淮遗风[J].丝绸之路,2004(11):4.
[4]冯艳.试论洮绣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发展中的困境[J].学理论,2010(03):57-58.
[5]梁婉颖,杨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法治保障方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1):58-65.
[6]李晓玉.锦绣卓尼民族饰品有限公司洮绣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2.
[7]王宇航,于佳宾,徐宏幸.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01):118-121.
[8]宁春燕,韦君易.关于甘肃临潭地区刺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智库时代,2020(14):164-165.
[9]吴尚丽.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的几个问题[J].地域文化研究,2020(04):63-7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