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新型媒体“四力”

known 发布于 2025-09-09 阅读(386)

全媒体的出现,催生了媒体融合发展,推动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全面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规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塑造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传播机制,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加强全媒体建设,创新提升“四力”整体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9年1月25日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全媒体”与“媒体融合”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出现了“全媒体”,所以要进行“媒体融合”改革。作为各级主流媒体,进行媒体融合改革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就是要彻底变革过去传统媒体的理念、模式、框架、机制等,系统创新,全面转型,打造全新的主流媒体。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传播内容的全媒体化,已经成为全球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这一全新的媒体业态,使得传统的媒体业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要求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均要适应其生产传播规律,建设全媒体的生产传播体系,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因此,“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质就是全媒体型的主流媒体。

“新型主流媒体”新在何处,应该说从头到脚、从形式到内涵都是新的,是一个需要全面统筹的系统工程,与传统主流媒体有着质的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强调:“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等都是其典型特征。“具有竞争力”既是其重要特征,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其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

全媒体快速发展,对整个传统媒体行业造成强烈冲击,特别是受商业网站及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冲击,传统主流媒体的“四力”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时候,人们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讯的平台,已不再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甚至也不是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而是非主流媒体的网信平台。我们要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严防主流媒体的“主流”不再名副其实,巩固主流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此,必须全面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大力提升其“四力”。创新内容生产传播机制,形成新的生产力,产生强大的传播力乃至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新闻舆论的“四力”建设直接关系到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想实现这一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主流媒体以系统性思维持续推进革新。

提升“四力”,主要体现在提高新闻舆论在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公众和获取公众信任等方面的质量和效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公信力固然是基础和保障,但传播力是前提和引擎,没有传播力,就没有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也没依托支撑。提升“四力”尤其是其中的传播力,需要深化媒体融合改革,推进全媒体建设,形成集约高效的整体运行机制。必须解决实际工作中报纸及电视中“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谁拍谁看、拍谁谁看”的问题。强化互联网思维,策划采写编制的作品,要适合新媒体发布,适合在网信平台上传播,只有吸引网上受众愿意看、愿意转,才能有传播力、影响力。

提升适应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规律的“四力”,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在网站及各类新媒体等网信平台的推送宣传。主力军之所以要集结到互联网主战场上,就是因为如今受众基本都在网上。信息满天飞的全媒体时期,早已不是过去的“信息找人”,而是“人找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宣传资讯信息是在争抢受众的眼球和时间,体现为阅读量、播放量、转发量、点赞量、推荐量等的激烈竞争。如何抓住以网民(包括通过手机、各类新媒体等网信平台上网的人员)为主要代表的受众,必须强化用户思维,转变观念,围绕人民群众,将过去“以生产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在前期策划、采编制作、产品推送等环节,要注重考虑受众的服务需求、兴趣爱好及接受信息的习惯等。商业网站通过算法对网民进行精准推送,值得主流媒体学习借鉴。不断学习网络宣传的策划生产技能,善于运用网络语言,讲群众关心在意的话题,做到“三贴近”,增强对网民的吸引力,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推进一体化融合改革,打造提升“四力”的融媒平台

在推进媒体融合改革中,地方媒体普遍缺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平台。相对于人力、财力、物力等稀缺资源,小平台越多,资源就会越分散。在全媒体茫茫的“网”洋大海主战场上,千帆竞发,很多地方主流媒体拥有的仅仅是小船,缺乏巨轮,更不用说航母了。各级媒体特别是地方主流媒体迫切需要整合资源和力量,深度融合,产生质变,聚力打造集优质新闻宣传、便捷高效的政务和灵活多样的商务服务等于一体的融媒体大平台。

近些年,全国各级媒体都在积极进行媒体融合的实践探索,央媒与地方媒体均不乏较为成功的案例,但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彻底重构采编流程较难接受、不重视用户参与、不重视技术创新、轻视网信平台传播效果、轻视服务能力及经济效益等。全媒体背景下的融媒体平台不仅是资讯平台,还应成为融合服务地方党委政府、服务广大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治理平台,需要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服务功能,让广大群众感觉管用、好用甚至离不开。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需要高度重视保持传播技术的先进性,注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依规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适当采购先进的传播设备和技术,以用户为导向,借助应用技术精准推送宣传内容,增强宣传效果。例如,《四川观察》采取全媒驱动中台策略,通过技术中台构建“UGC+MGC+PGC”模式,充分满足用户的多元信息需求,并通过差异化生产模式,实现内容制作渠道化、内容运维与技术互动,全媒体矩阵全网粉丝达1亿,打造出用户信赖的媒体品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信平台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融媒体平台集合了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种渠道,是一个全方位、互联互通、开放的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建设融媒体平台,提升“四力”,要做好顶层设计,与全媒体生产传播评价等机制紧密衔接,精心策划设计基础框架,运用先进技术作支撑,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用户至上”,突出服务功能。影响力强大的融媒平台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丰富的优质内容,这也是主流媒体具有良好产出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生产新闻宣传作品的目的是让受众尽快看到,一方面,融媒平台要有快速推送宣传的机制;另一方面,各媒体机构平台之间可以构建有效的联结机制,让优质内容能够充分流通,迅速有效触达受众。主流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既是信息资讯的生产者、传播者,也是国家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融媒体平台要充分发挥这些重要的服务作用。先进的技术应用要覆盖融媒平台内容生产分发全流程。各级主流媒体可统筹所在区域内不同层级的融媒体平台,努力盘活资源、优化流程,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建立媒体融合考核机制,锻造提升“四力”的主力军

媒体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培养锻造高素质新闻舆论主力军队伍是提高主流媒体“四力”的关键。提升“四力”要有人尽其才、争先创优的考核机制。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遵循全媒体生产规律,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融媒体考核机制,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进入互联网主战场,从产品创作到传播效果等各环节,进行全程、全员考评。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是重点,也是深水区,需要创建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提升“四力”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制度。

全媒体对主流媒体人才的需求与传统媒体迥然不同,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与之相应的媒体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媒体人才在创意策划、采编生产、技术应用、产业运营等各环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实际采用灵活有效的技能培训方式,满足全媒体时代对媒体从业人员的新要求。鼓励打破人才身份限制,通过媒体合作项目、跨领域工作坊、相互交流挂职等打造培训交流共享机制,促进全能型媒体人才培养。完善媒体内部绩效考核分配及奖惩机制,建立包含内容生产传播、技术应用、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保障。

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要想勇立潮头,守好阵地,立于不败之地,唯有练就过硬本领,争做弄网高手。京剧有唱、念、做、打“四功”,新闻工作者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基本功。勤练苦练“四力”,方可增强业务本领。练脚力,“脚上要有泥”,需要深入一线,勤采访,善采访;练眼力,“眼中要有光”,需要多观察,有敏锐的新闻眼光;练脑力,“心中要有数”,需要多思考,多琢磨,胸有成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新闻作品有思想、有深度;练笔力,“手中能生花”,提升笔力,精益求精,不落俗套,不仅要落实在“笔尖”,还要体现在“指尖”上,努力适应不同终端,成为全能型的全媒体记者,对策划、采编、制作一体化生产各环节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不断推出富有魅力的融媒体作品。

统筹做优做强事业产业,彰显提升“四力”综合效益

在无边的网络主战场上,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竞争既是影响力,也是服务力,这两种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宣传事业和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主流媒体而言,提升“影响力”,其实是要整体提升新闻舆论的“四力”,即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服务力源自于“四力”整体形成的影响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影响力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唯有下决心增强本领,才能打造出精品爆款,提升新闻宣传影响力,提供优质的服务。有了影响力、服务力,才能有经营力、创收力。

要想提升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四力”形成的整体影响力,无论是宣传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离不开宣传产品,需要我们强化“大抓产品生产”的理念。抓产品生产,说到底就是要抓产品质量。海尔集团创业初期,董事局主席张明敏当众砸掉质量不合格的冰箱,以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和行动,让海尔成为行业巨头。抓生产,拼质量,需要贯穿于产品生产流程各环节,一般可分为创意策划、采拍制作、播发推送等几个环节。创意策划的核心是创新,有创新才有出路,有创新才能赢得发展。在编辑制作中,要精心拍摄,精细制作,精打细磨,力出精品。有流量才能有影响。要高度重视产品的推送宣传,只有营销出去,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提升地方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讲好本地故事。形象宣传更多的不是喊口号,而是讲好故事。笔者在苏州大学参加培训时,苏州大学的教授们在授课时会情不自禁地穿插讲述苏州的故事,笔者分明感受到他们对苏州这座城市的热爱。

在提升新闻舆论“四力”形成的整体影响力的同时,要大力提升对广大群众的资讯、政务、生活、商务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起“用户体验为王”和“信息服务为王”的理念。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能量的前提下,以用户为中心、以体验为核心,做人民满意的媒体,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出贡献。高度重视信息服务的内容生产、内容传播、产品销售和媒体管理等环节,通过全流程、全员、全效的服务提升传播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滚滚而来的全媒体大潮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应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牢牢把握机遇,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勇敢进入主战场,去角逐较量,创新拼搏,克难攻坚,深度融合谋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内容为王”“产品为王”是不变的定律,没有好的内容、好的产品,“四力”就无从谈起。网络主战场同时也是一个大市场,这个市场拼的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益,要改革创新,深度融合,形成充分的竞争机制、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主流媒体广大干部职工创新拼搏谋发展的动力活力,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宣传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重点是要建立事业产业分类发展、一体运行和事业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体制。新闻宣传业务采用事业体制,强化财政保障;经营业务采取企业化运作,强化市场运营。一旦拥有“四力”强大的融媒体平台可有力推广媒体文化企业的品牌,提升企业效益。经过案例分析发现,地市级媒体客户端企业化运营的平均收入和平均用户下载量为事业化运营的2至3倍。要统筹将融媒体平台端纳入企业运营管理,开展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及商业服务等经营业务,增强综合服务与市场运营能力,积极探索主流媒体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作者单位:信阳广播电视台

标签:  媒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